登陆注册
6932000000015

第15章 茶与习俗(2)

佛教与茶茶与佛教的关系。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至少在江淮以南寺庙中的僧侣,已有尚茶之风。唐时北方禅教大兴,促进了饮茶的普及,进而推动了茶叶生产。佛教禅宗的饮茶风尚受到佛教各宗各派的重视。在名寺大庙中,均设有专门茶寮、茶室,一些法器亦用茶命名。中唐后,南方许多寺庙都种茶,出现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记载山僧种茶、采茶、炒制及沏饮香茶的情景。中国寺庙饮用茶叶、崇尚茶叶,且生产、研究、宣传茶叶,故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唐时的福州方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湖含膏、洪州西北白露、蕲州蕲门团黄等,北宋苏州西山水月茶、杭州於潜(今临安)天目山茶、扬州蜀冈茶、会稽日铸茶、洪州双井白芽等,近代安徽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霍山黄芽、休宁松萝等,多为僧侣创制并成为珍品。佛教的茶叶文化促进了中国茶业的发展。

道教与茶道教为中国汉民族的宗教,自东汉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倡导于四川鹤鸣山之后,名山胜境,道观林立。道观四周凡可种茶之处,无不种植茶树。宫观道士以茶作为祭献、祈祷、斋戒之品,道教门徒宣扬茶对人体的营养和药理功能,提倡以茶会友。中国一些古老名茶系由道教徒最先种植和制作。道教对茶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伊斯兰教与茶伊斯兰教在中国西北边陲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地区传播最广。从教义上讲,他们“禁酒倡茶”,认为茶能给人以道德的修炼,使人宁静清心。西北地区气候高寒,蔬菜缺乏,人们以食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茶有生津止渴、去腻消食作用,成为穆斯林生活中与粮食一样重要的必需品。“以茶待客”为穆斯林之风尚。

基督教与茶基督教与茶关系密切的是三大教派之一的天主教,于元代传入中国。公元1556年葡萄牙神父克鲁士(Cruz)来华传播天主教,1560年回国,向欧洲介绍中国饮茶及茶的知识:“凡上等人家习以献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可以治病,作为一种药草煎成液汁。”以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威尼斯牧师勃脱洛(Botero)、意大利牧师利赛(Ricci)等相继来华,回国后都曾介绍中国饮茶习俗。勃脱洛《都市繁盛原因考》:“中国人用一种药草煎汁,用以代酒,可以保健防疾病,并可免饮酒之害。”葡萄牙神父派托亚(Pantoia)介绍中国茶:“主客见面,互通寒暄,即敬献一种沸水冲泡之草汁,名之曰茶,颇为名贵,必须喝二三口。”天主教对中国饮茶风习在欧洲的传播起到宣传和促进作用。

大茶会藏传佛教寺院中的一种集会方式。聚会饮茶并讲论佛理,不定期举行,少则几十人,多则数千人参加。据二百多年前到西藏的葡萄牙传教上忽克在《鞑靼·西藏中国旅行记》中记载:“(喀温巴穆大喇嘛庙)聚集四方之学生及甚多之巡礼者,开大茶会。笃诚信仰之巡礼者,用茶款待全体喇嘛。事虽简单,然而为非常之大举动,费用浩大。四千喇嘛,各饮两杯,须费银五十六两。行礼仪式亦足惊人。无数排列之喇嘛,披庄严之法衣面静坐,年轻人端出热腾腾之茶釜,施主拜伏在地,就分施给大众,施主大唱赞美歌。如巡礼富裕者,茶中加添面粉之点心,或牛酪等物。”

熬广茶藏、蒙等少数民族对藏传佛教寺院礼佛布施的俗称。流传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藏传佛教僧侣习惯在吃饭前,先熬制一锅酥油茶,以便在开饭时与食物一起吃。故到寺院礼佛的人,都必须熬广茶,并于僧侣喝茶时布施。

寺院茶寺院产的茶。佛教僧众,茶禅结缘,饮茶成风,故寺院普辟茶园,焙制“寺院茶”,以供佛、待客和自用。各名山宝刹创制出多种名茶,如:杭州法境寺香林茶、龙井寺龙井茶,余杭径山寺径山茶,天台国清寺华顶茶,景宁惠明寺惠明茶,临安禅源寺天目青顶、普陀寺佛茶,四川甘露寺蒙山茶,江苏洞庭水月院碧螺春,云南感通寺感通茶,福建武夷山武夷寺岩茶等均为寺院茶。

击鼓饮茶寺院按时击鼓通知饮茶之习俗。鼓多置于法堂西北角。宋代林逋《西湖春日》诗:“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洒旗。”陈造《县西》诗:“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寺院茶会佛教寺院茶俗。逢教门盛事、特大祈祷、新任住持升座等庆典,寺院常举办盛大茶会以示庆贺。后范围逐渐扩大,也用于檀越信众,与众僧结缘。

