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2800000018

第18章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1)

引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和掌握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的治疗原理、方法步骤和操作技术。

[内容提要]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以当时的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所提出的很多治疗观点都具有开创性,对以后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及教育等领域启示很大。本章对最具有代表性的以人为中心疗法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理论基础、心理病理学、治疗技术以及治疗过程。

第一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概述

一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基础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反对当时西方心理学最主要的两大势力——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中形成。它是由许多具有类似观点的心理学者共同发起的一场心理学界的革新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健康的人身上,而不是动物或精神变态者身上,着重研究人的主观世界,强调人类自由及个人价值,其中主要有三个重要的概念,即现象自我、内在自由与自我实现。

(一)现象自我

现象学的代表人物是胡塞尔,他把现象作为研究的起点。这里所谓的现象乃是呈现给人们的直接经验,也即意识中的全部内容,是能够被直观感受到的。受其影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倡导人罗杰斯认为,行为的基础是个体所感受的现实,而非“绝对现实”,客观外在的绝对现实是死板的,而个体所感受的现实则是活的。有机体根据其经验感受从事行为反应,以满足其需要。人的行为是由目标导向的。换言之,我们对环境中事物的见解,会影响我们对它的反应。

罗杰斯提出的“人格现象论”,其中有两个关键概念,即有机体实现倾向与自我(价值)体系。罗杰斯认为,“实现倾向”乃生物性存在,即一种想要发展自己与满足自己的潜能,为了实现自己,有机体就要从事价值判断历程。

(二)内在自由

这是沿袭存在主义的自由意志观点而来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主要来自克尔凯郭尔和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于经由自己选择的、与别人完全不同的独特的生活状态之中。他强调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反对群体和社会对个人自由的压抑和限制。克尔凯郭尔更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孤独的个体”作为哲学的研究命题。他认为,个体的生存是一个人不断地进行自我体验,其中包含着无限的热情、追求,以及无限的焦虑、忧郁和痛苦。社会的堕落已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以致使人丧失了本质,使人丢掉了自我,成为“孤独的个体”。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应该让人回到真正的“自我”上来,把人的“自我”放在突出的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本身(即个体对其经验的潜在警觉)始终是影响“决定”的一项不能摆脱的因素,并使我们摆脱对冲动的盲从或超越环境刺激。若能坚定这种内在自由,即承认真正自我,就能活得真诚而自在。

(三)自我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皆天生具有实现其潜能的需求,在任何高峰体验时,不仅是他最快乐和最激动的时刻,也是他最成熟、最个体化和最完美的时刻。自我实现在功能上属于“成长动机”,只是此类需求的功能应与其他需求层次要相关。只有当个人最基本需求获相当满足以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而成为动机的潜在力量;只有当“匮乏动机”相对地满足,个人才会更重视其成长动机或自我实现需求,使人不断成长、不断发展、追求卓越。因此,自我实现乃终生历程,非仅实现一项就可到达目标。

二、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的特点

(一)综合性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以上述理论为指导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这个疗法非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而来,其中有以人为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和完形疗法等。

(二)强调个体和整体性,以问题为中心,注重良好气氛

人本主义治疗范式承认人与动物间存在着连续性,但强调,“全人类已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生物族类”,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每个人都是经验着的个体,所以仅仅采用自然科学的知识框架和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与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是错误的,必须尝试不同的方法,如共情式的理解和沟通、无条件关注等。同时,它还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认为在对心理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是确定问题,而方法是第二位的,选择何种方法和手段完全取决于人们在心理治疗中所面对的问题,不是方法决定问题,而是问题决定方法。并且,它主张整体论,认为人及其心理与行为障碍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属于他自己的主观世界里,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需要去理解、体验他们周围的世界,所以无论是人的心理活动,抑或是心理问题,都不可能是客观的和整齐划一的,而是相对的、内在的。此外,人本主义治疗范式强调心理咨询者与患者的治疗关系是对等的,无论心理咨询者还是患者,皆是治疗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心理咨询者的侧重点在于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上。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颠覆了科学主义心理疗法理论,其中又以卡尔·R·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最具代表性。近年来,以人为中心疗法在我国的心理咨询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得到了许多心理咨询者的认同,在心理咨询实践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该理论把治疗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对治疗的环境、气氛、咨访关系的研究上,在人们对治疗范式整合趋势的探讨后,成为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的共同基础。

第二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罗杰斯和20世纪大多数的心理咨询者一样,先是接受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并运用于治疗实践。后来,他逐渐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即以人为中心疗法。罗杰斯及其开创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发展历史上享有特别的声誉。虽然近些年来,以人为中心疗法作为一个单独的流派不再像数年前那样声名隆盛、追随者众多,但它的一些重要思想,如人本倾向、强调咨访关系、自我概念等,已经被大多数新的治疗体系所吸收,成了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科的共同财富。

