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3700000017

第17章 秦汉汉族风俗文化(5)

秦朝宗法宗教所祀的天神,有白、青、黄、赤四天帝;此外,据《史记·封禅书》载,秦人所祀还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述之属”,以及秦人独有的宝鸡之神陈宝。汉初,则在秦代祀青、黄、炎、白四天帝的基础上,加祀黑帝,而成“五帝之祀”。汉武帝时,又以泰一为至上神,五帝佐之,形成了泰一为其总管,五帝分司五天,日月风雨雷电诸神各司其职的新的天神体系。在社稷崇拜方面,汉代立太社,配以夏禹;立官稷,配以后稷(图39)。此外,自汉宣帝起,五岳四渎皆有常祀,如河神、海神、江神、洛神,以及泰山神等[103]。

秦汉民间社会认为泰山是死者灵魂所归的幽冥王国,故泰山神泰山府君则被认为是幽冥主宰,出土的东汉镇墓券中。可以常见“生人属西长安,死属太山”等语。在汉族民间信仰中,灶神信仰起源较早。但先秦的灶神,尚无独立神格,往往和火神混而为一,《淮南子》、《说文》等皆以炎帝、祝融等为灶神,其职责仅限于掌管饮食。汉代以后,灶神还执掌人们寿夭祸福。《淮南万毕木》曰:“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后世普遍流行的城隍信仰,当肇始于汉代。汉族的城隍神,有许多是由汉代名将、名士转化而来的,如纪信、灌婴、英布、范增等。明嘉靖《建阳县志》卷六《重建城隍庙记》曰:“城隍之祀,三代盛时未之有闻。至汉以纪侯初平江南有功,因祀之,为城隍神。”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十分活跃。秦始皇受当时方仙道的影响,醉心于神仙方术,曾派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人海寻不死之药。汉初,神仙方术曾一度衰落。至汉武帝时,由于最高统治者迷恋仙道,求仙之风再度兴盛,《汉书·郊祀志》载谷水上书曰:“元鼎、元封之际,燕、齐之间方士瞋目扼腕,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上行下效,渴求延年益寿之风笼罩着秦汉整个社会。拥有不死药的西王母,作为不死的化身,也常常被刻画在汉代人的墓室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历史人物,如安期生、老子、墨子、姜太公、尹喜、东方朔、刘安等,纷纷被纳入神谱受人崇奉,立祠造神形成社会风气(图40)。正如瞿兑之《汉代风俗制度史》所曰:“名人贤德,死则祀之,是风盖沿于古,而汉时为尤甚。”[104]

东汉末年,由民间巫术发展起来的符篆派道教活动频繁,以符水治病、祈祷禳除、积德行善及教内互助共济、救穷解困为主的宗教活动,吸引了下层社会的广大民众,使汉族广大地区刮起了信道之风。(图41)当时的道教势力主要有张角的太平道和张修的五斗米道。太平道依托神道,以符水治病,“百姓信向之”,在十余年间发展到数十万人。五斗米道除符水治病外,还主张“竞行忠孝”、“守中和之道”,容纳了许多儒学思想,得到上层社会的宽容,所以在下层社会中流行广泛;魏晋以后,经过一番改造,逐渐发展成全国性的正宗道教。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也于两汉之际经西域传人汉族地区。东汉初年,上层社会已有信佛之俗,但将佛陀依附于黄老崇拜。东汉末年民间信佛之俗已相当流行,“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105]。可见信徒之众。

这一时期,还流行谶纬迷信之俗。秦始皇时,谶言就常常出现。西汉初,谶言仍流行,贾谊《鹏鸟赋》曰:“发书占之,谶言其度。”即是例证。西汉末年,王莽出于篡汉夺权的政治需要,有意利用谶纬制造舆论。东汉光武帝刘秀更是“宣布图谶于天下”。此后,儒者、士大夫争学图纬,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秦汉占卜手法多样,除古已有之的卜筮方法外,有占星术,据《李合传》记载,汉和帝时的益州隐士李合善观星象,能根据星象判断京城里的一举一动;有占梦术,秦汉朝廷均有专职占梦者,占梦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迷信活动;有相面术,《汉书·艺文志》有《相人法》,说明秦汉时相面术已进入了史家笔下,产生了相术理论的雏形。此时巫术成风,其中贻害最甚者,要算巫蛊。当时人认为巫觋下神时祝诅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称为“巫蛊”[106]。西汉着名的宫廷巫蛊案,曾酿成一场死伤近万人的大惨剧。

3.尊卑有等的社会风俗

秦汉时期,传统宗法制度逐步瓦解,人们开始从宗法组织中分离出来,“父母妻子、五口之家”的家庭形态得以流行,应劭《风俗通义》曰:“五口为一家,父母妻子也。”由于秦时规定“民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者,倍其赋”[107],故底层社会普遍流行分家习俗。但由于儒家提倡孝悌,社会对兄弟析居者多予以非议,故兄弟同居的大家庭也大量存在。

