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5000000013

第13章 辽沈战役(1)

一、东北军政,林罗各具匠心

1948年是中国风云变幻的一年。

战争是力量的较量。力量强者胜于力量弱者,这是战争中千古不变的法则。

然而,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对立面转化。强者可以变弱,弱者可以变强。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经过近一千个日日夜夜的强弱转化,国共之间力量对比出现了换位性的变化。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持续3个月的冬季攻势,于1948年3月15日结束。

东北人民解放军在10个月内,向国民党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攻势,共歼敌军30.88万人,缴获大量美式装备,收复城市77座,解放人口1860万,扩大解放军区30.7万平方公里。解放区人口已占东北总人口的86%,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总面积的97%。东北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已发展为12个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7个独立师,共为53个师,70余万人;加地方军,共为105万人。

到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东北战场国民党军队已被消灭57万人。虽然尚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加地方武装55万人,但已被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块互不联系的据点和地区之内。当时东北国民党军的态势卫立煌率2个兵团、8个军、24个师3个旅,约30万人,防守沈阳及卫星城市铁岭、抚顺、本溪、辽阳和新民。副总司令兼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领2个军、6个师又3个旅,约10万人防守长春。另一个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率领4个兵团、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锦州,并维持着锦州、山海关间时断时通的铁路交通。

从全国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豫东地区、襄樊地区、晋中地区、平津保地区,以及胶济路、津浦路上,连续大胜。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装备日益改善,作战经验更加丰富。解放区面积扩大,生产发展,军民斗志高昂。

到1948年秋,国民党军已被消灭264万人,加逃亡等其他原因,损失达309万人,虽然补充了240万人,但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除去维持后方,能够用于前方作战的,不过174万人。作战方针,也不得不由“全面防御”、“分区防御”,改为以北平、西安、汉口、徐州、沈阳五大战略据点为支柱的所谓“重点防御”。战争已由解放区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并直接威胁其统治中心。国民党陷入了严重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危机之中,失败主义情绪在蔓延。反蒋统一战线也在扩大。

蒋介石由于战略上放弃东北不甘心,增援东北又抽不出兵,对东北是撤是守,决心不定,骑虎难下。据说1948年8月南京军事检讨会议上,曾议论过东北问题:有的提出干脆撤出东北,集中军力可作他图,并且具体设想第一步撤到锦州,视时局变化进可以“恢复东北”,退也可以安全撤出。卫立煌反对这个提议,力陈东北还有希望之路,主张集中兵力守沈阳,以待时局发展。蒋介石一方面对美国出兵和第三次世界大战抱有幻想,另一方面也怕动摇军心,乱了阵脚,所以没有作出决定。东北国民党军长时间处于举棋不定的犹豫状态。

毛泽东却已清醒地看到中国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与蒋介石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毛泽东胸怀全局,运筹帷幄,指出:东北、华北一盘棋,但东北形势有利,先解决东北,后解决华北。

毛泽东的决心已定: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

为了准备决战,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冬季攻势后,进行了出关以来第一次近半年大练兵,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以“大兵团、攻坚战、正规化”为指导方针的军事大练兵,提高了使用技术装备的能力,提高了使用炮兵、工程兵和坦克兵协同作战的能力;攻城、爆破、巷战、射击等项目训练,也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政治大练兵,本着毛泽东主席以诉苦、三查方法进行新式整军运动的指示精神,开展“五整一查”,提高阶级觉悟,加强团结,加强政策纪律,也收到了良好效果。整个部队,阵营雄壮,士气高涨,求战心切。随着东北根据地建设的发展,二线兵团建设,群众直接支援战争,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在军事训练上,林彪有很多创造。

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后来归纳为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在东北战场上广为流传。

林彪喜欢思考,爱动脑筋,善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他的复杂的思想结果。

作为军事家,他能够敏感地注意到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变化,采用新的战术,克敌制胜。

林彪在延安时就曾提出,“我们部队作战时爱成群地涌来涌去,勇气很好,但是缺乏有智术的动作。在近代的用火力的战争条件下,用集团的冲锋目标太大,如果被人家的大炮和机关枪射击的时候,损失就大了。因此,现在我们要教育战斗员三五群的战斗,一个两个的去战斗。”

