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他的弟弟名叫盗跖,是出了名的大强盗。据说盗跖带领九千兵马,横行天下,侵扰诸侯,掠牛抢马,百姓叫苦不迭。有一次孔子对柳下季说:“先生是当今世上的才子,可是弟弟却是强盗,为天下所耻笑,这是你做兄长的过错呀,既然是兄长,就应该能教导弟弟呀,我真为你感到羞耻呀!我去劝告他,如何?”
柳下季叹了一口气,说:“先生哪里知道,我那个弟弟呀,心如泉涌,意如飘风,顺心则喜,逆心则怒,他根本不听别人的话呀,我看你也不必去劝他,他常用语言污辱人的……”
“不,我还是去劝劝他!”孔子让颜回驾车,子贡陪着,一块去寻找盗跖。
盗跖听说孔子来见他,勃然大怒,咬牙切齿地骂道:“是那个鲁国的伪人吗?他不种地就吃饭,不织布就穿衣,整日里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欺骗各地弟子,他罪大恶极,赶快把他赶走,不然就摘下他的心肝作为我的午饭!”
孔子见到盗跖,耐心地劝他说:“你身长八尺,相貌姣好,两眼炯炯有神,牙齿洁白,是位仪表堂堂的男子汉,可是却被人称为强盗,我为你感到羞耻呀!如果你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给你造大城数百里,尊你为诸侯,从此以后你不要弄刀舞枪、侵扰万民,这可是贤人才士的行为啊!”
盗跖怒目圆睁,大声斥责孔子说:“算了吧,孔丘你不要骗人了,什么大城诸侯,城再大还有天下大吗?尧舜有天下,可他们的子孙却无立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但他的后世却灭绝了。我知道上古时候人少而禽兽多,人住在树上。后来人们耕种取食,纺织取衣,互相之间没有相害之心。然而自从有了黄帝以后,战争不断,尧舜设立群臣,商汤击败夏桀,周武诛杀殷纣,都是以强大欺凌弱小,以人多压迫人少的。自从汤武以来,一直都是征伐杀戮。而你现在却把文武那一套东西教给后世,散布谎言,蒙蔽天下之主,而想求得富贵,所以说天下的盗贼没有比你更大的了,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偏叫我盗跖?”
孔子碰了一鼻子灰,赶忙跳上车离开盗跖,他目光呆滞面如土色,一连跑了三天,才回到鲁国。在东门外他遇到柳下季,柳下季问候说:“几天不见,看车马的样子你好像出远门了,是不是去找盗跖去了?见到他了吗?”
孔子仰头望天,长叹一口气,说:“唉呀,我是自讨苦吃呀,差一点掉进老虎嘴巴里了。”
阴谋诡计
“阴谋诡计”指背地里策划干坏事。
此典出自《宋史·余深传》:“京(蔡京)奸谋诡计得助多者,深(余深)为首,摅次之。”
北宋末年,蔡京、朱面力、王黼、李彦、童贯、梁师六人,贿赂公行,党羽满朝,当时称为六贼。六贼中,罪不容诛的是蔡京。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他任开封知府。当时,司马光恢复旧法,限五天内恢复差役制,蔡京如期完成,受到称赞。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章执政,蔡京任户都尚书,又帮助章颁布新法。
宋徽宗即位后,蔡京被罢免,乃勾结宦官童贯,图谋东山再起。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蔡京为右仆射,后为太师。他以恢复新法为理由,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排除异己,并大兴土木,工役异常繁重。蔡京阴险奸诈,诡计多端,是当时的大奸臣。金兵攻打宋国时,他率全家南逃,被宋钦宗放逐到岭南,途中病死。
由于蔡京权重势大,有些阿谀逢迎之徒经常拍他的马屁。当时,有一件案子牵连到蔡京,审理案件的御史中丞余深,伙同开封府尹林摅,暗中替蔡京开脱。凡涉及蔡京的供词,余深等便全部销毁。后来,这两个人也凭借着蔡京的势力升官发财了。蔡京死后,余深也被降职。
阴柔害物
“阴柔害物”的意思是,表面温柔恭顺而内心阴险狠毒,陷害善良。
此典出自《旧唐书·李义府传》:“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唐太宗时的奸臣李义府,用阿谀奉承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唐高宗即位时,李义府升迁为中书舍人。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李义府兼修国史,加任弘文馆学士。
唐高宗要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而李义府曾暗地里表示赞成,要予以协助,所以不久就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赐予广平县男的爵位。李义府表面看来非常和善,与别人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而实际上他心胸狭小、嫉妒心强,非常狠毒狡猾。他处在有权有势的地位上,喜欢让人们臣服于自己,如果有人稍微触犯了他的心意,他就会排挤、陷害那个人。所以,当时人都说李义府是笑里藏刀,又因为他表面温柔恭顺而内心阴险刻毒,陷害忠良,人们又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称他为“李猫”。
