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92400000002

第2章 义理之学为待人处世的根基

【原文】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十五日接到四弟、六弟、九弟十二月初五日所发家信。

四弟之信三页,语语平实。责我待人不恕,甚为切当。谓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云云。此数语,兄读之不觉汗下。

我去年曾与九弟闲谈,云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弟。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其平日有讨好的意思,暗用机计,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其兄弟得坏名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刘大爷、刘三爷兄弟皆想做好人,卒至视如仇雠。因刘三爷得好名声于父母族党之间,而刘大爷得坏名声故也。令四弟之所责我者,正是此道理,我所以读之汗下,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这道理,彼此互相原谅。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各各如此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嫌矣。

至于家塾读书之说,我亦知其甚难,曾与九弟面谈及数十次矣。但四弟前次来书,言欲找馆出外教书。兄意教馆之荒功误事,较之家塾为尤甚。与其出而教馆,不如静坐家塾。若云一出家塾便有明师益友,则我境之所谓明师益友者,我皆知之,且已夙夜熟筹之矣。惟汪觉庵师欧阳沧溟先生,是兄意中所信为可师,接衡阳风俗,只有冬学要紧,自五月以后,师弟皆奉行故事而已。同学之人,类皆庸鄙无志者,又最好讪笑人(其笑法不一,总之不离乎轻薄而已。四弟若到衡阳去,必以翰林之弟相笑。薄俗可恶)。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不惟无益,且大有损,习俗染人,所谓与鲍鱼处,亦与之俱化也。兄曾与九弟道及:谓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不可以读书,为损友太多故也。今四弟意必从觉庵师游,则千万听兄嘱咐,但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也。

接到此信,立即率厚二到觉庵师处受业。其束,今年谨具钱十挂,兄于八月准付回,不至累及家中。非不欲从丰,实不能耳。兄所最虑者,同学之人无志嬉游,端节以后放散不事事,恐弟与厚二效尤耳。切戒切戒。凡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四弟与季弟今年从觉庵师,若地方相安,则明年仍可从游;若一年换一处,是即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此以上答四弟信之大略也。

六弟之信,乃一篇绝妙古文。排夏似昌黎,拗很似半山。予论古文,总须有倔强不驯之气,愈拗愈深之意。故于大太史外,独取昌黎、半山两家。论诗亦取傲兀不群者,论字亦然。每蓄此意,而不轻谈。近得何子贞意见极相合,偶谈一二句,两人相视而笑,不知六弟乃生成有此一技妙笔。往时见弟文,亦无大奇特,今观此信,然后知吾弟真不羁才也。欢喜无极,欢喜无极!凡兄所有志而力不能为者,吾弟皆可为之矣。

信中言兄与诸君子讲学,恐其渐成朋党。所见甚是。然弟尽可放心。兄最怕标榜,常存暗然尚同之意,断不至有所谓门户自表者也。信中言四弟浮躁不虚心,亦切中四弟之病。四弟当视为良友药石之言。

信中又有荒芜已久,甚无纪律二语。此甚不是。臣子与君亲,但当称扬善美,不可道及过错;但当谕亲于道,不可疵议细节。兄从前常犯此大恶,但尚最腹诽,未曾形之笔墨。如今思之,不幸孰大乎是?常与阳牧云并九弟言及之,以后愿与诸弟痛惩此大罪。六弟接到此信,立即至父亲前磕头,并代我磕头请罪。

信中又言弟之牢骚,非小人之热中,乃志士之惜阴。读至此,不胜惘然,恨不得生两翅忽飞到家,将老弟劝慰一番,纵谈数日乃快,然向使诸弟已入学,则谣言必谓学院做情。众口烁金,何从辩起!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科名迟早,实有前定,虽惜阴念切,正不必以虚名萦怀耳。

来信言看《礼记疏》一本半,浩浩茫茫,若无所得,今已尽弃,不敢复阅,现读《朱子纲目》,日十余页云云。说到此处,兄不胜悔恨。恨早岁不曾用功,如今虽欲教弟,譬盲者而欲导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误难矣。然兄最好苦思,又得诸益友相质证,于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数端: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未。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盖自西汉以至于今,识字之儒约有三途:曰义理之学,曰考据之学,曰词章之学。各执一途,互相抵毁。兄之私意,以为义理之学最大。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词章之学,亦所以发挥义理者也。考据之学,吾无取焉矣。此三途者,皆从事经史,各有门径。吾以为欲读经史,但当研究义理,则心一而不纷,是故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读经史则专主义理。此皆守约之道,确乎不可易者也。

