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3400000013

第13章 结交同志(2)

这些题目刚一出来的时候,便有人赞叹守仁的经世之学,很多考生也对此给予了不少肯定。可见,大明的有识之士并不是没有,只是苦于缺乏表现和施展的机遇。

此次乡试守仁还算满意,他也确实发现并录取了一些人才;后来那些山东籍的为海内所称重者,皆其所取士也。

为了对这次乡试有一个完整的交代,守仁还作了一篇《山东乡试录序》,以备述其事:

“山东,古齐、鲁、宋、卫之地,而吾夫子之乡也。尝读夫子《家语》,其门人高弟,大抵皆出于齐、鲁、宋、卫之叶,固愿一至其地,以观其山川之灵秀奇特,将必有如古人者生其间,而吾无从得之也。

今年为弘治甲子,天下当复大比。山东巡按监察御史陆偁辈以礼与币来请守仁为考试官……

虽然,亦窃有大惧焉。夫委重于考校,将以求才也。求才而心有不尽,是不忠也;心之尽矣,而真才之弗得,是弗明也。不忠之责,吾知尽吾心尔矣;不明之罪,吾终且奈何哉!

盖昔者夫子之时,及门之士尝三千矣,身通六艺者七十余人;其尤卓然而显者,德行言语则有颜、闵、予、赐之徒,政事文学则有由、求、游、夏之属。今所取士,其始拔自提学副使陈某者盖三千有奇,而得千有四百,既而试之,得七十有五人焉。呜呼!是三千有奇者,皆其夫子乡人之后进而获游于门墙者乎?是七十有五人者,其皆身通六艺者乎?

夫今之山东,犹古之山东也,虽今之不逮于古,顾亦宁无一二人如昔贤者?而今之所取苟不与焉,岂非司考校者不明之罪欤?虽然,某于诸士亦愿有言者……自余百执事,则已具列于录矣。”

守仁在这篇序中也指出了当时的乡试考官制度,以及自己取士的大概经过。他自我省察,言出肺腑,且对山东士子勉励有加。

其中,他一面盛赞山东古代人文之光辉、昌大:想当初在春秋之时,鲁国正是当时天下的文化学术中心,人杰辈出;及至战国乃至西汉,历五百年,齐地都是当仁不让的人文胜地,令天下学子趋之若鹜。

但他另一面也微责了当时山东人文之衰落、凋敝:自金国入主北方以后,北方人文渐趋落后于南方,乃至到了洪武年间时,由此还闹出了一桩震动天下的“南北榜事件”——洪武三十年会试,北方举子竟无一中榜!朱元璋下令重考,结果北方考生还是没有一个及格的。

知耻而后勇,他只能希望山东广大士子将来会争一口气,别丢圣人门第的脸!不过对于守仁而言,这次主考也给了他很大的自信,为他不久之后讲学授徒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准备。

后来守仁与人相邀去登泰山,兴奋之余,他也作了几首诗,其中一句道:“我才不救时,匡扶志空大。置我有无间,缓急非所赖。”

泰山系古来帝王封禅之地,守仁感叹其高道:“欧生诚楚人,但识庐山高。庐山之高犹可计寻丈,若夫泰山,仰视恍惚,吾不知尚在青天之下乎……吁嗟乎!泰山之高,其高不可极。半壁回首,此身不觉已在东斗傍。”(《泰山高次望内翰司献韵》)

九月,守仁回到了京师,被改任为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

兵部主事虽然与刑部主事品级相同,但地位却不可相提并论。有明一代,吏、户、兵为上三部,其中作为下三部之一的刑部有十三司,而兵部只有四司。

武选司掌管天下卫所军官及土官的选授、升调、袭替、功赏之事,凡出自“中旨”①任命的武官,该司便有权复奏请旨而后行。它有些类似六部之首的吏部的人事职能,所以它在兵部四司中地位最重,为四司之首。

守仁之所以升迁为兵部主事,即全在于当道者近来对他的赏识。当时天下已有动荡之象,委实需要一些得力的人才来裨救时势;而守仁这种后辈,目前还是作为人才储备来培养和锻炼的。

