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1000000016

第16章 品德懿行故事(6)

卫国同鲁国比较友好,卫侯眼见鲁国遭到侵犯,便派孙良夫、石稷领兵前去援救。卫军在路上与齐军相遇,石稷看到齐军强大而阵势,心里害怕,打算撤兵回去。但孙良夫不答应,说:“还没打一仗就回去,怎么向国君交代呢?既然已经碰上敌人,就该攻击他们!”卫军与齐军交战不久,便败退下来。石稷忧虑地说:“再打下去或许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损失了军队,无法向国君交代,不如请孙良夫回去,他是卫国的卿士,一旦失去了他,那是卫国的耻辱,让孙良夫带领卫军撤退吧,我先抵抗一阵子。”

卫军撤回国去,但孙良夫不肯罢休,就去向晋国求援。正巧鲁国也派大夫来求救晋侯。当时晋国的中军统帅是克,他掌握着晋国的朝政。克一直就与齐顷公有怨仇,他请求率兵去援救卫国和鲁国。晋侯晋景公答应配给他七百辆战车。可是克嫌战车数量太少,他请求晋侯再给他多派一些战车。他对晋景公说:“七百辆战车,这是从前晋文公时候‘城濮之战’的战车数目。那是因为有晋文公那样的英明国君,还有像先轸、狐偃那样机智的大夫,所以才取得胜利。可我呢?我的能力远远比不上他们,就连做他们的仆役,可能还不够条件呢,所以我要求派八百辆战车!”

晋景公答应了克的要求,派了八百辆战车给他,让克率领中军,士燮辅佐上军,栾书指挥下军,韩厥为司马,浩浩荡荡地向齐国境内开去……

这次战争晋军胜利了,齐国拿出许多玉器、宝贝给晋国,让出了大块土地还给鲁国,并且向晋国请求讲和,晋国同意了,后来他们在爱姜地方结了盟。鲁国的国君鲁成公会见了晋国军队,又将车服奖给晋军将领,晋军凯旋而归。

吾争周耻

“吾争周耻”比喻礼仪仁爱。

此典出自《史记》:“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向往,为只取辱耳。’

遂还,俱让而去。”

这段话意思是说:

虞国人和芮国人有一件事解决不了,就一起到周国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进入周地,他们(看见)耕田人互相让界,老百姓对长辈都十分谦让。虞国人和芮国人都非常惭愧,相互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国人感到可耻的。如果我们到那里去,只是自取其辱而已。”

于是,他们相互谦让着回去了。

先忧后乐

“先忧后乐”形容对人民的疾苦关心。

此典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朝的范仲淹在担任副宰相时,针对当时的政治弊端提出了十条改革意见,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发展农桑,加强国防,推行法制,减轻赋税。可惜推行不久,由于遭到大官僚地主的反对而失败。范仲淹因此被免职离京去,出任地方官吏。和范仲淹同时考中进士的腾子京也同时被贬官到巴陵郡任太守。滕子京任太守一年,治理巴陵卓有成绩,于是重修岳阳楼以显其功。岳阳楼竣工之后,滕子京专门邀请了范仲淹写文章记叙此事。范仲淹应邀前往,欣然命笔,写了《岳阳楼记》一文。他在文中先颂扬了滕子京一年来的政绩:“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意思是:事经一年,政治顺利,人民安乐和好,过去一切废弛之事,都已重新办起来了。)接着便写巴陵郡的风物,最后抒发他的高尚情操,说他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象箸玉杯

“象箸玉杯”比喻奢侈一开端,享受的欲望就会愈来愈大。也比喻奢侈生活的开始。

此典出自《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商朝末年,有一个太师叫箕子。一次,他见商纣王用象牙做的筷子,非常害怕。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就不肯用泥做的碗,而要用玉石做的杯子;用象牙筷子玉石杯,就不会吃一般的蔬菜,而要吃豹胎之类的珍异食品;吃上珍异食品就不肯穿粗布衣服、住茅草房子,而要穿锦衣、住高级房子。人的享乐是无止境的,一旦开了头就无法控制欲望。

箕子越想越感到不安,便向纣王提出了劝谏。纣王非但不听箕子的劝告,反而把箕子囚禁在狱中。不久,纣王兵败自杀,周武王灭商后释放了箕子。

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说出话来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果断、坚决。

此典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这段话意思是说:

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说:“怎样才配称为士?”孔子回答他说:“能够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奉命出使到其他诸侯国家,能够不辜负君主的托付,圆满地完成任务,这样的人便可以称为士。”子贡又问:“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回答道:“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的人称赞他尊敬尊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回答道:“说话一定兑现,行动一定坚决,这种人浅薄固执,属于小人哪!不过,也可算是再次一等的了。”子贡又问:“那么,您觉得当今的执政者怎么样呢?”孔子回答道:“哼!这些器量狭小的卑贱小人,算得了什么呢!”