有恃无恐
“有恃无恐”意思是指,因为有所依仗就无所畏惧。现在多用于贬义。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春天,周历正月,鲁僖公会见莒国国君兹丕公和卫国大夫宁庄子,在莒国的向地结盟,重温洮地盟会的旧情义。而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西部边邑,声讨洮、向这两次盟会。
这一年的夏天,齐孝公派兵攻打鲁国北部边邑。卫国为了履行洮地盟约,就出兵攻打齐国。鲁僖公从策略考虑,决定派遣鲁国大夫展喜以犒劳齐国军队为名,去探听齐孝公的虚实。临行之前,鲁僖公让展喜去请教鲁国大夫展禽(又称柳下惠),讨论一下见了齐孝公之后如何措辞。
齐孝公还没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就赶到境外跟在齐教公身旁,对他说:“敝人的国君听说您亲劳大驾,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我赶来犒劳您的将士。”齐孝公说:
“看到我来了,鲁国人都害怕了吧?”展喜回答说:“只有小人才害怕,君子是不害怕的。”齐孝公说:“哦?你们鲁国非常贫穷,百姓屋中像悬挂着的磬一样,其间空洞无物,田野里连棵青草也没有。到底凭借什么而不害怕呢?”展喜回答说:“凭借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佐周王室,左右辅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说:‘你们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侵害。’这些教诲都写在盟书里,藏在盟府,由太师掌管它。齐桓公遵守先王的遗训,集合诸侯,协商解决争端,救援他们的灾难。
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使太公的昔日的职责能发扬光大。自从您当上齐君后,各国诸侯都抱着殷切的期望,说:‘齐王一定会继承桓公的功德。’所以我们鲁国没有修筑城墙,也没有派遣强兵防守。鲁国人都说:
‘难道齐王继承桓公之位才九年,就丢掉先王之命、废弃太公的旧职吗?如果这样,他怎样向先君交代呢?齐王一定不会这样做的。’我们就凭这些理由而不感到害怕。”齐孝公听了展喜的一席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就率领大军回国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是,要想给别人加上罪名,难道还会找不到借口吗?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鲁僖公十年(公元前650年)夏季四月,周公忌父(周王卿士)和王子党(周全大夫)会合齐国大夫隰朋,拥立晋公子夷吾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惠公。晋惠公掌握大权后,想杀掉自己的党徒里克,想以此证明自己不是篡位。在谋杀里克之前,他派人对里克说:“没有你的帮助,我就做不了国君,应当感谢你。但是,你毕竟杀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给你这样的人当国君,岂不是太难了吗?”里克听后,不禁感慨万千,思前想后:晋献公临死之前,想立太子奚齐为国君。于是他就要求荀息尽力帮助和保护奚齐,荀息答应了。可是,晋献公死了还不到一个月,里克就把太子奚齐杀掉了,荀息打算为奚齐而死,有人说,不如立公子卓为国君。荀息立公子卓之后,里克又在朝廷上杀死了公子卓。荀息无计可施,终于自杀而死。里克心里清楚,自己和丕郑(晋国大夫)发动三公子(申生、重耳、夷吾)的党徒作乱,目的是拥立重耳为国君,对此,如今登上国君宝座的晋惠公(夷吾)也是心中有数的。而晋惠公说感谢里克是言不由衷的。想到这里,里克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不废除太子奚齐和公子卓,怎么会轮到您当国君呢?现在你要除掉我,要给我加上罪名,难道还会找不到借口吗?我让你如愿以偿就是了。”说完,他拔剑自刎而死。当时,大夫丕郑正受聘于秦国,并且商谈延续割让国土的事,因而没有遭到与里克同样的下场。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这则故事,用以比喻那些利用权势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此典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想篡夺帝位,但又担心群臣不服,就想先试探一下。一天,赵高牵了一头鹿献给秦二世,对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您弄错了吧?把鹿说成了马。”赵高就问左右的官员们到底是鹿还是马。有的不敢吭声;有的竟说是马,用来讨好赵高;也有照实说是鹿的,赵高就背地里惩治了那些说真话的人。
至死不悟
“至死不悟”指的是到死都不醒悟。
