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18100000009

第9章 策试

策试即以考试的方式挑选官吏。两汉的察举与策试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察举加策试,这是汉代选官制度中的两个重要步骤。察举之后,是否选得其人,还要经过策试,然后才能量才录用。因此,无论是诏令特举的贤良、文学,还是郡国岁举的孝廉、茂才,到中央之后,均须经过复试。另外,公府与州郡辟除之士、三署郎官、博士以及博士弟子也要依诏令规定进行策试。

策试有对策、射策之分。据《汉书·萧望之传》注引师古说:“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对策者,显问以政事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文辞定高下也。”《后汉书·顺帝纪》注引《前书音义》曰:“甲科,谓作简策难问,列置案上,任试者意投射取而答之,谓之射策。上者为甲,次者为乙。若录政化得失,显而问之,谓之对策也。”这就是说,对策是命题考试,射策是抽签考试。对策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而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的制度。《汉书·文帝纪》云:“十五年(前165)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以纳言。”策试对象主要是察举或征辟的土人。射策多用于考试博士弟子。《汉书·儒林传赞》云:“武帝立五经博士,谓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策试内容一般是“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所谓“家法”,就是指所学某一经学大师的经说;所谓“笺奏”,指对治国安邦大计或时事进行答对。通常情况下,由太常对试卷进行初审,确定等第后报呈皇帝审阅,并由皇帝重新确定等第。具体到各类考试情况不同,分述如下:

天子策试

凡属诏令特举之士,皇帝往往亲加策试。文帝十五年“诏诸侯王、公卿、郡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至武帝时,则“受策察问,咸以书对”,当时称为“对策”,天子亲览其策,而第其高下。例如:

“元光五年,复征贤良文学,茁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时对策者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严)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盖宽饶……石砚、毛笔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

“太仆王音举(何)武贤良方正,征对策,拜为谏大夫。”

“建初元年,肃宗诏举贤良方正,大司农刘宽举(鲁)丕,时对策者百有余人,唯丕在高第,除为议郎。”

被举者对策时,如引起皇帝的特别注意,有的甚至还要反复进行二三次。例如:董仲舒以贤良对策,武帝览而异之,遂至两策、三策,对既毕,武帝以仲舒为江都相。自西汉至东汉,在察举诏令中,常有“朕将亲览”之句,如武帝元光五年诏、成帝建始三年诏、光武建武七年诏均是如此。这样提法,无非是表示皇帝对于举贤、选官的重视。对策的地方或在太常寺,或在公车,或在白虎殿,均为随时指定。

公府复试

郡国岁举的孝廉、茂才,到京师之后,也要依其科目与被举人的学艺不同,由公府分别加以考试。

《后汉书·左雄传》云:“雄又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所学某一经学大师的经说),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后汉书·胡广传》云:“(胡广为郡散吏)……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孝廉考试的内容是“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胡广因系文吏出身,故试以章奏。

东汉时,孝廉考试制度又有增益。

据《后汉书·黄琼传》载:“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

公府辟召之士,西汉至东汉初通常由公府主官负责荐举,或依诏令所定科目,选出高第以贡于朝廷。但是,自东汉中叶以后,由于公府辟召不慎,过限未除,清浊混淆,良莠不齐。左雄为尚书令,为了革除其弊,乃奏请举吏皆先试之公府,复试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尚书令黄琼上言:“复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复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于是,复试始成为一种固定的制度。

左雄所创立的复试制度,虽遭顽固派的反对,但对于防止营私舞弊、择优选拔人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后汉书·左周黄列传》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后,复增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敦厚之属(其中有些科目,前汉已有之),荣路既广,觖望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以流兢。权门贵仕,请谒繁兴。自左雄任事,限年试才,虽颇有不密,固亦因识时宜……故雄在尚书,天下不敢妄选,十余年间,称为得人,斯亦效实之征乎?”我们认为,范晔的这一评论还是比较公允的。

