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300000015

第15章 隋唐汉族风俗(15)

除了沿路设置的旅店外,各地城市中也有许多旅店。像长安、洛阳、成都、扬州这样的大城市旅店就更多。如阎济美到洛阳赴举,“更无相知,便投迹清化里店”《太平广记》卷一七九《阎济美》。据《李娃传》所载,郑生应举赴长安,“居于布政里”邸店,后因故穷顿病重时,“邸主惧其不起,徙之于凶肆之中”。

隋唐时期士人出行,也有借住寺院道观者,以读书应举的寒士人为多,他们借住寺院道观,既可解曩涩之宭,又能免冻馁之苦;当然也有嫌市井“繁杂,颇妨肄业”,而看中寺院道观环境宁静幽雅以资读书者。《太平广记》卷三七三《杨稹》。如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元稹为应付制举,“退居于上都华阳观,闭户累月”,作《策林》。《全唐文》卷六七0。一般行人在途中也有住寺的。元稹《莺莺传》曰:“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普救寺)”,结果普救寺借住了一段时间。

8.出行讲规禁

隋唐时期,长安、洛阳两京有禁夜制度。如唐初,“京城诸街,每至晨昏,遣人传呼以警众”,后来马周“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旧唐书·马周传》。按照规定,“五更三筹,顺天门击鼓,听人行。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槌讫,闭门。后更击六百槌,坊门皆闭,禁人行”;“闭门鼓后、开门鼓前,有行者,皆为犯夜”《旧唐书》卷七四。《续玄怪录》载曰:进士李俊居京师,将出坊访友人包佶,“初五更,俊将候佶,里门未开,立马门侧……俄而里门开,众竟出”。又,《启颜录》载曰:“唐人姓崔,饮酒犯夜,被武候执缚。五更初,犹未解。长安令刘行敏,鼓声动向朝,至街首逢之,始与解缚。”到了晚唐,长安、洛阳的禁夜制度已有所松弛,晚唐诗人薛逢《醉春风》曰:“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隋唐时官府还在道上设卡,检查过往行人,曰“关禁”。唐律曰:“水陆等关,两处各有门禁,行人来往皆有公文”,“若无公文,私从关门过,合徒一年”。《唐律疏议》卷八。

日本僧人圆仁到唐朝求法,从扬州到登州后,曾被地方官府“来请行由,仍书行历与之”。当时圆仁的“行历”《入唐求法巡行礼记》卷二。全文如下: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弟子僧惟正、惟晓,行者丁雄万。

右园仁等,日本承和五年四月十三日,随朝贡使乘船离本国界。大唐开成三年七月二日,到扬州海陵县白湖镇。八月二十八日,到扬州,寄住开元寺。开成四年二月二十一日,从扬州上船发,六月七日到文登县青乡,寄住赤山新罗院,过一冬。今年二月十九日,从赤山院发,今月二日黄昏到此开元寺宿。谨具事由如前。

开成五年三月二日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状

隋唐时期军民人等外出,要向官府申办过所。过所,即一般出行人的通行证,上书出行人姓名、年龄、随行人、所带物品,及出行原因、时间、目的地等,由地方州县颁发,每到一地要交关禁勘查。

六、娱乐风俗

娱乐风俗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国运盛衰的一个折射。隋唐是两个灿烂的朝代,这一时期的游艺活动就象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其内容十分丰富。按其特点,大致可以分为歌舞、百戏、博弈、竞技、游戏和游赏等类。下面从隋唐时期丰富多彩的娱乐风俗事象中,择取其要者,略加叙述,以窥测隋唐娱乐风俗之盛况。

1.喜好胡舞

唐朝社会爱好歌舞,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不仅喜欢观赏由专业歌舞表演者的精彩表演,而且也喜欢在节日喜庆、礼仪社交等场合唱歌跳舞以自娱自乐。

唐代的表演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健舞刚劲矫捷,《棱大》《阿连》、《枯枝》、《剑器》、《胡旋》、《胡腾》属于此类;软舞温婉柔媚,《凉州》、《绿脸》、《苏和香》、《团圆旋》等舞蹈都属于软舞类。段安节:《乐府杂录》,舞之部。西域传来的健舞《胡腾舞》、《胡旋舞》、《枯支舞》等曾在长安及其他地方盛行一时,经常在宫廷或达官贵人的宴会上表演。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诗》,《全唐诗》卷四六八。诗曰:

