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系统有时候非常脆弱。那种让我们视为“奇谈”的“蝴蝶效应”经常会发生,只不过事后你很难找到那只“蝴蝶”。“经济系统没有留下痕迹,而蝴蝶已飞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对新兴市场提出警告:新兴市场出现波动及市场人士担忧外资抽离风险之际,正值新兴市场发展的“关键”时刻。之所以是关键时刻,这份报告的第一作者曼苏尔·戴拉米认为,“许多发展中经济体,一半融入了全球金融体系,另一半却还在这一体系之外———目前它们处于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笔者以为,半开放、半封闭状态意味着面临金融风险的时候,新兴经济体因无法迅速调整经济政策而使得风险反而放大。
逻辑从这里推出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你把目光拓展到整个国际市场,也许你会为新兴经济体市场的表现倒吸一口凉气。笔者曾分析过国际投机资本的投资链条与美联储利率及汇率政策变化的关系。美联储第16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政策已然奏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有所回落,甚至可能出现泡沫破灭的可能。大量的资金将从国际市场和新兴经济体市场回流到美国。在这一过程中,就为投机资本“猎杀”新兴经济体的本币提供了机会。资本回流,就会造成某些国家的资本项目逆转,其本币就有贬值压力。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往往缺乏弹性,不能进行及时的调整,这就将形成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高估。如果国际投机资本在这个时候大量买进某国本币,再在本币币值高位运行时悉数抛出,又一场金融危机就可能爆发。曼苏尔·戴拉米所指出的新兴经济体的半开放、半封闭状态的危险就在于此。
国际投机资本的目的无非是获利,你大致可以把他们的行为看做逐利行为。但是,当这些机构投资者能够影响甚至决定某大国的对外政策的时候,逐利行为就会演化成为一种政治行为。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如果你认为这种情况不存在,你只要回想一下军工综合体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就可以了。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表现不同而已。
当然,如果你认为新兴经济体市场出现短期下滑乃是必要的调整,也可以。因为是否会有金融危机的风险要看国际资本是否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离开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市场以及经济体内部的资本流动状况。但这种产生金融危机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主动权不在新兴经济体这一边。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希望人们在全球股市下跌的时候不要惊慌:如果在森林中遇到一只熊,不要惊慌尖叫,更不能转身逃跑。但真正遇到熊的时候,人们是仓皇逃窜的多,还是镇定自若的多?笔者不敢下定论,但调整与崩溃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遥。
新兴经济体能做的,除了竭力改革国内金融体系和国有企业以外,只好暂时守住资本账户的阀门。中国也是新兴经济体,与其他新兴经济体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可以庆幸的是,资本管制仍然在实行。开放资本账户从长期来看是个必然趋势,这个不能否认。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平稳地实现这“惊险的一跳”实在是性命攸关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