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主简介”
曹操(公元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少机警有权术,二十岁举孝廉,征拜为议郎。东汉末,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壮大自己的势力。后起兵讨董卓。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吕布,击灭袁术、袁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晋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刘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召集流民垦荒,整饬地方吏治,抑制豪强兼并,减轻赋税,使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后被封为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其为武帝。善诗歌,散文风格清新质朴,有《曹操集》行世。
曹操在封建帝王中极有政治远见,对自己的儿子要求严格,经常现身说法,以亲身体会来教育儿子。下面着重介绍他的《诸儿令》《内戒令》《遗令》等以飨读者。
诸儿令
“原文”
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节录自《曹操集》
“译文”
现在寿春、汉中、长安三个地方,我打算先各派一个儿子前往督率治理。我想选择慈善孝顺不违背我命令的,也不知用谁好。儿子们小的时候虽然受到宠爱,长大后是好样的,我也一定用他。我说一不二,不但对部属不徇私情,对儿子也不想有所偏爱。
“评析”
寿春、汉中、长安这三地都是重镇,曹操打算派儿子前去镇守,就先下了这道命令。此令发布当在曹操得汉中后和刘备夺取汉中前。曹操主持汉魏军政大权,一贯推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在令中,他明确指出,不但对部属不徇私情,对儿子也不例外。儿子们小时候虽然受到宠爱,但长大后只有德才都是好的,才会任用。《诸儿令》公开表明曹操不以权谋私的思想和赏罚分明、用人唯贤的态度,这对子女也是一种激励和最好的教育。
内戒令
“原文”
孤不好鲜饰严具。所用杂新皮韦笥,以黄韦缘中。遇乱无韦笥,乃作方竹严具,以帛衣粗布作里,此孤之平常所用也。
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宄者也。
吾衣被皆十岁也,岁岁解浣补纳之耳。
今贵人位为贵人,金印蓝绂,女人爵位之极。
吏民多制方绣之服,履丝不得过绛紫金黄丝织履。前于江陵得杂采丝履,以与家,约当著尽此履,不得效作也。
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前以银作小方器,人不解,谓孤喜银物,今以木作。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香薰。后诸女配国家为其香,因此得烧香,吾不好烧香,恨不遂所禁,今复禁不得烧香,其以香藏衣著身亦不得。
房室不洁,听得烧枫胶及蕙草。
—节录自《曹操集》
“译文”
我不喜欢装饰漂亮的箱子。平日所用的是掺杂新皮制成的箱子,用黄牛皮镶在中间。遇上战乱没有皮箱,就用方竹制成箱子,用丝帛或粗布作里子。这就是我平常所用的东西。
经过千锤百炼的兵器,是用来消除凶恶,使坏人畏惧服从的器具。
我的衣服、被褥都用了十年了,每年不过拆洗缝补后收起罢了。
现在贵人地位为贵人,金的玺印,蓝色的绶带,在女人的官位中也到了极点了。
官吏和百姓多制作纹绣衣服,履丝的颜色不得超过绛紫金黄丝织履。
我以前在江陵得到各种花色丝织鞋子,拿来给家里,约定穿完这些鞋子,不得仿效制作。
我有逆气病,常常准备好水浸头。用铜器盛水,气味不好,于是前些日子改用银制小方器。别人不理解,以为我喜欢银物,现在只有改用木做的了。
以前天下刚刚平定,我便禁止家内薰香。后来几个女儿当了贵人,为她们薰了香,因此能够烧香。我不喜欢烧香,遗憾的是没能实现我的禁令。现在再次禁止家内不得烧香,把香放在衣内带在身上也不允许。
房室不洁净,才任凭烧枫树脂和蕙草。
“评析”
《内戒令》是曹操以节俭来告诫吏民和家人的。
曹操一生节俭。《魏书》说他“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暖,无有缘饰”。这是说他喜好节俭,帷帐屏风,坏了补补再用常用。他被褥取暖,不作美化修饰。所以《内戒令》第一条说“孤不好鲜饰严具”,第三条说“吾衣被皆十岁也,岁岁解浣补纳之耳”。这和曹操一贯节俭的作风是一致的。
《内戒令》第五条说:“吏民履丝不得过绛紫金黄丝织履。”在曹操的倡导带领下,“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一改东汉以来奢侈糜烂的坏习气,形成了俭朴节约的好风尚。
遗令
“原文”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执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殓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
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节录自《曹操集》
“译文”
我半夜觉得有点不舒服,到天明喝粥出了汗,服了当归汤。
我在军中执法是对的,至于小的发怒,大的过失,则不应当效法。天下还未安定,我的丧事宜简,不能遵循古制。我有头痛病,很早就戴上了头巾。我死了以后,穿的礼服要和活着时穿的一样,别忘了。文武百官应当来殿中哭吊的,只要哭十五声,安葬完毕,便可脱去丧服;那些驻防各地的将士,都不能离开驻地;各部门的官吏要各自坚守他们的职责。入殓时穿当时所穿的一般衣服,埋在邺城西面的山冈上,跟西门豹的庙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
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把她们安置在铜雀台,好好地对待她们。在铜雀台正堂上安放一张六尺长的床,挂上灵幔,早晚供上干肉、干粮之类。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上到中午,就向着灵帐歌舞。你们要常常登上铜雀台,看看我的西陵墓地。我遗下的薰香可分给各位夫人,不要用香来祭祀。各房的人没事做,可以学着编织丝带子和做鞋子卖。我一生历次做官所得的绶带,都要放置在库里。我遗留下的衣服、皮衣,可另放在一个库里,不行的话,你们兄弟可以分掉。
“评析”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这篇《遗令》是他临终前留下的遗嘱。
在《遗令》中,曹操肯定自己一生在戎马生涯中“以法执军”是正确的;要求他的家人和部下在他死后,要以国家为重,尽忠守职;对于如何处理他的后事,也作了精心安排:要求节俭治丧,不要厚葬。他在文中强调举丧中各地将士都不得离开驻地,官吏们要坚守各自的职责;丧事从简,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他死后,各房的人要学着编织丝带子和做鞋卖,要自谋生路,等等。据《魏书》记载:曹操“雅性节约,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暖,无有缘饰”;“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可见曹操一生是节俭的。他在《遗令》中强调要节约办丧事,这正和他一生节俭的性格作风相一致,对后代也是很好的教育。
曹操一生也错杀了一些人。他因旧怨杀了袁忠、桓邵、边让等人及其家族,也因私怨而杀了大医学家华佗,以致后来他的爱子苍舒病重得不到救治而感到后悔。所以曹操在《遗令》中告诫家人:“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实在是有所指而发,也是为自己过去做了错事而感到后悔,希望家人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