罗杰斯出身于一个具有传统基督教信仰的农民家庭,生活在牧场,从小热爱农业生产,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以后又学习了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训练。他作为心理治疗专家曾在一个儿童行为指导中心工作了12年。早在1939年,他就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设想:假如我不去考虑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觉得依靠来访者来完成这个治疗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什么问题最重要,自己隐藏着什么体验。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提出了自己新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他又出版了《当事人中心治疗》一书,为以人为中心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人为中心疗法治疗理论的形成过程如下:

刚开始,罗杰斯将自己的理论称为“非指导的”疗法,之后又改称为“以人为中心疗法”。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罗杰斯1942年出版《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为标志。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临床实践中的最新概念”。正如这个副标题表明的那样,罗杰斯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重大的、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分析疗法很不相同的治疗理念。其中一个关键思想是:只有当事人才能够充分、深刻地了解自己。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就要依靠当事人来指导治疗过程。针对心理分析由咨询者主导一切的倾向,此时期罗杰斯的体系称为“非指导性治疗”。

第二阶段,以《当事人中心治疗》的出版(1951年)为标志。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杰斯的体系一直叫“当事人为中心疗法”。在这本书中,罗杰斯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关于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得到更深入、更清楚的探讨和分析。在实践方面,也从重视反映来访者所说的事实内容转为同时重视反映隐蔽的情感,从而真正深刻、准确地“进入”来访者的“现象世界”。

第三阶段,称为“经验阶段”。1957年,罗杰斯从芝加哥大学来到威斯康星大学,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由于这一转变,罗杰斯的当事人从主要是正常人变成了主要是精神病人。此时,罗杰斯开始有意识地探索治疗中究竟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使来访者发生改变,并力图使自己的理论受到严格的经验检验。这一努力导致他对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伙伴关系”的强调,重视咨询者的态度对来访者的影响,重视双方的情感、体验的交流。

第四阶段,也就是现在称为“以人为中心疗法”的阶段。这一阶段大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名称的改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罗杰斯兴趣重点的转移:罗杰斯强烈地希望把他的体系扩展到传统的心理治疗领域以外,使当代大多数人过上一种人本主义的、存在主义的个人生活,即超出个人的社会角色的、充分发挥其机能的、整合程度高的生活。在这种帮助活动中,“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一种“人—人”关系,而不是“帮助者—被帮助者”的关系。

许多年来,罗杰斯的思想一直在不断变革,然而他的体系中的一些基本组成部分并没有大的变化。新的思想往往是前面思想的深化和丰富,而不是对原有思想的否定。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折中主义途径和“复合论”途径日益赢得重视,加上以人为中心疗法本身某些固有的局限,再加上心理学中盛极一时的人本主义思潮已经送走了它的鼎盛期,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声势似乎有所减弱。但总的看来,它仍是当今世界上地位比较稳固、影响很大的几种治疗流派之一,同时也是新的治疗模式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

一、对人的基本看法

(一)人的主观性

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生活在他个人的和主观的世界之中的,即使他在科学领域、数学领域或其他相似的领域中,具有最客观的机能,这也是他的主观目的和主观选择的结果。”在这里,他强调了人的主观性,这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基本特性。人所得到的感觉是他自身对真实世界感知、翻译的结果。来访者作为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主观目的和选择,这也是导致来访者中心一词出现的原因。

罗杰斯认为,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总是有所怒而发,绝不是受到肾上腺素的影响;当他爱的时候,也总是有所爱而爱,并非盲目地趋向某一客体。一个人总是朝着自我选择的方向行进,因为他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他总是要实现自己的需要。

罗杰斯相信每个人都有对现实的独特的主观认识,所以他进一步认为,人们的内心是反对那种认为只能以单一的方式看待真实世界的观点的。因此,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了人的主观性的特性,为每个来访者保存了他们的主观世界存在的余地。

(二)人的实现倾向

实现倾向是一种基本的动机性驱动力,它的实现是一个积极主动过程,不但在人身上,而且在一切有机体身上都表现出先天的、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倾向性。在这一过程中,有机体不但要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地增长和繁衍自己。这种实现的倾向操纵着一切有机体,并可以作为区分一个有机体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鉴别标准。

罗杰斯在其早期的著作中就认为人类有一种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心理咨询与治疗应趋向于此种人类的天性。以后,他更加坚信人类的发展是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迈进的,具有实现的倾向。他从对个体和小组治疗的经验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实现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基于他的这种观点,他所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或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的方向迈进。

实现的倾向被看作是一种积极的倾向,它假定人具有引导、调整、控制自己的能力。以人为中心疗法有一种不变的诊断,即认为所有心理问题及困扰均是由于这种实现的倾向的阻滞所造成的。因此,心理咨询与治疗就是要排除这种障碍以重新确立起良好的动机驱力。

不过,对于人来说似乎存在着两种动机系统,即其机体的实现倾向和其有意识的自我的实现倾向。随着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发展,实现的倾向更多地被用于表达自我概念的实现了,而这种实现的倾向既可能与有机体的实现倾向相似,也可能与之不同。

