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说中的夏禹不同,殷商的立国,主要以武力征服的形式实现。历史上有名的“商汤革命”,就是指商代的先祖汤是用武力灭夏统一天下的。
商汤革命后,他的子孙仍内征外战。后世发现的殷商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战争的记载。其中一部分甲骨文中,常常出现“人”、“登人”的字样,即登记人口的意思。有的写明了登人的数目,有的只记其事,不计其数。最早发现和收集殷商甲骨文的王国维先生,以及其他一些史学专家,都认为所谓登人,就是以征集兵丁、组建军队为目的的人口尧舜时代壁画调查登记。较之于传说中的夏禹“会计”,殷商“登人”更具真凭实据,更能印证“刑起于兵”的户口制度起源理论。
临时征集兵员、组建军队的“登人”之外,殷商甲骨文中还有商王设有左、中、右三师的常备军的记载。一般说来,全国性的常备军的存在,是应以个体财产家庭的出现为前提的。这表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私有观念和行为的发展,带有原始共同体特征的血缘族居家庭,逐渐裂变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拥有私有财产的个体小家庭。以血缘族居的氏族部落为基础的全民皆兵式的部族兵制,开始向以地域杂居的个体财产小家庭为基础的征兵制演变。
但在殷商甲骨文中,“登人”几乎都是以人丁为计量单位的。就是在商王分封诸侯的册封书中,也是以“夫”、“口”、“人”等作为计量单位的,少见“户”、“家”等字眼。这表明,当时的户口调查,实质上还是一种有用人丁的登记。这种现象,在后世的一些少数族中,还常常可以看到。比如,蒙古族在进入中原前,户口调查登记就是“以丁为户”,即只统计成丁人口。进入中原建立元朝后,到底是继续“以丁为户”,还是“以户定籍”,即以户为单位登记所有人口,曾发生过一场争论,在大臣耶律楚材的坚决主张下,才实行“以户定籍”的户口登记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发现的十多万片殷商甲骨文中,“登人”之类的记载大都出现在前期,后期虽也常有战事发生,却少见“登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殷商后期,已实行“平时任户计兵,以预定其军籍”的办法了。即在较为普遍的财产家庭中,平时就确定了应该当兵的人员名额,并有相应的军事建制和训练制度,一旦遇有战事,随时可以成建制地组织正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