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而信誉对商人又是什么呢?一个吴姓商人听说乔致庸慷慨,便来哭诉,说他当初借了八万银子,做生意全亏了,要乔致庸可怜他。乔致庸明显看出他想赖账,却无证据,不好直说,只是让他把家里唯一值钱的卖花生的旧箩筐还给自己,算是拿来顶账,账就算清了。众伙计大惊,吴商人又惊又喜,以为占到了大便宜。第二天他带来那只旧箩筐,乔致庸真的将他的借据还了他。吴商人喜出望外,出了门就直奔妓院。乔致庸探知自己的判断不错,让人将箩筐摆在复字号总号出售,标价八万银子。众人都觉得这是个笑话,乔致庸也不说明。
此事惊动了全包头,可以想象,大凡与复盛公做生意的人进门都会看一看,出门时往往会当笑话讲给同行听。不几天,除了做生意的人,常常还会有人慕名来看这只“著名”的箩筐,然后把这个笑话讲给更多的人听。
吴姓商人的生意可想而知,弄得全包头没有一家商号再和他做生意,没有生意,连号里的大掌柜和伙计都跑了。吴商人信誉破产,生意跟着要破产。这样下去,吴姓商人只有离开包头。可包头是他的根,离开这里,做不成生意,吴姓商人还怎么活。
乔致庸这一招真可谓一箭三雕,既为自家生意扩大了影响、宣传了自己,同时,又警示了那些存心想赖账的生意人,最后,还可以起到暗地里告示同行吴姓商人的不守信用的行径。那只破箩筐堂皇地放在复盛公一进门就能看见的地方,明明晃晃,又在旁边一纸标价:八万两银子,外加四个账期利息。
熬不下去的商人再次找到乔致庸,但乔致庸不依不饶。他给吴姓商人出了一个主意:做生意向来讲的是买卖公平,不强买强卖。拿八万两银子把箩筐买回去,再一次性结清四个账期的利息,它不就不摆在这里了?要是觉得不划算,可以不买。
吴姓商人毫无办法,只好夜里拿来八万银子加上利息将破箩筐买了回去。诚信第一的商风真正在包头建立起来了。对于商人来讲,好的信誉可不只值八万两银子,商人的信誉真是千金难买。
《史记》中有个“尾生之信”的故事,其大意是:尾生和恋人约好某日某时在某地的桥头约会。可是尾生在约定的地点等了几个时辰也不见恋人,这时天降大雨使河水猛涨,但尾生却不肯离去,终于抱着桥栏杆溺死。此后中国人便用“尾生之信”来形容非常守信用的人。
而一个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诚信经营更是其赖以发展的制胜法宝。“塑胶大王”王永庆就是以诚实守信立业发家的。
当时,台塑公司为了扩建厂房,需要大笔资金,王永庆办理现金增资,并承诺增资股将以每股250元的价格抛出。股民们认为有利可图,纷纷购进。
不料,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台塑深受其害,股价大跌。到1974年,台塑的股价已经跌到每股241元。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股东大会上,股东们希望台塑能够补足承诺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额。
其实,投资股票本来就是有风险的事,岂能包赔损失?股东们的这种要求也未见得合理。但王永庆却认为股东们投资就是要盈利,股东们的要求比较合理。于是,他再次做出承诺,如果6月30日的收盘价格超不过244元,台塑将以这一天的收盘价作为标准,补足差价。
结果,6月30日的收盘价每股仅207元。王永庆决定兑现诺言,每股退给股东43元,为此,台塑一共损失了4000多万元台币,开创了股市上前所未有的先例。
因为诺言不等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如果为诺言打官司,王永庆不可能输,于是,有人嘲笑王永庆愚笨,台塑完全可以保住这4000万。但王永庆说:“做生意,不能光盯着钱看,应该把眼光放远点。台塑损失了4000万,但换来的是千金难买的信誉。”
事实证明,王永庆这4000多万花得绝对值得!20世纪80年代,台塑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决定投资电子工业。当时股东们莫衷一是,担心王永庆这个石化工业的霸主能否成为电子行业的行家,担心手中的台塑股票会因此缩水,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王永庆对股东们承诺说,今后股东们将会获得更多的红利收入。只这一句话,股东们便彻底放心了。在他们看来,有了王永庆的承诺,就有了一切。在股东们的大力支持下,台塑在电子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股东们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股东们相信,不论股市行情如何变化,在台塑投资,绝对不会有错。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股东就好比“财神爷”,有了“财神爷”全心全意的合作和支持,企业何愁不能发展壮大。王永庆的“一诺千金”,以“诚信”换来了信任、信赖。
王永庆不仅对股东守信,对社会、对员工也极其守信。王永庆信守诺言的美名,不仅在台湾各界广为传颂,就是在国外也闻名遐迩。一位外国银行的经理说:“王永庆的英文签名,就是信誉的保证,可以提供无限期的长期贷款。”
