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户口制度的起源,还不免要涉及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古代文字及其书写工具、对象的发明和发展问题。
中国文字的发明应该是很早的。大家熟知仓颉造字的故事。据传说,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他模仿鸟兽行走之迹初创文字。果真如此,那就是几千年前就有文字了。但那时的文字是非常简单的,在后世文字学家总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方法中,属于象形者居多。殷商以后,造字方法和字数都已增加,有人统计,殷《尚书·大诰》内页商甲骨文中出现的汉字,已有三千多个。从目前发掘情况看,大都是刻划在龟甲和青铜器上的。书写工具和对象的限制是显而易见的。
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及其书写工具和对象较前有了较大进步。从目前考古情况看,竹简似乎是主要的书写对象。据说,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喜欢读《易经》,直至“韦编三绝”,即编联竹简的熟牛皮绳,磨断了多次。还有,那个时候对有学问的人,往往用“学富五车”来赞誉。而“五车”之中装的简牍类书籍,用现在的纸质类书籍来衡量,大概也不过十来本吧!史称秦始皇当政后,每天处理公文,“以衡石量书”,即一天要批阅的简牍文书,重达上百斤,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可见,春秋战国之前,受文字及其书写工具、对象的限制,户口调查登记的内容肯定是比较简单的。秦汉以后,随着绢质、纸质类书写对象的发明运用,户口调查登记的内容才有条件丰富和具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