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若夫为科名之学,则要读四书文,读试帖、律赋,头绪甚多。四弟、九弟、厚二弟天质较低,必须为科名之学。六弟既有大志,虽不科名可也,但当守一耐字诀耳。观来信言读《礼记疏》似不能耐者,勉之勉之。

兄少时天分不甚低,厥后日与庸鄙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及乙来到京后,始有志学诗古文并作字之法,亦苦无良友。近年得一二良友,知有所谓经学者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始知范、韩可学而至也,司马迁、韩愈亦可学而至也,程。朱亦可学而至也。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无如体气本弱,耳呜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每自思念,天既限我以不能苦思,是天不欲成我之学问也。故近日以来,意颇疏散。计今年若可得一差,能还一切旧债,则将归田养亲,不复恋恋于利禄矣。粗识几字,不敢为非以蹈大戾已耳,不复有志于先哲矣。吴人第一以保身为要。我所以无大志愿者,恐用心太过,足以疲神也。诸弟亦须时时以保身为念,无忽无忽。

来信又驳我前书,谓必须博雅有才,而后可明理有用。所见极是。兄前书之意,盖以躬行为重,即子夏“贤贤易色”章之意。以为博雅者不足贵,惟明理者乃有用,特其立论过激耳。六弟信中之意,以为不博雅多闻,安能明理有用?立论极精,但弟须力行之,不可徒与兄辨驳见长耳。

来信又言四弟与季弟从游觉庵师,六弟、九弟仍来京中,或肆业城南云云。兄之欲得老弟共住京中也,其情如孤雁之求曹也。自九弟辛丑秋思归,兄百计挽留,九弟当能言之。及至去秋决计南归,兄实无可如何,只得听其自便。若九弟今年复来,则一岁之内忽去忽来,不特堂上诸大人不肯,即旁观亦且笑我兄弟轻举妄动。且两弟同来,途费须得八十金,此时实难措办,弟云能自为计,则兄窃不信。曹西垣去冬已到京,郭筠仙明年始起程,目下亦无好伴。惟城南肄业之说,则甚为得计,兄于二月间准付银二十两至金竺虔家,以为六弟、九弟省城读书之用。竺虔于二月起身南旋,其李银四月初可到。

弟接到此信,立即下省肄业。省城中兄相好的如郭筠仙、凌笛舟、孙芝房,皆在别处坐书院。贺蔗农、俞岱青,陈尧农、陈庆覃诸先生皆官场中人,不能伏案用功矣。惟闻有丁君者(名叙忠,号秩臣,长沙廪生),学问切实,践履笃诚。兄虽来曾见面,而论知其可师,凡与我相好者,皆极力称道丁君。两弟到省,先到城南住斋,立即去拜丁君(托陈季牧为介绍),执贽受业。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即以下君为师,此外择友则慎之又慎。昌黎曰:“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来信以进京为上策,以肄业城南为次,舱郏兄非不欲从上策,因九弟去来太速,不好写信禀堂上。不特九弟形迹矛盾,即我禀堂上亦必自相矛盾也。又目下实难办途费。六弟言能自为计,亦未历甘苦之言耳。若我今年能得一差,则两弟今冬与朱啸山同来甚好。目前且从次,如六弟不以为然,则再写信来商议可也。此答六弟信之大略也。

九弟之信,写家事详细,惜说话太短。兄则每每太长,以后截长补短为妙。尧阶若有大事,诸弟随去一人帮他几天。牧云接我长信,何以全无回信?毋乃嫌我话大直乎?扶乩之事,全不足信,九弟总须立志读书,不必想及此等事,季弟一切皆须听诸兄话。此次折弁走甚急,不暇抄日记本。余容后告。

冯树堂闻弟将到省城,写一荐条,荐两朋友。弟留心访之可也。

正月十七日

【译文】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十五日接到四弟、六弟、九弟十二月初五日所发家信。

