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1600000006

第6章 适度的赞美,人人都爱听(1)

一、恰如其分的赞美

赞美是一门学问,其中的奥妙无穷。“赞美”的实质是能抓住赞美的事物的实质。许多人常犯的错误,见了什么都说好,信马由缰,天花乱坠,不懂装懂,本来的赞美之言,听起来倒像讽刺。做为一个赞美者,赞美不适度,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赞美别人也要讲求分寸和方法。

审时度势,因人制宜。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所以赞美应该因人而异,突出区别。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记他“想当年”的业绩与雄风,所以同他们交谈时,可多称赞其引以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

情真意切,有理有据。虽然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例如,当你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肯定认为你所说的是虚伪之极的违心之言或是为了讽刺她。但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

真诚的赞美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还可以使你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

详实具体,深入细致。在日常生活中,有显赫功绩的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都只不过是普通劳动者。因此,与人交往时应从具体的日常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对方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详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飘浮的话语,只能引起对方的猜疑,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合乎时宜,适可而止。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用一句古人的话来形容便是:“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最初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事成之后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为对方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会为之一振,说不定还能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此外,赞美并不一定总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见人便说“好……”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世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个经常赞扬子女的母亲是如何创造出一个完满快乐的家庭、一个经常赞扬学生的老师是如何使一个班集体团结友爱天天向上、一个经常赞扬下属的领导者是如何把他的机构管理成和谐向上的集体,当我们耳闻目睹这些事情时,我们也许就会由衷地接受和学会人与人之间充满真诚和善意的赞美。

公开表扬,刺激鼓励。对于有成就、贡献突出的员工,应当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进行公开表扬,这是许多领导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激励方式虽然简单,但它产生的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与社会的承认。上司在特定场合对员工的表扬,便是对员工热情的关注、慷慨的赞许和由衷的承认。这种关注、承认,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感激不尽的心理效应,乃至视上司为知己,更加努力公司,以报效知遇之恩。同时,这种表扬能够激发其他员工的上进之心,从而努力进取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有的上司、领导者一味追求效益,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人事管理。只知道用人,而不知道去激励员工、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久而久之,一些有能力、对公司做出非凡业绩的员工,就会产生“上司只会利用自己”“自己只是老板的造钱工具”等思想,并开始在感情上疏离公司,进而工作热情逐渐消沉,然后自行辞职,“跳槽”出去另谋高就。

领导者绝对不能忽视对员工、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独当一面的员工对公司的感情的培养。如果要笼络住他们,就要在他们取得一些成绩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比较大的场合上进行公开表扬、鼓励。

公开表扬的魅力是巨大的,因为它公开承认和肯定了员工的价值。既能对受表扬的人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又会对其他员工产生推动作用。

赞美是诚心诚意,真真实实上的肯定,而不是虚伪的应酬话,也不是言不由衷的阿谀之词。莎士比亚说:“我们得到的赞扬就是我们的工薪。”所以,赞扬是一笔必要的合理投资,只要做得恰如其分,就能得到意料不到的报酬。

二、“间接恭维”效用高

赞美词是一把双刃利剑,在社交中,它能增进人际关系,也能破坏人际关系。适当的赞美,就像社交中的润滑剂;但过分的赞美,就会被对方认为你虚伪和别有用心而受对方鄙视。

既然赞美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第一次与陌生人接触关系还比较生疏,对对方的情况不大了解,如何对其表达赞美之意呢?我们无需在对方的人品或性格上下功夫,最主要的是,对其过去的事迹、行为或身上的装饰品等,作适当的赞美。当你说“你真是位好人!”时,也许发于至诚,但在初见面的短时间内,你又怎么知道呢?这反而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和戒心。

如果夸赞对方的事迹或行为,效果就不同了。因为对既成事实的赞美,与交情的深浅无关,对方也较易接受。我们不必直接去赞美对方。只要作“间接的恭维”,初见面时就能收到效果。若对方是女性,那么她身上的衣服首饰,便是我们“间接恭维”的最好对象。

与其毫无准备地去面对一位初识的人,倒不如事先准备“间接恭维”的材料。有了这种准备,对方往往会因你一句赞美词而打开心扉与你真诚交往。

用“间接恭维”调动对方的情绪。初见面时,人们往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股脑滔滔不绝地谈论对方不明白的事物,尤其是只谈论自己较熟悉的事物,当然自己所懂的事物,也就是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常常容易陷入一种错觉,认为对方也和自己同样有这方面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能够掌握住和对方教育程度相等的话题,就不会有对话上的失败。刚开始和对方谈的话题可能很少,但也能从中知晓对方的性格、爱好并巧妙地对其进行赞美,然后与其打成一片。

