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9900000002

第2章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根据各药的专长,分为下列六小类:

(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泄热的作用。

(二)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1.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2.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药同用;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等。此外,如里热气血两燔,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3.清热药必须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伤阳;苦寒燥湿药又可能伤阴,应予慎用。

4.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

清热泻火药

石膏

“来源”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水硫酸钙。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别名”又名细理石、白虎等。

“处方用名”生石膏、煅石膏。

“用法用量”15——60克,水煎服。入汤剂宜先煎。

“产地采收”主产于湖北、安徽、甘肃、四川、山东等地。生石膏洗净,干燥,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

“炮制研究”生石膏为含水硫酸钙,加热至80——90度开始失水,至225℃时可全部脱水转化成为煅石膏,其物理性状等已不同于石膏,应属长石(硬石膏)的性状,但化学成份无变化。生、煅石膏粉末中无机元素含量以煅石膏为多,而水溶液中溶出的无机元素含量则以生石膏为高。溶出率随结晶水的减少而减少。生石膏能微溶于水,在盐酸溶液中溶解度增大,说明在体温和胃酸的情况下能增加石膏的溶解度。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毒副作用”过敏反应:有个别病例用石膏绷带固定后出现接触性皮炎,皮肤有瘙痒及灼热感,并见弥漫性红斑及粟粒状丘疹。

“现代研究”石膏有解热作用,小剂量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作用。另外,石膏还有扩张血管和缩短血凝时间等作用。石膏能提高肌肉和外周神经兴奋性。石膏能增强平滑肌功能和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

“常用单方”

“方一”

生石膏粉500克

“用法”取上药,加桐油150毫升,盛于干净器皿内,反复搅拌,调和成面团状备用。确诊患者,可立即将桐油石膏调和剂直接敷于腹部。单纯性阑尾炎以麦氏点(即肚脐与骨盆右侧前突出点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中心敷药,敷药面应超过压痛范围以外5——10厘米;化脓性阑尾炎一般应超过压痛范围5~10厘米;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外敷范围上平剑突,两侧至腋中线,下至耻骨联合,敷药厚度均以2厘米为宜,敷药后用塑料薄膜及布料分层包裹。每24小时更换1次,连续使用,直至患者基本痊愈后,仍继续使用3~5天。敷药同时,可根据病情配合西药对症处理。

“功能主治”解毒消炎。主治阑尾炎。

“疗效”据董富银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20例,有效率达91%。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9):569

“方二”

生石膏250克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加桐油100毫升,调成糊状。均匀地敷于患处,包扎,每天换药1次。如有溃破须将伤口敷平。换药时先用15%的温盐开水洗净患处。冬季桐油粘稠,需与生石膏粉多次搅拌,切勿加热熔化,以免变质影响疗效和引起急性皮炎。

“功能主治”清热活血。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疗效”据张樟进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有效,对破溃者效果尤佳。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23

“方三”

生石膏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粉,与桐油按3:1调成桐油石膏糊。外敷,每天换药1次。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主治急性外科炎症。

“疗效”据张慧航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外科急性炎症浸润期、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丹毒等共126例,疗效满意。此法可避免切开引流,但已成脓或局部有溃疡者不宜用。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1960.(4):366

“方四”

生石膏粉150克

“用法”取上药,与鲜白萝卜50克(黄瓜亦可)一起捣烂成糊。外敷关节及肌肉扭伤、趾骨骨折血肿等病患处12~24小时,必要时可重复用药。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主治急性扭、挫伤。

“疗效”据王崇国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踝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共15例,敷药后30~240分钟疼痛减轻或消失,敷1~8次治愈。但有血肿者需较长时间。

“来源”福建中医药,1981,(4):5

“方五”

生石膏粉适量

“用法”将上药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在患处。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生肌敛疮。主治烧伤。

“疗效”据方景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53例,治愈51例。此法能减少分泌物渗出,促进结痂,防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

“来源”福建中医药,1960.(6):21栀子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山栀、栀子、黄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用法用量”6—9克水煎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产地采收”主产于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省。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炮制研究”生品以泻火利湿凉血解毒力强。但栀子苦寒之性较强,易伤中气且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脾胃虚弱者易致恶心,炒后可缓和苦寒之性消除副作用。炒栀子与焦栀子功用相似,均能清热除烦,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盛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用焦栀子。栀子炭偏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症。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焦栀子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尿血崩漏。脾虚便溏者忌服。

“现代研究”栀子煎剂及醇提取液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并能降低血中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镇痛、镇静、降压及止血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桅子适量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煮3次,将每次所得的药汁合并,浓缩制成50%或10%的煎剂,饭后服用,每天3次。10%的煎剂,每次服10毫升,以后逐渐递增到50毫升;50%的煎剂,每次服10~15毫升。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疗效”据楼方岭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9例,痊愈7例,接近痊愈10例,2例无效。平均住院39,3天。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术资料汇编,1962.(14):14

“方二”

生桅子30~50克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用鸡蛋清1个、面粉和白酒适量,调成糊状。贴在扭伤部位,用草纸或棉垫、布料覆盖,绷带固定。于扭伤当天敷药后休息,次晨取掉,不必辅用其他疗法。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主治扭、挫伤。

“疗效”据吕明珠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00例,经1次治愈者298例,情况不详者2例。一般敷药次晨即可消肿止痛,个别患者局部留有少许瘀斑,数天后可自行消失。本方对陈旧性损伤治疗较差,2~5天内扭伤者效果较佳。有骨折者当另作处理。

“来源”四川中医,1988,(2):44

“方三”

栀子40~6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汤。1次顿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闹羊花(又称洋金花)中毒。

“疗效”据蔡帮镇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例,均获痊愈。

“来源”四川中医,1983.(4):56

“方四”