晏子之御

这篇寓言启示人们,不应该有虚荣心和骄傲自满情绪;有了缺点,如能接受意见,加以改正,还是值得肯定的。

此典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这段话意思是说:

晏子做齐国的国相时,有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面偷看,看见她丈夫给国相赶车,坐在大车盖下面,鞭打着驾车的四匹马,显现出一副洋洋自得了不起的样子。过了不久,车夫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要求离婚,丈夫问她是什么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他做了齐国的国相,在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深谋远虑,满腹韬略,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你身高八尺,不过是给人家做奴仆赶车。然而你就感到心满意足,自高自大了。所以我要求跟你离婚。”

从此以后,车夫变得很谦卑。晏子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车夫告诉了晏子事情的真相。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瑶林琼树

“瑶林琼树”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此典出自《八王故事》。

王衍,晋代琅玡临沂人,字夷甫。他很有才气,常自比孔子的学生子贡,名噪一时。曾任尚书令、太尉,居宰辅之位。八王之乱时,东海王司马越死,王衍被推为元帅,与石勒争战,结果败得一塌糊涂。

石勒见到王衍,见他风采秀逸,才华横溢,不忍杀他,就对长史孔苌说:“我到过许多地方,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才貌双全的人物,是不是可以不杀他呢?”长史孔苌说:“王衍身居晋朝三公高位,绝对不会替我们效力的。”石勒说:“虽然想处死他,也不想直接用刀杀害他。”在晚上,石勒命人把墙推倒,王衍被砸死了。

王衍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晋代人王戎有知人之明,经常观察、品评人物,谈到王衍时,他说:“太尉王衍神姿高雅秀异,就像传说中玉白色的树林和传说中的高达万仞的大树,自然是世俗风尘之外的奇物。”

一去不复返

“一去不复返”这个典故比喻去了以后,再也回不来了,或者形容事物已经过去,不能重现。

此典出自《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末期,秦国打算统一全中国,已在一步一步地消灭其余六国,当秦国大兵开到燕国的西部边境易水河边的时候,燕太子丹异常惊恐。于是,他找了一个叫荆轲的武士,派他到秦国去刺杀秦始皇。

太子丹假装把燕国督亢这个地方献给秦国,派荆轲去给秦王送地图,将一把匕首藏在图卷里,以便让荆轲见机行刺。

这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荆轲就带着一个随员前往秦国。太子丹和荆轲心里都清楚,这次去秦国必定凶多吉少。所以,太子丹带了一批官员穿上白衣服,戴着白帽子,像送丧一样一直把荆轲送到易水河边。临别时,荆轲悲切地唱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后来,荆轲行刺没有成功,反被秦始皇杀掉了,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

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说明诺言的重要,并表示对别人诺言的尊重和信任。

此典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秦末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东于助人,凡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如何,他都会做好。因此,受到当时很多人的称赞。《史记》在写到关于他的生平时,说他在项羽部下带兵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被困自杀后,刘邦做了皇帝(汉高祖),就悬赏缉拿他。后来因为朱家说动汝阴侯滕公(夏侯婴)转请刘邦撤消了对他的通缉令,并封他做郎中官,不久又改做河东守。

当时有一个曹邱生,是季布的同乡(楚人),喜欢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夸耀自己。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特地请窦长君写信介绍求见。窦长君拒绝不了他,便答应了。然而季布一见到曹邱生,便露出厌恶的神情。曹邱生却拱手惊喜地说:“我听到楚人说过:‘即使得到黄金百斤,也抵不上季布一诺。’”

一士谔谔

“一士谔谔”比喻耿直、敢于直谏的人。

此典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战国时,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卫国人公孙鞅为左庶长,进行了一场政治改革,史称“商鞅变法”。随后,公孙鞅升为权势很大的大良造。公元前340年,公孙鞅用计战胜魏军,俘魏公子卯,因功封商(今陕西商县东南)、于(今河南内乡东)十五邑,称为商君,亦称商鞅。