石国胡儿人见少,薄舞樽前急如鸟。

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毡胡衫双袖小。

手中抛下葡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

跳身转谷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

西座无言皆瞠目,横笛琵琶遍头促。

乱腾新毯雪朱毛,仿佛轻花下红烛。

洒阑舞罢丝管绝,木绵花西见残月。

描绘了他在王武俊宅中欣赏到轻灵矫捷的《胡腾舞》。在很多场合,《胡腾舞》系由胡人表演。李端《胡腾诗》曰:“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李端:《胡腾诗》,《全唐诗》卷

唐代的许多官员不仅喜欢观赏歌舞,有的还能上场表演。如唐中宗时,曾“数引近臣及修文学士,与之宴集,尝令各效伎艺,以为笑乐”;当时的工部尚书张锡善跳《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善舞《浑脱》,左卫将军张洽善舞《黄獐》。《旧唐书·儒学传下》。可见唐代歌舞娱乐之流行。

与统治阶级歌舞升平的同时,隋唐的百姓也有自己喜受的歌舞节目,如“歌舞戏”中的《大面》、《拔头》、《踏谣娘》等。《旧唐书》曰:“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窟儡子等戏。玄宗以其非正声,置教坊于禁中以处之”。《旧唐书·音乐志》。大面,又称代面,源于北齐。谓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虽勇武无比,但由于貌美,而难以威慑敌方,故常戴狰狞假面作战,“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典》”《通典·散乐》。久视元年(700年),“歧王年五岁,为卫王弄兰陵王”郑万钧:《代国长公主碑》,《全唐文》卷二七九。钵头,又名拔头、拨头,表演者头戴面具,披发持短桴作人兽搏斗状。钵头之戏,据传源于西域,谓某人因父被虎伤,而上山寻父尸,与虎搏斗;后人嘉其孝勇,故有状人兽相搏之“钵头”。唐代诗人张祜曾为弄“钵头”的容儿写过一《容儿钵头》诗,诗曰:“争走金车叱鞅牛,笑声唯是说千秋。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容儿弄钵头”张祜:《容儿钵头》,《全唐诗》卷五一一。

在唐代社会的娱乐生活中,“踏歌”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自娱性舞蹈。当时许多着名诗篇描述了民间“踏歌”的情景。如李白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全唐诗》卷一七一。;储光羲诗曰:“连袂踏歌从此去,风吹香气逐人归”储光羲:《蔷薇》,《全唐诗》卷一三九。;刘禹锡诗曰:“新词宛转送相传,振袖倾环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数,游童陌上拾花钿”刘禹锡:《踏歌词》,《全唐诗》卷三六五。唐代宫廷也组织“踏歌”表演。据《朝野佥载》记载,先天二年(713年)元宵节之夜,有数千人的“踏歌”队伍,在灯轮、火树、银花之下踏歌三日三夜。另,《新唐书·礼乐志》和《乐书》也记载了大中初年(847~852年)朝廷一次欢宴群臣时组织数百名女伶“踏歌”的盛况。当时的文人学士对宫廷“踏歌”作过许多描写,如崔液《踏歌词》曰:“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崔液:《踏歌词》,《全唐诗》卷五四。;张说《十五日祖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曰:“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张说:《十五日祖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全唐诗》卷九0。;谢偃《踏歌词》曰:“欲同今朝乐,但听歌声齐”谢偃:《踏歌词》,《全唐诗》卷三八。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也对当时的“踏歌”有所描述,诗曰:“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全唐诗》卷五一一。

在唐代宫中和民间的酒宴上,流行跳一种礼仪性自娱舞蹈“打令”舞。宋人朱熹《朱子语类》卷九二曰:“唐人俗舞,谓之打令,其状有四:曰招、曰摇、曰送……舞时皆裹幞头。列坐饮酒,少刻起舞。”朱熹:《朱子语类》卷九二。其基本动作有“回身”和“动手”等。唐诗“令丞俱动手,县尉止回身”,即是借这种舞蹈讽喻官吏的贪婪。

