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三十余载,在美国生活二十多年,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就是英语中“forgiveness”(宽恕)这个词和美国人血液中的宽恕精神。我不信教,也没研究过宗教对这种文化形成的影响,但如果让我用几个词来概括美国文化的精粹的话,“宽恕”恐怕是第一词选。
不肯宽恕,以牙还牙
我早年在大连担任纽鲁克公司驻华首席代表时,办公室里有位叫宁宇碧的雇员,不但英语好,工作能力强,而且待人特别诚恳、热情。没多久,宁女士就受到了我的信任和重用,而她也很快和我太太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遗憾的是没多久,厄运就先后不断地缠上了宁女士。先是她的先生有了外遇,随后而来的是没完没了的离婚大战。与其他离婚案不同的是,宁女士和她的丈夫不但不争夺他们那个聪明伶俐儿子的抚养权,反而因为互相推诿、不肯抚养自己的亲生子而迟迟不能达成离婚协议。我和太太当时都非常诧异,因为宁女士夫妇平时都视他们的宝贝儿子为生命,宁女士的丈夫因为要准备与新欢结婚,不要儿子的抚养权很容易理解,可是宁女士的态度则让人费解。
我和太太约了宁女士在家里进行了一次长谈,希望能说服她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我明确地告诉她为了保证她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少安排甚至不安排她出差。可是当她终于道出不肯要孩子的秘密时,我和妻子都感到十分的意外和不可思议。
“我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宁女士愤愤不平地说,“孩子是我的亲骨肉,不管长多大都是我的亲骨肉,都不会不认我这个妈妈。他们不想要孩子好过上自己的舒心日子,没门!我就是要让他们过得不称心如意,我偏偏要他们每时每分都看到林林(她儿子的小名),让他们为林林产生矛盾,为他去吵架、打架!她不是抢了我的老公吗?好啊,我让她替我养儿子,我会告诉林林她是个什么货色,他会恨她,会恨他们的孩子,会搅得他们鸡犬不宁!”听到她的这番发自肺腑的报复宣言,我和太太都感到非常震惊,这根本就不像平时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善良的宁宇碧啊!我和太太反复劝说她放弃这种报复的心态,就算暂时还不能做到宽恕前夫,从自私的角度讲把孩子带在身边无疑是家庭破裂后对自己的一个亲情安慰和精神寄托,更何况孩子如果从小就学会了憎恨并且卷在无休无止的家庭冲突中,他能够健康地长大成人吗?会有自己的幸福吗?
遗憾的是宁宇碧没有接受我们的忠告,经过好几个月的艰苦谈判,她的丈夫为了尽快离婚终于同意接受孩子的抚养权。
以生命付出报复的代价
随之而来的是对报复的反报复。离婚后她的丈夫完全不顾离婚协议书中规定的探视权利和时间,根本就不让宁女士去看孩子,存心从精神上折磨前妻。思子心切无可奈何的她只好偷偷地到孩子所在的幼儿园里去看他。可是不久她的前夫就发现了,干脆把孩子转到了别的幼儿园并对宁宇碧和她的亲友封锁消息。接下来又是无休止的争吵和打骂,以及没完没了的官司。从那以后,本来健康开朗的宁女士终日沉浸在离婚的痛苦和对儿子的思念之中,逐渐变得消瘦多病、郁郁寡欢,一年后竟然卧床不起,去医院一检查:乳腺癌!
离婚、思念儿子加上癌症的折磨,可怜的她不幸英年早逝,去世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我和太太迄今为止还常常为她的早逝惋惜不已,在她临终前三天我还去医院探望她并约好了当时在美国的太太同时打电话到病房问候她。病入膏肓、形容枯槁的宁女士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她一手拉着我一手握着和我太太通话的听筒泣不成声:“朱先生,朱太太,我好悔啊!我好悔当初不该不听你们的话,没把林林接到身边。报应啊,我想到是报复他们让他们过不上好日子,到头来却是送了自己的命!我这报的是哪门子的仇啊?”病房内、听筒里哭声一片,我的心情沉重极了。
三天后我正在上海出差时,传来了她含恨离开人间的噩耗。
虽然我不敢说宁女士的病完全是因为她的婚姻失败对她的打击,以及后来她思念儿子给她带来的折磨和煎熬所致,但我和太太都一直坚信如果她当时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并且从失败的婚姻中彻底走出来,重新选择生活,恐怕不会得癌症,即使得了癌症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失去生命。一转眼宁女士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可是她的音容笑貌却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们遭到伤害或是蒙受耻辱时,我们的本能就是报复。这很自然,也符合人作为动物的本性。可是报复带给这个社会的是什么呢?对对方的伤害,对对方家庭祸及无辜的伤害,对自己雪上加霜的伤害,对自己亲友殃及池鱼的伤害。这种报复还可能引起反报复,结果是报复愈演愈烈,伤害越来越大。这样的血淋淋的教训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少吗?
人啊人,学会宽恕。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