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疾病中,精神类疾病给家庭造成的负担是最重的。虽然小K的家境不错,但是精神疾病的治疗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相比经济方面的负担,精神方面的负担更重。白发人照顾生病的黑发人,不仅仅要照顾孩子的身体,还要担心孩子的未来,以后还能不能正常工作,能不能生儿育女。很多家属说他们的愿望不高,仅仅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生活自理。曾经有家长跟我说:“一想到自己老去后,孩子无依无靠的样子,就难过得要死。有时候甚至会产生跟孩子同归于尽的极端想法。”
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小K父母又要求出院,这次就是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再让女儿停药了。但是幸运之神并没有因此就降临到他们身上,很多病人即便按照医嘱服药,还是会复发,而且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小K不幸就是其中之一。毕竟很多药物长期使用后,效果都会变得没有以前那么显著。所以我们都会建议病人定期复诊,一旦有出现问题的苗头,就能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得到专业的治疗。
出院几天后,小K把一瓶通过非正常渠道搞来的安眠药片一股脑儿全吞了下去,然后躺在床上,希望一觉睡过去就再也不用醒过来。她父母再次及时发现了她的反常行为,把她送到医院再一次抢救,通过洗胃、透析等一系列治疗,小K脱离了生命危险。
小K醒来后并没有觉得特别后悔,脑子里面还是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得到解脱。
小K的妈妈对她说:“孩子,求求你了,不要再伤害自己,你这样就跟杀了我们一样!”小K爸爸的生意基本上也放下了,毕竟孩子这样,谁还有精力打理生意呢。全家人都围着小K一个人转,只盼她能够早日走出这种阴影,他们对小K的看管更为严格,尽量不让她一个人待着。这时小K的父母已经被折磨得精疲力竭了。
但是小K认为只有死亡才是彻底的解脱,活着比死更为痛苦。只要是体会到这种痛苦的人,不会惧怕死亡。
后来小K成了精神病院的常客,许多次都是出院不到半个月就重新被送进来。每次她都能找到不同的方法自杀,原本漂亮的女孩子变得非常消瘦,且身上有多处清晰的伤痕。
她的父母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正直壮年的他们,看起来十分苍老,脸上写满倦意。甚至有好几次,小K的母亲都感觉自己也快坚持不住了,也得抑郁症了,还跑去看了几次心理医生。到后来,小K父母已经对她失去了希望,不再指望她的病情能够康复,只期盼她能够安然度过这一生。
哪怕这一点小小的愿望,也在不久之后破灭了。有一次,小K趁着父母不备,从8楼阳台上纵身跃下,像一只蝴蝶,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
小K早就想到了她死去的那一天,她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写道,让他们不要悲伤,因为这个病恐怕永远都是这样,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解脱,自己也不想给父母再增加负担,让他们的身心每天都受到煎熬。
后来有一次我看见小K的父母,他们明显比照顾小K的时候好多了,她母亲仍然是老师的那种气质,而父亲也过着莳花弄草的悠闲日子。
生活有时候很无奈,也很无情。也许,小K的死亡对她的父母来讲也是一种解脱吧。
【科普时间】抑郁症
人的情感从极端抑郁到极端躁狂,对应了两种疾病。抑郁症是和躁狂症同一种疾病的两种表现。目前两者在一起,在所有疾病负担排行中位居第二,而在20世纪80年代,才排在第18位。很多名人也被它们困扰,像林肯、罗斯福、尼克松、丘吉尔、巴顿、梵高、海明威,以及我国的张国荣、崔永元等。
抑郁症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精神疾病,没有抑郁体验的人,很难体会到病人所感受到的痛苦。抑郁症是自杀的最主要因素。作家、艺术家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抑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少。
情绪低落谁都有过,但是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沉,苦恼忧伤,经常会表达“活着没意思”“高兴不起来”的想法。有些小年轻也经常这样说,不过很多人只是为了引起关注而已。典型的抑郁症有个特点,那就是晨重夜轻,即早晨最为严重,傍晚有所减轻。据统计,绝大多数自杀事件都发生在凌晨4点48分,所以有“恐怖的4点48分”之称,这个与抑郁症的发作特点有关。
思维迟缓,主要是思维的速度变慢。病人感觉自己脑子像是生锈了,你问一句话,他半天也答不上来,而且说话的声音变小,语速也变慢。
兴趣减少则是抑郁症患者自觉了无生趣,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如果你发现有人突然对以前所热衷的事情丧失了兴趣,而且情绪低落,那很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
此外,抑郁症患者还有焦虑的情绪,表现为莫名其妙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甚至恐惧。还有些人对自己比较苛刻,对一些轻微的过失或者错误悔恨交加,十分痛心。严重的可以达到前面提到的罪恶妄想的程度。
大约有25%的抑郁症病人会有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还有的会呈现出“扩大性自杀”。曾经有一个患抑郁症的母亲,因为产生了自杀念头,担心自己死后膝下一双儿女无人照顾,于是亲手毒杀了自己的儿女,然后再自杀。
【拓展阅读】自杀的误区
自杀的头号误区:叫嚣自杀的人绝对不会自杀!
