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卧云日件录拔尤》为例陈小法
一、前言
《卧云日件录拔尤》是日本室町时代(1392-1573)中期京都相国寺禅僧瑞溪周凤的日记《卧云日件录》,经由同时代末期的禅僧惟高妙安(1480-1567)摘抄而成的。原书名盖据日记第一册卷头的注记“录其行事,日百八件”而来。“日件”一词,作为日记的冠名而流行一时,着名的就有《等持寺日件》(景徐周麟)、《横川日件录》(东云景岱)、《庆长日件录》(清原秀贤)等等。
永禄五年(1562年),当惟高妙安抄录该日记时,也不排除冠以周凤生前最爱用的别号“卧云山人”中“卧云”二字之可能。但从《卧云日件录拔尤》底本(现藏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来看,“拔尤”与“卧云日件录”几字稍稍分离并略显偏小,所以“卧云日件录”这一书名为周凤自身命名、惟高妙安只是添加了“拔尤”二字的可能性很大。
原日记即《卧云日件录》记自日本文安三年(1446年)三月,搁笔于文明五年(1473年)周凤圆寂之前,总七十四册。周凤逝后由其门人秘藏传承,只有极少数的嫡传才能阅览,所以它的存在一直鲜为人知。周凤圆寂后百余年的永禄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同寺学僧景徐周麟(1440-1518)的门生惟高妙安把它进行了摘抄,并公之于世。然遗憾的是,日记原本经抄录后散佚而再也没能面世,现仅存钞录本《卧云日件录拔尤》。
钞本完全是根据惟高妙安的个人爱好而摘成。正如日记名中“拔尤”所示,文章局限于五山文笔僧的逸事、名尊追忆以及当时禅林的文艺活动等,对于记主周凤的日常生活、当时社会一般的政治事件,几乎没有涉及。此外还存在年代不详、事件重复等缺陷。
记主瑞溪周凤,道号瑞溪,别号卧云山人、竹乡子、刻楮子、闲云山人、北禅、泉南等。日本明德二年(1391年)十二月八日出生于和泉(现大阪府南部)堺的伴氏家。其父名不详,只知是一位低级武士。一家因“明德之乱”而迁居丹波(大部分属于现在的京都府)。“应永之乱”之际因父战死,乃和母亲一起上京,后寄寓外祖母。周凤十四岁入相国寺,参学无求周伸(1333-1413)。无求周伸乃天龙寺开山梦窗竦石(1275-1351)之弟。应永二十年(1413年),恩师周伸圆寂,二十二岁的周凤乃转侍俨仲周噩(1359-1428),其间赴南都随总圆志玉(1383-1463)、玄启学戒律及华严。永享八年(1436年)八月四日任景德寺住持,重开先师周伸之法。永享十二年(1440年)八月二十九日出任相国寺住持一职。后退隐于寺内寿星轩,并兼任开山塔崇寿院、鹿苑院塔主,前后掌管僧录事务三次。受将军足利义教(1394-1441)、义政(1436-1490)之器重,参与幕府的外交之策,撰写外交文书而名声大振。文明五年(1473年)五月八日在慈云庵圆寂,世寿八十二。后土御门天皇(1442-1500)赐号“兴宗明教禅师”。主要着作有《卧云日件录(拔尤)》、《卧云稿》、《卧云子尺素》、《卧云梦语集》、《脞说补遗》、《瑞溪和尚语录》、《禅僧诗集》、《竹乡集》、《人天眼目批却》、《坡诗脞说》、《碧岩集钞》、《无求伸禅师行实》、《绵谷瓞禅师行状》、《瑞溪疏》、《刻楮》、《入东记》、《温泉行记》、《善邻国宝记》等。
