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夜色漆黑。他打着电筒到镇上去。路过三岔路口时,他听到另一条路上有脚步声。他白天曾从那条路上经过,记得有些路段积水未干,于是下意识地把电筒光射向那凹凹凸凸的路面。孰料事与愿违:那路上的行人不仅未趁灯光明亮之际赶紧跨过来,反而驻足不前了。好像布在这路面上的不是一束亮光,而是横下的一柄利剑、挖下的一个陷阱、设下的一个圈套。他从那被照亮了的裙裾看出那是一位年轻妇女。显然她误解了他的好意。于是他知趣地把电筒光束转移到自己正走着的路上来。不料他刚走出几步,那边路上就传来有人跌倒的声音。紧接着又传来一声虽然微弱却显然是疼痛难忍的呻吟。
他不得不立即赶过去,向倒在路上的她伸出双手,要搀扶她。
她摇头,拒绝了他的救助。
在电筒光柱周围的微光照映下,他看到了她满面的疑虑和惊恐,于是走到路旁的柳树旁,折枝为杖,递给她说:“那你拄着它走吧。电筒也给你。”
“你没有电筒怎么办?”
“我经常走夜路,习惯了,没有电筒也不要紧。”
“我怎么把电筒还给你?”
“不用还了。”
“那不成。”
“你非还不可,也成。明天傍晚,我还要从这条路返回,你随便叫个人到这儿等我好了。”
说罢,他一转身就高一脚低一脚地消失在夜色之中了。
次日午后,她不顾脚伤疼痛,早早就拄着那截柳枝,在丈夫的搀扶下,来到三岔路口守候;天黑了,她就打着电筒,让电筒光照着那条通向镇上的大路。
连续几个傍晚,她都在这路口守候。直到后来,她听说前几天的晚上,有个中年男子摔死在离村口不远的鹰嘴崖下。从现场看,显然是在路边失脚滚下崖的。她终于明白:这个电筒,永远也还不到他手中了。
于是,她把这截柳枝用稻草将芽苞裹了,栽插在她家院子里。
于是,她把这电筒用红绸包了,珍藏在她的奁盒中。
如今,这株柳树已枝繁叶茂,大半个院地上,都是它投下的婆娑的绿荫。
一年又一年的清明节晚上,她都要来到三岔路口守候,打着电筒,让电筒光照着那条通向镇上的大路,直至次日天明。
他与她在晚上邂逅,他把夜行使用的电筒留给了她。这种没有功利目的之举,深深感动了夫妻俩。夫妻俩那彻夜照着大路的电筒光,是永不息灭的人性之光。(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