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都有情,没有朋友可不行。”朋友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开始离开父母的怀抱,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并把朋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一些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却遇到了种种障碍,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
17岁的韩某,性格外向,爱与人交际,但人缘极差。他总是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在同学面前夸夸其谈,夸耀自己的经历和家庭的富有,还不断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生活琐事,但从不对别人的问题感兴趣,也从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和反应。在与同学交往中,总要尽力表现自己,使自己成为同学们注意的中心。对别人的错误和缺点,添油加醋,极力渲染夸张,引起同学们的哄笑,还自以为很得意。
其实,不少的中学生都存在着像韩某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的个性习惯,而形成这样的习惯完全是一些不良心理在作祟。
据调查,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交往上的不良心理,最典型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
自卑是性格上的缺陷,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卑是中学生的大忌,有自卑心理的人,缺乏自信,在人际交往中总认为自己不行。总是想着成功的经验少,失败的经验多,丧失了交往的勇气和信心。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父母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2.自傲心理
自傲与自卑正好相反,自傲心理表现在交往中是不切实际地对自己作高度评价,在他人面前显得自以为是,甚至不愿与人交往,常常使别的同学处在难堪、窘境中。自傲心理对于交际危害很大,这些人也很难与别人相处。
3.自私心理
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自己为中心,不顾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心理常常引起同学的不满和反感。自私在中学生交往心理中是比较普遍的。有自私心理的人,时时处处会伤害到别人,这种人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正的朋友。
4.恐惧心理
在交往中,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下,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等等,严重的会发展为“社交恐惧症”。
5.害羞心理
大多数中学生都有害羞心理。中学生在交往中过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表情羞涩,神情不自然,往往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你们失去许多社交的机会,失去自我上进的动力和他人的鼓励。
6.嫉妒心理
中学生在交往中出现这种病态心理也是比较常见的。中学生往往对他人取得的地位、名誉、进步等存在一种不服气、不友好的心理,甚至是敌对的情感。是由一种想保住自己的优越地位而极力要排除他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别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本人相齐。”嫉妒会使人停止不前,使人际关系不和谐。有嫉妒心理的人不仅会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也会受到身边人的反感。这也会使别人不愿与之交往。
7.猜疑心理
在交往过程中,长期处于“疑神疑鬼”的情绪中,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不信任,往往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8.干涉心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私,有一个不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别的同学的事情过分关心,打听、传播和干预别人的私密,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及厌恶,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
这些不良的交往心理障碍并不是独立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困难和不适应也都是难免的。对于中学生的不良交往心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会使其和谐地与人共处。
了解了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该怎样做呢?这就要求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
1.增加交往频率。人际关系要密切,彼此有一定的交往是其前提。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原来关系密切的两个人,后来由于交往少了,关系可能淡漠下来。反之,原来并不很熟悉的两个人,由于经常在一起活动,关系也可能密切起来。因此,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找同学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互相传递信息。也可以一起下下棋,打打球,还可以搞点郊游,远足之类的集体活动,这些都可以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和信任。在这种交往中,对方从中感到愉快,加深了情感联系,并逐步形成了一种整体感,彼此的关系就容易密切了。
2.真诚关心同学。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是人的心理需要。当一个人感到周围的同学对他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便会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他受到别人的关心,同样也就会去关心别人,这样,相互间就容易有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了。
3.学会宽容待人。能否宽容别人对于搞好人际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同学之间难免有被人误解、嫉妒和被人背后议论等疙疙瘩瘩的事情发生。如果别人刺着点你,你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结果引来的多是“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反之,如果你相信人的感情是可以诱导的,因而能宽容别人,礼让别人,“投之以桃”的话,则别人迟早也会礼尚往来而“报之以李”的。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切不可因为别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就横加指责、挑剔,甚至故意疏远、嫌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犯错误,有句名言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过分苛求别人,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一个孤家寡人。
4.讲究褒贬手段。为了搞好同学间的关系,还必须学会诚心地赞美同学。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赞美别人也并非是一件难事,因为每个人多少总有一些值得赞美之处。当然,这里所说的赞美是指诚心诚意、实事求是的赞美,这才能于人有益,于己无害。
和赞美相对的是批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虽然往往是人们难于接受和不喜欢聆听的,然而中肯的批评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当然,批评也必须注意方式。批评别人之前,应先让对方充分说明情况,等到整个情况都了解清楚之后,我们总会能发现当事人在全部行为过程中,也总有某些可取之处。因此,必须从肯定对方的可取之处入手,对方在其行为应受夸奖之处受了夸奖之后,必然能在应受批评之处接受批评。而且,在批评别人时,应尽量避免伤害他人的自尊,宜用诚恳的态度,平静的口吻,不含讽刺意义的词句,尽量使对方感受到你的批评之后的善意和友情。
5、保持人格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也是健康人格的特征之一,与别人相处时,固然要对别人的一些需要持迁就、随和的态度,但随和不等于放弃原则,迁就也不等于予取予求。如果一个人真要那样做的话,则根本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自然也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