生桅子9克

“用法”取上药,研碎,浸入70%的酒精或白酒中,浸泡30~60分钟,取浸泡液与适量的面粉和匀,做成4个如5分钱币大小的面饼。睡前贴压于患儿的双侧涌泉穴和双侧内关穴,外包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以局部皮肤呈青蓝色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小儿发热。

“疗效”据方红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50例,均获痊愈。其中治疗1次退热者22例,2次退热者18例,3次退热者10例。

“来源”陕西中医,1991.(1):554

决明子

“来源”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

“别名”千里光、马蹄决明、草决明。

“处方用名”决明子、炒决明子、草决明。

“用法用量”水煎服,9~15克。

“产地采收”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广东等省,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

“炮制研究”生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常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炒制以后寒泻之性减弱,并能提高煎出效果,有平肝养肾之功,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高血压头痛、头晕,可用决明子炒黄,水煎代茶饮。

“性味与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润畅通便。用于目赤目暗,肠燥便秘。气虚便溏者不宜应用。

“现代研究”决明子含多种葱醌类成分,主要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决明素等,并含有维生素A。决明子能降低血脂,抑制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降血压和抗菌作用。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而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此外,尚有泻下、利尿及收缩子宫等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决明子适量

“用法”每天取上药20克,用开水500毫升冲泡后代茶饮用。

“功能主治”降血脂。主治高血脂症。

“疗效”据王靖报道,在基本不改变饮食习惯和不加其他降脂药的情况下,应用本方治疗24例,取得明显疗效。可使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脂显著下降。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91.18(7):29

“方二”

决明子适量

“用法”取上药炒,再将其打碎,备用。每次取10~15克,水煎10分钟左右,冲入蜂蜜20~30克搅拌,每晚1剂,或早晚分服,亦可当茶饮。

“功能主治”泻下通便。主治习惯性便秘。

“疗效”据彭静山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6例,治愈12例,有效4例。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83.(6):33

“方三”

生草决明300克

“用法”每次取上药25~5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或研成粉末,每次25克,每天2次,开水冲服。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主治男性乳房发育症。

“疗效”据刘民元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2例,均于35天内全部痊愈。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3.(9):415

“方四”

决明子25~100克

“用法”根据病情轻重和体质强弱取上药,每天1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软坚消肿。主治急性乳腺炎。

“疗效”据刘昌海报道,应用本方治疗8例,均于3天内痊愈。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83.(6):38

清热燥湿药

黄芩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别名”山茶根子、黄金茶根、腐肠。

“处方用名”黄芩、淡黄芩、子芩、炒黄芩、酒芩、黄芩炭。

“产地采收”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炮制研究”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痛。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下血,吐血衄血。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3~9克,水煎服。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黄芩主含黄芩甙、黄芩成元、汉黄芩素、汉黄芩式、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类成分。有较广谱的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抗变态反应、抗炎和解热作用。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以及有明显的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可以增加胆汁的排泄量,对离体小肠痉挛有解痉作用。此外,尚有解毒、抗癌、抗氧化等作用。

“方一”

黄芩30~4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成200~400毫升。分次频服。

“功能主治”清热安胎止吐。主治妊娠呕吐。

“疗效”据刘昭坤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74例,有效率达97,45%。

“来源”新中医,1993.(12):47

“方二”

生黄芩适量

“用法”取上药,选里外坚实、色黄微绿者(即子芩),整条洗净,刮去皮,用米泔水浸泡一夜,次日炙干。如此浸炙7次,然后研为细末,用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晾干,装瓶备用。每天取70丸,分早晚各服1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功能主治”清热调经。主治妇女更年期月经紊乱。

“疗效”据张红玉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42例,有效率达95%。

“来源”四川中医,1992.(4):35

“方三”

黄芩3~5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服,每天1剂。或取上药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浓缩制成浓度为50%的黄芩煎液,1岁以下小儿日服6毫升,1岁以上小儿日服8~10毫升,5岁以上小儿酌情加量,皆分3次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急性呼吸道感染。

“疗效”据乐绣盛报道,应用本方治疗63例,总有效率为80.9%。3天内体温大多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时间多为4天。

“来源”江西医药,1961.(11):16

黄连

“来源”本品为毛良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

“别名”川黄连、雅连、味连、支连等。

“处方用名”黄连、川连、鸡爪黄连。

“用法用量”水煎服2—5克,外用适量。

“产地采收”1.黄连:产于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贵州等地。

2.短萼黄连: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

3.三角叶黄连:栽培于四川西部。

4.云南黄连: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者慎服。

“毒副作用”婴儿口服黄连可引起黄疸。

“现代研究”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能改善心肌缺血,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有抗癌活性及抗溃疡、抗腹泻、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还可降低血糖、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常用单方”

“方一”

黄连适量

“用法”取上药,磨成黄连粉内服,每次0.6克,每天4~6次。

“功能主治”清肺解毒。主治大叶性肺炎。

“疗效”据陶学煦等报道,应用本方共观察23例,其平均退热天数为2.9天。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1959,7(9):898

“方二”

黄连素适量

“用法”取上药。每次300毫克,每天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抗痨杀虫。主治肺结核。

“疗效”据管明德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0例,咳嗽、咯血、发热等症状全部消失,排菌者转阴率为83.3%,X线摄片病灶吸收好转。

“来源”中国防痨,1959,2(4):28

“方三”

黄连适量

“用法”取上药及白糖各500克,食醋500毫升,山楂片1000克,加开水4000毫升,混合浸泡7天,即可服用。每天3次,每次50毫升,饭后服。

“功能主治”清胃和中。主治萎缩性胃炎。

“疗效”据张茵州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4例,除1例因坏死性胃炎死亡外,其余均坚持服药50~90天。胃镜复查,其中21例胃粘膜萎缩性病变消失;2例由萎缩性胃炎转为浅表性胃炎,胃液分析空腹总酸度、游离酸度均达正常范围,随访1~5年无1例复发。

