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尊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谦逊,更是一种品格。人,要学会尊重。身为一名教师,更要懂得尊重。因为,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师德。毋庸置疑,唯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学生才会从心里尊重你,才会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育才会有效。
教师能否对学生表示尊重,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教师恰恰是在这个教育的关键问题上没有理解,没有学会尊重学生,这就是他们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教育失败的原因。
倘若教师不能对学生表示尊重和信任,一定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令其产生困惑,更为甚者,学生会因此走上歧路。作为教师,应该懂得,尽管学生在许多方面是有待成熟的,但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育的对象,他们在心理上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存在着要求得到尊重与信任的自然愿望,他们渴望得到教师、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鼓励。
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尊重,充分对他们表示信任,维护学生们的自尊。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师生之间的脸是对立的,可是感情却无法对立。”虽然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它首先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心灵之间的接触。老师尊重学生,就会换来学生一颗崇敬、平静的心,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倾听老师的教授,势必要比在学生处于烦躁、紧张心态之下的效果要好得多。人一般对自己尊重的人的话都会爱听、相信,中小学生更是如此。
由此可见,教师想要取得教育上的成功,势必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架子放下,平等地对待学生,时常和学生谈心、沟通,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上的困难,并且耐心地帮助他们将问题解决,令学生能够从心底里对教师表示信任、尊重,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
那么,老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尊重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呢?究竟有哪些具体方法呢?应该这样说,方法并不是千篇一律、固守不变的,最为关键的是需要教师坚持从正确的教书育人的观念出发,做一个有心之人,善于随时随地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灵活机动的教育手段。
一、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每个教师都要确立这样的教育信念:完全一无是处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那些还没有被发现的优点和长处的后面,必然有学生自尊感的灿烂花朵在绽放。法国著名雕塑家、美学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将这话用在教育上也是十分恰当的。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拥有一双罗丹式的眼睛,手持放大镜,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以便能够主动地培养学生的自尊感,促进他们成才。做到“鸟未鸣时闻其声”,这应当是一位好教师追求的目标。
二、表扬和鼓励要着重针对学生的自尊感进行
教师在教育学实践中时常使用的一种手段便是表扬和鼓励,“多表扬少批评”也是很多教师都熟知的一条教育原则。但我们还必须看到,表扬也具有两重性,并非一切形式的表扬都值得提倡。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表扬的手段运用的也并不少,可是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考试、分数、升学率以及在教师心中的少数“好学生”在转。这种以“应试教育”下流行的“成功”观念为评价标准的表扬,从学生身上引发出来的,往往正是被爱因斯坦所否定的那种“自私的欲望”和“个人好胜心”。
因此,想要有效地将素质教育实施好,教师就势必要将表扬和鼓励放在激发学生自尊感之上,令其真正成为推动学生自己提高素质的“建设性力量”。
三、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犯错误
学生丧失自尊感的重要原因往往就是犯错误。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也是经常的事。教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只要犯了错误,都不会主动承认或者不敢承认。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十分强烈的自尊心。而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采取的是公开批评的方式,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屡教不改的现象经常发生。
其实,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只要多给学生一些宽恕和包容,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他们一些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些学生一定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既要帮助他认识错误,但又不必大惊小怪,仍然要小心地维护他的自尊。
四、耐心等待调动学生自尊感的有利时机
将学生的自尊感调动起来,一定要遵循其主体发展的规律,着眼于启动内因。当学生丧失自尊感的时候,有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多批评、多管教必有好处。其实,这样的做法只会将双方的感情都伤害,却收不到所期望的效果。
所以此时教师应当保持平静,等待时机。有的时候,仅仅靠拔苗助长的方式是无法将自尊感提升的;教师的任务只能是适时地浇水、培土,促进它发芽、生长。
五、尽可能让学生对切身问题自己作出选择
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选择,是一个人的自尊感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人生道路上的一切重大决定都是由他人越俎代庖作出的,那么自尊感就很难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扎根。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要学生自己选择的东西是有道理的,即便是与教师的想法相悖,作为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给予尊重和支持。
六、要让学生学会自尊、自信而不自傲
自以为是并不是自尊感内涵的核心,而是珍惜和看重身为人所特有的尊严。这一点,不仅应当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出来,同时也应当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体现出来。老师要使学生懂得分辨自尊与自傲。自尊是对自己恰如其分的一种肯定,自信是在自尊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对自身的信心。自尊自信不等于自傲自负。渴望表现自己是自尊的正常表现,但不应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优点,骄傲自大。
总而言之,一个真正有自尊感的人,势必也是一个十分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他应当自信,而绝不应当自傲,绝不应当成为爱因斯坦所批评的那种“唯我独尊”的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势必要细致认真地将这个分寸把握好。
(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