此典出自唐代柳宗元《河东先生集·临江之麋(mí米)》:“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公元805年~815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辖境相当今湖南零陵、东安、祁阳和广西全州、灌阳等县地)任司马期间,根据民间传说,写过三篇寓言故事——《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这三篇寓言故事,以麋、驴、鼠这些艺术形象,讽刺了那些为非作歹的藩镇、宦官和贵族大官僚以及他们的爪牙。其中的《临江之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临江(今江西清江县)有个人,有一次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驼鹿,就把它带回家来喂养。他家里的几只狗见了小鹿,都想吃掉它。主人十分生气,就把狗赶跑了。为了使狗鹿能和睦相处,他还把这只小鹿抱到几只狗的旁边,让狗亲近它。时间长了,狗和小鹿逐渐混熟了。小鹿忘记了自己是只鹿,以为狗是它的好朋友,便经常和狗一起玩。这几只狗虽然同鹿一块玩,但总是想吃掉它,只是害怕主人,便忍住了。三年过去了,这只受到主人宠爱的小鹿有一天自己出门去玩,遇见了别人家的几只狗。它还以为同自己家里的狗一样,便跑上去和它们玩。这些狗见了这只小鹿,既兴奋又生气,一拥而上吃掉了鹿,皮毛、骨头到处都是。可怜这只小鹿,一直到死,还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死的。
终南捷径
“终南捷径”比喻一种猎取功名富贵的特殊手法。后来也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
此典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
唐朝,有一个读书人名叫卢藏用,他中进士之后,急于想做官,便想出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跑到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起来。那时的人,都认为隐居的人必定是不慕名利而又有学问的读书人。于是卢藏用故意到终南山隐居,他这样做,果然引起长安城里的公卿们的注意,不久便礼聘他下山做了大官。
后来又有一个隐者司马承祯,也在终南隐居,当朝的公卿也请他去做官,不过司马承祯却真是个淡泊的人,他不愿意做官,在长安住了几天,便要回山了。卢藏用送他出城,指着终南山对他说:“这座山真是有好处啊。”司马承祯冷笑道:“在我看来,终南山只不过是做官的捷径而已。”卢藏用明白司马承祯在嘲讽他,非常生气,但对他又无可奈何。
钟响磬鸣
“钟响磬鸣”这个典故用以告诉人们,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要科学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此典出自《刘宾客嘉话录》。
洛阳一座寺院的僧房中有只磬,不论白天黑夜,没有人敲打它,它动不动就自己发出声响,僧人又奇怪又害怕,以致吓出病来。他请了许多江湖术士,想方设法去制止磬鸣,但都无济于事。
有个名叫曹绍夔的人,一向与僧人关系很好。他前来探望僧人的病情,僧人就告诉了他生病的原因。不一会儿,寺里正好敲击斋钟,磬又自己响起来。曹绍夔顿时明白过来,笑着对僧人说:“请明天摆下盛宴,我来为您制止磬的自鸣吧!”
僧人虽然怀疑他的话,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就尽力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第二天,曹绍夔吃完饭后,从怀里拿出一把锉刀,将磬锉了几下就走了。
从那以后,这只磬便不再自鸣了。
僧人去询问原因,曹绍夔说:“您的这只磬和寺院的钟频率相同,因此那边敲钟就能引起磬的共鸣。”僧人听了非常高兴,病也好起来了。
专横跋扈
“专横跋扈”的这个典故用以比喻一个人独断专行,蛮不讲理。
此典出自《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梁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
‘此跋扈将军也。’”
东汉时,有个叫梁冀的人,是大将军梁商的儿子,字伯卓。为了篡权,他把两个妹妹送入宫中,做了汉顺帝(刘保)和汉桓帝(刘志)的皇后。梁冀的父亲梁商死后,还没来得及下葬,汉顺帝就拜梁冀为大将军。顺帝死后,冲帝尚在襁褓之中,梁冀的妹妹梁太后临朝执政。他们兄妹二人先后立了冲、质、桓三个皇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
当时,朝廷上下全部是梁家的党羽。梁冀执政期间,骄奢横暴,独断专行,大兴土木,修建苑囿,并强迫数千名百姓为奴婢,称“自卖人”。
由于梁冀党羽满朝,残暴专横,皇帝和一些大臣既恨他又怕他。汉质帝(刘缵)常对大臣们说,梁冀是个“跋扈将军”。梁冀听到此话以后,恨得咬牙切齿,就派人在食物中放了毒药,毒死了质帝。后来,梁太后死去,桓帝与宦官单超等人设计,诛灭了梁氏,梁冀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