“来源”中医杂志,1986.(9):401

“方四”

黄连素适量

“用法”取上药。每次0.4克,每天3次,口服,连服1~3月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降糖止渴。主治2型糖尿病。

“疗效”据王敬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0例,除5例效果不明显外,其余25例病人的血糖均在1~3周内逐步下降,血清胰岛素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三多一少”症状消失,体力增加。

“来源”河北中医,1990.12(3):10

“方五”

黄连10克

“用法”取上药,用开水250毫升浸泡,冷却备用。洗净患脚,用消毒棉签蘸药液搽之,每天早晚各1次。如有剧痒,可用药液棉签擦洗,不得以手指乱搔。治疗期间,必须保持患处清洁干燥,不穿胶鞋,多穿布底鞋。

“功能主治”燥湿止痒。主治脚湿气。

“疗效”据李国呈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3例,治愈22例,显效1例。用药时间5~11天。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88,(2):56黄柏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关黄柏”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别名”黄檗、檗木。

“处方用名”黄柏、川黄柏、盐黄柏、酒黄柏、黄柏炭。

“用法用量”3—12克,水煎服。外用适量。

“产地采收”“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省。“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现代研究”黄柏主要含小檗碱、药根碱、黄柏碱、N-甲基大麦芽碱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钩端螺旋体、致病性皮肤真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兴奋心肌,增加其收缩力。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镇咳祛痰、抗溃疡作用。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加强机体的防御机能。此外,尚有抗炎、抗毒素、解热等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黄柏适量

“用法”取上药,用清水洗净切碎,晒干研粉,用10%酒精泛丸。每次服4克,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止痢。主治慢性细菌性痢疾。

“疗效”据周裕中报道,应用本方治疗40例,均获痊愈。多数病人在2个疗程内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10,3天。

“来源”中医杂志,1959,(8):23

“方二”

黄柏30克

“用法”取上药,用清水洗净,加水200毫升,煎取50毫升。将脚洗净,用浸过药液的脱脂棉将患趾四周包裹,外用塑料薄膜包扎,胶布固定。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主治甲沟炎。

“疗效”据李树滋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有效,一般经包扎2天即可痊愈。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91.(2):56

“方三”

黄柏50克

“用法”取上药,放入食用醋精200毫升中浸泡6~7天,纱布过滤,滤液分装于5毫升小瓶中备用。用时将患处用温水洗净,用竹签蘸药液点搽患处。涂药部位呈灰白色,这是该药高浓度的醋精脱水作用,使其患部萎缩,加之角质剥落溶解的协同作用,使患处苔癣样鳞屑脱落。如连用1~2周,苔癣样鳞屑脱落、结痂,新的皮肤长出,即为痊愈。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疗疮。主治神经性皮炎。

“疗效”据李庆有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6例,痊愈19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无效1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5.(1):8

龙胆草

“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别名”龙胆、龙须草、山龙胆、苦草。

“处方用名”龙胆草、苦胆草、龙胆、胆草、酒龙胆。

“用法用量”3~6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炮制研究”龙胆草酒炙后,能缓和其苦寒之性,引药上行,如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的龙胆泻肝汤。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脾胃虚弱,大便溏泻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

“毒副作用”神经系统:高热,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四肢弛缓性瘫痪,踺反射消失。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肠麻痹。

心血管系统:心律减慢,血压下降。

“现代研究”本品含龙胆苦甙、龙胆三糖、龙胆碱、龙胆黄碱等。具有保肝、利胆作用,能减轻肝组织坏死和细胞变性,能显著增加胆汁的流量。有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及游离盐酸的分泌。还有明显的利尿和降压作用,以及有抗炎、抗过敏、抗菌作用。此外,尚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龙胆草15克

“用法”取上药,洗净,加水250毫升煎后取煎液,加适量氯化钠洗眼,每天3~4次。

“功能主治”清肝泻火。主治急性结膜炎。

“疗效”据钟玉坤报道,应用本方治疗89例,其中85例用药1~2天痊愈,仅4例无效。

“来源”新医药学杂志,1974.(8):374

苦参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别名”野槐、山槐、地参、苦骨、地槐根。

“处方用名”苦参。

“用法用量”常用量4.5~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产地采收”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其他大部分地区亦产。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炮制研究”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不宜与藜芦同用。

“现代研究”苦参主要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此外,尚含苦参醇等多种黄酮类。具有减慢心率、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血压、平喘、祛痰、镇静、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对多种病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免疫、升高白细胞,还有利尿和抗肿瘤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苦参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粉,装瓶备用。每次1克,每天4次,口服。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止痢。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疗效”据张守芳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3例,痊愈32例,仅1例无效。

“来源”中草药通讯,1977,(2):30.

“方二”

苦参500克

“用法”上药加冷水1000毫升,泡12~20小时,煎1小时,取汁400~600毫升;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500毫升,再加水1000毫升,煎取500毫升。将3次煎汁混合,浓缩成1000毫升,加糖适量。成人每次20毫升,小儿每次5~15毫升,睡前1次口服。

“功能主治”清心安神。主治失眠。

“疗效”据重庆红十字会医院儿科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01例,有效率达95%。本方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失眠效果较好。

“来源”中草药通讯,1979,(2):38

“方三”

苦参300克

“用法”取上药,加冷水1000毫升,煎煮取汁500毫升,如法再煎2次。将3次煎汁混合,浓缩成1000毫升,加单糖浆适量调味,装瓶备用。每次50毫升,每天上下午各服1次,连服2~4周。

“功能主治”宁心复脉。主治早搏。

“疗效”据胡克报道,应用本方及苦参片剂治疗频发室性早搏32例,总有效率达90.6%。经比较,煎剂的疗效较好。

“来源”新医药学杂志,1978,(7):41

“方四”