又有马舞,盛行于开元天宝时期。据史籍记载,唐玄宗曾盛饰马百匹,分为左右,教以舞蹈,于唐玄宗生日千秋节或朝廷宴会时舞之,以此助兴。曾于勤政楼设会,《旧唐书》曰:“内闲厩引蹀马三十匹,为倾杯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拚转而飞”《旧唐书·音乐志》。郑嵎《津阳门诗并序》曰:“又设连榻,令马舞其上,马衣纨绮而被铃铎,骧首奋鬣,举趾翘尾,变态动容,皆中音律。”郑嵎:《津阳门诗并序》,《全唐诗》卷五六七。西安何家村出土的一鎏金壶,腰间有一饰马,口衔酒杯而舞,乃是源自舞马“衔杯上寿”《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至德元载八月”。唐人咏舞马诗词颇多,如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曰:“圣王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髬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全唐诗》卷八七。舞马娱乐在中唐以后仍活跃于宫廷宴。如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宴群臣于麟德殿,蹈着九部乐的优雅节奏“内出舞马”,婆娑起舞,德宗乘兴“赋诗一章”,群臣纷纷唱和。《旧唐书·德宗纪下》

在音乐欣赏方面,唐代民间最流行的是有说有唱的说唱艺术。唐代说唱的主要形式有寺院俗讲和民间说书。寺院僧侣为招揽善男信女,扩大宗教影响,在寺院观舍聚众讲演,以俚言俗语说唱宗教故事,宣扬轮回和果报。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长安文淑僧最擅长俗讲,他讲演时,“听者填咽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文淑僧的俗讲曾经轰动一时,但因其宣讲的内容无非“淫秽鄙亵之事”赵嶙:《因话录》卷四。被官府数次仗背流放,俗讲的记录底本,称为变文,敦煌文书中保留了大批的变文卷子。

寺院的俗讲促成民间说唱艺术的形成。至晚唐时,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说唱已成为很受城市市民欢迎的娱乐方式,酒馆茶楼、佛事斋会以及官僚贵人举行的宴会,都成了说书艺人的表演场所。

2.百戏极盛

隋唐是宫廷百戏极盛的时代。隋炀帝曾把大量百戏艺人集中于洛阳,进行隆重的表演活动,以炫耀国势。单是公元610年招待突厥可汗的一场百戏,动员的表演人员就达三万人之多,着名的幻术“黄龙变”、杂技“双竿对跳”等,都是当时高水平的代表作。唐朝历代帝王均喜欢“百戏”。唐玄宗时还在宫廷乐舞机构教坊内,设“鼓架部”具体管理“百戏”的教习、排练和演出。按唐代旧制,“承平无事,三、二岁必于盛春殿内赐宴宰相及百官,备韶蠖九奏之乐,设鱼龙曼衍之戏,连三日,抵暮方罢”。马端临:《文献通考·俗乐部》。此外,每逢节日及其他喜庆之事,也要盛陈“百戏”。

隋唐时期的“百戏”中有参军戏,是戏剧表演的前身,起源于秦汉,以插科打诨为主,演员在台上调谑取乐,以言词和动作,博观众之笑。唐代的参军戏比前代有所发展,戏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故事情节,有对白,有动作,也有歌舞。艺人们随地取材,以身边故事入戏,甚至以政事入戏,讽刺当朝权贵。据《资治通鉴》记载,开元八年春(720年),“侍中宋疾负罪而唐朝诉不己者,悉付御史台治之。谓中丞李谨度曰:服不更诉者出之,尚诉未已者且系。由是人多怨者。会天旱有魃。优人作魃状戏于上前,问魃:何为出?对曰:奉相公处分。又问:何故?魃曰:负冤者三百余人,相公悉以系狱抑之,故魃不得不出。上心以为然”。《资治通鉴》卷二一二。这是优人利用参军戏为人鸣冤的典型事例。唐代的参军戏剧目很多,有《婆罗》、《假妇人》、《陆参军》等,主要以滑稽的事故情节、幽默的言词和演员的夸张表演吸引观众。