日记钞录者抄安,临济派禅僧,妙安为其法讳,道号惟高,别号业巢子、懒安、鸟江等,文明十三年(1480年)出生于近江(现滋贺县),一说出生于久我家。十四岁入京都相国寺,嗣法广德轩的瀑岩等绅。应伯耆(现鸟取县西部)山名氏、出云(现岛根县东部)尼子氏的邀请,曾住伯耆三十年,其间出任保安寺、海藏寺的住持。天文九年(1540年)十一月二日,上洛任相国寺住持。同十二年十二月至十九年十月为相国寺鹿苑院塔主,掌管鹿苑寺并任僧录之职。晚年隐居广德轩,为山城久世华藏院的开山。永禄十年(1567年)十二月三日圆寂,享年八十八。着有《惟高和尚法语》、《惟高诗集》、《皆有亭记》、《诸册拔萃录》(编)、《作物记》、《梦想联句》、《叶巢稿》、《诗渊一澜》等。此外还留有日记《梦升琐言》。妙安和策彦周良(1501-1579)、仁如集尧(1483-1574)等,被称为室町时代末期颓废的五山学艺界奇葩。
二、使者与书籍
日记中富含中日书籍交流的信息,如日本五山禅僧平时阅读的中国典籍、五山禅寺中开设的中国文献讲筵、阅读时产生的疑难困惑以及使者索求携回的典籍等。因限于篇幅,就使者与书籍这一问题作个简单分析研究。
这里所谓的使者,包括明廷派遣的官方使节和被称为“遣明使”的日本使臣。在日本史上,“遣明使”一词有其特殊的含义,是专指日本室町幕府向中国明朝政府派遣的朝贡使节,当时也称“入唐”或“渡唐”。遣明使搭乘的船只称“遣明船”。首次派遣的时间为建文三年(日本应永八,1401年),正副使分别为博德商人肥富、僧祖阿。最后一次是在嘉靖二十六年(日本天文十六,1547年),正使为策彦周良。期间跨度将近一个半世纪,派遣次数达十多次。
鉴于相国寺乃京都五山第二这一显要地位以及瑞溪周凤三任僧录之要职的特殊经历,与遣明使之间多有往来,熟知中日交流的信息。因此日记中也有多条关于两国使节与典籍交流的史料。
(一)九渊龙躲与中国典籍
日记的“享德三年(1454年)十一月十一日”有这样一条史料:“九渊賝西堂归朝,今日来过,略说大方人境之美,因惠劝忍百箴考注二册。”
“九渊賝”即“九渊龙賝(?~1498)”,号“葵斋”,自幼师事建仁寺的天祥一麟并嗣法。宝德三年(1451年)作为遣明船的从僧随正使东洋允澎入明,1454年回国。在明期间,与宁波、杭州等地的文人之间有不少的诗文唱和,其中几首收录于《九渊诗稿》中。游学归来感叹明朝“遭时盛明,礼乐繁兴,人物秀整,实莫媿汉唐之化”,因此也向瑞溪周凤说起大明的人境之美。同时作为礼物,赠与周凤《劝忍百箴考注》二册。
浙江近代藏书家张寿镛在《四明丛书》第六集中着录“劝忍百箴考注,四卷,(元)许名奎撰。(明)释觉澄考注。”可见,《劝忍百箴考注》一书的作者为明僧觉澄(澄)。觉澄,号古溪,族姓张氏,住南阳香严,终金陵高座寺,另着有《雨华集》。根据《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其活动的年代主要为明朝的景泰至天顺年间(1450-1464)。因而虽然《劝忍百箴考注》的成立年代不详,但大致可以认定应该就在九渊龙賝归国前的那几年。
(二)天与清启与中国典籍
天与清启亦称清启西堂。清启,生卒年不详,号海樵、鹅湖、万里叟等等。日本信浓国(现长野县)伊那郡知久心源之子。室町时代中期临济宗大鉴派之僧。自幼于本地法全寺出家,曾上洛任建仁寺禅居庵塔主。于宝德三年(1451年)入明,翌年回国。历住能登安国寺和信浓开禅寺,并任开禅寺住持。宽正元年(1460年)被委任遣明使正使一职之同时,奉命出任建仁寺住持,但仅一日就因厌恶附和权贵而辞职。应仁二年(1468年)再次奉命入明朝贡。回国后,因其随员在明朝发生暴力事件而引咎辞去一切公职,退隐法全寺。晚年以诗文交游四方。着有《万里集》和入明日记《再渡集》,可惜不传。
