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200000018

第18章 明代汉族风俗(18)

凡男女在生前未婚而死,或已经订婚的男女,没有成婚而死,两家父母或亲友为举行婚礼,使死者在“阴间”仍成夫妇,宜室宜家,俗称“冥婚”,又称“阴婚”、“嫁殇”、“阴亲”、“娶骨头”。明代冥婚由四种形式,即迁葬,嫁殇、迫茅娘、抱主成亲。迁葬是生时本无关系的男女,均未成婚而死,则由死者家人或亲友为之结合,迁其骸骨而葬于同墓,使其在阴间成为夫妇。如《吹网录》卷一云:“余姊婿席恺,官山西太原慰,女殇已葬,邑绅杨氏子亦殇,遣媒求婚于席,移女榇归,与子同穴,两家称姻媾焉。”嫁殇则是生前已有婚约,未成亲而死,由家人或亲友为之完婚礼,古代以二十岁为成年,十九岁以下而死者谓之殇,夭殇之女与夭殇之男成婚称为嫁殇。所谓抱主成亲不是殇女嫁殇男,而是活着的未婚妻,抱着已死未婚夫的神主牌,完成结婚大礼。成婚之后,这个可怜的妇人,就得守寡一世,所以此婚俗又称“望门寡”。如《金瓶梅》中第五十九回,写官哥儿受惊夭亡,李瓶儿向乔大户娘子说道:“亲家,谁似奴养的孩子不气长,短命死了。既死了,你家姐姐做了望门寡,劳而无功,亲家休要笑话。”那乔大户娘子说道:“亲家,怎的这般说话?孩子每各人寿数,谁人保得后来的事。常言先亲后不改。”

冥婚也行六礼,而且设宴庆贺,一切“率如生者”,与活人嫁娶大同小异,只不过用的聘礼不是实物,而是用五色纸制成房屋、衣服、车马之类,冥婚过后,两家父母就成了婚亲。如:《菽园杂记》卷三:“山西石州风俗,凡男子未娶而死,其父母俟乡人有女死而求以配之。议婚、定礼、纳币,率如生者,葬日亦复宴会亲戚。女死,父母欲为赘婿,礼亦如之。”

三、丧葬风俗

明代汉族社会的丧葬制度与礼仪,基本继承传统古礼制,但也有所损益,表现出了明代的社会发展风貌。如在丧葬制度方面,对帝王的埋葬制度、丧礼的举行以及丧服制度、皇后的陵寝规制、皇妃等丧葬、皇太子及妃的丧葬、诸王及妃公主丧葬之制;谒祭陵庙、忌辰、品官的丧礼和士庶人等的丧礼与服纪制度也作了具体的规限,并将它列入《会典》与法律条文之中,不遗余力,要求社会各阶层严格照办遵行,不得违制犯禁。以此来维护尊卑贵贱、上下有等的封建等级制度,从而企求达到封建国家的长治与久安。

1.王室丧葬礼仪繁缛

明代帝后的丧礼、丧服制度和陵寝(埋葬)制度及其礼仪规制,在承袭古代丧礼制度的同时,适应新的历史时代发展需要,也有删减增补和调整,写入《会典》、《大明集礼》,成为国家法律条文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进而使得帝后生前的等级特权,至尊至崇地位,在死后的丧葬制度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如,同样是人的寿终正寝,是死,但说法和称呼上就大有尊卑、贵贱之别,皇帝、皇后死曰崩,公侯贵戚死曰薨,大臣要员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则称为死等等。

在丧礼、丧服制度方面,明代帝后死后,在一定时间内,国内禁止婚娶和一切娱乐活动,全体臣民都要为之服丧戴孝,举国上下哀悼,称为国丧。如洪武三十二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礼部定议,京官闻丧的次日,要服素服、戴乌纱帽、黑角带,赴内府听宣遗诏。於本署内斋宿,“朝哺诣几筵哭”。越三日开始服丧,“朝哺哭临”,至下葬为止。自服丧日开始,服丧满27日,可释服。命妇服孝服,要去首饰,由西华门入宫哭丧。诸王、世子、五妃、郡主、内使、宫人都要服斩衰3年,服满27月释服。文武百官临朝政务,要服素服、戴乌纱帽、黑角带,退朝要“衰服”。群臣要穿麻布圆领衫、戴麻布冠、要饰麻制首、扎麻制腰、穿麻制鞋。命妇穿麻布大袖长衫,饰麻布制盖头。派员颁诏全国执行。在外的百官,接奉诏书到日,要服素服、戴乌纱帽、黑角带,行四拜礼。听毕宣诏,举哀悼念,再行四拜礼仪,三日后服丧,每日晨设香案哭丧,三日丧满释服。各地遣官赴京致祭时,祭物由礼部备办。孝陵还设有神宫监并孝陵卫和祠祭署,专门负责祭祀等项事务。