到东北后,林彪也多次给军事干部讲战术。他说:“在锦西打的几仗,敌人火力密集,咱们队形密集,伤亡大。现在不同于抗战打日本,敌人是美械装备,火力猛,又是精锐,不能像过去那样一打一冲,人海战术。战斗队形都是由于火力的进步而从密集到分散,在战略上要集中兵力,战役上一点两面,而在战术上,战术动作上却是分散兵力,稀疏兵力。兵多不是一下子都冲上去,必须用三三制的队形。”

林彪的新名词开始连毛泽东都弄不懂,致电问林彪:“你们所说一点两面的战法是什么意思。”

林彪回复说:所谓一点,就是说要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的攻击点上,反对在各点上平分兵力的办法。所谓两面,就是说必须采取包围办法,防止敌之突围逃走。两面是指至少两面,兵力多时也可以是三面四面。一点的精神在于保证一定打垮敌人,整个的精神在于使打垮的敌人不致跑掉。大意就是如此。是针对我们干部不肯彻底集中兵力和不敢进行勇敢迂回的毛病而规定的。

林彪要求部队要敢于刺刀见红,以刺刀、手榴弹向前冲去,以刺刀刺杀敌人,不敢以刺刀杀敌的不算是最勇敢的部队与战士,我军必须建立刺刀血战的威风和随手榴弹飞出爆炸而猛进的勇气。

在林彪文雅瘦弱的躯体里,经常喷涌出铁与血的原则。

这些原则在打仗时还真管用。

在东北人民解放军政治建设上,罗荣桓功勋卓著。

罗荣桓比林彪大几岁,在政委的位置上,与总司令林彪配合得很好,能够扬长补短,有兄长之风。

罗荣桓集中精力抓政治建军。

解放军之所以有战斗力,除了党的坚强领导、严格的纪律、紧密的团结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运用了政治建军的武器,进行以阶级教育为主的诉苦运动,从而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革命斗志。

东北部队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加上物资供应不足,生活极其艰苦,在严酷的形势面前,广大指战员坚信党的领导,克服困难,勇敢战斗。但少数同志却经不起考验,有的幻想和平,厌倦艰苦的战争生活,有的存在地域观念,不愿在东北坚持斗争。在东北新入伍的人员中,有些人存在正统观念,少数人沾染有兵痞流氓习气,有的连队纪律涣散,甚至还出现逃亡离队现象。

在整军运动中,部队普遍展开阶级教育,提出了“谁养活谁”、“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等十几道讨论题,组织部队进行讨论。三纵七师二十团三营机枪连一个副班长用他父亲给地主干了一辈子活,最后累得吐血,临死时想喝碗小米粥地主都不给的事实,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使在场的同志都受到了教育。教导员抓住这个事例,向全营推广。

九连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本溪煤矿工人(其中部分是被日军俘虏的八路军人员和解放区群众,部分是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兵)组建的连队,大部分是新兵,成分复杂,连队思想混乱。指导员用本连战士的苦难家史进行阶级教育,采取吐苦水、算苦账、挖苦根的方法教育启发战士的思想觉悟。

他用贫农房东老大娘的一件破棉袄给连队上课,讲明地主、资本家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揭示剥削阶级的本质。他还组织连队参观地主家和穷人家的吃穿住情况,进行阶级对比教育。该连有一名战士房天静诉苦说,他16岁就被国民党抓丁到东北,父在家被地主逼债身亡,母到东北来找他时,途中因生活所迫卖掉两个弟弟,好不容易找到本溪,母子俩隔着铁丝网没有能讲上几句话就被迫分离,母仇疾交加,不久也死去。房天静一头哭倒在指导员怀里,一边哭一边检讨自己,决心为母亲报仇,坚决跟着共产党走。

当场又有三名战士主动上台倒苦水,检讨自己的忘本思想。一个解放战士边哭边说:“我和房天静有一样的苦难家史,一定要牢记血泪深仇,不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死不瞑目!”诉苦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

房天静在热水河子战斗中,单人独枪冲入敌阵歼敌一个班,俘敌五人,成为全纵队第一个记特等功的战士,纵队赠给他“孤胆英雄”称号。当纵队领导接见时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勇敢?”房天静回答:“首长,我擦亮了眼睛,认清了敌人,要为父母和穷人报仇啊!”