罗杰斯的关于实现的倾向的观点受到马斯洛的动机与需要的理论以及自我实现的理论的影响,亦受到安雅尔等人的影响。

(三)对人的其他看法

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善良的和可以信赖的,即人性是“善”的。这些特性与生俱来,而某些“恶”的特性则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而且,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这也是以人为中心疗法对人的看法的要点之一。

二、 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罗杰斯和其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认为,有必要将自我与自我概念区别开来。在这里自我 (self)用通俗的方式讲,就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而自我概念(self concept)则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自我概念并不总是与一个人自己的体验或机体的真实的自我相同的。因此,理想的实现倾向即自我实现,就是指自我与自我概念完全一致的那种情况。不过,在自我和自我概念一致的情况下,自我概念又可能向着实现机体的自我更深层需要的目标而努力。

自我概念的发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同类推荐
  • 朦胧青春没有雾

    朦胧青春没有雾

    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人的自我理解

    人的自我理解

    本书作者秉承胡塞尔现象学传统,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新的理论层面上,对人的自我理解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我”这一指称的独特词法,作者将自我置入一个多元、多中心的背景中,对自我意识,个体与主体间责任,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现象学中“自我”理论的重要发展。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作为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才初露端倪,而本书因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涉足广泛的知识容量,成为国内第一部专论心理哲学的著作。全书客观地评价了中外近现代活跃在心理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精神现象,诸如意识的层面与要素、智能的发生与发展、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言语反映与表达等,作了系统的阐释;还就人类历史上争论数千年之久的所谓“神秘”的意识状态,如“做梦”、“催眠”、“灵感”、“意念”、“超感知觉”等,作了透彻的剖析。这对于现代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精神现象,转变陈旧理念,将会有所助益。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介绍心理学常识,教授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使每名读者都能够科学调适身心,保持心理健康,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热门推荐
  • 焚天剑帝

    焚天剑帝

    妖孽或是废物只在一线之间,一个落魄身负血仇的少年,自武魂彻底觉醒的那一日起,巧获帝剑,逆天武魂可吞噬万魂凝无上圣体,令神魔俯首,引美人尽折腰!
  • 复仇倒计时:三公主的甜蜜爱恋

    复仇倒计时:三公主的甜蜜爱恋

    十年后,她们强势归来,十年的训练,练就了她们死神的名称,她们重新归来,闯学院,抢家族,欺她们的必回,拿他们的必还,恩?贵族学院?不好意思,她们正是校长。杀手?不好意思,她们正是人们所称修罗。看她们如何让着世界为之癫狂。
  • 奋斗是因为我不能输

    奋斗是因为我不能输

    他,是李鸣志,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就读于一所用成绩来衡量一切的重点高中,生性放荡不羁的他,难以忍受这种歧视的规章制度.正如有人甘愿忍受,就会有人奋起反抗.他说,我们学习并不是为了成绩,而是能让自己活得充实,如果成绩与一个人的好坏成功失败与否挂钩,那么这就等同于污蔑一个人的人格.
  • 借来的命

    借来的命

    美女也能写出真实而又不一样的鬼故事,以第三人称带你走进主角的除恶鬼,斩妖魔,斗恶神,英雄救美,成为万古传说。
  • 三重游戏系统

    三重游戏系统

    一场百年难遇的流星雨过后,一道道红雷凭空降世,震惊四方。它带来的是什么?不断冒出的奇幻能力,瞬间进化的植物,产生智能的超级电脑,各国的特殊战队,隐藏在人群中的绝世高手,地核中沉寂千万年的史前文明,神秘莫测的紫袍人。这神秘的红雷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而主人公又能否冲突层层险阻,找到其中的真相。《三重游戏系统》这个惊天秘密下的未知数。
  • 招杨之罘

    招杨之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阴瞭阳眸

    阴瞭阳眸

    神洲浩土之上,朗朗乾坤之下,事出反常必有妖!千万年后,神魔退避,妖邪归隐,各路大能由:始祖神魔纪到修仙者、武侠、修真……来自苗疆的少年向阳,走出了大山,置身于这花花都市。凭借一双奇异瞳眸——阴瞭阳眸,窥阴阳,窃风水,精医,晓道,穷极所有,无所不能!且看新一代校园、都市全能高手的诞生。
  • 琉花璃夕

    琉花璃夕

    这一切的一切不断的轮轮回回,即便是迷失了自我,海也枯石也烂,那我也愿意用自己的双手,为你捏出一个未来的晴天。
  • 咫尺秒杀

    咫尺秒杀

    农村来的穷小子跟着哥哥来到都市。来到了繁华的世界才发现原来电影里的那些美好生活不一定是真的。没有去招惹任何人,但所谓的公子哥却是看他不顺眼。刻意的去回避那些所谓的红颜祸水,但“美人缘”却找上他。为了一个承诺,他不惜冲冠一怒为红颜。。。。。。
  •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