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薛道衡,13岁时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做内史诗郎。隋炀帝时任播州刺史。大业五年,被召还京,上《高祖颂》。隋炀帝看了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词漂亮。”隋炀帝自认文才高而傲视天下之士,不想让他们超过自己。
御史大夫乘机说道衡自负才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于是隋炀帝便下令把道衡绞死了。天下人都认为道衡死得冤枉。他不正是过于锋芒毕露遭人嫉恨而命丧黄泉的吗?
南朝刘家王僧虔,东晋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中庶予,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善写隶书闻名。
宋文帝看到他写在白扇子上的字,赞叹道:“不仅是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
当时,宋孝武帝想一人以书名闻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迹。
大明年间,常常把字写得很差,因此而平安无事。
生活在世上,每个人的活法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个客观环境和自然条件,为什么有的人活得痛苦,有的人活得轻松呢?这其中,除了禀赋差异外,就是聪明人懂得调整个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审时度势,顺应自然,超然处世。智者顺时而成功,愚者逆理而失败。
智者懂得,人生道路曲折多变,有些时候,对事物的发展只有“顺其自然”,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就是对世间的功名利禄是非得失看得淡泊,不去执著追求,笑对毁誉。这也不失为大智慧。
藏锋露拙与锋芒毕露,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方式。有才干本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恰当的场合显露出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露才一定要适时、适当。时时处处显示才华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这绝不是智慧者的所作所为。有志于做大事业的人,切记要含而不露,这样事业才会成功。
处世要随和,不可自命清高,随处张扬、炫耀,这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避险法宝。韬光养晦虽然并无助于人生积极向上,但有利于在浑浊之中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