博士三科

博士本由察举或荐举、征召而来,但既为博士之后,仍须进行考试。成帝时有三科乏制。《汉书·孔光传》云:“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是时,博士选三科,高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太傅,光以高第为尚书。”

东汉以来,仍承西汉制度,考试博士。博士们为了争第高下,至有私行钱货,定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者。据《后汉书·吕强传》云:“(汝阳李巡)以为诸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贿定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与诸儒共刻五经文于石。于是诏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后五经一定,争者用息。”

博士弟子课试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博士弟子通过考试选补官吏遂成为定制。《汉书·儒林传序》记其事云:“(武帝元朔五年,公孙弘奏请)为博土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才,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着功令,它如律令。制曰:‘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平帝时,王莽秉政,增文士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西汉时,博士弟子员额既少,弟子的人选也较严格。山阳侯张当居为太常择博士弟子故不以实,坐城旦罪。博士弟子的来源有郡国选送者,有以令诣太常受业者,也有以父任者。例如:

《汉书·儿宽传》载,儿宽“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

《汉书·萧望之传》载,萧望之“以令诣太常受业”。

《汉书·伏湛传》载,伏湛“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

东汉建武五年(29)起修太学。明帝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教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顺帝时又扩建舍240房、1850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10人。质帝本初元年,梁太后又诏令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博士弟子多达3万余人。自西汉武帝置博土弟子,至于东汉,皆按甲乙之科射策,试以经学。例如:

儿宽“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以射策为掌故”。

何武“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甲科为郎”。

房凤“以射策乙科为难掌故”。

匡衡“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

按条令,策甲科应为郎中或郎,匡衡以不应令,即所对不符合甲科之令,所以只能为掌故。

以上是西汉博士弟子考试制度。当时郡国贡举的明经,大抵亦遵此制加以复试,故又有明经射策之科,如王嘉“以明经对策甲科为郎”,召信臣“以明经甲科为郎”。顺帝时试明经下第者补博士弟子,也就是让他们在博士的教导下再进修一年,以便来年再试。

东汉仍承袭西汉制度,设甲、乙两科,以课试太学诸生。和帝时,因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司空徐防上疏请试博士弟子甲、乙策均依家法章句。以后左雄亦建议令诸生试家法。至灵帝光和元年置鸿都门学,“时其中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于是诸生考试内容为之一变。《后汉书·蔡邕传》对此评论说:“宰府孝廉,士之高选。近者以辟如不慎,切责三公,而今并以小文超取选举,开请托之门,违明王之典,众心不厌,莫之敢言。”考试内容以尺牍辞赋代替经学,再加以选举不实、请托公行,于是博士弟子考试制度名存实亡。

以上均为固定的考试制度。此外,尚有根据临时需要而进行的考试,如东汉安帝时“尚书有缺,诏将大夫六百石以上试对政事、天文、道术,以高第者补之……由是(翟)酉甫对第一,拜尚书”。可见仕至六百石以上即相当于县令长一级的现任官吏,仍可由诏令规定特考,高第者可以迁官。这种办法既是对现任官吏的考核,又是发现和选拔人才的一条途径。

同类推荐
  • 红颜若祸水

    红颜若祸水

    爱上我不是你的错,但冥冥之中注定这是一个苦果,所以离开或许便是最好的选择!
  • 江月何时照初人

    江月何时照初人

    庸王执政,小人当道,且看锦公子如何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巧谋江山,觅得初人。
  • 神话救赎

    神话救赎

    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这波澜壮阔的秦王朝……但这对林立来说并没有卵用,作为一个图书馆管理员,他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穿越,他懵逼了,但这并不算什么……与易小川的相遇,直接让我们的主角傻逼了……没看过《神话》的请绕道,谨献给喜欢神话的朋友……
  • 大民共和演义

    大民共和演义

    当历史系高才生王俞夏穿越清初的那一天起,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便渐渐朝着未知的轨迹开始滑行。。
  • 隋帝风云