一般而言,在文章里或会话中,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常有拒绝谈论或兴趣阑珊的倾向,于是不会想去关注这些话题,这种拒绝和缺乏兴趣的倾向,也很容易转变成对引发话题的人的拒绝。

一些作者在撰写以大众为对象的文章时,在使用到专门术语时,都会事先声明“大概你已经知道了吧!”事实上这就是用来缓冲这种拒绝的倾向。那么这能够使用的范围,虽然很难完全写出来,但事先表明话题时,纵然是对方不明白的事物,只要事先声明“大概你已经知道了吧!”就可发挥出相当好的效果来了。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却被人称说“大概你已经知道了吧!”而生气的人而言,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如被人这样评价,大概都会引以自豪。利用这种“间接式恭维”来提高对方的情绪,对于继续谈论自己不懂的话题,人们就较少有拒绝的倾向,甚至会试着聆听并且关心起这个话题。当与不明该事物的人谈话时,一定要提醒自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赞美要注意对策。一位担任编辑的男性,长得很像一位电影明星。当他和朋友一起到酒吧时,首次见到他的女服务员,也都说他的容貌、气质的确与某电影明星相似。通常,被认为与名演员相像,大都不会生气才对。但这位原本不喜开口的先生,却因此而益发沉默了。

也许,女服务员在说这句半奉承、半开玩笑的话时,并无特别的含意,所以看到这位先生不高兴,一定感到非常奇怪。对以服务顾客为业的她们来说,这种赞美的方法,实在很不高明。这位先生深知自己的缺点便是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而那位电影明星又专饰冷酷反派的人物,因此别人说他们相像,虽是赞美他,却也等于指出了他的缺点。

赞美是门大学问,自认是缺点的事,反而受到夸赞,当然令人无法接受。所以,要引出对方更多的话题,必须很快看出对方希望怎么被称赞,然后再朝这一方面下手,一矢中的。也就是要满足对方的自我膨胀心。因此,在未明确对方的喜好前,千万不要随意赞美对方,免得弄巧成拙。

其次,如果对方满意你的赞美时,不要就此打住,应改变表达方式,再三地赞美同一点。因为仅仅一、二次的赞美,会被认为是一种奉承,而重复的称赞,可信度会提高。所以,赞美对方时,一定要三思,并随时注意对方心情的变化。

“赞美”对方鲜为人知的特点和事物。与其恭维别人生意兴隆,不如赞美他工作的努力,或赞美他的经商之道,请人“指教一切”是不行的,你应该择其所长,集中某点来请对方指教,这样对方一定会很高兴。

恭维赞美的话一定要切合实际,到别人家里,与其乱捧一场,不如赞美房子布置得别出心裁,或欣赏壁上的一张好画,或惊叹一个盆栽的精巧,或毫无成见地欣赏别人的爱好和情趣。

主人爱花,你应该赞美他养的一盆花;主人养了许多鸽子,你应该欣赏那些鸽子的可爱。赞美别人最近的工作成绩,最心爱的宠物,最费心血的设计,比说许多无谓而虚泛的客气话效果要好得多。

特别关心对方的某一种事物,必使对方在欣喜之外还觉感激。“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再弹琴,究其根源,不外赞美子期能懂得欣赏他的琴声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赞美。所以善于说话的人,每因一句赞美的话说得适当,而在他的前途奠定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从内心里发出的赞美别人的话才有效果,如果对对方不够了解,就不可盲目地恭维。不切实际的恭维是很容易让对方生厌的。

如果对一个有地位名望的人,赞美所用的字眼应当谨慎使用。首先要想到,一个名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名人,一定是他在某一项工作上有特殊的贡献,而在他成名之后,赞美他工作的人一定很多,“好话不说二遍”,如果你依样葫芦地用别人所用过的话来恭维他,是不会使他觉得高兴的,因为这些他听得太多了。

成名了的人,对于他的工作已成了习惯,如果你的恭维不能别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动他的心。

对于那种人,最好选择在他工作范围之外的另一种事情去赞美他。譬如某银行界巨子,喜欢在闲时写写诗,那么你赞美他调整金融的努力,不如说他的诗写得好,因为已成名了的工作,无需你再来恭维,他的诗写得很好,却不为人所知,你要是特别提到,一定会给他意外的惊喜。