四弟的信三页,句句平实。批评我待人不够宽恕,说的很是。说每月来信只是用空话责备诸弟,却又不能有什么实际的好消息,令长辈看了,疑心弟等庸庸碌碌,不思进取,使弟辈无地自容云云。这些话,为兄的看了很惭愧,不觉汗下。

我去年曾与九弟闲聊,说为人子者,若使父母只见得自己好,说别的兄弟都不如自己,这便是不孝;若使家族乡党称道自己好些,说诸兄弟都不如自己,这便是不友爱兄弟。为什么?如果使父母心中有了贤能愚蠢的分别,使族人乡党口中有了贤能愚蠢的区别,那么他平日里必有讨好的意思,暗用心机计谋,使自己得个好名声,而使他的兄弟得坏名声,日后的矛盾必然由此而生。刘大爷、刘三爷都想做好人,最后闹得视如仇人。就是因为刘三爷得好名声于父母之前,族人乡党之间,而刘大爷得坏名声的缘故。今四弟所责备我的,正是这个道理,我所以读了汗颜。但愿我们兄弟五人,各各都明白这道理,彼此互相原谅。作兄长的以弟弟得坏名而忧虑,弟弟为兄长得好名声而快乐。兄不能使弟尽孝道得美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孝道得美名,是弟之罪。若个个如此去想,那么亿万年也不会有一点矛盾了。

至于说到在家塾读书,我亦知道这很难,曾与九弟面谈至数十次。但四弟前一次来信,说想找个地方边教书边学习,愚兄以为这样做浪费时间耽误事情,比在家塾还厉害。与其出外教书,不如静坐家塾。至于说一离开家塾就有明师益友,家乡的所谓明溟益友,我都了解,而且彻夜筹划,觉得只有汪觉庵先生及阳沧俱先生,是为兄意中可以信赖的老师。不过衡阳风俗,只有冬学抓得紧,自五月以后,师生都只是应景走过场而已。同学的人,大都是些平庸无大志的人,又最好嘲笑人(其笑法不一,总之不离乎轻薄而已。四弟若到衡阳去,必要笑你是翰林之弟,薄俗可恶)。乡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不只是没有益处,而且大有害处。习俗染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曾与九弟说起,说衡阳不可以读书,涟滨这地方也不可以读书,因为坏朋友太多了。今四弟打定主意,一定要去衡阳跟觉庵先生学习,则千万听兄嘱咐,只要吸取明师的益处,不要受劣友的伤害。

接到此信,四弟立即带厚二到觉庵师处受业。学费,今年谨备下钱十挂。兄于八月准寄回,不至拖累家里。不是不想多寄些,实在是力不从心。兄所最担心的,是同学中大多无志向只知嘻笑游玩,端午节以后放散无所事事,怕四弟与厚二学坏了。切戒切戒。凡是跟从老师学习,一定要有一段时间以后才可以受益。四弟与季弟今年随觉庵师学习,若地方安定,则明年还可以随觉庵师学习;若一年换一处,也是没恒心的人,见异思迁,欲求长进也难了。

以上答四弟信之大略也。

六弟的信,乃是一篇绝妙的古文,文笔矫健有力,很像韩昌黎,风格奔放不羁又很似毛半山。我说古文,总须有倔强不驯的文风,愈拗愈深的意境。故除了太史公外,独取昌黎、半山两家论诗亦取傲兀不群的人,论字亦然。我早就想到这些,不轻易谈论。近与何于贞谈起来很谈得来,才偶尔说上一二句,两人相视而笑。我还真不知道六弟有此一支妙笔。以往读六弟的文章,亦无令人大奇特别的。今观此信,才知道吾弟真乃不羁之才也。欢喜无极,欢喜无极!我的有志去做而力不从心的事,我的弟弟都可以做到。

信中说到我与诸君子讲学,恐怕会渐渐形成小圈子。所见甚是,不过六弟尽可放心。我最怕招摇,常想着要自己留意,少说一句,断不至说自己是哪一门户的话,信中说到四弟浮躁不虚心,亦切中四弟的毛病。四弟应视为良友药石之言。