中国传统的葬式是土葬,土葬必有坟墓。在葬制方面,明代对帝后陵址的选择,陵墓的形状,墓室和墓地建筑以及葬具、随葬物品等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明太祖标榜明制皆仿唐、宋之制,但他的葬所孝陵前的石雕行列,在类别和数量上都和唐、宋两代有所不同。总的类别是瑞兽12对,包括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翼马各两对。其形象是一对站立,一对跪卧;文武侍臣各两对,共八人,如与唐、宋陵石雕相比,明陵多了獬豸、骆驼、麒麟,而缺少朱雀(唐陵)、马头鸟身的瑞禽和形似犀牛的瑞兽角端(宋陵),以及唐宋两代同有蹲狮和外国客使。而宋陵的护陵将军和内侍雕像,明陵也是没有的。这种不同时代的不同风尚,当然与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和生前爱好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此外,雕置在明十三陵即以成祖长陵为中轴线的石雕群,在各方面均与明孝陵一致。即由外陵门起,首先是建在陵道中心的碑亭,其次是华表一对分立于左右行雕行列之前,以下的顺序是立狮、跪狮、立豸、跪豸,再下便是驼、象、麟、马,接着武臣、文臣。但是在体积上,十三陵石兽不及孝陵显得魁伟高大;从造型手法上看,十三陵石不论是石人、石兽,都表现出一种华而不实,缺乏内在的精神活动和雕塑品所特有的风彩、神韵。明代皇帝不但注重葬具的规格、质地,而且普遍厚葬,随葬品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甚至明代前期的皇帝就曾有以妃嫔宫女殉葬的。其中,在众多类型的随葬品中,有一种颇为特殊,那就是明器,明器,又称盟器、冥器、鬼器,它是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并无实用价值的各种器物的模型,所用原料多为陶、瓷、竹、木、石等,所模仿的有礼器、工具、兵器,以及车、船、仓、井、房屋、庭园等等,甚至还有人和各种家畜鸟兽。做成人或家畜鸟兽形状的明器,又称俑。如朱元璋下葬时,其随葬的明器就是按照他的卤簿之制陪葬的。这说明明代帝后的随葬物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和等级差别。

明代朝廷对王室宗亲的丧葬仪礼,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得僭越。如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定制:凡有亲王丧,要辍理朝政3日。礼部奏遣官掌管行使丧葬之礼,翰林院撰定祭文、谥册文、圹志文,工部制造铭旌,派遣官员造坟,钦天监官占卜葬期,国子监监生8名报讣各王府。圣上御祭一次,皇太后、皇后、东宫太子以及在京文武官员各祭一次。自初丧至服丧期满释服,御祭凡13坛,封地内的文武官员各祭一次。在丧服制度方面,王妃、世子、众子及郡王、郡主、下至宫人,要服斩衰3年。封内文武官员服齐衰3日,哭临5日而后释服。在城的军民要素服5日哀悼。郡王、众子、郡君,为兄及伯叔父服齐衰要期满1年,郡王妃服小功服,丧期为5月。凡遇亲王妃丧礼,皇帝御祭一坛,皇太后、中宫、东宫、公主各祭一坛。布政司委派官员行开墓合葬之礼。继妃、次妃的祭礼与此相同。而其夫人则只有御祭1坛,都要造墓合葬。遇有郡王之丧,辍理朝政1日,行人司遣官掌行丧之礼,其余丧仪与亲王相同,但无皇太后、皇后之祭礼。郡王妃与亲王妃的丧仪相同,然没有公主之祭。合葬郡王继妃次妃的丧礼,都与正妃丧仪相同。