当时的百戏中,最受人欢迎的是“窟儡子”。“窟儡子,亦曰魁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乐也,汉末始用之嘉会。北齐后主高讳尤所好。高丽之国亦有之。今闾市盛行焉”杜佑:《通典》卷一四六。根据当时的文献记录,傀儡戏有悬线木偶和盘铃傀儡等。林滋《木人赋》载曰:悬线木偶“来同僻地,举趾而跟底则无;动必从绳,结舌而语言无有。既手舞而足蹈,必左旋而右藏。藏机关以中动,假丹粉而外周。”《文苑英华》卷八二。盘铃傀儡在民间也颇为流行。韦绚《刘宾客嘉话录》曰:“大司徒杜公在维扬也,尝召宾幕闲语:我致政之后,必买一小驷八九十千者,饱食讫而跨之,着一粗布裥衫,入市看盘铃傀儡足矣。……后致仕,果行其志。”这种盘铃傀儡已在市上公开演出,可见这时扬州已经有职业的傀儡艺人。傀儡戏离不开木偶,唐罗隐《木偶人》记载傀儡之制作曰:“以雕木为戏,丹镬之,衣服之。虽狞囗勇态,皆不易其身也”《全唐文》卷八九六。“雕木”指的就是以木雕头部和身躯,“丹镬之”就是以彩色描绘面目,“衣服之”就是着以绢布之衣。

百戏中的走索表演,惊险奇绝,造型优美,在汉代时已十分盛行。但汉时表演走索者皆为男性。到隋时,女子走索进入百戏“娱乐圈”。《隋书·音乐志》曾记载当时的女子走索表演曰:“二倡女对舞绳上,相逢切肩而过,歌舞不缀”。唐代,走索几乎成为女子的专门项目,中唐诗人刘言史曾作《观绳伎》诗,描写了寒食节时广场上女子走索表演的精彩场面:

泰陵遗乐何最珍,彩绳冉冉天仙人。

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

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

重肩接立三四层,着屐背行仍应节。

两边丸剑渐相近,侧身交步何轻盈。

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

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

在三四层重肩之上,云发高髻、绮罗溢香的女艺人切应“百夫伐鼓”的缓急节奏,时而背行,时而翻身,时而侧悬,整个表演险象环生,扣人心弦,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缘竿之戏汉时已盛,而唐代则翻出女子缘竿,且愈演愈奇。《朝野佥载》载曰:“幽州人刘交,戴长竿高七十尺,自擎上下。有女十二,甚端正,于竿上置定,跨盘独立。”《杜阳杂编》载曰:“敬宗降诞日,大张音乐,集天下百戏于殿前。有伎女石火胡,本幽州人也,挈养女五人,才八九岁,于百尺竿上张弓弦五条,令五女各居一条之上,衣五色衣,持戟挥弋舞破阵乐曲,俯仰来去,赴节如飞。”又,《明皇杂录》载曰:“时教坊有王大娘者,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州方丈,令小儿持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缀。”这些资料说明,传统的缘竿之戏由于女子的参与而变得更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又有蹋球表演,演员脚踩特制大球,并在上面表演各种动作,又称踏鞠、蹑球,或骨鹿舞、胡旋舞。《隋书·突厥传》载曰:隋时突厥“女子好踏鞠”《隋书·突厥传》。可见,蹋球本为胡人之球戏。唐时,蹋球之戏已传入京城长安。《封氏闻见记》曰:唐代“乐人又有蹑球之戏,作彩画木球,高一、二尺。伎女登蹑,宛转而行,萦回去来,无不如意”《封氏闻见记》卷六《打球》。《新唐书·礼乐志》曰:“胡旋舞,舞者立球上,旋转如风。”《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乐府杂录》曰:“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小圆球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球子上,其妙如此。”王邕《内人蹋球赋》曰:宫廷嫔伎蹋球,“扬抰叠足,徘徊踯躅,虽进退而有据,常竞奔而自勖。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下则雷风之宛转,上则神仙之结束。无习斜流,恒为正游。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弄金盘而神仙欲下,舞宝剑则夷狄来投”;精彩的表演,常博得“万人瞻仰,洛神遇而耻乘流,飞燕逢而惭在掌”《文苑精华》卷八一《内人蹋球赋》。

2.双陆流行和叶子戏肇端

同类推荐
  •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科普读物,它熔古铸今,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新疆传统饮食文化,从冰封雪域到沙漠绿洲,从千里草原到山区田园,书中以近千张精美的图片及优美的文字再现了新疆7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饮食风情,并展示了当代清真美食,绘就了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的发展画卷。
  •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塞上古史钩沉

    塞上古史钩沉

    本书为描述宁夏历史的一部著作,全书分:神奇香山、枸杞种植考略、枸杞饮食史话、宁夏丝绸之路新考、周穆王西游宁夏考证、成吉思汗病殂海原天都寨行宫考证、成吉思汗陵寝建寻踪等章节。
  • 《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

