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等待空幻的帮助,不如务实面对压境的敌人。
秦韩两国交战,结果秦军获胜。韩国情况危急,韩王连续派出许多使者,向各国求救。韩国的宰相公仲对韩王说:
“与我们合纵抗秦的盟国各怀私心,都不可靠,大王不要奢望他们会赶来救援。如今只能靠我们自己了。秦国想攻打楚国已经很久了,大王何不送给秦国一座大城,罢战讲和,然后再与秦国联兵伐楚。这样秦国必会答应,也就能解除韩国的危机,至于失去的大城,我们就攻占楚国的土地作为补偿。”
韩王一听觉得不错,便采纳了公仲的意见,立即着手和秦国交涉。楚王听说此事后,大为惊恐,便召谋士陈辑商量对策。
陈轸说:
“秦国一直处心积虑地企图伐楚,如今得到一座大城的贿赂,又加上韩国的支持,一定会大举来攻。我有一个退兵之计:请大王通告全国,征召士兵,扬言要出师援助韩国;而且让战车塞满道路,派使臣携带贵重的礼物和浩大的仪仗,尽量把声势弄得越大越好,务必使韩国相信我们一定会去救援。如果韩国不需要我们的援助,韩王也必定感激我们的好意,就算与秦国联兵伐楚,也不会尽全力,对我们的危害就不大。但如果韩国相信了,等待楚国的救援,那必然会与秦国绝交,继续交战,那么这两国就都不会来攻打楚国了。”
楚王大喜,便依照陈轸的计策,假装要发兵援救韩国,并派遣使者通知韩王,表示楚国一定帮韩国帮到底,绝对会与韩国共存亡。
知道楚国即将出兵救韩后,韩王大为兴奋,遂下令停止和秦国靖和。公仲立刻谏止说:
“这万万不可啊!那实实在在来攻打我们的是秦国,而空说要来救我们的是楚国,大王竟然相信楚国的虚言,而忽视眼前强秦的祸患,这种做法不怕被天下人耻笑吗?而且楚国与我们并非兄弟之邦,又从来未曾共同计划攻打秦国,他们不及早来救援,等见到韩、秦即将联军伐楚了,才赶紧起兵来救,其中必定有诈。何况我们已经派出使者和秦国交涉了,现在突然背弃反悔,等于是欺骗秦国,一定会遭到严厉的报复。”
可是韩王不听公仲的意见,断然与秦国绝交,结果秦王大怒,增派更多的军队进攻韩国。韩王日夜等待着的楚国救兵,却迟迟不至,最后终于大败。
韩王不听公仲的劝告,推测有几个原因:
一、对合纵的各国还怀有梦想,所以一听楚国将发兵救援,以为合纵的精神发挥了功能,便不假思索地和秦绝交。
二、虽然和秦国已在进行靖和,但基本上这是败战求和的行为。作为一国之君,虽然保全国脉很重要,但尊严与荣誉也很重要,就算和秦合作攻楚得到胜利,自己也很可能成为秦国的附庸!所以一听楚国将要相助,思维便向维护尊严的一面倾斜。
三、舍不得将割让给秦国的大城,因此想借楚国的协助,一则可免割让城池,二则可打败秦国,除掉心头之患。
或许韩王是个理想主义者,但秦韩两国强弱分明,形势比人强,因此作为一国之君,大敌在侧,应有务实的思维和做法,毕竟“存在”重于一切空幻的期待呀!
其实公仲的分析相当正确,甚至我们还可进一步这么说:一个平常没来往的人却突然找上门来,说要为你做些什么什么,这肯定是为他自己着想,而不是为了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