2.官民丧礼有规制

明代,对品官与士庶百姓的埋葬制度、居丧之礼与丧服之制也由明政府作了详严的规定。在埋葬制度方面,明统治者不但对品官与庶人墓地的大小、坟高及墓碑的形制有具体的规定,而且对葬具和随葬物品也有严格限制。官爵越高,墓地越大,坟头越高。如一品官墓地为90方步,二品为80方步,三品为70方步,四品为60方步,五品为50方步,六品为40方步,七品以下为30方步,庶人为30方步。同样,坟高也尊卑有别,一品为18尺,二品为16尺,以次递降类推,七品以下为6尺,庶人为6尺。再如墓碑的制作上,明代统治者更把墓碑的形制作为体现墓主身份的重要标志,规定更为细致:一品为螭首龟趺,二品为麒麟首龟趺,三品为天禄、辟邪(传说中的两种神兽)首龟趺,四至七品为圆首方趺,圆首的碑又称碣。碑身、碑首的高度、宽度以及趺座的高度也都有等级差别,其中最高级的墓碑通高达1丈6尺。原则上庶人墓前不许立碑碣,但此项禁令并未严格遵行,故一般人死后墓前大多立有石碑,只是体小制陋,而无跌座而已。对棺椁,明政府规定,“品官棺用油杉朱漆,椁用土杉”,庶人“棺用坚木,油杉为上,柏次之,土杉松又次之”。用黑漆、金漆,不得用朱红。对随葬的所用陶质、木质明器(即鬼器),明代规定公侯为90事,官员一、二品为80事,三、四品为70事,五品为60事,六、七品为30事,八、九品为20事,庶民只准用1事。参见《明会典》、《明史》中“丧礼条”。此外,明政府对品官与庶人百姓刻制志石也有限定。在丧礼制度方面,其程序也很复杂,名目颇多,可谓繁文缛节,等级分明。对此,《明史》对品官的初终之礼、立丧主、立妇、治棺讣告、设尸床、帷堂、掘坎、设沐具、饭含、置虚座、结魂帛、立铭旌、小敛、大敛、盖棺、成服、朝夕哭奠、筮宅、卜日、发引、下葬、反哭、虞祭、卒哭、袱家庙、改题神主、后除服等仪节,及其有关规限,均有详细的规定,不得违犯。

3.民间丧葬因俗而异

图43明人出殡图明代朝廷认为当时汉族社会民间丧事时请和尚、道士作佛事。道场,与儒家历来提倡的丧事主哀、居丧废乐的精神直接相抵触,所以在《大明律·礼律》中规定禁止丧事设斋作醮。“其居丧之家修斋、设醮……家长杖八十,僧道同罪还俗。”但民间却把丧葬视作喜事,故婚丧礼仪又称“红白喜事”。明代汉族社会习俗认为,凡人享年50岁以上,不管老死还是病死,都是寿终正寝,这样的丧事叫“老喜丧”,丧事也应该办得热闹、喜庆,所以汉族社会居丧违礼的现象时有发生。明中叶后,更是愈演愈烈,民间初丧或出殡,就经常有“扮戏唱词,名为伴丧,修斋设醮,鼓乐前导,及设荤酣饮”的现象,及至晚明,《天启淮安府志》载:“出殡日冥器份列,鼓吹道拥,且执绋延款,演剧纵饮,抵暮而返。”王崇简《冬夜笺记》曰“丧葬之仪,人子不忍俭其亲……都下俗尚延僧盛作物事,及送葬用扒竿、走马、高桥、烟火之类,何关于孝?”这样,明代汉族社会民间丧葬的“老喜丧”,“白喜事”,并与婚嫁时的“红喜事”相映成趣,独具时代特色。

明代汉族社会的民间丧仪是以儒家礼制和历代丧制为依据,根据各地的风俗传承和当时的社会风尚加以增删、演变而成的。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明代汉族社会丧仪中的主要习俗大致如下:

