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8600000016

第16章 梦绕庐山(1)

跃上葱茏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每次上庐山途中,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默诵毛泽东《七律·登庐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临庐山时的愉悦心情和审美满足。

“跃上葱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目标的一种追求,一种奋进,一种精神状态。时下,庐山实施“一下一上”战略,知难而上,不断破解难题,科学打造国际著名度假休闲旅游避暑胜地的实践,正是这种“跃上葱茏”精神的生动体现。

所谓“一下一上”战略,即是通过下迁部分机关和山民,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组建上市公司,整合旅游资源,增强发展后劲,从而实现庐山从传统旅游到现代旅游的转型。为此,“十一五”以来,庐山围绕“一下一上”,推进“九大工程”,有序有力,有声有色。

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郑翔说,转型就是抓住战略机遇期,建设发展庐山。二百年来,庐山经历过四次成功转型,每次转型都给庐山带来大发展。

第一次是清朝末年,在西方文化染指的背景下,由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主导的转型。这次转型,把庐山从古代隐逸中心转型为避暑胜地,标志是留下一条牯岭街和几百栋别墅。

第二次是民国时期,由蒋介石主导的转型。这次转型,庐山从休闲避暑地变为民国政府夏都,标志是三大建筑和夏都的规划建设。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主导的转型。这次转型,把庐山从达官贵人休闲避暑的乐园转型为工农兵的疗、休养胜地,标志是开通两条登山公路和将别墅收归国有,改造成一批疗、休养所。

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庐山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转型。这次转型,把庐山从先进模范人物的疗、休养胜地转型为大众旅游胜地,标志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类型宾馆和培训基地的崛起。

正在进行中的第五次转型,涉及经济、社会、民生问题最多,工作难度最大,实质是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把庐山建成国际著名度假休闲旅游避暑胜地。实现这一目标,庐山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山,跃上一个更高更新更美的葱茏灵境。

目前,庐山常居人口1.3万人,每年游客三四百万人,但山上千栋别墅有1/3为职工和居民居住。旅游旺季日产生活垃圾2万吨,废水200万吨。大小汽车六七千辆,街区景点,交通堵塞,车如蚁行,噪声和尾气大煞风景。生态环境出现恶化,困难和挑战日益严峻。

庐山管理局直面现实,笑迎挑战,精心谋划,有计划地实行景住分离。前年,开始在威家建设新城,计划将山上不直接为旅游服务的机关和居住在别墅及水源周边的居民下迁。去年,成功组建旅游观光车公司,首购百辆尾气排放达标车,并采用先进的售、验票指纹识别系统、运行监控与调度系统和车载视频播放系统,当年运行,当年见效。今年,建成山南、山北两个汽车换乘中心。为全面实施“一下一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庐山新城,坐落在庐山与九江市结合部,是一个以人为本,依山傍水,生态优美,配套完善的生态新城。第一期工程16.2万平方米,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小学、千套安置房等,均已竣工。第二期工程即将全面展开。

实践证明,实施“一下一上”战略,是立足庐山山情,解决人满为患,生态环境恶化的正确抉择。是建设庐山的百年大计,是庐山几代人的梦想,又恰好与正在兴起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潮耦合。同时,也是庐山人告别计划经济思维定势,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旅游要求,不等不靠,知难而上,积极进取的结果。

事非经过不知难,知难不难。实施“一下一上”战略,推进“九大工程”,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捷径可走。

启动新城建设,自然是重中之重。姑且不论仅征地、折迁就盖了几百个图章。筹措资金,规划、设计、选址、施工,环环相扣,困难重重。至于动员部分山民下迁,更是难中之难。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故土难离,何况是世代居住的一方圣土。新城虽好,但成人就业、病人就医、小孩入学、移民福利等诸多民生问题,样样刚性。况且,实行一户一宅,购进新房不易,退出山上住房更难于登天。迁一户,动全山,件件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事事都是对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考验,是对干部群众素质的检验。

即使是推进文化建设工程,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宽眼界、大手笔。比如:挖掘夏都文化,辟建抗战纪念馆、抗战纪念碑,开展庐山与全面抗战的形成学术研讨等,尽管创意好,但思想认识与宣传纪律交织,举步维艰。

历代与庐山关系密切的名人众多,但扩大开放,修复旧居,树立雕像,优选故事,包括印制《庐山历史上的今天》台历,选编庐山历代诗词、游记等,看似简单,也有史实选择,史料考订,史识认同,思想性与学术性统一等问题,需要斟酌。