所以要记住,赞美一个普通人可以赞美他努力了许久而无人注意的工作,尤其是他足以自豪的工作或本领。

对于一个名人,却要欣赏他那些不大为人所知,但是他自以为得意的事情。

三、背后的赞美更“悦耳”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描写: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做官为宦,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凑巧这时黛玉正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结果宝黛两人互诉肺腑,感情大增。

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自己三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好话就不但是难得的,还是真诚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使小性子的林黛玉可能就认为宝玉是在打趣她或想讨好她。

当面赞美别人和背后赞美别人的效果大相径庭。如果我们当面说对方的好话,对方会可能以为我们是在有意奉承他,讨好他。当我们的好话是在背后说时,对方会认为我们是出于真诚,是真心说他的好话,这样他自然会领情,并心生亲切和感激。

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远比当面恭维别人,效果明显得多。

人往往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不免沾沾自喜。一个人受到别人的赞美时,绝不会感到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赞美的奥妙和魅力是无穷的,然而,最有效的赞美还是在背后赞美他人。

罗斯福的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颂扬和恭维,曾有过出色而独到的见解: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

这是一种至高的技巧,背后颂扬人,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能使人高兴,也最有效果的了。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若有人告诉你,某人在背后说了许多关于你的好话,你能不高兴吗?这种赞美,如果是当面对你说的,或许适得其反,会让你感到极可能只是应酬、恭维,目的只在于安慰你或接近你,而让你心生厌恶。

但赞美的话要是通过第三者来传达,效果便会截然不同。此时,被夸奖之人必定认为这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没有半点虚假,从而真诚接受,还对赞扬者感激不尽。

假如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说上司的好话,同事就会说你是在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从而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另外,这种正面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还会有起到反效果的危险。同时,上司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与其如此,还倒不如在公司上司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

有一位公司职员在与同事们闲谈时,随意说了上司几句好话:“周主管这人真不错,处事比较公正,对我的帮助很大,能够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周主管的耳朵里,周主管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那位职员的形象,也在周主管心里上升了。就连那些“传播者”在传达时,也忍不住对那位员工夸赞一番:“这个人心胸开阔人格高尚,难得。”

在背后赞扬别人,能极大地表现赞美者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夸赞上司,说他办事公平,这会对你的帮助很大,还不会抢领导的功。那么,往后上司在想“抢功”时,便可能会手下留情。

当他人了解到你对任何人都一样真诚时,对你的信赖就会日益增加。

同类推荐
  • 商务礼仪现用现查

    商务礼仪现用现查

    本书的目的是给广大读者,特别是商界人士提供一个值得参照的读本,直接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错误,进而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成为一个“有礼之士”。本书没有连篇累牍、复杂难记的理论和体系让你无所适从。相反,它言简意赅,为你提供具体的建议,帮你解决实际问题。你可以通过读本书,这样你将获得更多的礼仪知识;也可以碰到问题随时查阅,找到你马上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
  •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信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信

    本书通过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真实地提示了洛克菲勒如何创造财富神话的。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洛克菲勤优良的品德,卓越的经商才能,还可窥见这位商业巨擘创造财富的谋略与秘密。
  • 幽默智慧(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幽默智慧(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确实,幽默有助于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级,还有人认为幽默还能激励士气,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较好的人缘,他可在短期内缩短人际交往的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赖。
  • 小女人的幸福诡计

    小女人的幸福诡计

    本书契合眼下社会正兴起的“新女性主义”潮流,从时尚、健身、养生等角度切入,教给女性如何处理情绪、工作、人情世故、两性问题等的技巧和招术,教小女人做一个自信、乐观、坚强、可爱的女孩。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礼仪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礼仪文化

    本书从礼仪渊源、古代五礼、传统礼器、传统礼典、人生礼仪、婚嫁礼仪、家庭礼仪、节俗礼仪等方面对中国礼仪文化进行了介绍。
热门推荐
  • 客窗闲话续集

    客窗闲话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传之勇夺符文

    英雄联盟传之勇夺符文

    这是本人写的英雄联盟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以赵信为主角来介绍英雄联盟的世界。第二部写的是各种游戏中各势力相互间的征伐,第三部则为最后的统一战争。这些,就是后面的故事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所写的第一部,多多支持,多多的分享给更多喜欢英雄联盟和爱好英雄联盟的朋友们,然后记得多多的让他们来起点看书。哪怕其他的书也可以。当然,你们说要叫我一起玩LOL开黑?这个没问题,在小说里最后的最后,是有联系我的暗码哟~大家可要一定要追小说,希望等我将作品写到近百万字时,大家也都还在,然后大家可以在一起开心的交流。
  • 末世仙尊