苦参3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夜睡前做保留灌肠。如病变部位较高时,灌完后把臀部抬高些以使药液充分流入。灌完后睡觉,防止药液排出,第2天排便。7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做第2个疗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治慢性结肠炎。

“疗效”据韦荣贞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0例,经3~4个疗程后痊愈6例,好转3例,1例好转后又复发。

“来源”新中医,1988,(7);36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茎。

“别名”生地

“处方用名”生地、生地炭。

“用法用量”水煎服,鲜地黄12~30克,生地黄9—15克。

“产地采收”主要为栽培。分布于河南、山东、陕西、河北等。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炮制研究”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生地炙炭后其苦寒之性降低,止血作用增强。

“性味归经”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盛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有梓醇、地黄素、维生素A、甘露醇、多种糖类、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地黄中的乙醇提出物对实验动物有降低血压及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中等量的地黄流浸膏有强心作用,对心脏衰弱作用更为显著。地黄具有皮质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激素与生地黄同用,有助于激素的递减,可缩短疗程和抗放射线损伤。地黄还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但与剂型和剂量有关。地黄煎剂对实验性中毒性肝炎有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另外,地黄能抑制皮肤真菌,具有抗炎、抗增生和渗出等作用。最近,免疫学研究又证明地黄是一种免疫增强剂。

“常用单方”

“方一”

干地黄90克

“用法”取上药,用清水洗净,切碎,加水约600~800毫升,煎煮约1小时,滤出药液约300毫升,为1天量,1次或2次服完。儿童酌减。除个别病例连日服药外,均采用6天内连服3天,经1个月后,每隔7~10天连服3天。

“功能主治”抗炎消肿。主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据卢存寿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2例,经治12~50天,有9例治愈,3例显著进步,血沉恢复一般在症状消失之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例,无明显疗效1例。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1965.5(5):290

“方二”

生地30克

“用法”取上药,用清水洗净,与新鲜猪肉30克一起,加水适量煮或蒸。煮(蒸)到肉烂后,将药、肉及汤顿服,亦可分几次服完,每天1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疮疖。

“疗效”据李承煌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0多例,疗效满意。

“来源”广西中医药,1981.(4):5

“方三”

干地黄90克

“用法”取上药,用清水洗净,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煮约1小时,滤得药液约300毫升,为1天量,1~2次服完,儿童酌减。采用间歇给药法,即每次连续服药3天,第1次服药后停药3天,第2次停药7天,第3次停药14天后再服3天,总计36天,12个服药日为1个疗程。满1个疗程后停药1个月,可开始第2个疗程。

“功能主治”凉血祛风、消炎止痒。主治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疗效”据卢存寿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7例,治愈28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5例,无效1例。其中对湿疹的疗效最明显。多数患者在5—16天治愈。

“来源”天津医药杂志,1966.8(3):209

“方四”

干生地90克

“用法”取上药,用清水洗净,切成碎片,加水约900毫升,煮沸并不断搅拌1小时后滤得药液约200毫升,1次服完,连服3天。以后于第7天、第16天和第33天开始各连服3天,共35天,有12个服药日,此后每隔1~3个月视病情重复上述治疗1次。若身体衰弱或服药后轻度腹泻,可将干地黄减至45~50克,加炮姜1.6克,白术8克,水煎服,隔5天服药5天,间歇服用。除急救危象和必要的抗生素、补液外,不加用其他药物。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主治席汉氏综合征。

“疗效”据卢存寿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0例,6例恢复了工作和劳动能力,做轻工作的3例。神经衰弱、低血糖等症状均有改善。经3~5个月的治疗后,子宫恢复正常大小者3例,恢复月经者1例,恢复生育能力者2例。10例的尿17-羟皮质醇和17-酮类固醇排出量均见增加。认为此法较激素补偿疗法合理,作用部位在下丘脑垂体系统。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8):476玄参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

“别名”元参。

“处方用名”玄参、黑玄参、乌玄参、润玄参、元参。

“用法用量”常用量9~15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主产于长江流域及陕西、福建等省。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

“炮制研究”除去残留根茎及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微泡,蒸透,稍晾,切薄片,干燥。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不宜与藜芦同用。

本品性寒而滞,对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现代研究”玄参的主要成分为玄参素、植物自醇、亚麻酸、生物碱等。具有显著的降压和强心作用。可引起血糖轻微降低,但效果不及地黄。有中枢抑制作用及很好的退热作用。有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作用,对各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玄参6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取浓汁500毫升,温饮,每天1~2次。

“功能主治”清疏风热、泻火解毒。主治风热感冒。

“疗效”据卢长涸报道,应用本方治疗50多例,均有良效。

“来源”新中医,1992.(2):6

“方二”

玄参适量

“用法”根据病人年龄大小取上药,5~10岁用21克,水煎取汁80~100毫升;11~16岁用33克,水煎取汁150~180毫升;17岁以上用51克,水煎取汁200~250毫升。分4~5次口服,以温服为宜,或放入保温瓶内,便于服用,每天1剂。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分清别浊。主治乳糜尿。症见小便混浊,色白如米泔水,尿时无尿道疼痛感。

“疗效”据邢继贺报道,应用本方治疗7例,均获痊愈,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来源”中原医刊,1991,(5):28

牡丹皮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

“别名”丹皮、粉丹皮。

“处方用名”牡丹皮、刮丹皮、粉丹皮、丹皮。

“用法用量”常用量6~12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主产于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

“炮制研究”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仆伤痛。

本品辛寒行散,对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现代研究”牡丹皮的主要成分为酚类、单萜类及鞣质类。如丹皮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芍药甙等。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和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对蛙心有洋地黄样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释放而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此外,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牡丹皮适量