信中又有荒芜已久,甚无纪律二语。这就不对了,做大臣的敬爱国君,就只应称赞他善良美好的地方,不应说起国君的过错;只应当用“道”来使亲人省悟,而不应议论些小事。我从前常犯此大毛病,但还是在心里想,还未形之笔墨。如今想来,还有比这更不孝的吗、常与阳牧云和九弟说到这些,以后我愿与诸弟一起痛惩此大罪。六弟接到此信,立即到父亲面前磕头,并代我磕头请罪,请父亲原谅我以前在心里还对他有些意见。

信中又说到弟弟的牢骚,不是小人热衷功名而不得的牢骚,而是志士珍惜光阴的感叹。读到这,为兄不胜惘然,恨不能生出两翅一下飞回家中,将老弟劝慰一番,纵谈数日才痛快。不过假使诸弟已入学,则必有小人造谣说一定是学院做的人情。众口铄金,何从辩起!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科名迟早,实有前定,虽珍惜时间的念头很强烈,还也不必一天到晚想着中举的事。

来信说看《礼记疏》一本半,浩浩茫茫,若无所得,今已尽弃,不敢再读,现正读《朱子纲目》,每日十余页云云,说到此处,为兄不胜悔恨。恨早年不曾用功,如今想教教弟弟,就好比盲人想给人带路,不走错路才怪呢。不过我最好苦思冥想,又得到诸益友相互验证启发,觉得读书的道理,有必不可变易的几项原则:

研究经书必先专通一经,不可泛读,读经以研究寻求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未。读经书有一“耐”字口诀,叫做一句不通,不看下旬,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这就是所谓耐心吧。读史书的法子,莫妙于会设身处地去想。每看一处描述,就好比我便与当时人物一起酬酢笑语。不必人人都能记诵,要记一人,就恍如接触认识这人;不必事事都能背,要记一事,则恍如亲身经历过这事。经书学了是可以寻求道理的,史书学了是可以考证史事的。抛开这二条,就别无学问了。

自西汉至今,读书人作学问约有三条途径:一是义理之学,一是考据之学,一是词章之学。各执一端,互相抵毁。我私下以为,义理之学学问最大。义理清楚则身体力行有原则,待人处世有根基。词章之学,亦是用以发挥义理的工具。考据之学,我没从中得到什么。这三条途径,都可为研习经书史学服务,各有门径。我以为,欲读经书史学,就应当研究义理,那样专心一致而不会心绪杂乱。由此学经则应专守一经,学史则当专熟一代,读经书史学则专心致意于义理。这都是专的道理,确实是不可改易的。

至于经史以外,诸子百家之学,书籍汗牛充栋。如想阅读,只应读某一人的专集,不应东翻西翻。比如读昌黎集,就应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韩昌黎。以为天地间,除了昌黎集以外,更别无他书了。这一人的集子未读完,万万不可换他人的集子,这也是所谓“专”字秘诀吧。六弟谨记之。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这都是有志者万不可改变的。就是圣人再生,也一定按我的话做。不过这些亦仅仅是对那些有远大志向的人说的。如是为科举功名,那就要读四书,读试帖、律赋等等,头绪甚多。四弟、九弟、厚二弟天分低些,必须做科举功名的学问。六弟既有大志,虽不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也可以,但当谨守一耐字诀,平心静气。看来信说读《礼记疏》似乎不耐烦,是不行的。勉之勉之。

我少年时天分不太低,后来每日与平庸寡鄙之辈相处,无所见闻,很不开窍。等到乙未年到京城后,才开始有志于学诗、古文并书法,亦是没有良友。近年得一二良友,知道有所谓经学、经济,有所谓躬行实践之说,才知道范、韩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达到他们的境界的,司马迁、韩愈亦是可以学习而达到他们的境界的,程、朱亦是如此。慨然思尽扫前日之污,自以为更生为人,自命为父母的好儿子,诸弟弟的先导。无奈身体虚弱,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累。每次自己想到这些,心想这是老天让我不能苦思,老天不想成全我的学问。故而近日以来,心灰意冷。计划今年若可得一官差,能还清一切旧债,就回老家奉养双亲,不再贪恋于做官了。粗识几字,懂些道理,也就是不敢为非做歹犯下大罪而已,不再有志于走前贤的路了。我这样的人以保重身体为第一。我所以无大志了,是因为怕用心太过,足以劳神。诸弟亦须时时以保护身体为念,千万不要忽视。