守仁既当其职,便开始日夜留意各地军情,以备知悉虚实。这不但锻炼了他的才干,更主要的是令他对于兵事有了更直观、更切实的认识,为他以后统军作战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契机。

王琼就是后来破格提拔守仁为南赣巡抚的前辈,此人有心计,善钩校。他在户部为郎中时,悉录故牍条例,尽得其敛散盈缩状,乃至于对国家的财政收支、物质储备等问题都了如指掌。后来他升任户部尚书,益明习国计。

边帅每有向他请求增加钱粮划拨的,王琼都能够屈指计算某仓、某场肆粮草几何,诸郡岁输、边卒岁采秋青几何,然后肯定地说道:“足矣。重索妄也。”为此,大家无不惊叹王琼之才。

显然,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各种准备和磨砺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一个脚印,人才能走得踏实。

① 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以诏令不正常通过有关机构审核批准,直接交付执行,称为中旨。

No.4 得遇知音

在当时,讲学之风刚刚在各地兴起,大明此前还是以学校教育为主。

如今,很多儒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授业解惑,开始以讲学的形式唤醒人们对于圣贤之学的追求和向往。比如陈献章讲学于广东新会、吴与弼讲学于江西崇仁、罗伦讲学于江西永丰、章懋讲学于浙江慈溪,虽然他们还不至于名动天下,但已经具有不小的影响,从学者很多。守仁当初前往江西广信拜谒娄谅,娄谅也正在当地讲学。

不过在天子脚下、人才济济的北京,尚没有见到热闹的讲学场面,这与当道者对于思想、舆论的严厉控制有关。

守仁有感于学者溺于辞章记诵,不复知有身心之学,长此以往,必将本末倒置。于是他在京师首倡讲学之风,开始授徒讲学,宗旨便是使人先立必为圣人之志。

弘治十八年,门人始进。闻者渐觉兴起,很多人开始对守仁执弟子礼,而守仁由此备感讲学之责任重大,至是专志授徒讲学。

不过,当时师友之道久废,众人皆以为守仁立异好名,责难之声顿起。但守仁依然坚持,全然不以为意:想当年,孔、孟、程、朱,哪个不是以讲学来传播圣贤之道的?

在当时,虽不鼓励讲学,但也并不可以压制,只是排斥那些违背权威的言论。

知音世所稀,守仁在此之前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思想上的知音,他也深为其苦。但就在这时,他人生中真正的知音终于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湛若水。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虽然他长守仁六岁,但直到弘治十八年才中进士,当时在翰林院充任庶吉士。

他是“白沙先生”陈献章的高足,而陈氏是吴与弼的弟子。正统十三年陈氏二十七岁,举会试不第,乃就学于吴半载有余,归家后他读书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后来他游历太学,曾写了一首题为《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的诗,此诗大得当时的国子监祭酒邢让的赞赏,他逢人便说:这个陈献章是真儒复出,便是杨时(杨龟山)这样的大儒,也未必及得上!

当时号称“翰林四谏”的成化二年状元罗伦、会试第一章懋及新科进士黄仲昭、庄昶等人,也对陈氏推崇有加,陈氏由此声名大噪!不过,陈献章讲学的地点主要还是在他的家乡,即广东一带。

先前,大明虽有方孝孺、曹端、薛瑄、吴与弼等人以学术知名,但他们的观念并无创新,不过是沿袭程朱旧说;直到陈献章别出新见,始入精微。陈氏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江门学派”。后来,他得以从祀孔庙,这还是广东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儒士。

成化十九年陈氏授翰林检讨,后乞终养归。他专意授徒讲学,对于仕途日渐淡漠,而湛若水深受其影响。

若水在二十七岁时本已中举,两年后去求见陈氏,为表决心,竟将赴考的“路引”毅然焚掉。若水有志绝学,后来有所创见,白沙先生乃盛赞其学术道:“来书(所言)甚好,日用间随处体任天理,著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也!”