诉苦教育的深入发展,对部队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极大地提高了干部战士的政治觉悟和胜利信心,使一些老同志认清了土地改革的新形势,新入伍的同志树立了为穷苦人翻身求解放的坚持革命到底的决心。二是加速了一些解放战士的改造过程,他们表示“过去当的是糊涂兵,打的是糊涂仗,经过诉苦,总算走上了光明之路。”许多解放战士成了战斗骨干,有的还入了党,当了干部。部队阶级觉悟提高了,战斗力也必然大大增强了。

罗荣桓做政治工作,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灵活的艺术性。

召开荣誉军人代表大会就是一个范例。

“身上打个眼儿,比毛主席小不点儿!”有些伤员认为自己打仗有功,“老子天下第二”。

夏、秋、冬季攻势以来,仗打得越来越大,大量伤病员从前方下来,各地的后方医院都住满了。有的伤病员居功骄傲,目无法纪,惹是生非,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解放战士”,旧军队的兵痞习气还没有完全改掉。看戏看电影不买票,吃馆子不给钱,打骂群众,打骂医护人员,甚至包庇地主分子,干扰土改运动,还发生过企图抢劫银行和聚众闹事的事件。

罗荣桓觉得问题严重,必须尽快加以制止,便召集政治部、后勤部、卫生部和民政部门领导干部在一起开会,研究解放的办法。

有的认为闹事的大多数是轻伤员,突击治疗,使他们早日回前方;

有的提出各医院加强警卫,多设岗哨,严禁伤病员离院上街;有的建议严厉处分带头闹事的人。

罗荣桓仔细听完各种意见,说道:

“解决伤病员闹事这个问题,我看还是应该从积极方面入手。除了对个别极恶劣的,尽量不要搞纪律处分,更不要随便抓人。目前各地医院多数是新成立的,设备不大好,医院里又没有文化娱乐器材,生活比较单调、枯燥。那些轻伤员想出来走走,你想捆住他们的手脚,硬是不让他们出门,恐怕要和哨兵打架。我看还是以正面教育为主。能不能召开一次伤病人员代表大会?”

大家认为罗政委的提议很好,当即成立筹备小组,由东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周桓任组长。周桓积极筹备,准备8月份在哈尔滨召开,代表人数为500人。

“准备叫什么会呀?”罗荣桓问。

“就叫伤病员代表大会吧!”周桓答。

罗荣桓考虑一下说:“还是叫荣誉军人代表大会比较好。不管是负伤的、病残的,都是为了革命,都是荣誉军人。”

罗荣桓又问:“准备让些什么人来开会呢?”

“当然要选一些先进人物和积极分子啦!”周桓按老规矩回答。

“积极分子要参加,但是不要超过三分之一,”罗荣桓说:“多找一些调皮捣蛋的和爱闹事的来开会。”

罗荣桓进一步说:“会议想解决的主要是闹事问题,找先进人物来开会,代表不了闹事的伤兵,回去以后作用也不大。找带头闹事的人当代表,首先肯定他们为革命负伤,是有功劳的。对他们闹事,不直接批评,要通过正面教育,可以请一批残废的老红军、老八路来‘现身说法’,讲我军的光荣传统,讲身体残废思想不残废的好人好事。这部分伤兵的思想转变了,回去就可以起很大作用。不过找带头闹事的当代表,一定要注意这样三种成分:一种是从抗日根据地来的;一种是东北参军的;一种是解放战士。在解放战士里多找一些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的。”

荣誉军人代表大会按期召开了。各地医院派来的代表,不少是思想比较落后、带着一肚子气的,有的还准备了一大堆要求,不答应就要大闹一番。他们到达哈尔滨火车站,月台上敲锣打鼓,到处贴着红绿标语,人群喊着欢迎口号,女学生给他们在胸前戴上大红花,把他们当成英雄。到了招待所,接待人员热情地给他们端茶送洗脸水,医生护士细心地为他们换药治疗。吃的是细粮,四菜一汤。