    末世仙尊

    简单地说,本书讲述的是一位穿越到末世的修仙者带着一帮追随者推倒大魔王、拯救世界的故事。书中有多个不同文明的位面,出现的奇异生物包括但不限于:恶魔、丧尸、龙族、吸血鬼、狼人、神灵、巫师。嗯,这真是一本新鲜活泼、曲折离奇、荡气回肠、别具一格、充满正能量的好书!
  • 农门医色

    农门医色

    人人都说安荞凶悍泼辣好色外加好吃懒做和死不要脸,成亲半月把相公榨成人干,把婆婆打得鼻青脸肿,还天天装病不下炕干活,刚被休了就跑到山上跟男人私会。安荞怒:纯属扯蛋。分明是那个混账小相公不乐意娶她,自成亲后夜夜出去鬼混,结果得了风寒。恶婆婆因此看她不顺眼,处处为难她,被她无意扇了一巴掌后火力全开,打得她三天下不了炕,最后怕她死了赶紧丢回娘家,谁料她大难不死不说还顺带救了个美男。可这话谁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安荞自打被休以后,这行情就好了起来,整天有男打着治病的名号来找,那股暧昧劲任谁看着都嫌酸。自打接受了这新身份后安荞也没了辙,整日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先是斗婆家,被休后斗不靠谱的娘家,完了还得跟牛鬼蛇神斗,人生似乎就这么永无休止斗下去。安荞不禁叹:人的一生充满了争斗,要么打了鸡血斗下去,要么躺尸。美男曰:斗来斗去多累,快到爷怀里来歇歇。安荞斜眼:好,你先躺尸。(本文架空,请勿过度考据)长歌旧文:《农家悍媳》http://www.*****.com/?info/704767.html
  • 天下神偷:废材小姐很嚣张

    天下神偷:废材小姐很嚣张

    一个神偷不小心穿越到一个历史没有的国家,原主居然是个人人皆知的白痴废才?大婚之日被人一脚踢死?这个日子过得很悲惨,每天大鱼加大肉。上有弟弟是天才,下有丫环爱哭鬼。爹不疼,没娘爱,显得自己好可爱!没钱花,没钱用,熬了一夜成富翁!不愁吃,不愁穿,身旁美男围着转!“小姐,我们没银子了”“没看我脚下踩的都是银子么?”“小姐,你胡说,你踩的明明就是金子!”嗯?我是废才么?我怎么一点都感觉不到我是个废才?为什么你们都被我这个废才打趴下了还要继续骂我是废才?难道说你们连我这个废才都不如么?
  • 诀霸九霄

    诀霸九霄

    一个无法领悟灵力的家族废材,一个父亲神秘失踪的孤独少年,一个潜龙于野的不屈男儿。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寻父路上,劈荆斩棘。男儿血,美人泪,家族恩怨,血脉宿敌。且跟随展云的足迹,看这一个个脚印中,走出的强者之路。
  • 假面(下)

    假面(下)

    在段佑斯与优异成绩的保驾护航之下,雅子逐渐接近裙带关系复杂的学生会,但随着学生会核心成员接连“落马”,她的行为越来越超乎段佑斯的掌控。
  • 我若飞仙

    我若飞仙

    飞仙派一直是众多门派中成仙效率最高的门派,独有的《一步飞仙》秘籍鉴定了最强门派的称号!周小去为得长生不老,从骗子那里抢来的修仙秘笈,与仙道结缘,直至周小去成仙之后,欲享受长生不老,飞升仙界,却才明白仙界并非是他想象的那样……
  • 松月传说

    松月传说

    松月大陆,一个普通家族的孩子,灵力测试时,五行灵力全部是一级,被耻笑为蠢材。实为千年不遇的五行满灵力拥有者,被一位炼器大师收为关门弟子。各种奇遇、历险随之而来。
  • 侠岚之守候今夕

    侠岚之守候今夕

    “等我!”“永远!”梦缠绕千年,是虚幻还是现实,是遗忘还是不肯放弃!他失去父母后学会了坚强,他以为会这样一个人走过一生,偶然的相遇他们心中彼此的牵连,他相信他的承诺却不愿他面对狼藉的处境,他是否又再一次面对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