    本书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并借由《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的比较,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特点;本书还通过穷尽性统计,归纳出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此外,本书还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热门推荐
  • 滑过眼底的忧伤

    滑过眼底的忧伤

    叶新晨是个快乐的孩子吗?她只是一直活在深深的自责中,因为她的任性她的爸爸妈妈弟弟的死了。因为匡亚的出现让新晨脱下了伪装的嫁衣,可是终究是不告而别。大学的生活夏天的出现,跟匡亚极其相似的脸庞。夏天的痴情化解了新晨。最后原来夏天跟匡亚是同父异母的姐弟?他们因为新晨相认。夏天的朋友冷耀和妮可的故事呢?
  • 玄心纪

    玄心纪

    世界阴阳对立,各有修真无数。暗物质面为了统一宇宙,四处制造毁灭。一个无上至尊在反抗战斗中产生了分裂,灵魂破裂,心魔占据上风。灵魂带着一块暗含神秘功法的玉佩转世。寻找失散的记忆,成就无上神通,复活失去的爱人。
  • 封禁长生

    封禁长生

    “酒鬼,你见多识广,那跟我讲讲,天缺一角,地缺一角是啥?”酒鬼听到我这句话,赶忙将嘴里的兔子肉吐了出来,讪笑道,“我没吃!我没吃!”但看那副神情,仍在怀念刚才的滋味。我伸手将兔子肉又推了过去,“别客气,你说说看,我在这破地方,就算知道了,出去跟谁说?谁信?”酒鬼斜瞟了一眼,我赶忙将酒给他满上,献殷勤的伺候着他。终于,酒鬼吃饱喝足了,方才缓缓道:“这句话不完整,完整的是,天缺一角,一角化乾坤,人缺一角,一角分阴阳!”......以身补天,以心补身,以道问心,方成长生。若只是一个人的长生,我便要封禁这长生!
  • 非你莫属,总裁的心尖宠

    非你莫属,总裁的心尖宠

    唯一的手足,和所谓的青梅,联手将他诱捕入瓮。母亲的死是引,丫头的背叛是火星,他义无反顾的奔赴陷阱,与狐狼谋皮;她猝不及防的跌落风尘,落入恶魔之手。一别经年,他有了未婚妻,她也有“儿子”和男友,他和她,还能怎么证明自己的真心不负?是谁用如来神掌,算计了一切?他和她,能否冲破血色弥漫的重重迷瘴,回到最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寻龙之迷

    寻龙之迷

    在本世纪发生了一系列的神秘事件,只要是经过龙英山的飞机、轮船等一般都会神秘的失踪掉,据说在这地区以及附近已有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神秘的无故失踪。失踪事件之多,世人称它为“魔龙山脉”。后来由科学家组织的联合考察组,在龙英山海域的海底发现一个巨大的水下铜鼎,这个水下铜鼎比历史记录中的任何一个铜鼎还要巨大,海水从铜耳中穿过再流入黑洞里。水下铜鼎的发现,使龙英山的“魔龙山脉”之谜变得更为神秘莫测,它到底是人造的还是自然形成的?还有它是怎么进入龙英山水域海底的?而“魔龙山脉”这个黑洞,据说,至今还没有看见底。另外,科学家经过对地球内部进行扫描发现,龙英山地下深处有一巨大的水体,有意思的是,这大水体的位置主要是在位于地表以下800到1500千米的岩石之中,而不在水域的地下。于是,有传说,那些被禁闭的水体正是被锁龙环锁住的龙!
  • 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玄黄九歌

    玄黄九歌

    一代战神灵均无端被封,看着自己的国家在眼前覆灭,经历千年他终于破封而出,开始了残酷的复仇之路。那不灭的号角,永恒的战歌沸腾着洒不完的热血。
  • 寂灭宙荒

    寂灭宙荒

    永恒剑心,横空出世,白衣少年,来之荒莽,看他如何傲视群雄,取妖孽之名,一颗心剑破苍穹!
  • 我对幸福有个承诺

    我对幸福有个承诺

    追爱女孩凌晨晨为了爱情忘记了自我,无尽的付出换来的却是累累伤痕。就在她对生活绝望之际却被嫌疑犯当成人质。命悬一线的她恍然大悟,原来生命如此可贵,可此时她的脖子上却凉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