“用法”取上药,水煎分3次服,初次用量每天为15~18克,如无不良反应,可增至每天50克。

“功能主治”降血压。主治高血压病。

“疗效”据沈阳市公安局医务所报道,应用本方治疗7例,一般用药3~5天血压明显下降,症状改善,经服6~33天,舒张压平均下降1.4千帕,收缩压平均下降4.5千帕,近期疗效较好。

“来源”中医函授通讯,1991.(1):33

“方二”

牡丹皮10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1000毫升,煮沸15分钟,取汁、挤渣,过滤后制成10%的煎液,每晚服50毫升,连服10次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抗过敏、通鼻窍。主治过敏性鼻炎。

“疗效”据林新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7例,痊愈12例,进步7例,无效及效果不明8例。

“来源”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57,(2):99

赤芍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别名”赤芍药。

“处方用名”赤芍、川赤芍、赤芍药。

“用法用量”常用量6~12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芍药主产于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川赤芍等主产于四川,甘肃、陕西,青海、云南等地亦产。以内蒙古多伦所产质量最佳,称“多伦赤芍”。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炮制研究”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为圆柱形切片,直径0.5~3cm,厚0.3~0.5cm,切面黄白色或粉红色。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淤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仆损伤、痈肿疮疡。不宜与藜芦同用。

本品苦寒,故血寒经闭不宜用。

“现代研究”赤芍主要含芍药内酯甙、氧化芍药甙及芍药新甙等单萜类成分,并含有没食子酸等鞣质成分,具有扩张冠状血管、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及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镇静、止痛、抗惊厥。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真菌及某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芍药甙有较弱的抗炎作用,能预防应激性胃溃疡,并对胃、子宫等平滑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能提高机体吞噬细胞的功能。还有一定的抗肿瘤和解热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赤芍100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浓缩成1000毫升。每次40毫升(相当于生药40克),每天3次,口服,5周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据郭金广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25例,取得较好疗效,不仅胸闷、心慌等症状及心电图有较明显的改善,而且对心绞痛的缓解率达96%。

“来源”中级医刊,1984.(9):49

“方二”

赤芍100克

“用法”取上药,与丹参30克,加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浓缩得400毫升。每次200毫升,每天2次,口服,每天1剂,10天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保肝退黄。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疗效”据杨军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5例,均于3个疗程内治愈。平均退黄时间为13.6天。

“来源”铁道医学,1989,17(3):183

紫草

“来源”本品为紫草科植物紫草的干燥根。

“别名”老紫草、紫草茸。

“处方用名”紫草、紫草根、老紫草、紫草茸。

“用法用量”常用量5~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擦。

“产地采收”主产于新疆、辽宁、湖南、湖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现代研究”紫草含有紫草聚糖、乙酸紫草醌、紫草酿、紫草烷等。有抗炎作用,对实验性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真菌及病毒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抗着床、抗早孕和降血糖、兴奋心脏的作用。此外,尚有缓和的解热作用,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紫草30~6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服,每天1剂。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血。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据记载,曾用本方治疗1例经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肺结核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效果明显。具体方法是第1天用30克,服后鼻衄即减;第2天加至60克,服后鼻衄停止。连服5剂,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全身紫癜消退,病情转危为安。

“来源”录自《中药大辞典》

“方二”

紫草800克

“用法”取上药,轧碎,放入麻油5000毫升中熬后去渣,成紫草油,装入灭菌瓶内备用。按常规外科清创处理后采用包扎法或暴露法。包扎法:将灭菌纱布浸透紫草油后,四肢、躯干部位用单层或双层纱布铺开放在创面上,外用纱布、绷带包扎。对部分坏死较深产生分泌物,或纱布下积脓时,可在该部位剪去紫草油纱布,去除坏死组织及脓液后,再用紫草油纱布覆盖,可加紫外线照射。根据分泌物情况增减换药次数。暴露法:头面、颈、会阴和躯干部,用无菌棉球涂紫草油在创面上或用单层紫草油纱布铺在创面上,不包扎,干燥时可反复涂药。治疗期间可根据创面大小、程度,给予全身支持疗法、抗感染、抗休克等对症处理。疗程为10~42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主治烧伤。

“疗效”据谢培增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153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

“来源”中医杂志,1988,29(4):41

“方三”

紫草10克

“用法”将上药浸泡在100毫升麻油(或豆油)内,放置6小时后即可应用;或将紫草浸泡在热沸的麻油内,待冷后即可使用。取紫草油涂敷在硬结皮肤上,面积超过硬结范围1~2厘米,外加塑料薄膜覆盖,用无菌纱布包扎在塑料薄膜外面,最好用胶布固定。或涂敷面不加保护措施,尽量使紫草油在皮肤表面上保持的时间长一些,每天涂敷2~6次。

“功能主治”活血消肿。主治肌注后局部硬结。

“疗效”据博文录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00例,均获良效。硬结发现早、范围不大者,90%在涂敷24小时后即可消散,少数面积大、发现或用药晚者一般经2~5天可使之消散。

“来源”中医杂志,1990.(10):143

“方四”

紫草200克

“用法”取上药,入麻油。750毫升中,炸枯滤过,呈油浸剂,备用。用消毒棉签蘸紫草油涂搽宫颈及阴道上端,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行经期间停药。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主治宫颈糜烂。

“疗效”据杨葆稚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00例。痊愈84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4例。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4):237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别名”双花、二宝花、银花、忍冬花。

“处方用名”金银花、银花、金银花炭、银花炭、忍冬花、忍冬花炭、双花、双花炭、二花、二花炭。

“用法用量”常用量6~15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忍冬主产于山东、河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或用硫黄熏后干燥。

“炮制研究”生用清热解毒,炮炭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本品性寒,脾胃虚寒、气虚及疮疡脓清者慎用。

“现代研究”金银花主含挥发油,还含有忍冬贰、木犀草素、绿原酸、肌醇、皂甙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的作用,其水煎剂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亦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此外,尚有抗炎、抗癌瘤、保肝利胆、止血、抗生育等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金银花露适量

