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4500000007

第7章 国族意识

1937年暑假还剩些日子,杨宪益决定到欧洲大陆去走一走,他想到了意大利。早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就对意大利充满了向往。然而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对阿比西尼亚的侵略,使他联想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7月29日、30日,日军接连攻陷北平与天津,所以他在英国下了决心:“只要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还在执政,我就不到意大利去。”

杨宪益热衷于旅游,并不是出于对自然山水的耽溺而逃避社会人文,他善于交际,很容易交上朋友,对社会活动也很有兴趣。他在入学牛津之前,参加了一位英国人类学家组织的称作“群众性观察活动”的社会调查,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跟随他走访了威尔士、康沃尔等地许多贫困家庭,与居民交谈,收集民间传说与神话,加深了对英国社会的了解。

杨宪益关注社会,热心参与集体活动,对自己的祖国尤为关心。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了“中国学会”主席的杨宪益,召开会议,邀请了许多汉学家及对中国感兴趣的学者与会,讨论中国的前途。学者们以中日两国军事力量的悬殊为由,认为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杨宪益则以军事以外的因素,诸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争论,表明中国必胜的观点,并且以英国女作家弗丽达·厄特莱的《日本的泥足》里的观点作为他的论据,赢得了在场许多人的赞赏。

他又针对牛津的“日本学会”,开动脑筋,通过举办有关中国文明等各种内容的活动,把原本参加日本学会活动的英国籍会员吸引过来,使中国学会在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内,会员翻了十倍,从一百来人猛增到一千余人,使日本学生大为恼怒。

除了中国学会的工作外,杨宪益还积极从事其他反日宣传,并成为学生活动的领导人之一。他们与当地工会或人道机构联系,组织集会,争取英国友好人士对中国的支持;他也在大会上作过无数次慷慨激昂的演讲,向众人宣传中国对日本的殊死抗战。

经过了解,杨宪益得知,附近及周边地带,居住着大约八百中国人,他们大多从事餐饮业、洗衣业等工作,他们英文程度不高,几乎不看英文报纸。杨宪益于是产生了为这些中国人办一份中国报纸的念头,以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祖国的战争形势。

杨宪益从英国报纸上摘取各种有关中国战争的报道,加以编排和评论,创办了一份简报式的报纸,取名《抗日时报》,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一架油印机。这是一份“日报”,每天晚上出报后,就由王礼锡与他的作家夫人陆晶清以及另几位朋友,到中国人居住区散发,八百份发完为止,很受那些中国人的欢迎。

除了报纸,杨宪益还办了一份名叫《再生》的小型英文杂志,一共出过三期。每期只有一二十页,印数也少,只有三四十份。杨宪益集编辑、作者、发行于一身,杂志油印出来后,也不出售,只是把它分别邮寄给一些友好机构。他甚至还给日军驻天津的卫戍司令部也寄过,想气气那帮侵略者。他还根据八路军伏击日军的平型关大捷创作了一部英文独幕剧。

留学期间,杨宪益未下苦功于功课,并不是因为耽于游乐,而他一度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抗日宣传,以至于对功课,对学术研究一时都失去了兴趣。尽管以他的聪明,重拾荒疏的学业并不是件十分费劲的事。

1940年夏天,杨宪益从牛津大学毕业。早在这年春天,他就接到了一位曾在墨顿学院修读研究生课程的同学从美国哈佛大学写来的信,说哈佛可以聘杨宪益去那里当助教。换了一个人,也许会大喜过望,因为这种机会求之不得。但杨宪益却回信谢绝了。他在信里说:“我在国外住得够长的了,我觉得自己必须回中国去工作。”

在他的自传里,至少有两处写到他决定回国的真实思想:

我知道,回到中国,我不会有机会过平静的书斋生活。我是中国人,我知道自己必须回去为中国效力。如果我放弃中国国籍,留在国外,我将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羞耻。

我始终明白,等我在牛津大学完成学业,我将返回中国。对此我从未产生过任何疑问,即使在中日战争改变了一切以后,我的心也没变。

这几句话,杨宪益是当作寻常的话来说的,却表现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身上宝贵的品质与崇高的精神。

杨宪益在中学时代,一度对李维所著《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很感兴趣,该书特点之一即充满爱国思想。杨宪益的爱国思想来源,可能与此有关。他浓厚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的确不是到了国外以后,伴随着思国念家的情绪而产生的。

