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1月,首制舰在上海中华造船厂开工,1977年10月19日下水,1978年1月19日竣工,11月正式交付东海舰队使用,舷号927。1979年3月,首舰在试航中航速达20.8节,超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经使用后发现,该型坦克登陆舰具有良好的快速性、操纵性、耐波性和登陆性,登陆性能极为出色。
简介
玉康级坦克登陆舰是中国第一艘距有远洋意义上的两栖登陆舰,遗憾的是它上面还没有舰载直绳机,对于现代化的三栖立体攻击来说,只能是一个不足的地方。
该型舰采用全贯通式运载舱,带17米折叠双节吊桥,承载力50吨;跳板式尾门,承载力20吨。首尾开门,遮蔽式高坦克甲板,柴油机动力,双轴双定距桨推进。其主要任务是在渡海登陆作战中运送登陆部队及其装备在滩头直接登陆;辅助任务是担任物资运输任务。
072型登陆舰长119米,宽15.6米,登陆首吃水1.37米,登陆尾吃水4.12米;标准排水量3172吨,登陆排水量3300吨,满载排水量3376吨,超载排水量4935吨。动力装置为两台12E390V柴油机,功率2X7200马力,最高航速21节,续航力3000海里/14节。抗风力8级,自持力20天,舰员133人。
技术配置
排水量:标准3110吨,满载4170吨。
运载量:500吨:200名全副武装士兵,10辆战车,两艘人员车辆登陆艇。
尺度:长120米,宽15.3米,吃水2.9米。
航速:20节
续航力:3000海里/14节。
武器:57毫米双管舰炮4座,25毫米双管舰炮2座。
建造情况
20世纪70年代,解放军海军为解放台湾作装备上的积极准备,正式提出研制大型登陆舰的任务。海军提出了突出的性能指标:要求航速18节以上,以保证快速通过台湾海峡。
航速是登陆舰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型登陆舰属于超浅吃水宽船型,当速度超过15节后,阻力急增。因此,18节设计航速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
美国二战期间建造的LST大型登陆舰,最高航速仅11节;战后其它各国服役的大型登陆舰,航速也在13-17节左右;唯美国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新港”级大登,运用吊桥式跳板的非传统设计,航速超过20节。研制18节航速的登陆舰即意味着赶超世界登陆舰的先进水平。
为了解决研制20节航速大型登陆舰的关键矛盾,中国船舶科研人员进行了多方位的反复研究,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设计上,为保证较高的航速和优良的冲、退滩性能,精心研制了17米长的折迭式双节吊桥,这一吊桥装置比美国“新港”级大登所采用的34米吊桥及其传动装置在结构上简单,在操作上方便,在造价上便宜。此外,增设可让水陆坦克通行的尾门,配以纵通的坦克大舱,简化了水陆坦克进出舰的操作程序,提高了安全性,缩短了装卸时间。
1978年3月,首舰试航航速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不仅实现了我国自行研制20节大型登陆舰的目标,而且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排水型20节航速大型登陆舰的第二个国家。
火力配置
072型舰携带人员车辆登陆艇3艘,登陆装载量450吨,大舱面积750平方米。登陆作战时可装载两个坦克连22辆轻型坦克或13辆中型坦克、或一个营18门122毫米榴弹炮及牵引车、或两个机械化步兵连24辆两栖装甲车及380名作战人员、或一个水陆坦克连10辆水陆坦克和一个步兵营600名士兵,对航速、抢滩性能无要求时,最大货物装载量2000吨。
为压制敌滩头火力,该登陆舰自卫火力较强,配备有66式57毫米双管舰炮4门,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两门,以及便携式红缨5号或前卫1号防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