“用法”取上药。每次100毫升,每天3次,口服。必要时可增加服药次数,2周为1个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肿瘤放疗、化疗后口干症。

“疗效”据浦鲁言报道,应用本方治疗978例,放疗组的有效率为87%,化疗组的有效率为74%,平均有效率为80.5%。两组的白细胞回升数占总病例的46.5%。

“来源”江苏中医,1992.13(6):15

“方二”

新鲜金银花3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3次,分3次服,每天1剂。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疏风止痒。主治荨麻疹。

“疗效”据许绍生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例,均在服用3剂后症状消失,观察3个月无复发。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1960.(2):118

“方三”

金银花1000克

“用法”取上药,粉碎成粗末,放入40%的酒精1500毫升中浸泡48小时,过滤取液,煎至400毫升,备用。用时先清洁阴道及子宫颈管口的分泌物,再涂药于子宫颈管口内,后涂子宫颈外表面。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主治子宫颈糜烂。

“疗效”据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有良效,多数使用1个疗程即能见效。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1959,(2):107.

“方四”

金银花适量

“用法”取上药,炒至烟尽(勿成白灰色,否则无效),研为细末,加水做保留灌肠。6个月以下小儿用1克,加水10毫升;6~12个月小儿用1.5克,加水15毫升;1~2周岁小儿2~3克,加水20~30毫升,每天2次。

“功能主治”抗菌止泻。主治婴幼儿腹泻。

“疗效”据徐文褴报道,应用本方可作为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一种辅助疗法,有较好的效果。

“来源”中级医刊,1965.(4):207

连翘

“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别名”落翘、黄花翘、空壳。

“处方用名”连翘、青连翘、连翘壳、连翘心。

“用法用量”常用量6—15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主产于我国华北、东北、长江流域至云南。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及痈疽属阴证者慎用。

“现代研究”连翘含连翘酚、挥发油、三萜皂甙、齐墩果酸、熊果酸、生物碱及较多量芦丁等。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有降血压和轻微的强心作用,还有保肝作用,能减轻四氯化碳所致的肝脏变性和坏死。此外,还有抗炎、镇吐、利尿、解热等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连翘500克

“用法”取上药,加工成细粉剂。成人每天20~25克,分3次饭前服。忌食辛辣食物及酒等。

“功能主治”杀菌抗痨、消炎止血。主治肺结核。

“疗效”据于成甫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2例,1个月后自觉症状改善,其中1例空洞闭合,3例病变明显吸收,4例略吸收,4例无改变。

“来源”辽宁医学杂志,1960.(6):63

“方二”

连翘3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用文火煎成150毫升。分3次饭前服(小儿酌减),连用5——10天。忌食辛辣及盐。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急性肾炎。

“疗效”据于成甫报道,应用本方治疗8例,有6例浮肿全部消退,2例显著好转,血压均明显下降;尿检6例转阴,2例好转。

“来源”江西医药,1961.(7):18

“方三”

连翘适量

“用法”取上药,去梗洗净,曝干,装罐备用。每次用15~30克,开水冲泡或煎沸当茶饮,连服1~2周。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主治便秘。

“疗效”据刘沛然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有效。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85.(5):44

“方四”

连翘心60克

“用法”取上药,炒焦煎水服,或炒焦研末服,每次10克,每天3次。

“功能主治”降逆止呃。主治呃逆。

“疗效”据王之炳报道,应用本方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呃逆,均收到良效。

“来源”四川中医,1986.4(8):23蒲公英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

“处方用名”蒲公英、黄花地丁、球子草、白地茜、白珠子草、散星草、蚊子草、通天草。

“用法用量”常用量9~15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产地采收”主产于山西、河北、山东及东北各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疽、热淋涩痛。

“现代研究”蒲公英含蒲公英自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若素、树脂、肌醇、莴苣醇、咖啡酸等,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煎剂对某些病毒和真菌亦有抑制作用。煎剂在体外能显著提高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激发机体免疫功能。有利胆及保肝作用,可使胆汁分泌增加,对肝损害有保护作用。此外,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蒲公英600克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每天20克,用开水浸泡30分钟后代茶饮用,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愈疡。主治消化性溃疡。

“疗效”据马凤友报道,应用本方治疗91例,治愈51例,好转35例,无效5例。

“来源”中医药学报,1991.(1):41

“方二”

新鲜蒲公英适量

“用法”取上药,用清水洗净后捣烂榨汁,直接敷于痛处皮肤,外盖2层纱布,中间夹一层凡士林纱布,以减缓药汁蒸发。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肺癌性胸痛。

“疗效”据裘钦豪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0例,一般敷药30分钟左右疼痛减轻,止痛时间可达8小时左右。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6.(11):516

“方三”

蒲公英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末,用甘油与75%酒精按1:3比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天换药2次。

“功能主治”解毒疗疮。主治痈疖疮疡、急性乳腺炎等。

“疗效”据侯士雄报道,应用本方治疗痈疖疮疡、急性乳腺炎、腮腺炎等290多例,均收到满意效果。或用鲜品捣烂外敷、捣汁、水煎服,皆有良效。

“来源”河北中医,1984.(4):64

“方四”

蒲公英6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煮取汁2碗。温服1碗,剩下1碗趁热熏洗。

“功能主治”抗炎消肿。主治甲亢术后突眼加重症。

“疗效”据余静思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例,均获良效。一般用药1个半月即可。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0.(8):36.。大青叶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别名”大青、蓝叶。

“处方用名”大青叶。

“用法用量”常用。9~15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主产于河北、北京、山西等地,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本品苦寒败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大青叶含有色氨酸、葡萄糖芸苔素、新葡萄糖芸苦素、靛蓝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及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抗炎、解热作用。此外,尚能增强机体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大青叶3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取100毫升。1岁以下每次服10~20毫升,2~5岁每次服50毫升,11——13岁每次服80毫升,每4小时服1次,一般退热后2~3天停药。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疗效”据福建中医研究所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51例,获得较好疗效。本方对轻中型效果较好。

