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中学生都有一定交友的范围。一般都有几个彼此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中学生期出现了异性吸引的最初萌芽。伴随青春期生理上的急骤变化,中学生的性别意识被唤醒,中学生开始关注异性,被异性吸引,也希望吸引异性。大多数中学生对异性的好感是十分纯洁的,只要引导得当、环境条件正常,一般都可以发展成为健康美好的情谊。但由于各方面情况的影响,也容易出现问题。
小芳和小雪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小芳买了一本特别好看的故事书,小雪非常想看,小芳答应借给小雪,但小芳总忘记带来,总算想起来,带到学校,小芳的同桌又拿去看了,凑巧被小雪看到了,生气地说:“不给我看就算了,我还不稀罕呢!”小芳觉得很委屈,也生气地不理会小雪了。从此,两个人也互不理会了。
无话不说,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话不说,自然表明人际距离的疏远。你主动跟别人说些私事,别人也会向你说,有时还可以互相帮帮忙。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别人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们一起锻炼,一起工作,一起交流,那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友谊让我们羡慕与敬佩。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怎么尖锐。”因此,好朋友之间应该是无话不说,更应该为对方负责。当看到对方做事不适当时,就应该马上指出来,提醒对方。
生活中,有的人把好朋友当成自己,认为好朋友之间就不能有秘密,其实,“无话不说”也有个限度,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两个特别要好的女孩,同吃同住,好得就像一个人,彼此对对方都了如指掌,由于她们太熟悉对方而不分你我,把对方的秘密当成自己的而告知于人,严重影响了朋友的正常生活而使朋友关系难以维持,所以,就算是对最好的朋友,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你个人的秘密,不要妄想公开你的私人生活来证明你对朋友的诚意,也不要奢求朋友会对你的任何私人问题都有帮助,是自己面对的就要勇敢面对。
有人说,最亲近的关系总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虽没有骨肉血脉的相连,但却有一种亲情无法替换的东西,也许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身边最好的朋友在那时就像一个翻版的你自己,让你有一种心灵互动的感觉,但也有这样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好朋友对你了如指掌,有许多事不该对你有所隐瞒,甚至从某一天开始他突然疏远你而让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许有时你会替他做许多事,但他却不太领情……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是无需置疑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话,就会使友情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所以说,人际交往中还是要适当保留余地的。
有人认为,别人必须得到自己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自己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满意。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向周围人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例如你要做事,那让你先做好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拒绝。
“乖孩子”在幼年时的心理需求虽然很容易获得满足,而且只要得到一声夸奖,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就会很容易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你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总之,与人交往,无论什么样的态度都要有个度,尽量做到恰到好处,避免因为过度而影响人际交往。
只有将心比心,彼此真诚交往才会找到真心相对的朋友,也只有这样的朋友才算朋友。有些中学生强烈要求独立,对成人的干预表示强烈的不满,不喜欢保姆型的老师,管头管脚,大多数中学生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你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常常与父母老师合不来,造成两代人的鸿沟。
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家里和父母没有话说,但是对杂志报刊的主编、网友、节目主持人等“看不见的朋友”却是无话不说。很多中学生愿意把心里话写到编辑部,内容不乏跟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习的苦闷之类。
到了高中,同学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你除了感叹之外,还发现了什么没有?比如,他与他特别好,她与她特别好,他与她特别好,他喜欢与她们说话,她喜欢与他们说话;对你来说,无意之中就知道了对哪些人该说哪些话,而且有些话不愿跟父母讲但会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说,甚至和谁都不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就在于你已经长成了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大人了,你开始发现自己的喜好,开始关注自己、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你慢慢地在形成一些属于你的价值、观念、态度等等。
另外,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串同心圆。圆心是你自己,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处在离圆心较近的圆上,关系一般的人就处在离圆心较远的圆上。对待不同层次上的人,我们有相应的交往规则,就是对待自己的知心好友,我们可以无话不谈,可以分享秘密;而对一般关系的朋友我们只会谈论公开性的话题,就是一些类似于明星八卦的话题。还有,朋友是双方的,尤其是知心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