发起并主持召开世界名山大会,成立名山协会,发表《庐山宣言》,看似风光,但当好盟主,为世界名山合作与交流搭建好平台,也非易事。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庐山共生共荣,创办五教祈福文化园,虽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但要在祈福大钟上和祈福仪式中荟萃五教教义精华,众缘合于一体,求同存异,除严格遵循宗教政策外,还有长久管理和诸多技术性问题,需要研究协商。

庐山是一座以牯岭街为中心、以美庐为代表的千栋别墅构成的山林城市,如何修缮这些年代久远、风格迥异的别墅,使其修旧如旧,增添魅力;如何改造这条别具风味的街道,使其推陈出新,保持街面与山城协调的建筑情调,颇费心力。

认同度决定执行力。为了统一认识,提振士气,有效推进,庐山管理局年初先部署,年中有检查,年终看变化。连续四年组织管理局领导、二级单位班子成员、部分在山单位负责人、老干部和民主党派及社区代表“看变化”。我有幸作为特邀代表,今年已经是第四次上山看家乡新面貌。

我欣喜地发现,在一年一度的“看变化”中间,这些工程项目的决策者、组织者与实施者以及各界代表,就像农民走进秋天的田野,脸上荡漾着丰收的喜悦。在“看变化”结束的座谈中,大家竞相发言,畅谈感想,既有肯定,更多是对来年工作的建议。

这种“看变化”活动,形式上是检查总结工作,但各位领导与各界代表互动点评,无形中达到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列为看点的项目多为亮点,理所当然会得到肯定;未列特别是连续几年未列者,自是暗添压力,并变压力为动力。

我是庐山人,关心家乡事。去年“看变化”时,我提议推进“九大工程”项目“三原则”、“四意识”,即:坚持“一下一上”战略不动摇,体现战术原则不走样,确保战役胜利不含糊;增强低碳意识、人文意识、大局意识和民本意识。这次,我针对明年是“一下”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提出“道理讲透,政策用足,工作做细,干部带头”的十六字建言。真诚希望,庐山在实施“一下一上”战略中,乘势而上,上得顺利;蓄势而下,下得平稳。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能够跃上葱茏者,都是不畏劳苦攀登到光辉顶点的人。庐山人有“跃上葱茏”的志气和能力,没有盘旋不过的弯道,破解不了的难题。经过“一下一上”惊险而又精彩的一跃,庐山一定会如期实现又一次华丽的转身。

跃上葱茏,风光无限!

2010年12月

淹不没的记忆

到过庐山的人都知道西谷有个美丽的如琴湖,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建这个湖淹没了一座千年古刹大林寺。

大林寺始建于晋太元年间,为慧远弟子昙诜所建。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白居易到此并留下著名的《大林寺桃花》一诗,为它增色不少;明代徐霞客游览大林寺,并以他特有的眼光在游记中写下“大林寺四面峰环,前抱一溪”的生动文字;1923年,世界佛教大会在此召开,更使它蜚声中外。大林寺在庐山众多寺庙中距离牯岭街最近,在不通公路的时期,是游客从牯岭街到花径、仙人洞、大天池、石门涧等景点的必经之地。因此,声名远播,香客游客络绎不绝。

我家于1952年迁住庐山大林路685号,距大林寺仅一步之遥。那时的大林路同东谷河东路一样,也是沿溪修筑,路两旁是一色的高大柳杉,从牯岭街到仙人洞全程林荫道,炎炎夏日,行走其间,特别享受。1954年北山公路开通后,紧挨林荫道又修了一条公路。大林寺山门前一座石桥,把寺庙和大林路相连。

过石桥,进山门,东边茂林,西边修竹,迈上五六级台阶,正前方坐北朝南的大雄宝殿庄严恢弘,殿前庭院开阔,遍种花草,殿后为菜地,两侧有附房。溪边竹林里坐落着一栋石构二层别墅,据说那是为迎接世界佛教大会召开,于上世纪20年代初兴建的。竹林西侧有放生池和游泳池,放生池常有善男信女光顾,而游泳池则是为前苏联援华专家专建专用的。

我当年是大林寺的常客。不仅因为这里环境清幽,可以看信徒放生、洋人游泳,更主要的是,我与大林寺住持释宏道结下了忘年交。

那时,偌大的大林寺总共只有3位和尚,宏道师60多岁,另外两位和尚年龄更大。宏道师中等个子,身体微胖,白肤长须,慈眉善目。他是四川人,俗姓刘,解放前就来到大林寺。1956年庐山佛教协会成立,他任会长,同时还是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佛教协会委员。在我眼中,宏道师一日三件事:早晚念经,上午种菜种花,下午看书。他嗜书好学,一放下锄头,就拿起书本,是一位有学问的和尚,颇受山上群众尊敬。