关于天与清启与中国典籍的史料,本日记中主要有以下两条:
1.享德三年十二月廿六曰:禅居清启西堂来,出清江贝先生文集三册。
享德三年即明朝景泰五年(1454年)。黄虞稷在《千顷堂书目》卷十七中载:“贝琼,《清江贝先生文集》三十卷。海昌集一卷、云间集七卷、两峯集三卷、金陵集十卷、中都集九卷、归田稿一卷附。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崇德人。洪武初征修元史,除国子助教,迁中都国子助教。”天与清启出示的是三册,不知具体卷数。
2.康正元年三月十一曰:饭罢,直赴鹿苑寺,浴罢点心。案上有元史全部四十册。仍检目录,则本纪四十七卷,列传九十七卷也。此本启西堂自大明持来。列传第五十九,有程巨夫、赵孟頫、袁桷传。
康正元年即明朝景泰六年(1455年)。《元史》成书于明初,部数较多。该书原由天与清启持回,但瑞溪周凤却在鹿苑寺中看到,可见《元史》之类的官修正史可能是奉命索求或者作为复命的呈上品。再,《元史》列传第五十九中除上述三人外,其实还有“邓文原、曹元用、齐履谦”之传。瑞溪周凤只举“程巨夫、赵孟頫、袁桷”三人,也是值得注意之处。
(三)咲云瑞忻与中国典籍
呋云西堂讳瑞忻,临川寺季章宪禅师法嗣,梦窗竦石的法孙。宝德三年(1451)从国使游大明,前后九百余日。集所历览者成《入唐记》(亦称《释呋云入唐记》)。归朝后,住临川寺,曾任等持寺首座。宽正六年(1465年)左右视篆南禅寺。长于词赋,称誉中日两国。景泰三年(1452年)十月九日,明朝的一位中书舍人至北京日本使者馆驿,遣明使呋云瑞忻呈诗一首。舍人赞曰:“外域朝贡于大明者凡五百余国,唯日本人独读书。”
与瑞溪周凤友情笃厚,每每询问大明之事,都一一相告,且颇详悉。后呋云又归宇治钓月庵,周凤仍时时访及,交情可观。因此,日记中多载呋云口述的游学明朝之见闻。其中关于典籍的有:
1.长禄二年元月八曰:等持寺首座欣呋云来,曰:某渡唐时,惟赍四扇去,一扇以代翰墨全书一部云云。
长禄二年即明天顺二年(1458年)。呋云瑞忻在明朝以一扇换取一部《翰墨全书》,这已是中日交流史上的美谈,被众多学者所引用,无须赘言。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刀在中国很值钱这是众所周知的,从这条史料可以发现,一位日僧竟“惟赍四扇”而千里迢迢入明,可见日本扇子在当时明朝受欢迎的程度。
当然,呋云在中国时不仅收集了很多书籍,还于回宁波途中的景泰五年(1454年)五月廿三日,前往杭州仙林寺,请退隐的名僧云屋和尚为其先师像题了赞词。这位云屋禅师不仅“援笔立书,又做一偈饯予。”
2.宽正元年十月十一曰:等持寺来,出惠放翁剑南续稿,盖全部四十册,卷乃八十五也。予问此本来由,则日,上杉房州付柏心,栢心灭后,其徒卖与惠林某僧云云。
宽正元年即明天顺四年(1460年)。“等持寺”指任该寺首座的呋云瑞忻。送给周凤的《剑南续稿》四十册不是呋云本人直接从中国求得,而是出自上杉房州。上杉房州即关东管领上杉宪实(1411-1466),以振兴足利学校着称于世。足利学校乃当时着名的儒学藩校,以讲授汉学为宗旨,内藏丰富的中国儒家典籍。据称该校校门“学校”两字出自明人蒋洲之手。
《剑南续稿》最初为上杉宪实所藏,后转交给栢心周操,周操死后其徒卖给了惠林寺某僧。惠林寺乃甲斐(山梨县)着名的禅寺,梦窗竦石为其开山之祖,与等持寺同为临济宗天龙寺派。因此相互之间的交往肯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