秦汉家庭,一般为一夫一妻,但也有一夫一妻多妾,及一妻多夫现象存在。如西汉史丹,“僮奴以百数,后房妻妾数十人”[108];汉宣帝时,“燕赵之间,有三男共娶一妻,生四子”[109]。在家庭中,男性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可以随意殴打子女,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汉代妇女在社会生活中虽比较自由,但在家庭事务中却没有发言权,而仅以“能奉其夫”为其职。在汉代,男子有“出妻”的特权,如汉人鲍永、姜诗,皆因妻子不尊重其母而被休。此时,还有歧视赘婿之俗。赘婿被社会列为贱民之列,属于“七谪课”之第三位。

西汉武帝以后,宗族制度得到强化,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豪门大族。世家大族往往聚族而居,如东汉樊氏家族,“三世共财”[110]聚居;有共同的族墓,如陕西弘农杨氏族墓,自东汉以下历数代之久;并重视自己的祖籍所出,注意姓氏源流的考索。东汉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氏姓考索的文籍,如王符《潜夫论》中的《志氏姓》,应劭《风俗通义》中的《姓氏篇》,为后世家族谱牒之滥觞。东汉豪族多聚结成相应的经济组织田庄。田庄主又兼宗族长,与同族人之间既是宗族关系,又是主佃关系。田庄主常以宗主面貌出现,主持田庄内部的“赈赡穷乏,务施九族”,“召请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等宗族事务。

秦朝实行郡县制,县下的乡里组织“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汉时,乡里以下又设了伍、什组织,什主十家,伍主五家,百家为一里。此外,又有社的组织,多以祭社神为主要内容。秦时的社大多由官方出面组织。以二十五家为一社。西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民间自行组织的“四邻结社”,除春秋两次祭祀社神外,并带有慈善、互助性质。这种“四邻结社”曾一度遭官方禁止,但禁而不绝。

秦汉社会“笃交谊”,凡交友仍要通过别人介绍。《后汉书·李膺传》曰:“郭林宗始人京师,时人莫识。符融一见嗟服,因以介于膺,由是知名。”社交拜会要以“谒刺”通报姓名,清人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十《名帖》曰:“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此时访客,若登堂入室,仍沿袭先秦习俗,必须脱履户外。如刘邦特给萧何以“剑履上殿”的待遇,说明当时普通官员上殿仍须解剑脱履。会客仍席地而坐,数人同席,须让尊者坐于首端;若人数较多,则要为尊者另设席单坐。若数人同席,须尊卑相当,否则尊者会以此为辱,割席分坐。如《后汉书·王常传》曰:“王常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此时的重要社交活动,总有宴饮。宴席座次讲究主客有别、尊卑有等,并以东向为尊,其余依次为南向、北向、西向。宴会中有起舞为寿的礼仪,《汉书·长沙定王发传》注引应劭曰:“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图42)

秦汉社会士风前期尚武,后期崇文。秦及西汉前期,承战国遗风,士风尚武任侠,如高渐离的侠肝义胆、田横五百壮士的杀身取义,即是其中典型。西汉后期至东汉,社会风俗崇文,儒家所推崇的温良恭敬让被全社会视为美德;东汉末年的清议之风,更是将这种尚文之风发展到极致。然而,不管是前期的尚武,抑或后期的崇文,文人武士崇尚气节的总体风貌却始终没变。

六、秦汉风俗学史概况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风俗记录的发展时期,也是风俗理论向独立方向发展的起始时期。在各种史、志、杂着中,不仅多见风俗的记载,而且时有评述。它继承先秦诸子的风俗思想,而有所发展,对风俗的理解和认识也多有发挥。司马迁、班固、王充等人的风俗论述比之先秦已更为丰富,并体现出他们独特的风俗观。有人认为中国民俗学形成于汉代[111]。此观点尽管值得商榷,但却说明了秦汉在我国风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风俗学理论初露端倪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历史着作《史记》中,对汉族社会的风俗文化多有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历史观和风俗观。

首先,在礼制与风俗的关系上,司马迁特别注重风俗对礼制的作用。他在《礼书》中曰:“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仪而养人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他把礼制看做社会的行为准则,认为要制定这种准则,必须以风俗为基础,“采风俗,定制作”,“因民而作,追俗为制”。司马迁将风俗视作礼制的根基。可见他对社会风俗文化的重视。

其次,司马迁十分重视风俗与礼乐的关系,提出礼乐不可分,“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冤·礼至则不争”。并认为乐是一种促使风俗发生演变的催化剂,“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礼乐作用于风俗能使社会上下相通,“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从而显示出重要的教化作用。