按照罗荣桓的指示,大会请只有一条腿的后勤司令员钟赤兵来“现身说法”,请在保卫井冈山战斗中打瘸了腿的何长工和抗日时期负伤致残的另几个同志来讲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的故事,讲当年缺医少药艰苦奋斗的生活,讲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光荣传统,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情真意切,生动感人。

代表们白天听报告,晚上看电影。分组开讨论会,开始大家对领导提出许多意见,慢慢地参加闹事的伤兵,也检查自己的错误行为,有的懊悔难过,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恨自己忘本,下决心回去以后,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争取早日上前线。

罗荣桓在全体大会上讲了话。他的讲话开门见山,简短、朴实,道理看起来很平凡,但却句句说到要害上,说到代表们的心坎里。

代表们在大会期间受到了深刻教育,从那以后,伤兵闹事就少了。

罗荣桓对东北人民解放军几个攻势中执行政策纪律的情况作了调查,发现有些部队政策纪律观念很差,出现了许多不能容忍的违反政策、破坏纪律的现象。特别是一进城市,就暴露了农民军队的狭隘性。如有这样一些说法:“打下城市就得破坏它一下子,反正我们也不要它。”“城市是地主资本家的窝子,打开后就该好好整他们一下子!”“你怕我抓,我怕你抓,若你抓去,不如我先抓!”打下赤峰的时候,有个干部领着战士到银行搬回大量的票子,回来一看,原来是日伪时期发行的彩票。在热河某地,有的部队一把火烧光了天主教堂。此外,烧毁火车车厢,打碎灯泡,拆掉机器上的皮带钉鞋掌、做马缰,砍电线杆子当柴烧等现象,都有发生。

罗荣桓认为必须对这种流寇主义作风严加整顿,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就无法完成新的作战任务。

罗荣桓以政治委员的身份,向各部队严厉地指出,一切工作都要从政策观点出发。

同类推荐
  • 纵使东风依旧之纳兰容若

    纵使东风依旧之纳兰容若

    康熙二十四年,清初一代词人纳兰容若,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年头。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本文以白描的手法,平实的叙述,记录他生命最后一段时光。他担任御前侍卫,看似风光,却为君王任意驱使,执鞭坠镫,浪费绝世才华。他陪伴君王左右,谈诗论道,却未得真心赏识,如履薄冰,身心俱疲。他身居豪门潭府,妻妾环绕,却仍是千古伤心人,悼亡不绝,孤独难禁。他欲寻红颜知己,醉入柔乡,却终是梦幻一场,劳燕分飞,空花终坠。仲夏时节,集一众好友赏庭前夜合,终成一代词家之绝唱。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所幸还有三生知己,肝胆相照。临终之际,最难割舍的,便是这份挚友真情。为更好的塑造人物,重现历史,本文为章回体小说,仿明清白话文写作
  • 孤客十二年

    孤客十二年

    孤,王之自称也,独,无二也,所谓孤独,皆是王者之感。这世上无聊寂寞千万种,能称孤独的又有几种?这,就是作品介绍。
  • 启示游戏—孤独的传道士

    启示游戏—孤独的传道士

    故事发生在几千年后的地球,科技已经达到了极致的发展,甚至到了无法再有提升的无法逾越的境地。不知道是谁提出了“人对神的妄想和渴慕阻碍了在科技发展上的注意力。只有消灭了神才能让人从新审视宇宙,才能继续发展科技。”邃导致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弑神运动”。那场“弑神运动”之后几百年,地球引力逐渐被太阳锁定,地球停止了自转。地球面朝太阳的一面变成了永恒的冒着沙砾被蒸发的热气的荒漠,背对太阳的一面被无尽的寒冷和死亡气息笼罩。人类龟缩在荒漠与冰原的夹层中,那里只有永恒的一种季节,类似于春天又仿佛秋天,岛屿与海洋杂错交纵……《启示游戏》读者交流群:79693919欢迎加入!~作者新浪微博:@秦川乱步and汉笙
  • 北京往事