点随身灯。按明代民间丧俗,在人刚死之时,丧家要赶紧从死者床前开始点上一盏又一盏的纸灯,直到大门外,叫“随身灯”,或“引路灯”、“长命灯”、“引魂灯”,意为帮忙死者阴魂往阴间报到。此俗宋时已有,到明时则已普遍流行,《金瓶梅词话》第六回写武大死时,“灵前点起一盏随身灯。”第六十二回定李瓶儿死,“西门庆率众小厮把李瓶儿用板门抬出,停于正寝,下铺锦褥,上覆纸被,安放几筵香案,点起一盏随身灯。”《清平山堂话本》卷二《快嘴李翠莲记》也说:“我家公婆又未死,如何点盏随身灯”。

山人批书。明代民间丧俗,长辈逝世,先请阴阳先生择八殓时辰,称“山人批书”,《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写李瓶儿死,“西门庆使玳安请阴阳徐先生来看批书……”

搭彩棚。按习俗,明代汉族丧家一般要搭彩棚,作为待客之用。《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记载,李瓶儿去世头一天,西门庆即叫搭彩匠,在天井内搭了五间大棚。

画影。又叫画真容、画神像,即为死者画遗像,此俗宋代时已非常流行,明代时仍颇盛。《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写李瓶儿死时,西门庆化十两银子请画师韩先生为李瓶儿画了真容。

小敛。明代民间小敛礼俗与朝廷规定的礼仪大致相同,但增加了开光明与抿目的内容。开光明即为死者神像画眼睛,抿目则为死者合拢眼睛。《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三回载:“乔大户与众人看了一回做成的棺木,便道:亲家母今日小敛罢了。不一时,仵作行人事伺候,纸札打卷,铺下衣衾,西门庆要与他(李瓶儿)开光明,强着陈经济做孝子,与他抿了目。”

念倒头经。按明代丧俗,在小敛时要请僧人在旁念经,以便死者早日超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三回描写:李瓶儿死,西门庆“请报恩寺十二众僧念倒头经。”

挑纸钱。民间出丧一般不同铬旌,而习用挑纸钱。《宛署杂记》载:“初丧之日,出丧牌挂钱门外,计死者之寿,岁一张,曰挑钱。”《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四回描述,李瓶儿死后“到三日,和尚打起磬子,扬幡,道场诵经,挑出纸钱去。”

大敛。民间大敛之礼颇为讲究,其俗基本按朝廷规制。

摔丧盆。按明代习俗,出殡之日,将要起棺时,先由主丧孝子在灵柩前摔碎一只瓦盆。《金瓶梅》第六十五回载:“徐阴阳择定辰时起棺……那女婿陈敬经济跪在柩前摔盆。六十四人上杠,有仵作一员官立于增架上,敲响板,指拨抬材人上肩,先是请了报恩寺郎僧官来起棺。”

哭丧。按民间习俗,出殡时必须有死者全体后代的“唱哭”,否则即被视为不孝,在京师,官民士庶家出殡时,甚至有请人代哭的。张尔岐《蒿庵闲话》曰:“闻京师之俗,有丧者用仆隶代哭,甚者以乞丐代之。”

吊丧。明代汉族官民士庶吊丧颇具特色,《嘉靖广平府志》载:“初丧吊者或具香纸,亲者凡遇一七、二七等项日期,先具牲品以奠,将发引,则具猪羊果品之祭,多造大蜜花,有座用桌数张者。”

七七追荐。“七七追荐”俗称“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水陆斋仪”等,是民间办丧事时所举行的一种超度死者亡魂的法会。《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三回对李瓶儿“首七”描述道:“到了首七,报恩寺十六众上僧,黄僧官为首座,引领做水陆道场。”同书对“二七”、“三七”、“四七”都有所描写。对七七追荐之俗,明人张萱《疑耀》说:“里俗人死,每遇七日,辄设奠,七七四十九日乃已。今国朝大臣谕祭,也有七七,虽非通行国礼,但礼亦有之。”可见,“七七追荐”是明代汉族社会官民士庶皆通行的一种习俗。“七七追孝”后,丧者木主即送入祠堂,以后每逢死者生卒期及四时八节时祭之于墓、或祭之家,清明、冬至大祭时则祭之于祠。

(第五节)明代汉族岁时风俗

随着明代封建社会、封建文明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商品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兴旺,广大农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明代汉族地区的年节习俗文化也得以高度的发展与繁荣。新的时代与新的生活,赋予年节习俗诸多新的内容和生命活力,而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