再次,司马迁十分重视采风问俗,他认为礼、乐之所由来乃从风俗始,是来之于民、取之于俗的结果,所以要真正实行礼乐的作用,就得重视风俗的采录。“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司马迁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身体力行,也是这样做的。

此外,司马迁还充分注意到音乐与风俗的关系。他的《乐书》从自然、社会、政治、历史、心理、生理、伦理等多种角度论证了音乐与风俗的关系,认为:“乐者,所以移风易俗也。”把音乐作为移风易俗、改良风俗的主要手段,注重发挥音乐的教化功能。

汉代的另一位史学家班固,对风俗文化的考察不仅着眼于风俗生存的空间,而且开始关注实施风俗的主体。他在《汉书·地理志》中说:帝都一带“五方杂错,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杰则游侠通奸”。认为即使在同一区域内,不同阶层和群体,所传承的风俗文化是有差异的。同司马迁一样,班固也注重研究风俗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他在《汉书·礼乐志》中,把婚礼、乡饮礼、丧葬礼等风俗文化与安上治民、移风易俗的政治教化联系起来,主张吸取秦代“习俗薄恶、民人抵冒”的教训,强调“以教化为大务”,重视礼乐,使“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天下无所纷争,达到国家安定的目的。

班固还倾心于风俗本体理论的探讨。他在《汉书·地理志》中对“风”与“俗”的概念作了独特的解释:“凡民禀五常之性,而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即因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俗”。“风俗”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这双重属性又是风俗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班固精辟的解释,是他在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时风俗文化的实际情况,所作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结论。

2.史书对风俗记述的重视

同类推荐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悦读甘州:故事

    悦读甘州:故事

    甘州是一块古老、厚重、深沉、美丽而又不乏神秘的热土,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州人,我对家乡始终充满着依恋、热爱之情。通过《悦读甘州》,对家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诸如民国外邑诗人罗家伦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其他产业综合发展,然而,我们的旅游文化,也面临着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课题。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能仅仅依靠挖掘古代人文景观,而需古今并重,唯有如此,方能与时俱进,不负时代之所望。
热门推荐
  • 金书铁券

    金书铁券

    建筑世家林幼龙为找到父母工地事故证据以及丢失的金书铁券与保住老屋地皮,进马近原公司与张老鬼斗智斗勇,发现自己被利用且当年事故另有蹊跷,张老鬼并没有拿走金书铁券,那是谁拿走了呢?
  • 诗人主客图

    诗人主客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光说他忘了

    时光说他忘了

    他和她隔了八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碰面了~~
  • 北宫瑶

    北宫瑶

    我们本来可以和普通的人一样生活在一起,我不是王,而你,并不没有拥有神命.....有一天,她靠在他的肩上轻语问,‘怎么样才算爱上了’他看着低垂着眼看着她的发髻笑着说,‘当你愿意等,愿意耗费你无限的生命,无怨无悔地等她,那就是爱上了......’“君之我所系,卿之我所忆…”
  • 齐天大圣的别样人生

    齐天大圣的别样人生

    一方豪强的嫡生公子,却被父亲遗弃在荒山野岭……是非功罪,本就无法评说!
  • 迷失九域

    迷失九域

    上古神话,九域之分混沌。世人知六域,三域不知踪影,其秘不为人知。试看懵懂少年,如何揭开三域之秘,而其间又有何传奇经历,迷失于九域之间!
  • 仙路风云起

    仙路风云起

    九阳绝脉又如何,天地间凡事都有个一,我云起就要做天地间的唯一,破除禁制,排除万难,扶摇直上九重天,打碎虚空,踏破凌霄,俯瞰天地人世间!
  • 古剑奇谭之空辰情缘

    古剑奇谭之空辰情缘

    白衣少女,从钟寒山走来,清冷疏离,不染尘埃。眉间的朱砂,是与谁永生的羁绊?这一世,不是前世的身份,不同前世的容颜,不复前世的记忆。这一世,她是众望所归的天寒神女,与前世的恋人相见,逐渐冰封的心是否能有前世的悸动?她不愿再做,那个只能在神女峰孤独守候天寒的神女。她要陪他,去看天涯海角,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她是千城,亦是晴雪;而他,一直都是,百里屠苏……
  • 符鼎传说

    符鼎传说

    夜已深,天空如同泼墨一般,乌云密布,任何景色都不可见,森林之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深山中所有野兽,都瑟瑟的躲在巢穴之中,一道道巨大的闪电劈下,暴雨如注,山林中万木乱颤,无数树叶纷纷坠落。
  • 仗剑寻道录

    仗剑寻道录

    七年前山巅一战后,少年剑皇便消失于神州大地,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看到了更远的路去闭关了,也有人说他为情所困隐居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七年后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带着一柄名为幽兰的长剑现于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