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伟大的志向,也要有扎实的学养,志向才能落实。
秦朝末年,民不聊生,苛政害人,胜于猛虎。陈胜、吴广首先起义抗秦,一时间草泽群雄纷纷响应,天下由是大乱。在长江下游吴地一带,一位英雄也开始崭露头角,迈出霸业的第一步,这位英雄就是项羽。
项羽在其叔父项梁的号召下,击杀会稽郡守,然后募得江东子弟八千人,趁势在吴中起兵。江东既定以后,项梁便引兵渡江,加入天下义军抗秦的行列。这一年,项羽才二十四岁。
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他年少时读书没有成果,于是转而学剑,但学剑又不成功。项梁认为项羽一事无成,对他很不满意。项羽说:
“读书只要学会书写姓名,认识文字就好了;学剑只不过能抵敌一人,不值得我学。如果真要花时间去学习某种能力的话,就要学能够敌千万人的技术。”
项梁听了侄儿的话,便教授他兵法。项羽很高兴,但约略了解了兵书的内容大意后,就不肯再学了。
项氏乃将门之后,项梁为前楚国大将项燕之子,所以知晓兵法,而且在邻里间也颇有声望。在项梁未举兵前,吴中一带贤士大夫都依附于他,而每次吴中征召怨役或某家有丧事时,经常由项梁主事孽画。优秀的能力、良好的声望和充分的群众基础,都是日后项梁起事成功的原因。
有一次秦始皇游巡到了会稽,渡过浙江时,项梁和项羽亦在一旁远远地观看。项羽看了一会儿,忽然说道:
“他的位子,我可以取而代之。”
项梁一听大惊,急忙掩住项羽的嘴,说:
“不要胡说八道,说这种话可是会被灭族的啊!”
此后项梁便知项羽胸怀大志,不再等闲看待他。于是当项梁决心起义,便特地召用项羽,成功击杀了会稽郡守,正式打起义军的旗号。这时没有人知道项羽后来会转战天下,灭秦称王,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一颗闪亮的新星就要划过秦朝末年晦暗的天空。
项羽在这个阶段有两段话堪称千古名言:
第一句是“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第二句是“彼可取而代之”。
不管项羽最后的结局是如何,至少这两段话充分显露了一个英雄人物的志向、气度和思维。当然,并不是有此志向、气度和思维,就会成为大人物,因为大人物的形成还需要智慧、毅力和机运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志向、气度和思维却是成为大人物的基本人格要素。项羽这三者都具备了,而果然他也轰轰烈烈地书写了中国的历史,也书写了自己的历史!
不过有伟大的志向也要有扎实的学养做基础,志向才能落实。项羽不学剑而学兵法,这个思维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剑术再好,杀的人也是有限;而兵法却可驱百万人杀千万人,毁灭一个国家!但问题是,学兵法他又没耐心;事实上,兵法并不只讲作战的方法,还包括了政治权谋、领导统御、战地政务等层面,项羽在这一方面可能没什么体会和心得,所以最后才会为刘邦所败,成为悲剧英雄。
无论如何,项羽的崛起让我们也不自禁地感染了英雄的豪气,对这位英雄人物也多了几分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