来信又驳斥我上封信,说必须博学多才,而后才能明理致用。所见极是。我上封信的意思,是强调身体力行、实践的重要性,即子夏“贤贤易色”章之意。认为博学不足贵,惟明理才有用,也是观点有些过激。六弟信中的意思,是说不博学多才,怎能明理有用、立论极精,但弟须身体力行,不能只是与我辨驳对错争个短长。

来信又说四弟与季弟跟随觉庵师学习,六弟、九弟仍来京城,或肄业城南云云。我想念老弟一起共住京中,就像孤雁寻找雁群的感情一样。自九弟辛丑年秋天想回家,我百般挽留,九弟都知道的。及至去年秋天决定回南方老家,我实在也是无所奈何,只得听其自便。如果九弟今年又来,则一年之中一会来一会去,不要说堂上诸位长辈不肯同意,就是旁观者也会笑我兄弟轻举妄动。再说两位弟弟一起来,旅费须要八十金,实难筹办。弟说能自己解决,为兄我私下不敢相信。曹西垣去年冬天已到京城,郭云仙明年才上路,目下也无好伴。只有城南肄业一说,还比较切合实际。我于二月间一定送银二十两到金竺虔家,充作六弟、九弟省城读书的费用。竺虔于二月起身去南方,这笔银子四月初可收到。

弟接到此信,立即去省城学习。省城中我的好友,如郭云仙、凌笛舟、孙芝房,都在别处的书院学习。贺蔗农、俞岱青、陈尧农、陈庆覃诸先生皆官场中人,不能伏案用功的。只听说有丁君(名叙忠,号秩臣,长沙凛生)学问扎实,为人忠厚。我虽未曾见过面,但早就知道这个人是可以为师的。凡是我的朋友,都极力称道丁君。两弟到了省城,先到城南住下,然后立即去拜访丁君(托陈季牧为介绍),执贽受业,拜为老师。凡人必有师;若是没有老师,则不知道严格要求自己。就以丁君为师吧。此外择友一定要慎之又慎。昌黎说:“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一生成败,都与朋友是否贤能有关,不可不慎重。

来信中以进京为上策,以肄业城南为次,为兄不是不欲从上策,是因为九弟来去间隔太短,不好写信禀告堂上老人。不仅九弟形迹矛盾,就是我禀告长辈也必前后自相矛盾,再者眼下实难筹办旅费。六弟说能自己去设法,亦是未吃过苦头的话。若我今年能得一官差,则两弟今年冬天与朱啸山同来甚好。目前暂且从次,如六弟不以为然,则再写信来商议也可。以上大略答复六弟来信。

九弟的信,写家里的事很详细,可惜话说得太短,我写信每每太长,而九弟又太短,以后能截长补短才好。尧阶若有大事,诸弟随去一人帮他几天。牧云接了我的长信,不知为何至今无回信、不会是嫌我说话太直吧?扶乱之事,全不足信。九弟总须立志读书,不必去想这些事情。季弟一切要听诸位哥哥的话。这些信差走得很急,没时间抄日记了。余容后告。

冯树堂听说弟将去省城,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两个朋友。弟可留心访求。

正月十七日

同类推荐
  • 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中国五千年宰相之谜全集

    风云变幻,朝代兴替,本书精选了历代宰相100位,上起先秦的伊尹,下迄清季的张之洞。100位名相,100段永世鲜活感人的传奇……按朝代顺序编排,虽不能反映历代宰相的全貌,但读者可通过本书窥一斑而思见全貌。编写这本书,使读者一睹昔日帝国的辉煌与破败,活现良宰贤相与佞臣奸相之真容,以彰其形、其志、其人,同时更为了以史为鉴,以古人旧事为鉴,为我们今日的修身明志与施展抱负起到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 丰臣秀吉(三)

