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会结束之后,小G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班长说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难道自己记错了?这点很好求证,小G又给班上另一个同学打了电话。事实证明班长说的话是真的,但是为什么自己不记得和他们几个住一个寝室了呢?在小G的印象中,“三贱客”不是什么好人,经常出入录像厅,有时候甚至把碟片偷偷带到班上来,弄得班上很多男同学都心急火燎的。
小G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那一晚他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都没有入睡。
后来一段时间,小G每天都很晚才能睡着。有一次他对着墙壁自言自语的时候,被他妈妈发现了。
“小G,你一个人在那里说什么?”
“啊!”小G这时候才回过神来,可是根本不记得自己刚才在自言自语,只记得自己好像要去找什么东西,现在连找什么东西都忘了。
小G慢慢也发觉了自己生理上的变化,特别是睡眠的问题,他觉得自己有可能是神经衰弱,所以到一家医院看神经内科。医生给出的建议是:你去精神科看看是不是心理的问题。
到了精神病院,医生听完小G的病情,判断小G应该是心因性遗忘,而且有一定程度的虚构。
小G已经察觉到了那段时间的异常记忆,他很想知道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可以选择去问当时的室友,但是这种外在强加的信息,只会加重小G的症状。只有通过诱导,让小G自身想起并接纳那段过去,才是最好的办法。医生决定对小G采取催眠疗法。
其实催眠是一种不算太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虽然其知名度远远在其他治疗方法之上。网上流传很多催眠表演,搞得这东西跟魔术一样。其实说白了,催眠就是一种自我暗示。
当小G回忆起那段往事的时候,泪流满面。
时间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寝室里四个人大熊、小狼、小强还有小G,他们正在一起玩“斗地主”的游戏,小G被选为地主,被其他几个人绑在了床上。
突然大熊把袜子塞进他的口中,小G欲叫不能,他感到有什么事情将要发生。没想到大熊突然扒掉了小G的裤子。
小G以为最多也就是给他画个涂鸦作品,没想到大熊就像被什么东西控制住了一样,拍了拍小G白嫩的屁股,一如刚才所看影片中的男主人公。
更可恶的是,大熊居然也脱下了自己的裤子,把小狼和小强也吓了一跳,这种大胆的玩法两人想都没想过。
“来来,让大爷试试。”大熊一脸邪恶的笑容,就好像这只是一个恶作剧,他们仍然在开玩笑一样。
由于寝室里面经常泡面吃,所以有一些调味品。大熊拿起一瓶麻油,抹了点在自己的手心,然后把麻油涂抹在了小G的“菊花”周围……
小G感觉到一阵剧痛,“菊花”一阵痉挛,他默默地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后来,我问小G恨不恨大熊他们时,小G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些只是同学间的恶作剧,虽然给他带来了巨大创伤,但是毕竟当年大家都是小孩子,无法追究是谁的责任。
还好小G通过遗忘保护了自己,不然后果可能更严重。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小G逐渐接受了过去发生的事实。后来小G出院了,我们也没有再联系,说不定他现在已经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呢。
【科普时间】心因性遗忘
人类对自己的心理有很多保护机制,特别是遭受到重大精神创伤的时候,这些保护机制能减轻我们所承受的痛苦。心因性遗忘便是这样一种保护机制。我们会忘掉那些给自己带来特别大伤害的事情。有部古天乐主演的电影叫《我的失忆男友》,影片中女友的意外死亡给男主人公造成了重大打击,后来,每当男主人公和新女友的恋爱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保护机制就会启动,让他忘掉以前的事情。
我们还有一种保护机制,就是大家经常谈论的多重人格。当自己不能承受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发展另一重人格来接受。在《24重人格》这本书里,作者描述自己小时候受到过长辈的性虐待,这种经历让其觉得十分屈辱。他本人无法接受这件事情,但又无法完全忘记,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种经历会埋藏在人的潜意识之中。他由此产生了一个类似小孩子的人格,每当这个小孩子出现的时候,他都能回忆起小时候被人性虐待的过程。
小G是心因性遗忘,但这段事情忘记之后,会出现一段记忆空白。为填补这段记忆空白,人类记忆又会发展出另一种机制,那就是虚构,用虚构的人或者事情来填补记忆。当然这都是我们的记忆机制自动完成的,所以当事人自己并不会察觉,直到有一天,被外在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的时候,才会引起自身的不适应。