“来源”福建中医药,1965.(4):11

“方二”

大青叶适量

“用法”成人每次取上药45克,加水煎汁顿服;或取90克煎汁分2次服,连服至痊愈后1~2天停药。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菌止痢。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

“疗效”据江西医学科学院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00余例,均获得较好疗效。治疗后完全退烧时间为1天左右,排便次数和大便外观恢复正常平均不足5天。本方亦适用于小儿腹泻。

“来源”医学科学论文汇编,1961.(4):9

板兰根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别名”大兰根、靛青根、蓝靛根、大青叶根。

“处方用名”板蓝根、大青根。

“用法用量”常用量9~15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主产于河北、江苏,河南、安徽、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现代研究”板蓝根含靛蓝、靛玉红、靛贰、靛红、谷甾醇、芥子甙等。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有一定的解热作用。板蓝根所含的靛玉红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单方”

“方一”

板蓝根适量

“用法”取上药60~120克(5岁以内每天60克,5~14岁每天90克,成人每天120克),按每3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的比例煎取。分2次服用,每天1剂。治疗过程中需配合西医降温、镇痉、抗呼吸衰竭等对症处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疗效”据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传染科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06例,治愈率为95.3%。

来源:新医学,1976.(4):199

“方二”

板蓝根500克

“用法”取上药,清水洗净,加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浓缩为500毫升,置消毒容器内,备用。3岁小儿每次服20毫升,3~5岁小儿每次服25毫升,10岁以上每次服35毫升,每天3次。用药至伪膜脱落及症状消失3个月后停药。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主治白喉。

“疗效”据郑如快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2例,疗效颇佳。发热、声嘶、气喘等症状消失时间平均在用药3~4天后,且可使伪膜脱落,细菌培养转阴。

“来源”广东中医,1960.(4):192

“方三”

板蓝根5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700毫升,煎至450毫升,再取煎液1/3浓缩为50毫升,涂擦患处;余2/3药液分次含漱,每天5~6次,每天1剂。

“功能主治”解毒消炎。主治口腔溃疡。

“疗效”据王莲芬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5例,多数病人用药3~4天痊愈。

“来源”陕西中医,1989,(3):126

鱼腥草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干燥地上部分。

“别名”蕺菜、蕺草、岑草、侧耳根。

“处方用名”鱼腥草。

“用法用量”水煎服,15~25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产地采收”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虚寒证及阴性外疡忌用。

“毒副作用”过敏反应:食用新鲜鱼腥草可导致日光性皮炎;鱼腥草注射液可导致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红斑、红疹、瘙痒、大表皮松解萎缩性药物皮炎、末梢神经炎,甚至可致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

“现代研究”全草主要含挥发油,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新鱼腥草素、月桂烯,另外尚含一些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病毒、钩端螺旋体、致病性真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具有利尿、抗肿瘤作用。

“常用单方”“方一”鲜

鱼腥草50~100克

“用法”取上药(干品减半),水煎服,每天1剂。如用鲜品,可先嚼服药叶20~40克,则效果更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菌止痢。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疗效”据邹桃生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00例,疗效颇佳,一般2~3剂可愈。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8,(6):260

“方二”

鱼腥草180克

“用法”取上药,加白糖30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10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疗效”据李学志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0例,全部痊愈。

“来源”山东医药,1979,(1):35

“方三”

鲜鱼腥草50~150克

“用法”取上药,冰糖适量。先把鱼腥草洗净,捣烂,然后把冰糖放入200~500毫升水中煮沸,再冲入鱼腥草中,加盖5~7分钟后即可服用。每天1~2次,连服4天。主治风热咳嗽。

“疗效”据李桂贯报道,应用本方治疗66例,总有效率为98,5%。

“来源”广西中医药,1994.17(2):71

“方四”

鱼腥草500克

“用法”每天取上药10克,开水泡饮。全部服完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定眩。主治眩晕症,可伴有头痛、面赤、鼻衄、失眠多梦;更年期高血压等。

“疗效”据黄冬度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有效。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1.(2):90白头翁

“来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别名”翁草、山棉花、大将军。

“处方用名”白头翁、白头公、白头草。

“用法用量”常用量9~15克,水煎服。

“产地采收”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本品苦寒,虚寒泻痢者忌服。

“现代研究”白头翁含皂甙、白头翁素等,对阿米巴原虫、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流感病毒、阴道滴虫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白头翁3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煮4次,去渣取汁,混合后加红糖适量,分2次温服,每天1剂,连服30天。视病情可适当延长服用时间。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治颈淋巴结肿大(瘰疬)。

“疗效”据谢自成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0余例,均获满意疗效。

“来源”四川中医,1987,(5):33

“方二”

鲜白头翁20克

“用法”取上药,鸡蛋3枚,先煎白头翁数沸后,再将鸡蛋打人药中,勿搅动,以免蛋散。待鸡蛋熟后,捞出鸡蛋,滗出药汁,吃蛋喝汤,使患者微微汗出。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疗效”据吕广振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一般1剂即愈,病重者次日可再进1剂。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86.(5):47

“方三”

鲜白头翁适量

“用法”取上药,洗净捣烂(干根需先用温水泡涨,捣烂)。取适量放于痛牙处,上下齿紧紧咬着,2~3分钟后觉有麻木酸苦感、流涎水,即可止痛。如继续疼痛可再用2~3次,即可镇痛。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主治牙痛。

“疗效”据方选书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有效。

“来源”四川中医,1988,(12):47

“方四”