商鞅在秦国执政十九年,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商鞅为此得意洋洋,不少家臣和亲友都阿谀奉承他。有一位叫赵良的门客见此情景,劝他不要听那些奉承者的言语,而是要主动反省自己,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赵良说:“一千只羊皮也抵不上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贵;一千个唯唯诺诺的人也抵不上一个敢说真话的人值得尊敬。如果您不介意,我愿向您说点真话。”商鞅见赵良直言相劝,就客气地对赵良说:“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先生指教。”于是,赵良就把当时的形势和变法的利弊对商鞅进行了陈述,并劝他放弃权位,以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

但是,已经身居高位的商鞅根本听不进赵良的劝告。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死,太子驷即位,就是秦惠文王。这时原本对商鞅变法就心怀不满的一些权贵们趁机诬告他谋反,煽动秦惠文王下令逮捕了他。商鞅举兵反抗失败,被车裂而死,全家也遭灭门之祸。

应有尽有

“应有尽有”的意思是,应该有的全有了。

此典出自《宋书·江智渊传》:“智渊初为著作郎,江夏王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诞后军参军。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时咨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

南北朝时期,宋朝有一个人叫江智渊。他曾任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公元463年去世,年仅46岁。他的父亲江僧安曾任太子中庶子。

当初,江智渊任著作郎、江夏王刘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刘诞后军参军。他的大伯父江夷有很大的名气,江夷的儿子江湛又有良好的声誉,父子二人都显贵通达。而江智渊的父亲江僧安在年轻时名声不好,江湛对他不够尊敬,态度傲慢。江智渊对此心怀怨恨,除非过年过节,平时根本不登江湛的家门。后来,江智渊做了随王刘诞的辅佐之官,在襄阳供职,刘诞对他非常好。当时,咨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都同江智渊关系不错。沈怀文经常称赞江智渊,说:“人们应该具有的美德他都具有,人们不应该有的恶习他都没有,这就是江智渊哪!”

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都称赞,像记载功德的纪念碑一样。引申为人的优良品质和英雄事迹。

此典出自《五灯会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碑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有文字的石块,因为石质坚硬,所以把文字刻在石块上面,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也不会损坏,因此用碑来纪念事迹是最好的方式。例如我们祖坟上的石碑和英雄伟人们的纪念碑,目的都是要使他和他们的后人,能够知道以前的事迹。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表示对群众所提的意见和批评,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此典出自《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语》注释道:曾子以此三者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孔子的学生曾参严格要求自己,一次,有人去问他:“怎样对待自己才好?”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总是反复询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了自己的力量?同朋友来往是否讲信义了?老师教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好了?)那人听了说:“我一定遵照先生的教导每天检查自己,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我一定及时改正。”曾参听了点点头说:“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些,那一定能够成为有德又有才的人。”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语》中对曾子这段话所加的注释是:“曾子以此三者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曾子常从三方面来检查自己,有缺点就及时改掉,没有就加以警惕。

原宪甘贫

“原宪甘贫”形容安贫乐道,操守高洁。也可用“原宪”比喻贫穷的士人。

此典出自《庄子·让王》。

孔子有一个弟子,姓原,名思,字宪。原宪居住在鲁国,他所居住的房屋只有四周墙壁,屋里没有任何家具,用草覆盖屋顶,用蓬草织成门户,用树条做成门轴,用破瓮做成窗口,夫妻二人各居一室,用碎布烂衣填塞墙洞。下雨时屋顶往屋内漏水,屋内潮湿。尽管生活是这样贫困,原宪依旧安然自乐,常常坐着弹琴唱歌。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贡(名赐)能说会道,喜爱荣华富贵,做了官。他乘坐大马拉的高车,穿着红色的内衣,披着白色的大衣来见原宪,由于车高马大,巷道都容纳不下。原宪戴着树皮冠,趿拉着一双没有后跟的便鞋,拄着藜杖来开门。

子贡见了原宪,诧异地问道:“吓!先生有什么病吗?”

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叫做贫穷,学了方策而不能施行才叫做病。如今,我原宪是贫,却不是病。”子贡听了,进退两难,面带愧色。

原宪笑着说:“为了争名夺利而行动,结伙营私,成为朋友,所学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所教是为了宣扬自己,假借仁义而行奸诈之事,追求华丽的车马和服饰,我是不忍心干这种事。”

越凫楚乙

“越凫楚乙”比喻蔽于主观,对事物认识不清而盲目地作出错误的判断。

此典出自《南史·顾欢传》:“昔有鸿天飞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吉祥对联2000副

    吉祥对联2000副

    本书收集吉祥对联2000副,包括福字联、吉字联、祥字联、红字联、喜字联;还包括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十字联,一直到二十字联,还有横批,内容丰富,好记好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静升古韵

