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N来说,写作瓶颈就像是女生的大姨妈,几乎每个月都会准时来一次。这一回,小N的读者有些不耐烦了,因为他已经连续两周都没有更新。有些读者给他留言:算了,楼主太监“楼主太监”最早出现在文学网站的连载小说区,因为“太监”是“下面没有了”的一类人,所以有些楼主发了一些文章以后,在大家读得正开心的时候,却再也不继续发帖了,因为楼主“下面没有了”。所以对于一些说了上文没下文的人,就叫他们“太监”。,大家都散了吧。有一部分粉丝也开始起哄。这还了得,粉丝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粉丝流失比遇到写作瓶颈更要命,要是粉丝都没了,自己写给谁看啊,谁来埋单啊?
网站编辑也不时发来一些催命的邮件,提醒小N注意合约内容,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小N感觉自己都快被逼疯了。一天夜里,他连续用水果刀在身上划了好几道伤口,可是脑海里仍一片空白。于是他又想起以前的方法,捡起已经好久没看的书。当他读到这段话时,他有了新的想法: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对啊,太史公也是遭受宫刑后才有了《史记》啊。他又想起以前读过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练就《葵花宝典》的奥秘,那只有一个: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想到这里,小N鼓起了勇气,手起刀落,血光四溅……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但幸好他被人发现得早,被及时送到了医院。他本人的凝血功能还不错,虽然重要部位是保不住了,但好歹保住了一条命。
当我见到小N的时候,他并没有特别悲伤,反而很兴奋。
“我有很多想法,快给我笔,我要记下来!”小N第一句话就是找我们要纸和笔。
我从兜里掏出纸和笔给他,他不假思索地在纸上飞快地写了起来,看他断句的样子,似乎是在写诗。
“看看,我写的诗如何?”小N迫不及待地把他的大作递到我面前。
字迹非常潦草,可能与他太兴奋写得太快有关。至于诗的内容,实在不好评价。比如:
我是东方不败,
每个人都幸福地活着,
每个人都幸福地活着,
……
后面几句不是回音,而是同一句话写了七八遍。
“我读不懂,太高深了。”我只好谦虚地评价,“为什么要伤害自己?”
“我要成功,只有这样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给自己灵感。”然后他开始背诵孟子的文章。
“有个笑话,你想听不?”
“你说。”
“话说有人捡到一本绝世秘籍,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于是他果断地自宫了。悲剧的是,他翻开第二页,上面写着:若已自宫,未必成功!当然最悲剧的是最后他发现书后面写着:若不自宫,也能成功。”
小N看着我:“一点也不好笑。”
“身体上受到的苦难并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你懂吗?”
“你说得对,还是孟子对?”小N反问我一句。
“孟子只是夸张说明人要受苦。”
“那只是你的理解,所以你现在只能待在这个地方!”
小N的逻辑十分强大,我不想继续与他争辩。
小N是一个具有偏执思维的人,这种人有几个特点:
1.对事情极度敏感,对伤害和侮辱耿耿于怀,所以最好不要得罪这样的人,他会记住你的。
2.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极度固执,只要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俗称“认死理”“钻牛角尖”“一根筋”。
3.他们很难和周围人和睦相处,包括自己的家人,不过他们可能把这种不融洽理解为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和怀恨,进一步破坏他们的人际关系。
当小N心情稳定一些的时候,他也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毕竟他的偶像司马迁并不是自愿受此刑的,并且差点为这事自杀。不过一想到自己还有未竟的伟大事业,小N并没有太过伤心,没多久就出院继续他的文学事业了……
【科普时间】偏执型人格障碍
小N有很严重的自残行为,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中,但小N的表现很难符合这二者的诊断标准,只能说是一种偏执,一种为了成功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偏执。
偏执型人格障碍,又称为妄想型人格,指的是发生在人类身上的这样一种精神现象——患者一旦认准了某个念头,这个念头就会占据其脑海,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如果说固执是坚持成见,不知变通,那么偏执可以说是比固执还固执,堪称冥顽不灵了。小N为了成功,采取自残的方式,认为这样可以磨砺身心、激发灵感,就是典型的偏执表现。
成功是当下国人普遍追求的一件事情,但成功之路是充满荆棘的。几年前流行英特尔公司总裁的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后来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也很欣赏这句话。一时间,大家为了成功,都开始变得有点偏执。我无意说两位商业前辈所推崇的态度是错误的,但过度偏执的确是种人格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有助于人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但是如果剑走偏锋,只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
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三条,那么你很可能就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地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喜欢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总认为自己正确,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别人。
5.好忌恨别人,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争辩,固执地追求不够合理的个人权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其想法很难通过说理或事实来改变。引用自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
【拓展阅读】躁郁症,上帝赐予的礼物?
前面讲到了一些关于躁狂症、抑郁症的故事。我们已经知道,躁狂和抑郁并不是两种单独的疾病,而是情感障碍的两种表现形式。很多人实际上是两种病共患,一般被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国外叫躁郁症。一般的发作特点是躁狂抑郁交替发作。很多历史上的天才,都患有这种疾病。可以说,他们的成就也与这种疾病息息相关。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向日葵》。与很多搞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人一样,他死后才身价倍增。他年轻的时候遭遇过很多挫折,一直都过得不如意,因此感到十分痛苦和悲愤,于是他决定投身艺术创作,“在绘画中与自己苦斗”。他还曾经因为极度痛苦,割去了自己的耳朵。他前期的作品都很苦闷,画风阴暗,可能与其抑郁的心情有关。后期的画作大家都知道是比较明快的,色彩艳丽的《向日葵》就是其中的代表。一般来说,人的作品多是其内心体验的展现。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梵高一直在和躁狂症作斗争,也到过精神病院进行治疗,在这期间,他仍然坚持创作。一般躁狂病人的创作灵感都很充沛,创作的作品会让人感觉到裂变、躁动、不安。但梵高最终没有经受住疾病的折磨,在37岁的时候,举枪自尽。
另外一个和梵高同病相怜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他的前半生简直就是一部传奇,斗志十分高昂,堪称是打不死的小强。他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身受重伤,身上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块,共做了13次手术,并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他战斗的欲望,他还参加过西班牙内战,作为共产主义者,对抗法西斯独裁者佛朗哥。之后他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到过中国,用我们经典的评价,他就是“一位伟大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他在文学创作上也是精力无限,高峰的时候一年能写出三本小说,具有典型的躁狂症患者精力过于旺盛的特点。他最善于刻画硬汉形象(很像躁狂症患者的形象),他自己也以硬汉自居。他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借主角圣地亚哥之口说:“人可以被摧毁,但是不可以被打败。”就是这样一个人,晚年却变成了另外的样子,被抑郁所困扰。这个与遗传也有关系,他的父辈中多有因此病而自杀者。此时他再也写不出像样的作品,只能靠酒精度日。最后他也没能摆脱家族的宿命,用一杆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躁郁症名单上,还有这些闪耀的名字:林肯、罗斯福、舒曼、贝多芬,据说还有牛顿。
抑郁或许让人变得深刻。你很难想象,一个说话滔滔不绝、每天感觉很嗨的人能和抑郁这个词联系起来。整天思考人生、思考世界过于深刻的人,不抑郁才怪,因为这两个问题,要么没答案,要么答案没意义。而躁狂却让人多产,躁狂给人带来的精神体验可能有助于创作。
《疯癫与文明》的作者福柯说过:艺术作品与疯癫共同诞生和变成现实的时刻,也就是世界开始发现自己受到那个艺术作品的指责,并对作品负责任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