陈氏之学,以静为主,为陆九渊心学一脉。若水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的宗旨,“随处”既解决了陈白沙主“静”忽“动”的弊病,又解决了陆九渊主“心”忽“事”的弊病;用若水的话说,“则动静心事,皆尽之矣。”他认为天理“即吾心本体之自然者也”,“体认天理”就是在应对事物,心应感而发为中正意识,从而体认到自己内心中正的本体——天理。

弘治十二年,陈氏便将“江门钓台”作衣钵传与若水执掌。先师死后,若水为之服丧三年(孔子死后,许多受教于孔子的弟子都来送葬,皆服丧三年;子贡结庐于墓旁守丧六年才离开)。

但后来因母命难违及友人说劝,若水才在四十岁的年纪一举中得进士。他此前曾入南京国子监读书,深得祭酒章懋的看重。

守仁显然认为,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治不胜治,主要还在于人心的不古,在于没有真正的好学问教育人们,致使人们想学好却无从学起。

此时,他对于占思想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已有所怀疑:当时士大夫们沉溺于安逸享乐之习,日盛于前代,难道程朱之学不需要负一定的责任吗?假如它是最佳的学问,那么何以社会仍有种种弊病?可见,真正的好学问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求。

湛若水也秉持这种观点,所以他与守仁一见定交,相互倡和,共以昌明圣学为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两人可谓相见恨晚——那还是在若水到北京参加会试时,他听闻到有个叫王守仁的人在授徒讲学,所以一俟殿试结束,若水便前往拜访从未谋面的守仁。

守仁多年来一直在寻求志同道合的师友,只是人海无觅;不想今日天上掉下个湛若水,他们第一次交谈,竟然都觉知音难得,遂一言定交。

守仁欣喜若狂之余,逢人便如此称道:“我自打跟从父亲从宦京师以来,近三十载,还从未见过像若水这样的人!”

若水自然也对能结识守仁这样的知交大喜过望,他对于守仁的赞誉也是不吝言辞:“若水泛观于四方,未见此人。”

纵观守仁的一生,能让他在学问上感到旗鼓相当、且受益颇多的朋友,惟若水一人而已。为此,守仁便常感叹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过,尽管有所怀疑,但程朱还是无可替代的先师圣哲,只是不盲从其说罢了;守仁与若水相与定交讲学后,乃一宗程氏“仁者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之指。

有一次,他们又就梁武帝及其佛道治国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守仁近来对佛道颇有微辞,他首先道:“梁武乃‘三教同源’之说的始作俑者,由此他得以将佛道抬高到了几于与儒、道鼎足而立的地位,其流毒不可谓不远矣!”

若水的态度倒没那么激烈:“继释家慧远之后,梁武乃是真正将佛学植入我中土根脉之人,然佛家偏不认他,究其缘故,不过看他是个晦气的亡国之君!呵呵,这佛家这忒势利!”

“倒是有些数典忘祖的味道,不过梁武发掘《中庸》,也注疏了大量儒学典籍,并损益礼制,尤特别重视心性义理之学,其功岂在小也?舍此君,恐怕我圣贤之学不知还须费多少时日才得重新光大!”

“此言甚是,但梁武终是入了歧途,着了邪道!旷古未闻我华夏有以佛道治国之君,而梁武竟冒天下之大不韪!然慈悲喜舍、济世度人,乃大乘佛教中菩萨之宏愿,察梁武初衷,倒也是极好的!”

“自(东晋)衣冠渡江以后,中原沉沦,圣学不明,佛、道之说兴起,梁武嗜学博闻,受其影响也在所难免!不过我想,梁武为政失于宽仁,并非释氏所教,乃他本性使然!此君徒好虚名,终受其累……”

“他好的怕也是‘菩萨皇帝’的虚名的吧,若然不是梁武这等开创之主证了佛道之非,那后世君王真不知更有多少沉迷于此、重蹈覆辙的!梁武开此恶例,足证我圣学为立身、立国之本也!”

“怕是不然,后世虽有‘三武一宗①’的灭佛之举,但佞佛之君也不在少!释氏亦未尝无可取之处,三教之合流,终迄于两宋,蔚为大观……”

“伯安,你硬要和我抬杠吗?我所言自然是释氏之大节不可取也……”

其实守仁还是忍不住要逗一逗这位挚友,孔子也并不是惯常一副叫人不可亲近的冷霜面目,便是朱子也未尝不争强好胜。况且太史公中有言:“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不时地滑稽一下也可以调剂人际关系。

想孔子当年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了,子贡寻师,郑人告之,说东门外有一个人“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以实相告,然而夫子听了却并不着恼,还欣然地笑道:“似丧家之犬,然哉!然哉!”