    静升古韵

    本书记载了静升的文化历史和珍贵的遗存,凡寺庙、建筑、居民、风景胜迹、民俗文化以及人物传奇、民间故事。
  • 塞上古史钩沉

    塞上古史钩沉

    本书为描述宁夏历史的一部著作,全书分:神奇香山、枸杞种植考略、枸杞饮食史话、宁夏丝绸之路新考、周穆王西游宁夏考证、成吉思汗病殂海原天都寨行宫考证、成吉思汗陵寝建寻踪等章节。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热门推荐
  • 成唯倾梦彼岸花

    成唯倾梦彼岸花

    惨遭男友背叛朋友的叛变酒吧买醉却不知黑暗中有双眸子一直关注着她喝的烂醉如泥的和从未见过面的他发生了一夜情悲剧的是她竟然怀孕了....
  • 狼宴

    狼宴

    我是的十二代贪狼王,雪夜冥曦,收到我父亲的委托带着我的心腹们来到人间开始寻找可以为群狼盛宴献祭的那个女孩。可是盯上哪个女孩的。。。好像不只我们啊。。
  • 道之天道

    道之天道

    道可道,非衡道。在这个现代的社会,真正的懂得道法的道士已经没有几个了。而他,是中国最神秘的民间道士。是救人于阴阳之间,却引火烧身的人;他带你了解道术中最不为人知的秘密,揭开阴间生死簿密码;看道门掌教在现代如何生存……
  •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本书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 带着炉石闯异界

    带着炉石闯异界

    简单版:某宅男连续获得竞技场12胜后,被系统强行拖入异界,被迫与一群开着外挂的超级强者争夺领地、抢夺财宝。中二版:信仰圣光吧,勇士!我将带给你无尽的财宝,史诗般的荣耀!逗比版:尼尔森:“大姐,你这一脸雀斑好别致啊!”矮小的绿脸女侏儒:“让我好好抱抱你!”尼尔森:“这位大叔,麻烦你把胡子刮干净再来应征好么?”一袭白袍的中年大叔:“有人受伤了?”尼尔森扶额,忧桑的看着眼前的萝莉:“小妹妹,接下来是一场恶战,我觉得不适合你。”“老娘不是什么小妹妹,我!就是死亡之翼!”
  • 潇别离

    潇别离

    人生是由一场场相识,欢聚,别离组成的,而我们从来都不会胸有成竹的面对这些欢聚,别离。
  • 墨涩

    墨涩

    “老婆,对为夫可还满意?”“老婆,你还想找小三吗?”“老婆,为夫突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车震。车震,车震,越震越有力嘛,我们以后经常这样震好不好?”终于,某人再也装不下去了,一咬牙,抬脚朝他胯下踢去……
  • 蛊乡的传说

    蛊乡的传说

    在上古时代一直流传至今,有这么一个说法,在中国一些偏远的地区住着一些会施蛊的人;这些会施蛊的的人是蚩尤的后代,是拥有了蚩尤的神力才会这样,但是这种所谓的“蛊”长什么样子并没有多少人清楚,据说凡是中蛊者大多数的都必死无疑,而且在民间还说真的有这种神秘的巫术的存在,作为蚩尤后代的陈昊阳为了解开自己身上封印的这个秘密,他和几个伙伴只身前往这些部落……
  • 凤鸢记

    凤鸢记

    是谁说这个世界。年华易老随流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那一年的罂粟,开满了皇宫后山的土坡。他,帝王一世,是爱是恨?他,留情处处,唯独她,不可自拔。他,舍终生守护她,最后,悄然离去。他,前世种种,甚至穿越千年,皆因他的薄情寡性。她,何去何从?何处是家?
  • 捕妖传

    捕妖传

    朱熹:“黑暗是最容易孕育邪恶的地方,黑暗也是邪恶的庇护所。在地面之下,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一些隐秘的事情正在发生。这些事情并不重要,是的,这些事情并不重要。但是,这些事情却足够影响世界,影响在这个世上生活的人们。究竟,是上天腐败允许妖的存在,还是人性本恶使妖无处不在?敬请期待……”百玉香:“朱熹!快去做饭!”朱熹:“别闹!额,咱们继续。敬请期待朱熹在捕妖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新鲜好玩,惊秫恐怖,神奇虚幻的经历。最后,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就算是跑到地底,我也要把那只妖抓回来!”百玉香:“朱熹!快去做饭!不然别回家了!”朱熹:“嗯?什么?不能回家?我来了!……等等……不对啊!那是我的家!不是你家啊!”一心大师:“人拒绝承认妖的存在,不外乎心中有妖,却不知各位看官是否心中有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