    隋帝风云

    隋朝,一个统一,富强又短命的王朝,像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却耀眼。北周重臣杨坚功高震主,受皇上猜忌,险些丧命,他如何触底反弹,最终成就一代霸业。炀帝杨广,如何从共禹论功的伟大圣人沦落到独夫民贼,拱手交出江山?
热门推荐
  • 他陪她坠落

    他陪她坠落

    同一个学校,同一间教室,文静女与学霸男的暗恋故事
  • EXO之绝宠萌公主

    EXO之绝宠萌公主

    宝宝,我要抱抱——-伯贤宝贝,陪我去买奶茶,好不好嘛~——世勋。。。。。。。
  • 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投资者保护与公司价值

    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投资者保护与公司价值

    本书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借鉴企业合约理论和产权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代理问题的理论框架。
  • 战猫传说

    战猫传说

    枫星大陆经历过灾难性的变迁后,一部分人类和生活在这个大陆上的兽类和植物等一系列物种悄然得到了进阶。人类和魔兽的主仆契约,人类和兽类的合体,神奇的陨星铁装备,魔兽类各具特色的异能,三大帝国的纷争,三大神秘地域介入,铺天盖地魔兽的再次入侵,使人类再次陷入惨境。。新人新作,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如果有什么不足,请大家多多提示。希望会让您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有一个平凡的开始而且铺垫稍微有点长,但本书不会有一个平凡过程和结尾。
  • 晓色朦胧

    晓色朦胧

    时间,总会将我们年轻时的小心思打磨得什么都不剩。当时间在我们的身上悄无声息地流逝,当小时候的理想变成泡沫般易碎的幻影,前路仍漫漫。你,是否会怀念起小时候的那个天真懵懂的自己?时间,总会告诉你答案。本文为八千字左右的短篇,不定时更新。现主存稿现言长篇。
  • 无限伴侣

    无限伴侣

    萧冰,一个三流的小演员,意外的获得导演养成系统,成为了美国现象级的大导演,可就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他悲剧了。莫名来到一个主神空间的地方,觉醒了一个无耻的邪恶天赋,在《杀死比尔》、《生化危机》、《拳皇》、《四大名捕》、《复仇者联盟》以及其他无数位面留下一段段风花雪月的故事。
  • 盗门千秋

    盗门千秋

    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只因多看了一眼偷他电脑的女贼,人生就此便不同了。师父只传了他三天手艺,就不知所踪,唯留下师姐让他照顾。母亲被人带走,隐瞒多年的身份从此被揭开,这一切只因和江湖门派的“盗门”和“千门”有关。他习得两派暗语,只为找回师父和母亲。他深入其中才发现,自称为“盗门”和“千门”的两群人非同一般;他们拜同一个祖师爷,尊崇着古老的规矩,饥人购米之钱,不偷骗;急人买药之钱,不偷骗;就木置材之钱,不偷骗。可惜规矩虽有,但门中零落,权力纷争,早就将其放置脑后。他妄图凭一己之力,来重塑规矩。《孟子》:“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超越生命的爱

    超越生命的爱

    本作品是人对“人”的思念从而诞生的一部作品。
  • 媚徒妖妃

    媚徒妖妃

    25世纪第一杀夏云岚,一朝穿越,背着伤风败俗的罪名嫁入祁王府。面对夫君无情、妾室斗法、庶妹陷害、权利阴谋……曾经称雄黑道的她,即使失去了绝世武功,也不是容易给人欺负的。醉凝眸,慵语笑,步步惊心,步步惊魂,步步为营。重重杀机下,现代科技与古代刀剑的较量,现代思维与古代思想的碰撞……多少阴差阳错,多少死里逃生,多少啼笑皆非,又多少妙趣横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话万千

    道话万千

    离别了家乡,却再也不知归乡之路何处。剑,是冷的。但是却永远比不过人心。本来只在世俗中才会出现的血腥与黑暗。这条仙路之上却更加的肮脏。手中剑,杀尽八方。心中道,斩尽情仇。我非无情,只因不敢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