收茶三等寺院茶俗。唐代冯贽《云仙杂记》:“觉林寺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盖最上等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指当时寺院中僧徒将收藏之茶叶分三等,供不同对象饮用。

施茶江浙民间施舍茶水的慈善活动。旧时多流行于江浙两省城镇及乡村的夏收季节。酷暑之际,正值夏收,村口、庙前、埠头、凉亭等处都摆出大茶壶,烧水泡茶。行人路经此处或农民劳动口渴,均可自行倒茶饮用,不必付钱,直至秋凉为止。该社会慈善活动由施茶会负责,施茶会由地方有名望、热心公益的人士组成。经费由募捐集资解决,收支账目张榜公布,有公众监督。此习俗现今在部分乡镇仍保留。

饮茶宜忌品注意事项。徐珂《清稗类钞》:“冯正卿名可宾,益都人。明湖州司里,入国朝,隐居不仕,嗜茶。”强调“饮茶之所宜者,一无事,二佳客,三幽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倘佯,七睡起,八宿酲,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饮茶亦多禁忌,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堂苛礼,五荤肴杂陈,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冯氏“饮茶七忌十三宜”提出饮茶应注意时间、场所、器具、茶友、意境等,以确保品茶情趣之高雅。

茶道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活动。起自中国,传至海外,并在域外形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茶道之“道”,有多种含义:一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二指事理的规律和准则;三指技艺与技术。茶道强调环境、气氛和情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茶道在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排场中体现个人修养。因此,它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唐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即出现“茶道”二字:“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敦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唐代封演约于8世纪末撰写的《封氏闻见记》亦载,“开元中”(公元713~741年)“茶道大行,王公朝上无不饮者。”中国茶道成熟于唐代陆羽,其“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陆羽茶道强调“精行俭德”的人文精神,注重烹沦条件和方法,追求恬静舒适的雅趣。唐代茶道以文人为主体,至宋代文人茶道更加系统化,有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等基本程序,追求借茶盛志的操守,淡泊清尚的规度。宫廷茶道突出茶叶精美,茶艺精湛,礼仪繁缛,等级鲜明,以教化民风为目的,致清导和为宗旨。民间还有以争香斗味为特色的斗茶,“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的分茶。明代朱权改革传统茶道,“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茶谱》)。朱权晚年崇尚道家思想,认为茶发“自然之性”,饮者要“清心神”、“参造化”、“通仙灵”,追求秉于性灵、回归自然的境界。明清时代,紫砂茶具兴起,茶由煮向冲泡发展,茶道程序由复杂转为简单。但茶道仍追求用水、茶具、茶叶俱佳,明代张源《茶录》讲究“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现代茶道虽然衰微,却末失传。据《金陵野史》载,抗日战争之前,中国茶道专家夏自怡曾在金陵举行茶道集会,所用为四川蒙山野茶、野明前、狮峰明前三种名茶,烹茶之水汲自雨花台第二泉,茶道过程有献茗、受茗、闻香、观色、尝味、反盏六项礼序。茶道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文化,带有东方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借品苟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九难茶学技艺。陆羽《茶经·六之饮》:“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未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这里陆羽指出茶学技艺九种,前面指九件茶事难以掌握,后面则着重指出要避免各种不当处理。说明茶叶虽是日常饮品,但要精通其艺也绝非易事。

唐煮宋点古代品茶方式。唐代以煮茶为主,宋代以点茶为主。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之分,因而取茶煮饮之法亦有不同。粗茶须击碎,散茶须干煎,末茶须炙焙,饼茶须捣碎,都是把茶叶放入容器中煮煎。故统称“唐煮”。参见“煮茶(1)”。后来,饼茶的加工技术更加精细,其煎饮方式也更为讲究。先将茶饼碾成末,后人鼎中以水煎熬。至宋代,茶叶品评技艺由煎茶发展为点茶。点茶即将茶叶置杯中,用沸水冲泡。宋代蔡襄《茶录》称:“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苏东坡诗有:“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乎”之句。反映宋时即风行点茶。点茶之法比煎茶更为讲究。宋人品饮虽也有煮茶者,但凡“茶之佳者,皆点啜之”,所以用“宋点”代表宋代品茶方式。

