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4100000020

第20章 节日由来(7)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做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吃糯米团的传说

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闽南的一个城里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是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女儿。在天寒地冻的时节,乞丐的妻子因体力不支一病不起,不久就亡故了。为了筹钱埋葬妻子,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儿卖给人家做奴婢。一想到要离开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女儿便伤心地晕过去了。老乞丐连忙讨了几个糯米团喂给女儿吃。可是父女俩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吃。老乞丐就对女儿说:“今日离别,就像这两个糯米团分成两半,咱们团员的时候再吃团子,好吗?”说完,两个人含泪吃完了团子,就依依不舍地分手了。

自父女俩分手后,又过了三年,老乞丐毫无音讯,每年到了冬至,女儿就更加思念父亲。她想,也许父亲现在仍旧穷困潦倒,不愿见面。于是,她便请求主人说要用糯米团子敬门神。主人同意了,她便搓了两个糯米团子黏在门环上。她想,这样一来,父亲看到门环上的糯米团,一定不会找错门。谁知道,老乞丐仍旧没有回来。第二年,女儿又把糯米团子黏在窗门、猪舍、牛头上,以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左邻右舍取其团圆、吉利的含义,也照样去做。这个习俗就这样传遍了南方。

腊八节的传说

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两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两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渡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两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两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两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两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两口一起去世了。

小两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两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两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两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两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两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打哆嗦。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两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两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朱元璋和腊八粥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还有一个传说。

这腊八粥,说起来其实与明太祖朱洪武有关。朱元璋小时候讨饭,有一年腊月初八日,他已经几天没吃饭了,饥寒交迫,但什么吃的也没有,忽然看见一只老鼠钻了洞,饿得急了,他想抓老鼠吃,挖开鼠洞,发现一个老鼠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什么都有。他就把这些东西煮了一锅粥吃,觉得比什么都香甜。

后来,朱元璋打了天下,坐了皇帝,在皇宫里天天吃山珍海味,时间一长,吃腻了,又想起了扒老鼠窝之事,就命御厨用各色杂食做粥,宴请群臣。御厨当然不能去扒老鼠窝,就用前边说的食谱配料,烹调,群臣吃得津津有味,大家高兴地说:“皇上点的菜真好吃,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这天正好是农历腊月初八,就称其为“腊八粥”。后来,“腊八粥”逐渐传入民间,就演变为一种风俗习惯。

扫尘的由来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查明人间犯乱之事,凡亵渎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做记号。玉皇大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

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敬灶老爷的传说

有一个姓张的,娶了个媳妇,这个媳妇非常贤惠,到了张家,起早睡晚,吃苦受累,几年功夫张家就兴旺起来。

个个都知道,姓张的多亏娶了个好媳妇。张家成了富户,姓张的也不想想是怎么得来的,看媳妇没有年轻时漂亮,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就喜新厌旧,一心想把媳妇休掉,再找个年轻漂亮的。于是,对待媳妇,整天不是打就是骂,最后,一纸休书把老婆休出了家门,随即又娶了一个。这女的好吃懒做,整天两人花天酒地,什么事不做。姓张的又好赌,没多久家里的家当败光了,房子都卖了,连饭也吃不上,后妻看看情况不对,也跑了。

前妻被休掉之后,嫁给了街上一家药店的老板。

俗话说:休了前妻没饭吃,姓张的走投无路,后来眼睛又瞎了,只好要饭。最后,要到大街上药店门口。要饭的站在门口,被原来的妻子看见了,望到他怪可怜的,就把他喊进屋,下了碗面端给他,还从头上涤了几根头发放到碗里。

姓张的端碗吃面,一吃吃到了头发,有些奇怪。这时候女的已经哭出声:“冤家,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这才知道是原来的老婆。张生羞得恨不得钻地洞。心想:我还有脸活吗,死了吧。大锅底下火烧的正旺,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

这时候,巡天的天神正好看见,就回报了玉皇。玉皇知道他虽然不好,但他知道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说明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他既死在锅底下,就封他灶王吧。

同类推荐
  • 苦菜花,甘蔗芽

    苦菜花,甘蔗芽

    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出来以后,在北京开了个读者见面会。有个女孩想问俺啥,她叫了声奶奶就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说的啥俺没听清。她这么难过,俺觉得对不起她,就说:“孩子,看俺的书不要哭,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没有这么多苦难,俺也写不出这本书来。”俺这辈子跟弹花锤子似的,两头粗,中间细,经历的事太多了。
  •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本书吸取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将其运用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的考察中,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的制度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些为传统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所忽视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苑精品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法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文苑精品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文苑精品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 悬挂在墙上的骆驼刺

    悬挂在墙上的骆驼刺

    本书作为独立文体的美文,实质是散文的一种。我们希望美文家们可以以自己的人生体验,自己的生活阅历,自己的缜密思考,自己的别具匠心,把他们所学所悟记录下来,传承下来,使人们从微小处鉴别、校对、修正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期望可以陶冶青少年读者的道德和情操。
  • 炊烟

    炊烟

    《炊烟》它是一家老小围坐在餐桌旁的其乐融融,每个人脸上都漾着光彩,饭菜可能不够精美,却是这个家庭独有的风味。
热门推荐
  • 扑街写手的异界奋斗史

    扑街写手的异界奋斗史

    张帆是一名写手,一名连签约都过不了的写手。为了追求签约而选择追随主流的他却被吸引了自己的小说中。张帆是否能发现这个世界的秘密从而找到回去的道路?
  • 惹心

    惹心

    原本孤儿的她得到一位神秘老人真传,误打误撞的收养了她的几个死党。接着将会与神秘的他们有什么情感摩擦呢。
  • 半世沧桑

    半世沧桑

    虽然已登峰,可是社会的阴险,兄弟的背叛!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社会!是一步一让?还是迎面而上?社会的现实,利益当头!他,如何抉择???
  • 红颜宫廷

    红颜宫廷

    一对红颜闺密,一次意外穿越,前世今生,她们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又将发生什么?点开此书便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风景透,谁陪谁细水长流

    风景透,谁陪谁细水长流

    再见时,南宫珣涨红了脸、湿了眼。这是她朝思暮想的人啊,是她后大学时代剪不断理不清的思绪。他枕在她腿上,她轻抚着他的脸“西门,待到疯够闹够,待到心倦之后,你会陪谁看细水长流?”
  • 吸灵剑仙

    吸灵剑仙

    宇文逸逛古玩街奇遇获得“吸星大法”,吸收雷电之力穿越到异大陆,从此纵横天下,修成一代绝世剑仙封印的大陆,奇妙的修真界,向往的仙界,传说中的鸿蒙大世界我们一起跟随宇文逸的脚步,来一点一点的探索吧
  • 终始传

    终始传

    万物皆有终始,活在终始中,葬在终始里,万物皆在逆终始,为何不能断终始呼。
  • 红颜流年

    红颜流年

    最恨不过流年仓促中像被飓风席卷我才匆匆一眼还来不及将你留恋那些悲剧上演终归说着下辈子了结剩荒唐的誓言最后没入长夜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七年的感情像她的眼泪一般,流到干涸。
  • 侵权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为基础,结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侵权行为法的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采用全新的侵权责任法体系。全书共分十八章,分别阐释侵权责任法导论、侵权责任构成、侵权责任形态、侵权损害赔偿和侵权责任类型。全书理论体系严谨,观点明确,逻辑性强,阐释法理结合实际案例,力图深入浅出,代表了我国侵权责任法研究的学科前沿和教学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