杨宪益早在上初中时,就为纪念英国巡捕在租界枪杀工人学生的“五卅惨案”,领头组织同学罢课,拒绝听英国教员的课等等,使学校的教学一度瘫痪,惹得英国传教士校长哈特博士非常恼怒,宣称要将闹事的学生统统开除!可最终他却手软了下来,放过了杨宪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宪益与许多有血性的中国人一样,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对政府充满了鄙视,恨不能马上拿起刀枪与日本人面对面地战斗。整整一个冬天,他与班上几十个同学自发地进行军事训练,他们自己出钱请来一位退役军官来做教官,每天早晨上课前在学校操场上进行操练。

随着时间地推移,参加操练的同学越来越少,以至不得不终止,而他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除此以外,他还与同学、老师给北方的抗日游击队捐过款。

次年上海爆发的“淞沪抗战”,又使杨宪益热血沸腾。随着战事的发展,他时而欢呼,时而愤慨。

杨宪益上高中时,黄佐临曾替代哈特,当了一年校长。在他上任不久,杨宪益即在学校又领导了一次纪念国耻日的罢课活动。黄校长出面干预,责令学生停止罢课,否则后果由他自己承担。杨宪益没有被吓倒,当面顶撞校长。后因了解到黄校长并不是一个不爱国的官僚,这才停止罢课。

同类推荐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侠骨柔情的男人是最男人的男人,为爱而生的女人是最女人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碰到一起,会抛开外界的纷扰,在乱世中逍遥,他们纵心随性,碰出的爱情之火,比烟花还要绚烂。这样的爱情,因为懂得而深刻,因为舍得而长久。本书专门抽取其中最为动人的名士爱情故事,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出来。故事真实而生动,将我们之前所了解的逸事碎片连接起来,还原一个个真性情的才子佳人。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吴起、孙膑、亚历山大、白起、汉尼拔、西庇阿等人物。
  •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这本书是《清朝这些人儿》系列的第一本,本书主要人物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的一生与明朝有过合作,更多的是对抗。在本书中,我们将清楚地剖析努尔哈赤的一生,我们还将从努尔哈赤、从女真族、从后金国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朝代的历史。
  • 孟子传

    孟子传

    特立独行的“亚圣”,笑到最后的理想者!深刻解读一代智者光辉的仁政思想,生动描绘一个圣贤的平民生活。孟子是继孔子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理论家,被称为“亚圣”。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孟子生活的时代以及孟子一生不平凡的经历,通过艺术形象阐发了孟子的“性善论”理论和“仁爱”思想,既具有可读性也具有研究价值。
热门推荐
  • 绝世大帝王

    绝世大帝王

    我欲风流天下,成就绝世帝王。本书百度贴吧——————《异界之大败类系统》吧!!!461662827,书友群!!
  • 小花仙之新的一页

    小花仙之新的一页

    夏安安,夏香雪,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
  • 硝烟不曾散尽

    硝烟不曾散尽

    兵者,伐也!当他选择一身戎装,便选择了不一样的传奇人生。他注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为捍卫和平的胜利之剑。
  • 送人归觐河中

    送人归觐河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都狼少

    花都狼少

    林枫现已高三,本想努力学习考上重点而为母亲减少负担。却因为一次落魄时救了一匹受伤的狼而因此改变了生活。林枫的牛逼生活也因此走起!一人一狼闯都市话不多说,更多精彩请看正文。
  • 帝王之心,狐妃倾城

    帝王之心,狐妃倾城

    (全书免费)她是异世的一缕孤魂,无亲无故,只能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来生存。来到这个陌生的奇异世界,她本想安安静静的的度过这一生。
  • 陈琛好久不见

    陈琛好久不见

    也许是我勇敢太久,决定为你一个人而活,我以为好久不见,就可以忘记所有,其实,我们早已不复当初模样。
  • 猫生囧事

    猫生囧事

    出行一日,毛掉半斤。秦冉冉的内心是崩溃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终于抢了仙帝座下第一兽宠的地位,秦冉冉以为自己得道升天,岂不知……帝渊:“冉冉,你知不知道,有一个词,叫做食髓知味?”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正妻难搞

    正妻难搞

    在京城里住着两大人物,一个是放荡不羁的痞子王爷,另一个是任性无比的刁蛮千金,一张圣旨把他们两个合在一起,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两人的交集却是令人无法深透,她总爱捉弄他的妾侍,想要拿到休书,他却总是百般刁难,到最后得到了休书,她却爱上了他,但浑然不知,两人的交集又该何去何从。
  • 金刚錍显性录

    金刚錍显性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