其实虚构也是很常见的,人类对自己的记忆其实不需要有太多的自信。几乎所有人的记忆中都会有虚构的情节,可能是为了让记忆更为合理,毕竟人类大脑的容量有限,不可能记住所有细节,只能靠虚构来代替。特别是一些重大的事件或创伤,人们在多年后回忆起它们时,一般都会有虚构的成分,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闪光灯记忆”。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很多美国人对此记忆犹新。这一悲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研究闪光灯记忆的认知心理学家奈瑟尔教授让学生们写下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回忆。三年后,他再次让学生们写出对此事的回忆。结果发现,超过90%的人前后内容写得不一致,其中有半数人写的细节三分之二都不准确。有一名学生看到自己三年前所写的内容时,说:“我能认出这是我的笔迹,但我不可能写这样的话!”后来,其他要求人们回忆“9·11”等事件经过的研究,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
【拓展阅读】记忆的痕迹
关于记忆的研究,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在古希腊,想成为一名人,就需要经常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说。一个优秀的演说家除了要口才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超强的记忆力了,毕竟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可以念稿子。从那个时候,人们就开始学习增强记忆力的技巧。那时最重要的记忆方式就是把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的东西。于是演说家们会把各种主题,想象成不同的地点,形成空间的记忆。意为“主题”的单词“topic”在拉丁文中的原意也就是“地点”的意思。
不过人们并不满足于此。外界的信息是如何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的,成为了人们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20世纪初期,海马体关于记忆和学习方面的作用开始被神经科学家所认识。1957年Scoville和Milner报告了神经心理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病例。一位被称之为H.M.的病者,因为长期患有癫痫,医生决定对他进行外科手术。医生切除了他颞叶皮层下一部分的边缘系统组织,其中包括了两侧的海马体,手术后癫痫的症状被有效控制,但自此以后H.M.失去了形成新的陈述性长时记忆的能力。这个意外的发现让神经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海马体关于记忆的功能,从此在神经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等各种不同领域,人们都对海马体做了相当丰富的研究。
人类的记忆除了长时记忆,还有短时记忆,也就是大约只有一分钟左右的记忆。比如你记忆一个不经常使用的手机号码,你背下来之后,可能几分钟之后就忘记了。短时记忆一般都有个容量限制,那就是神奇的数字“7”,我们的短时记忆常常只能记下7个左右的信息量,所以我们有很多关于“7”的故事,世界上有“7大奇迹”,童话故事中有“7个小矮人”,一周有7天,等等。还有以前经常使用的座机号码,一般都是7到8位,记住之后很难忘记,而手机号码我们却会经常忘记,因为手机号码有11位。
不是所有的短时记忆都能够转变为长时记忆。要想变为长时记忆就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比如经常去回忆,对信息进行加工等。我们的记忆锻炼也是很重要的,它甚至可以改变我们储存记忆信息的海马体。根据研究,由于出租车司机需要经常记忆空间地图,所以大脑中管这一块的地方比普通人都要发达一些。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有了更多的技术来研究记忆。比如功能性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FMRI,当我们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记忆的时候,可以看到大脑中哪一块更为活跃,那就是处理这些信息的部位。而分子神经科学的发展,更是基本上解决了关于记忆的问题。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坎德尔就是研究记忆的大师,他著有自传《追寻记忆的痕迹》。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记忆的奥秘,强烈推荐大家买来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