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宋·苏轼[定风波]。
“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21岁登进士第,早年曾任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兵部尚书等职。后期的仕途坎坷,曾因“乌台诗案”入狱,几死。神宗年间,王安石推行变法,苏轼因批评新法而入狱,多次遭贬谪,最远被贬至琼州(今海南省)。徽宗年间,苏轼遇赦北归,病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学问渊博,仕途虽不得志,但文学艺术上有极大成就,无论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无一不精,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有诗文集《东坡全集》及词集《东坡乐府》等。
“故事”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引起东坡的赞叹,一方面为柔奴的巧于应对,一方面也为她恬淡自适的胸襟。诗人苏东坡一生岁月大半在迁谪漂泊中度过,历经杭州、密州、徐州、黄州等十二州,晚年还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此句诗自是特别能抒发他无限的感触。
据宋朝吴曾《能改斋漫录》中的追溯,此诗句最早应源自于白居易的灵感,他的作品曾多次转化这概念,如《吾土》中有:“身心安处为吾土,岂恨长安与洛阳”;在《出城留别》中出现:“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重题》诗又提到:“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又《种桃杏》诗还说:“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而这“心安”的概念正是苏东坡的精神炼金术,他在通判杭州时,写下《望湖楼醉书》:“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随遇而安的生活乐趣,即使在他乡也能安住,异乡独特的水光山色也才进得入眼帘。另外《病中游祖塔院》也有:“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诗人自觉到,恬淡自适的心境是对应逆境的万灵丹,有此妙方即可百病不侵,此一妙喻令人称绝。
不只中国诗词中有许多类似的佳句,日人西乡隆盛也写过:“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看来“安心处是吾家”可说是一种普世皆有的人生体悟了。
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