斗茶亦称“战”。贡茶的兴起,使相互评比茶叶品第的斗茶应运而生。宋代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揭示了斗茶与贡茶的因果关系。宋代唐庚《斗茶记》记载斗茶场景。斗茶者二三人聚集在一起,献出各自所藏珍茗,烹水沏茶,依次品评,定其高下。表明斗茶是一种茶叶品质评比方式,不同于唐代陆羽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品茶。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云:“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校箧笥之精,争鉴裁之妙,虽否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南宋斗茶普及民间,不仅帝王将相、达官显贵、骚人墨客斗茶,市井细民、浮浪哥儿均喜爱斗茶。宋代李嵩、史显祖,元代赵孟,明代唐寅均绘有《斗茶图》。这些画卷展现了历代斗茶的风采。明清斗茶风气逐渐衰落,但仍不绝如缕。当今各地的名茶评比会,可谓古代斗茶的延续。各地选送做工精细、品质上乘的茶叶,经专家评定和群众评议排出名次、定出等级。

同类推荐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辽宁民间文化

    辽宁民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民间的文化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文化——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根源所在。她宛如珍珠璀璨,她的朴实脱胎于质感的生活。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她有自娱自乐的属性,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文学篇、戏曲篇、书法篇、绘画篇、音乐舞蹈篇、陶瓷篇、建筑篇、民间工艺篇。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热门推荐
  • 双面催眠师

    双面催眠师

    小白领钱宁慧无意中参加了一个心理实验,随即产生了种种死亡倾向。冷面催眠师长庚突然出现,在探访钱宁慧潜意识的过程中,得知了她小时候的惨痛遭遇。为了解开钱宁慧的心结,长庚和她前往贵州天龙堡,发现了钱宁慧身世的秘密。原来,钱宁慧的母系血统竟然来自遥远的玛雅王国,而那个心理实验,还有长庚和他背后的势力,都与玛雅圣瓶有关。长庚想要从钱宁慧身上找到揭开玛雅圣瓶秘密的线索,另外几股势力也聚焦在钱宁慧和长庚身上。在与钱宁慧感情日益加深之际,长庚被掩藏的记忆也渐渐复苏。钱宁慧的母亲被绑架,钱宁慧和其他玛雅后裔一起前往玛雅圣城,在惊心动魄的密林追踪中,他们又发现了埋藏千年的惊天秘密……
  • 这个江湖套路深

    这个江湖套路深

    一场屠杀带走太兴镖局上上下下二百多条人命,自己被推下悬崖.......一场大雨带走了他所有记忆......武林大会上初出茅庐,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家门为何惨遭灭门?......江湖又将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傣家闺秀

    傣家闺秀

    前一世,死在未婚夫刀下,她只恨自己无能,护不住最亲的人。这一世,她不想再有纷争,只愿平平淡淡、了此一生。所以,藏起一身本领,收起倾覆野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小女子。奈何,命运爱开玩笑,国仇家恨,真就从此消泯?豪气干云的他,真就一生无缘?而另一个体贴温柔的他,真的要伤心决绝而去?且看她,生于金枝,翱翔九天,对命运开的玩笑大声说——不!
  • 不懂爱情的年纪遇到爱

    不懂爱情的年纪遇到爱

    13、14岁的年龄,不知道算不算最好的年纪,但是此时的我们,并不懂得什么叫爱,更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但是,偏偏在这个年龄遇到了你……
  • 毁灭吧朋友

    毁灭吧朋友

    地球在人类的贪婪下走向灭亡,走投无路的人类想方设法迁移到距离地球两万光年的RTS4星球上,可却没有收到那里物种的欢迎,两队开始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 秦时明月之千年之后

    秦时明月之千年之后

    看过了《秦时明月?穿越千年》后,知道了统一的大秦帝国,以级梁王殿下,这些都一个迷,本书是第二部,续写梁王殿下。
  • 校园魔法师

    校园魔法师

    他表面上只是一名普通平凡的大学生,其实他还有几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其中一个叫——魔法师!
  • 医等邪妃

    医等邪妃

    一缕青烟幽魂,带着骨子里的冷傲的女医博士后重生异世。成为遭遇丈夫和小三设计玷污了清白并惨遭火刑搓骨扬灰的楚家嫡女楚青。大难不死还带着个父亲不祥的孩子她也没有那个多余的精力去复仇。
  • 弃女重生:惊世毒妃

    弃女重生:惊世毒妃

    二十一世纪的她,有着一手奇异的医术和一身独特的武功,却死于病魔之下。一朝穿越,成为第五大家族的废材三小姐。身份尊贵的他,却为情而痴。
  • 流年忆浮生起淡若情丝

    流年忆浮生起淡若情丝

    天下三这个大荒太过狗血,AFK半年后上线发现自己心爱的“老公”跟自己同名的女子鹊桥婚礼,“老公”撇新守旧后闺蜜又冒充自己与老公亲亲我我,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像兄长一样的天机战士居然对自己执念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