有很多人认为,一般的自杀都是悄悄进行的,而那些嚷嚷着要自杀的人,都是想获得别人的关注,根本不会自杀。实际上,绝大部分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向别人流露出生活没意思、自己不想活了的念头。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能给予这些人更多的关心,或者更多安全方面的考虑,比如多陪伴,把周围的各种危险工具收好,必要的时候送去医院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可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自杀的误区之二:对自杀者要骂醒他!
很多人认为,对待有自杀倾向的人,大骂一顿就会让他痛哭流涕,幡然醒悟。我想说,你们电视剧看多了吧。咱们的电视电影有很多不靠谱的地方,最常见的骂法就是:“你他妈是个男人吗?一点点挫折就把你搞成这个样子,真他妈让人瞧不起你。”好吧,恭喜你,这么说基本上就是助推了别人上天的最后一把。人家本来就感觉非常自卑、了无生趣,你这么说就更加确定了他是个没用的人,更加坚定了他去死的决心。
对要自杀者给予的应该是关心和疏导,而不是责骂或者是以责骂的语气讲道理。很多人甚至在别人死后还发表这样的言论:“真他妈没用,对得起养他们的父母吗?”死者为大,希望这样的话少说,毕竟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去挽救。
自杀的误区之三:自杀过的人就不会再自杀了。
这也是常见的误区,原因在于以普通人的眼光来理解自杀事件,认为自杀过的人,已经体会到了自杀带来的恐惧和伤痛,他们一定不会想着再自杀了。
实际上,有过自杀经历的人,不仅可能继续自杀,而且自杀的风险也比未自杀过的人大好几倍。当一个人从有自杀企图发展到有自杀行为的时候,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已经非常糟糕,也可以说是心理疾病更加严重,这种疾病基本上是很难完全治好的。我曾经见过那种无数次割手腕的人,还千方百计地换着法自杀,也见过腿摔断的人爬着都要去自杀。所以对有过自杀行为的人,一定要严加防范!
自杀的误区之四:自杀不可说。
对于有自杀行为的人,很多人都是小心翼翼地对待他们,藏起身边称手的自杀利器,比如水果刀、各种药品,然后进行严密的监控。对自杀这件事情绝口不提,生怕触动了别人那敏感脆弱的神经。
当然,前面的这些行动做法都是正确的,但对自杀的事情不提及却是错误的。我前面也讲过,对于有自杀企图的人,最重要的是关心和疏导,因此对于别人自杀的原因要了解清楚,并且给予必要的帮助。心理医生只能解决心理问题,教人如何正确面对;而身边的人却可以给予实际的帮助,比如失恋了,你可以帮他介绍女朋友;没钱了,你也可以借钱给他。对于自杀这件事情本身,你也可以大胆地问:“你还有没有自杀的念头?”一般情况下,真想要死的,都会告诉你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而对于特别顽固的自杀者,即使他说不想死了,也不可以放松警惕。我就见过那种趁别人上厕所的机会跑去跳楼的,简直是在和照顾自己的人斗智斗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