同类推荐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茶苑:讲述茶文化

    茶苑:讲述茶文化

    本书介绍了茶的渊源;茶场;茶叶之道;栽培技艺;制茶工艺;茶艺之道;历代茶著;泡茶技艺;沏茶技艺;茶具鉴赏艺术等内容。
  •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狂霸绝杀

    狂霸绝杀

    江湖,有公认的天下第一人【东方逆】,有剑折四海的冷傲剑客【独孤青】,更有一刀斩平了九万里的【李不黑】!庙堂,有剁尽西秦降卒头颅的【屠白客】,有老奸巨猾却为大汉殚精竭虑的寒门宰相【萧守业】,更有数不胜数的热血儿郎!屠戮庙堂,跋扈嚣扬;江湖叱咤,狂霸绝杀!
  • 诛仙帝路

    诛仙帝路

    荒古异界,光怪陆离。无数生灵追寻着那道之巅峰,永恒仙路。一个少年从地球而来,踏上一条尸骨累累的证道之途。在这里,人族的体质和异族血脉争霸,无数天骄在黄金时代崛起、陨落,为后世留下无尽传说。天翻地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书交友群号码:511631327
  • 魔神遮天

    魔神遮天

    再涅盘,睥睨九天。修神魔,唯心所现。吼乾坤,痴梦红颜。破苍穹,只手擎天。
  • 旅行者的位面生涯

    旅行者的位面生涯

    张易:男,十八岁,在暑假的一次旅游中遇到了一个金球,那金球在遇到张易时,化作一道光射穿他的眉心。当他醒来时,发现………………
  • 政界传奇

    政界传奇

    作为一个想矜持却矜持的市委书记,齐微微也很无奈。把妹?我会!整人?我会!办案?我会!齐书记很忙的,既要把好妹又要把全市人的安全给照顾好还要去慰问闺蜜的相亲和约会……
  • 傲娇女神要倒追

    傲娇女神要倒追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现在会在哪里。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此刻你怀中躺着的会是谁。如果我们不曾相遇,身着西服拥着你的不是我。还好,我们不曾错过。她是傲娇呆萌的女神,从骨子里透露出的妖媚谁能把持得住,并且偶尔犯犯小迷糊。他是放荡不羁的少年,眼神中的冷漠和孤独怎么被阳光融化,她会是他的天使吗?他们的爱情路注定不平静,在他们的身世背后有什么阴谋慢慢浮出水面?
  • 王权烈焰

    王权烈焰

    王权如烈焰,欲得王权加身,必受烈焰之焚。
  • 冷心总裁的拒婚情人

    冷心总裁的拒婚情人

    什么?想结婚?开什么国际玩笑,要结婚找别人结去,她白心遥可是非常、十分、相当地不想结婚,也确定、决定以及肯定地不会结婚的。虽然他人长得不赖,钱又多得可以砸死人,还承诺给她自由,但她是白心遥哎,怎么可以因为这些就放弃自己一直坚定的信念哪?她竟然拒婚,在他终于卸下心防,向她求婚的时候,不行,他不允许,不允许自己看上的女人再次从自己身边溜走,这次他一定得留下她,她是他的,永远都是...
  • 千果园发生的奇幻恋爱喜剧

    千果园发生的奇幻恋爱喜剧

    什么?!大学的死宅出来实习却遇到了一堆奇奇怪怪人,店长是全能高智商天才?同事还有赌神?骇客?催眠大师和拳术大师……甚至连异世界的神兽,塔罗之灵都出现了,这还能不能让人安心当个卖水果的店员小哥了啊!国内奇幻恋爱后宫类轻小说展开中。
  • 凤惊天下:逆袭至尊妃

    凤惊天下:逆袭至尊妃

    简介: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绝顶杀手,一生一世都注定活在血海之中,杀人已成为日常琐事,对于她,只相信死人不会说话……却因为一次意外,因‘紫云萧’而重生,但却来到‘碧萧大陆’他,霸道、邪魅、强势、腹黑、毒舌,天赋异禀,无人能敌,宛若神袛,如同天降王者,他若说第二,无人敢说第一。对所有人都狼心狗肺,但对她却掏心掏肺……慢慢上演一场爱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