白头翁叶(鲜品)适量

“用法”取上药,冲洗干净,浸泡了凉开水中以防干燥。先将皮损局部用热水浸软,然后将药叶轻轻揉搓至有叶浆渗出,按皮损大小将揉皱的叶子紧贴于皮损处,上盖两层纱布,以手轻轻加压。一般敷贴5分钟后觉灼痛,20分钟后痛感消失,而后去之。一般1~2天后局部有水疱出现,痒感消失。如不出现水疱,需重复贴敷。如贴敷后水疱较大,疼痛较重,可抽去疱液后用呋哺西林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炎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

“疗效”据丁华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1例共50块皮损,均经3次贴敷后治愈。

“来源”陕西中医,1990.(7):321

射干

“来源”本品为莲子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别名”乌扇。

“处方用名”射干

同类推荐
  • 职业疾病须警惕

    职业疾病须警惕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 排毒美容养颜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排毒美容养颜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现代社会,人们不但关注自己的财富收入,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丽的容颜,是每个女性朋友都关注的话题。最新的健康美丽理念告诉我们:排毒。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毒”在体内存在与否有直接关系。毒存体内对人体的危害,就是打破人体的健康状态,使之向着疾病状态转变。而毒存体内原因主要是由于食疗系统的功能紊乱所致。
  • 小食物·大功效全集

    小食物·大功效全集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食物常识,掌握养生保健食疗、美容食疗以及疾病食疗方法,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营养师,那么请翻开此书,相信作为一本健康手册,它将带给你最实用、最新颖、最完整的饮食帮助,成为你健康生活的良师益友。
  • 中医针灸与按摩

    中医针灸与按摩

    针灸学是中医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书正是一本系统介绍运用中医针灸按摩进行保健的指导用书,书中介绍了中医针灸基础理论、常用针灸推拿保健方法和常见病的针灸按摩保健。
  • 5分钟通便

    5分钟通便

    本书教你了解便秘常识,帮你走出便秘的误区,最后提供一些解决便秘的方法技巧以及大量的饮食调理的验方和食谱。告诉人们多吃高纤维和有利于产气的食物,适当增加脂肪的摄入,多吃含维生素食品,并增加进水量。增加含纤维素的食物,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和肠的蠕动,缩短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有利于顺利排便。人们每天仅仅花费5分钟的时间就可了解专业医师所掌握的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有的放矢地预防和治疗便秘。
热门推荐
  • 璇斗天师

    璇斗天师

    *天地间,道大,人也大。人生本来就是上山、下山。而道心原本宽广,可容万物,装得下山河大地,万古星辰…*°她,是嫣然氏族的千金,也是一名来自闾山派的天师…°千犀冷笑“我不是来杀人的,我明人不做暗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牡丹不开,群芳失色,空有彩蝶独自飞,何处寻芳踪…”---《某氏…》
  • 帝御仙穹

    帝御仙穹

    天地我主沉浮,日月为我独尊,成仙有何难,成鬼又何妨?我若为鬼仙,当掌御乾坤!
  • 神龙特战队

    神龙特战队

    故事发生一个和地球相似的平行空间,不过时间和地球有些错位。张昊在一次车祸中成了植物人,这一睡就是三十年,成了一个实验的小白鼠,鬼博士给张昊使用了十号生命液,十个实验品中唯有张昊奇迹版的复活了。张昊离开鬼博士的实验,没想到却霉运缠身,屡屡遭遇厄运的张昊接到鬼博士的电话,要张昊参加一个神龙特战队,而此时的张昊在T市举步维艰,只好参答应参加特战队。在特战队和飞龙、雷神、秋月、箭神一起受到魔鬼般的训练,训练结束以后,神龙特战队接受一个个艰难的任务,对每个队员都是新的考验。
  • 巫启录——启蒙

    巫启录——启蒙

    巫术——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降神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我们小时候总是能从老人那听到一些神奇的巫术但却从未一见,是我们摒弃了这种古老的法术还是巫术已经不复存在......
  • 资本帝国

    资本帝国

    风云突变的二十一世纪,罗斯柴尔德的延续,摩根帝国的重生,是谁控制了美联储,挟持了华尔街,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谁一次又一次创造财富的神话,借助人民币的崛起称雄世界,又是谁制造了反物质,令各国政府头痛不已,末日武器将怎样改变世界,资本帝国,现实与想象,金钱的战争,贪婪,是个好东西!
  • 品读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品读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他是享誉中外的知名学者,也是淳朴真诚的文学家,更是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通过他,人们可以看到,“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的壮举,更能找到追求智慧人生的航向,他就是季羡林,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大师一生风雨历程,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品格、修身、名利、学习、家庭、人生困顿等,皆在季羡林大师的人生践行和讲解中,化为智慧的光芒,指引我们与幸福相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季羡林大师人生智慧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盏人生海洋上的灯塔,循着它,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驶出迷茫混沌,驶向豁然开朗。
  • 七色爱恋

    七色爱恋

    回去可否,已不在重要剩下的时光,我只想完成一件事为我所爱的人................
  • 查理九世之亡灵之约

    查理九世之亡灵之约

    一封奇怪的信件,将墨多多等人带入一个奇异的世界。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危险、恐惧纷至沓来。这一次,DODO冒险队能否解开这个迷题?(本文重新修改,文笔不好请见谅。)(封面暂未同步,正在处理。)
  • 蛮荒天神

    蛮荒天神

    当上古的荣光已经消失,当末世的号角已经吹起,这一条崎岖难行的路,又该如何走的通?山河八荒浩瀚,重锤出击砸烂,今世的仇敌,过往的对手交相出现。红颜白发,欲罢不能,仰天怒吼,气冲霄汉。“众生皆以不能,然我偏要逆行而上!”“众生解衣必亡,然我偏要福寿无疆!”......
  • 天下叱诧风云

    天下叱诧风云

    总有罪恶散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若果不把它完全根除,就会让善良无辜的人们遭受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