    北京往事

    本书作者用北京人特有的方位感,以时间为横轴,从远古的青铜时代到近现代的革命运动;以空间为纵轴,从中心的紫禁城到郊区的明十三陵,层层铺开,娓娓道来。
  • 宰持大明

    宰持大明

    明朝的那些风花雪月。古代的那些饮食男女。四百年前的官场生态。一个穿越到嘉靖六年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凯,如果我爱你

    凯,如果我爱你

    王俊凯,对不起,我终究是你累赘,只要我离开了,对谁都好....
  • 穿越世纪的王妃

    穿越世纪的王妃

    任务没完成,脑袋却被崩了一枪,好吧,就这样被光荣的离世了!再次醒来,第一个想法,我没死?好像不对....好吧,认清了一个事实,被崩了居然还能穿越,“请问前身是怎么死的?”“小姐,你说什么呢,你是不是撞傻了?”...简芸芸,堂堂将军嫡女,被皇上看中选入宫中纳妃,圣旨一下,堂妹嫉妒,姨娘陷害,受到教唆就撞柱而死!当简云变简芸,看她怎么翻手覆雨,收获绝色王爷相公!强强联手
  • 一品罪神:邪帝的冷血妃

    一品罪神:邪帝的冷血妃

    她本为九界之皇的女儿冷心冷情、善于伪装,犯下错误被九界之皇除去情根,贬下凡界从此,天下便有一个他六岁、绝色无双,超凡脱俗,“他”成为惊澜大陆有名的凤凰学院帝师和导师13岁、绝世妖娆,风华绝代,“他”成为蓝羽国‘一字并肩王’与皇帝同级手握重兵,血战沙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颠覆九界,执掌乾坤笑看红尘、俯视众生他是是最为神秘白岩帝国的战神,但没人知道他的行踪,没人见过他的面容....;......
  • 落雨潇潇:倾国倾城不如你

    落雨潇潇:倾国倾城不如你

    城中帝天和湘苑圣珣中,囊入了爱玩爱闹的齐浅笙;优雅绅士的会长尹慕华;长得比女人还漂亮的莫倾城;伤的命都快没了都还倔强的沐傲晨;唯恐天下不乱的苏傲霜;单纯的一颗棒棒糖都可以拐走的许念儿;做事干脆利落的简洁……可比起他们,千落潇的傲气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她带着一袭洁白的身影,一头冰蓝的长发,一抹倾国倾城的笑靥,闯入了每个人的心间,打破了帝天和圣珣两所学校的平静……
  • 元始天尊说梓童帝君应验经

    元始天尊说梓童帝君应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易烊千玺的紫瞳公主

    易烊千玺的紫瞳公主

    这是一篇主写千玺的小说。作者大大也是一个千纸鹤哦!!!!!!!!!!!!!!!!!!!!!!!!!!
  • 马克京城盖房记

    马克京城盖房记

    法国人马克在北京城钟楼东侧一小巷内买下一处小院并着手翻建,其间与四周诸邻颇多龃龉。世所谓动土事大,况乎西人行之于皇城脚下?于是有竟日怨毒,间有肉搏,进而演成官司诉讼。原本静谧安详之所竟成人生铿锵戏剧之舞台。傅安作为翻译亲历种种事端,虽有息事宁人之心,却恨无运筹驾驭之力,但是尽管自怨书生迂阔,然于法理、情理、旧城保护、老北京人的命运多有发问。故事跌宕起伏,但叙事直白,尚简不尚繁,一唱三叹,有一气呵成之妙。
  • 养生育人精华

    养生育人精华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优生、优育、优教,养生延年及处世治家之道,包括优生与胎教、后天教育法、智残障儿童家庭教育、新生儿至青春期的养护、人体亚健康防治、青壮年及老年期养护、常见病防治等知识。
  • 一个走下红楼梯的女人

    一个走下红楼梯的女人

    这是一段让上帝都觉得为难的爱情。“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疯人院的了?
  • 女汉子与霸道总裁的爱情

    女汉子与霸道总裁的爱情

    为了更加接近我的男神和闺密进了梦寐以求的公司,却没想到有一天被坑闺女的老爸送到霸道总裁身边当保镖,可我怎么也没想到会不知不觉中牵连出了我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