大林寺藏书丰富。小学毕业那年,有一天我看到宏道师桌上放着一本线装书,内有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爱不释手,连忙借回家看。那首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先前在花径说明牌上已经读过,但诗前一段“游大林寺序”却是第一次看到:

“余与河南元虚集……凡十七人,自遗爱(寺)、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若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

这是我第一次向宏道师借书,也是第一次欣赏古人笔下的大林寺。诗是珍品,序是美文。当时,我断句还很困难,对“长恨春归”、“人物风候”也不甚理解,但其中“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梨桃始华,涧草犹短”等描述,使我恍若发现了另一世界,诵读再三,直至能背。从这以后,我越发钟情大林寺,也开始慢慢地学会欣赏自然山水,领略人文山水。

也是从借读这册线装书开始,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日多,我到大林寺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和宏道师越聊越投缘,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我向宏道师讨教。宏道师对我平等相待,有问必答。他的佛堂、桌上、床头到处是书,即使是1961年湖淹寺庙,他被安置到寺后山上一栋民房内栖身,仍是书天书地。宏道师大量阅读的是经书,也喜欢中外哲学,手边经常放着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还订有《江西日报》和《现代佛学》等报刊。可惜我不信也不懂佛,没借过他的经书,只借阅过《大众哲学》、《名山寻访记》等。至今还记得常年借阅《江西日报》,其中的朝花副刊是期期必读的。山洪第一次涌进大林寺时,有些书尚未来得及转移,我顺手捡了一本《耕牛泪》。

1965年夏,我如愿接到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宏道师很为我高兴,一再说复旦是名校,有很多名师,鼓励我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在我离山赴沪前夕,他特地与我和蔡庐生同学在花径公园门前合影留念。我每次假期回山,都要去看望他,我们交谈甚欢,得到他许多鼓励和教诲。1967年暑假,是我们最后一次交谈,话题自然离不开“文革”,他言谈中透着忧虑、悲凉和不安。

大约是大林寺被淹后的第三年,宏道师兴奋地告诉我,说政府要重建大林寺了,地点就在原寺后山、天桥东边的山坳里,还领着我到新址转悠。那里原是大林寺的几块菜地,占地面积虽然不及原址大,但不得已而求其次,看得出宏道师还是比较满意的。他在菜地旁堆放从寺庙拆下来的木料,并自己动手挖了一口水井,种菜之余还有意识地平整土地,力所能及地做些准备工作,对重建大林寺充满着希冀与期盼。

然而,不等重建工程启动,“文革”骤起,宏道师被打成“国民党右督军”头目,传单贴到了上海南京路。当看到这一消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回校后赶紧致信庐山,惊问此事。随后就得知,宏道师被揪斗、抄家、隔离、审查,批斗后下放海会青山湖农场劳动,不久去世。“文革”结束,冤案平反,但宏道师没有等到昭雪的一天,更没有看到大林寺重建的一天。

近闻大林寺将重建,古刹重光,喜从天降。我想,此举不仅庐山人高兴,佛教界和中外游客高兴,宏道师九泉有知当更加高兴。

2010年8月

喜看“杏林”回庐山

庐山凭什么名震中外?简单地说,是甲天下山的奇秀风景和源远流长的多元文化。山水是形,文化是魂,形神兼备,遂使庐山成名。

2009年,几乎就在庐山发起并主持召开世界名山大会的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在星子县召开首届中医药养生文化庐山杏林论坛。杏林人回归故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以虔诚的心情,走进庐山,走进历史,为杏林文化园和医仙董奉雕像揭幕,热议杏林传统,发展中医药文化。创设“庐山杏林论坛”,开启杏林新话,自然为庐山增加了一道耀眼的光环。

设立庐山杏林论坛,不是空穴来风,是对庐山作为杏林文化发源地的肯定。

“杏林”,是中国医学的代名词,源于董奉,源于庐山。东汉末年,“建安三神医”之一,与张仲景、华陀齐名的董奉,隐居庐山,创建杏林园,施医济世70年。他治病不要钱,使重病愈者,植杏5株,轻病愈者,植杏1株,如此数年,郁郁成林,从山南般若峰到山北莲花峰,连绵数十里,号称“百里杏林”。自此,庐山杏林成为继歧黄文化之后又一个中医药文化的符号,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杏林春暖”像一个强大的气场,1800多年来穿越时空,从庐山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长期以来,由于董奉不像华陀那样见诸于正史,也不像张仲景那样有医著传世,加之杏林较早地消失,这给后人研究董奉及杏林文化带来困难。人们仅从晋代葛洪《神仙卷》、慧远《庐山记》等少数典籍的少许文字记载中知道董奉,从民间流传的诸如“虎口取骾”、“虎溪三啸”、“杏茶治癔”、“杏丽胡君”等传说故事中了解杏林,看到杏林文化为中医药界标示的人生与精神的高度。