1978年,王永庆拟继续扩大台塑公司生产规模,引进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需巨额外汇资金。当时,由于台湾实行外汇管制,且台塑又是私营企业,因此,很难取得外汇资金。王永庆便把借款目标放在海外。结果,英国银行与美国银行联合向台塑贷款1500万元。而外资银行贷款的唯一条件不是台湾当局的担保,也不是台塑公司资产的抵押,而是要王永庆签下“王永庆”这三个字。他们认为这已经够了,根本不必为以后的收贷操心。由此可见诚信的价值。
守信的人最具影响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在企业身处困境时,“信”可以作为人品的“保证金”、事业的“入场券”,使企业转危为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进行“角色转换”是成功人士建立良好信誉的主要特点。
很多企业家都持有这样的信念: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也要怎么对待别人;你要求对方公正地评价你,你也应该公正地评价对方,遇事要多设身处地替对方想一想,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把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
企业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守信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基本的道德规范,企业信用对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企业信用是企业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身份证。其次,企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因为,无信用的市场和社会根本无法与国际接轨,无法开拓国际市场,更难以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无法抗击发达国家强烈信用意识对我们造成的巨大冲击。那么,企业又该如何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从理论上讲,企业信用的构成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
——履行承诺的范围
企业履行承诺的范围一般是由社会法律、道德或合同界定的,如依法经营、信守合同、照章纳税、按时还贷、按质按期交货、公平竞争、保护环境等等,都是法律赋予企业的义务,也是企业信用建立的基础。认真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不仅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
——是否有能力履行承诺
能否履行承诺需要实力,企业的履约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实力。企业实力可以通过如企业规模、资产质量、产品质量、财务状况等来衡量;同样,企业的发展能力,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员工素质、所在行业前景等也一样代表企业的能力。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反映企业能力的指标会有所不同。
——履行承诺的意愿
企业的履约意愿取决于企业的道德素养和失信的预期损失。企业的道德素养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水平,其中关键的是企业家的素质和品德。失信预期损失取决于损失的大小和损失的可能性。失信预期损失包括直接损失(根据法律或合同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所造成的损失)和间接损失(由于信用降低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和交易量下降所造成的损失)。损失的可能性大小主要取决于监管力度和社会信息系统的有效性。社会监管力度越大,企业失信被惩罚的可能性就越高,失信的直接损失就越大;社会信息系统的有效性越高,一次失约对企业信用的损害就越大,失信的间接损失就越大。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社会对企业信用的认可程度,主要取决于信息的有效传播,它与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可靠性和信息成本有关。在一个信息系统很不完善的社会里,不但企业失信的直接损失减小(惩罚的可能性变小),失信的间接损失(信用下降)也会减小。这样就不能对守信行为形成有效激励,就会出现“老实人吃亏”的现象,造成信用的逆向淘汰。另外,通过抵押或担保,可以改变人们的预期,降低信用风险,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信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