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的成败在心理,而不在条件。
战国末叶,强大的秦国屡屡对各国造成威胁,于是东方六国再度结成合纵联盟,抵抗强秦。
合纵的盟主赵国,派魏加去楚国协调进军的事宜。魏加问楚国的宰相春申君说:
“贵国已经决定了领兵的大将吗?”
春申君说:
“是的,我想要派临武君为大将,你觉得他胜任吗?”
魏加想了一下,对春申君说:
“我年轻时喜好射箭,因此就用射箭来做比喻,表达我的看法如何?”
春申君说:“好的。”
魏加说:
“曾经有一次,魏王和一个箭术高超的臣子登上高台,恰见一只孤雁飞过。臣子对魏王说,他只要引弓虚发,就能把雁射下。魏王请他表演,臣子于是对着雁鸟虚拨了一下弓弦,雁鸟果然掉落在地上。”
春申君忍不住称赞说:“这样的箭术太了不起了,简直是出神入化。”
魏加说:
“是的,魏王当时也这么说,对臣子大大赞赏,并问他这是什么技巧?臣子回答说:‘我仔细观察这只雁,发现它飞行缓慢,叫声悲切。飞行缓慢,表示它身上有旧伤还未复原;叫声悲切,可知它久离雁群,凄枪惶恐。由于它正处于惊惧哀痛的状况下,所以一听到弓弦的声响,便吓得急忙振翅躲避,致使旧伤口破裂而坠了下来。’现在临武君曾多次败于秦国,内心里对秦军潜藏着恐惧,一旦遭遇秦军,气势便先弱了,所以不适合派他担任抗秦的将领。”
听了魏加的解说,春申君便重新考虑领军的大将,寻找比临武君更合适的人才。
的确,常常败在秦军之手,一听说要再交战,气就先没了一半,这种仗打起来胜算不高!
作战的胜败关系到很多因素,例如训练、武器、指挥、士气、环境、战略、战术以及指挥官的性格及思维模式等,这当中有一些是变动的因素,例如环境;有些是不变的因素,例如指挥官的性格及思维模式。而一再地战败,有可能是对手太强,或是指挥官的性格及思维模式早被对方摸清楚,以致陷入被动的状态,任对手操控击杀。
而不管如何,当一支军队或一个指挥官时常打败仗,而且败给同一个对手时,无论是兵士们或指挥官个人,都不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甚至连兵士都要对指挥官失去信心,认为他无能而不听指挥,这样的军队,事实上已失去作战的能力了。因此要与他国联军抗秦,临武君不太适合。
魏加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换个指挥官,不仅可为兵士们带来“新希望”,重新鼓舞凝聚士气;换个指挥官,新的用兵思维还可扰乱对手,取得主动的态势。
不说作战,做任何事情若一再的遭到挫折,大部分人都会成为惊弓之鸟,就算能力已不成问题,而环境也己改变,却会因为心理因素而不敢再做;就算勉强再做,成效也打了折扣。因此自我反省就很重要了,若能直接、坦诚地面对失败的原因和自己的问题,那么不只会降低失败的可能,若有对手,还可将败就败,把失败转化为一种战术,引敌人瓮呢!所以很多事情的成败是在心理,而不在条件,不知临武君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