    丰臣秀吉(三)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网王之咫尺陌路

    网王之咫尺陌路

    这是一个泛着些悲伤的网王同人文。越前龙岚,她有着一个拥有异常网球天赋的哥哥,却只因为她是女生,所以人生存在的唯一意义被定义为帮助自己的哥哥变得更强。“我会一直陪伴着青学,直到青学拿到那面全国大赛冠军的锦旗。”为了这个她许下的承诺,她透支着自己的生命,笑看这些少年成长,尽管换来更多的是那些误解和嘲笑。明明靠得这么近,却有着最远的距离。她究竟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化解他们的冷漠?这样透支自己的未来最终能够换来什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诺未门

    诺未门

    在本书中,我们用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教育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向家长揭示犹太教育的神秘面纱,让世界上通用的优秀教育方式的本质浮出水面。我们将和家长一起分享犹太人的创意家教理念和家教方式,包括犹太人的生存教育、美德教育、自立教育、财富教育等诸多方面创意家教方法。
  • 殖民纪元

    殖民纪元

    地球已被欧夫劳尔统治……人类已沦为“家畜”、劳动工具、任意交易的货物……殖民纪元已开启……人类是就此堕落,还是披荆斩棘,缔造出新的人类不朽篇章?
  • 二次元搬运工

    二次元搬运工

    这是黑历史,是我第一次写的东西,后来者大家轻喷,欢迎关注我最新发布的其他小说。千城因自己立下的死亡flag穿越到了一个奇幻的二次元世界!而这里,无数二次元神作还没有出现,为了成就前世未完成的梦想,千城决定让新的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搬运工,不过他搬运的并非是砖头,而是动漫!在这里,土间埋变成了自己的妹妹,真白成为了自己的免费助手,夏野雾姬帮忙做小说指导。闲暇之余看一看霞之丘诗羽的大腿,调戏一下傲娇的五更琉璃,更有时崎狂三为自己无限加buff,近卫昂为自己端茶递水。……二次元角色纷纷显现究竟是因为什么?还有多少二次元本命会显现?主角又会和哪些角色邂逅出什么奇特的故事?一切尽在《二次元搬运工》!
  • 白骨红颜

    白骨红颜

    一出生,她便被父母遗弃变成毒人。五岁,她跑回家,希望获得父母的收留,却只看到嫌弃的目光,以及那一身珠光宝气的妇人和她怀中粉雕玉琢的一双儿女。八岁,无恒庄满门被屠尽,狼狈不堪的她被神仙似的少年拯救,然后她的人生开始伴随谎言和鲜血。十年后,她周旋在各名门望族间,一时如仙,一时如妖,她是魅杀门主最优秀的作品,她叫魅影。
  • 东方荒木庄

    东方荒木庄

    主角吉良吉影(或者瓦伦泰)一、并非二设荒木庄,我会尽可能在平静生活的前提条件下还原诸位BOSS的性格。二、幻想乡内只会出现荒木庄成员,JOJO们不会出现,部下们不会出现。三、我会在BOSS们的实力和幻想乡少女的实力之间做出一个均衡,不会出现强的离谱的妖怪也不会让荒木庄战斗力碾压一切(虽然诸位BOSS们普遍拥有着六面实力)。四、只有灵梦得城管模式是无敌的。是周更哦~~周更哦~~
  • 追婚:不爱情放手

    追婚:不爱情放手

    十九岁那年,他说要对她对负责,她轻笑了一声,摇摇头,说不用了。可他把那一声轻笑当作是对他的嗤笑,为了证明自己能付得起她的责任。非娶了她不可。她不肯,他就各种死缠烂打。二十一岁那年,她穿着一身洁白的婚纱嫁给了他。多年之后,黎微冉想起那条没有发出去的短信“你若不离,我定不弃”只是当她签下男人给的离婚协议之后,却也没有再说出口的必要了
  • 若只初见何故倾心

    若只初见何故倾心

    众生皆说我是妖,你却因我沦为魔。七世的恋情,今生又该何去何从?如果没有遇见你,没有如果。慢热……
  • 二缺学酥重生记

    二缺学酥重生记

    上辈子的颜洛洛是个平凡的二缺学酥姑凉,毫无存在感地匆匆走完了她的十八年人生,没想到不用等十八年就是一条细妹子,更何况手握系统,这一次她决心要成为一枚真学霸,体味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