同类推荐
  • 思想的子弹

    思想的子弹

    这是一群活跃的、极具影响力的90后作者。“青 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这套书精选其中的20位集中推出,全面展现他们的文学才能。同 时,这套书还是90后读者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样本。 《思想的子弹》为其中一册,是90后代表作家张 文胜的作品集。 《思想的子弹》是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发出的最有利的呐喊。体现出青年一代作者中少有的 对世事、社会、人类的关注。
  • 深秋红枫

    深秋红枫

    本文共分为:搬家录;九江怀古;美哉狼山;瑞雪;茶楼闲话;好一杯虞山茶;电视机情思;生日礼物;雾;扬州杂感;北京,真好;周庄断想;清明泪;老人的情怀;尚湖的傍晚;校园二景;清茶一杯度晚年等。
  • 映像川藏

    映像川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寻访“世外桃源”之香格里拉、绒布寺: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北上,抵达有108座子寺的八邦寺、“佛城色达”的红色奇观、乡城:用佛珠串起的康巴江南、探访神秘的“小西藏”——阿坝、“东方瑞士”郎木寺、黑水达古:绝美藏地秋韵秘境、萨迦寺:承载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奇的千年古寺、探秘扎坝奇异婚姻与飞檐走壁的爱情等。
  • 记者的感悟

    记者的感悟

    这么多年,我写了许多杂文、短评、述评、时评,也写了许多业务研究文章、采访体会、记下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还为各类培训班写过不少演讲稿。与采写消息通讯等本职业务相比,我对这类东西的重视程度并不低、所花精力并不小、所获的感悟并不少。因此,我一直希望将这些凝聚着我的心血、汗水的文字结集出版。现在,奉献给读者的,是继《记者的天空》之后又一部研究业务的书。
  •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接近天空:星辰的道路宽敞如梦。对于我们,英雄与箭簇,不只埋藏于深厚的尘土!
热门推荐
  • 巫树乐园

    巫树乐园

    这是一个修行秘巫之法,带着数只战宠,在各大世界历险的故事。
  • 飞向异界的流星

    飞向异界的流星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你意想不到的世界,且看故事的主角在磕磕绊绊,神奇的走向人生巅峰。
  • 异世之小白逆袭

    异世之小白逆袭

    如果你害怕温暖,那我就为你冰冷自己;如果你害怕触碰,那我就为你保持距离;如果你害怕杀人,那我就为你沾满鲜血;如果你害怕异能,那我就为你回归本真;如果你害怕自由,那我只能把你困在我的怀里……
  • 成神

    成神

    终我一生,宠你至死!哪怕你永远不会原谅我,不会爱我,我都愿意……宠你至死!从最低处爬起,一步一步,站到她心中的神坛之上,站到他的身边!
  • 深海花开

    深海花开

    这是一个网络写手在网络直播平台的体验。一个关于诗和歌的故事。有点价值的故事。一个男子重病,他想写本“书”,留给女儿们,他准备把想说的话放在博客上,于是,故事发生了……在计划之中,不在计划之中……
  • 王艮尺牍

    王艮尺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逃离地球!

    逃离地球!

    我们组合之间的真实故事,作为留念作为标志!
  • 黄箓破狱灯仪

    黄箓破狱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幸福生活的末班车

    幸福生活的末班车

    改革开放后,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呈直线上升。90后——改革开放后标志性的产物。他们不屑,张扬,肆无忌惮,甚至是纸醉金迷。他们就像是被捧在手心绽放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就开始散发着花香…………直到有一天,起风了,下雨了,温室破灭了,花儿也悄然枯萎了。到了来年春天,有的花儿开了,有的花儿却谢了。感谢阅文集团提供书评,非常感谢!
  • 九龙神皇

    九龙神皇

    来自地球的他不明不白的到了异界,这是他本来所在的地球吗?。。。一个关于九鼎龙皇的传说,然而这背后是阴谋?九鼎龙皇是什么样的曾在?。。。这一切都是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