二人知己相得,守仁的先祖就死在若水的家乡增城,为此他常禁不住想:莫不是祖先有灵,才让若水不远万里,来到了自己身边?

① 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同类推荐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
  • 军事家成长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

    编者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相信孩子们会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些军事家的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 慆慆不归·老兵自述:我在台湾40年

    慆慆不归·老兵自述:我在台湾40年

    本书讲述了:1949年,近两百万人随国民党涌进台湾,那一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新政权,而国民党则痛呼大陆沦陷。在迁往台湾的两百万人中,有近一半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国军官兵,他们不曾想到这一去便是几十年的岁月沧桑,几十年的背井离乡。他们在台湾生活得如何,他们是否思念故乡?百万漂泊的灵魂,同时在大陆留下百万破碎的家庭……如今,几十年过去,他们自己,他们的后代、亲人,对台湾和内地,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和期许。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热门推荐
  • 再世先知

    再世先知

    当人生拥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的时候当所有遗憾有机会弥补的时候当所有人的命运在你眼中一目了然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 天策道

    天策道

    生而为圣,却惨遭封印,为破封而出,少年出西昆仑,入人间,斩妖魔,御凶兽,聚万族,守四方,一路前行,只为本心!
  • 女孩的春天

    女孩的春天

    《女孩的春天》是来自偏远山村的大学生的。父亲早逝。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大。当衣着单寒的文来到大学校园,身边那些富有的同学的不屑和嘲讽的目光一下子击中了他柔软的心。天冷了,同学们都陆续换上了羽绒服、保暖内衣,文还穿着从村里离开时的那身单衣。文多想母亲能给他寄一件和同学们一样的棉衣。当母亲再次寄来亲手缝制的棉衣,文像做贼一样塞到床底下。
  • 青春交错曲

    青春交错曲

    相遇不过是场童话。。。他与她初次相遇本该英雄救美的桥段,却成了美女化生救世主。。。他只危难中一眼辨认出了他是小时候那个欺骗了他的小女孩,第一个给了他温暖却又食言于他的人。只是带着一点点不甘小小的戏弄一丝丝报复的心态而接近她,却莫名的遗失了自己。。。他与她世家之交,毫无质问的青梅竹马,自小便宠她、护她,却在迫不得已中离开了她,再次回归还能找到儿时的那份纯真吗?他和他又在那梦幻的生命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 分别业报略经

    分别业报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每个人心里住着一个不可能的人!

    每个人心里住着一个不可能的人!

    他们偶然相遇,分开后又发现喜欢上了彼此,他是贵族学院的公子哥,她是一个平凡的穷人,回来发现她并不是一个身世简单的人,在她身上到底有怎样的身世之谜呢?
  • 仙道迢迢

    仙道迢迢

    正剧版:仙路漫漫,我辈修者唯有坚定其心,方有机会踏上那通天之路.通俗版:二货女青年华丽丽摸着自己毛茸茸的尾巴,欲哭无泪:我明明是人修!一道深蓝色天雷从天而降,灰头土脸的她从地上爬起,怨愤的朝天竖起中指,老子只是筑个基,为毛会遭雷劈!又一道紫色天雷轰然而下,周身焦黑的华丽丽再次趴在地上所以说,功法有危险,修炼要谨慎呐,亲!这是一个土著修N代欢乐的修仙故事!
  • 圣武尊王

    圣武尊王

    三千年前,圣武大帝一统天下,在飞升时被仇家围杀,渡劫失败,随身至宝化作一粒沧海珠,深埋地下!三千年前后,一个无名小子,被人奴役耕种,在田里挖出了一粒奇特珠子!
  • 明高僧传

    明高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蝎怒天下

    蝎怒天下

    他本是孤儿院的一个孤儿,在十六岁生日时,被天蝎光束传送到宇宙的另一端,为了回家,他将踏上不一样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