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蒙难集》中记载有这样一件事:
举世闻名的大化学家戴维发现了法拉第的才能,于是将这位铁匠之子、小书店的装订工招到皇家学院做他的助手。法拉第进入皇家学院之后进步很快,接连搞出多项重要发明,就连戴维失败的领域他也取得了成功。
然而,当法拉第的成绩超过戴维之后,戴维心中不可遏制地燃起了嫉妒之火。他不仅一直不改变法拉第实验助手的地位,还诬陷他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极力阻拦他进入皇家学会。这大大影响了法拉第创 造才能的发挥。
直到戴维去世,法拉第才开始其真正伟大的创造。
戴维本应享受伯乐的美誉,却因嫉妒心理阻碍了法拉第的迅速成长,不仅给科学发展带来了损失,也使自己背上了阻碍科学发展、使科学蒙难的恶名,留下了令人遗憾的人生败笔。
培根说:“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换言之,凡是产生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人,是没有把心思“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
嫉妒心理,是一种束缚手脚、阻碍事业发展与创新、影响工作的情绪。其特征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忌恨他人优于自己,将别人的优越处看做是对自己的威胁。于是,便借助贬低、诽谤他人等手段,来摆脱心中的恐惧和忌恨,以求心理安慰。管理者的嫉妒,是一种卑劣、具有严重破坏性的情绪,比一般人的嫉妒更具危害性。
管理者的嫉妒大多是由于社会对自身的评价产生的,嫉妒的中心往往是对方的地位、名誉、权力和业绩。从积极的方面说,嫉妒可以成为竞争的动力和源泉,但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积极影响。嫉妒往往使管理者变得偏激,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和攻击性行为,甚至做出违反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的事情,最终有损于他人,也有害于自己。
战国时,张仪和陈轸都投奔到秦惠王门下,受到重用。可不久,张仪便产生了嫉妒心,因为他觉得陈轸有才干,比自己强很多,担心时间一长,秦王会冷落自己,偏喜陈轸。于是他就找机会在秦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进谗言。
一天,张仪对秦惠王说:“大王时常让陈轸来往于秦国和楚国之间,可现在楚国对秦国的关系态度并不比从前友好,反而对陈轸却特别好。可见,陈轸在全心全意为自己谋利,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我们秦国做事。还常说陈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作为您的臣子,怎么可以这么做呢?我不愿意同这样的人一起共事。况且最近我又听说他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要是这样,大王倒不如杀掉他。”
听了张仪这番挑拨,秦王自然很恼怒,马上传令陈轸进见。一见面,秦王就对陈轸说:“听说你想离开我,准备上哪儿去呢?告诉我,我好为你准备车辆呀!”
陈轸一听,摸不着头脑,只是两眼直盯着秦王。很快他便明白过来,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于是镇定地回答:“我准备到楚国去。”
秦王心想果然如此。对张仪的话更加相信了,他缓缓地说:“那张仪的话并不是虚构了。”
陈轸心里完全清楚了。原来是张仪在捣鬼!他没有马上正面回答秦王的话,而是定了定神,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这事不仅是张仪知道,连过路的人都知道。从前,殷高宗的儿子孝己非常孝敬自己的继母,故而天下人都希望孝己能做自己的儿子;吴国的大夫伍子胥对吴王忠心耿耿,以至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做自己的臣子。所以说,出卖奴仆和小妾,如果左右邻居争着买,这就说明他们是忠实的奴仆贤良的小妾,因为邻居非常了解他们才争相去买;一个女子,因为同乡的小伙子争着要娶她为妻,这就说明她是个好女子,因为同乡的人比较了解她。反过来如果我忠于大王您,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我忠心一片,却被怀疑,我不去楚国又到哪呢?”
秦王听了,觉得有理,点头称是,不仅不再怀疑陈轸,而且更加重用他,给了他更丰厚的待遇,相反对张仪冷淡了许多。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教训,嫉妒者无不以害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
嫉妒是一种卑劣的情绪。管理者如果有嫉妒心,就会在本组织中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不仅会打击受妒者的积极性,而且由于散布流言蜚语,会引起不知情者的议论和猜测,从而打破了集体的安宁,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为组织目标齐心奋斗转移到评说是非之上,使人心涣散,或观望徘徊,或“窝里斗”,或另奔他乡,使集体遭到破坏——嫉妒成了害群之马。
嫉妒是企业管理者的一大心理障碍。具有嫉妒心理的领导者,不仅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损害,而且还会给集体带来损害。因此,必须通过发挥自我意识的积极作用,即心理的调节与控制,来抑制或消除这一不健康的心理活动。
1.以达观平和的态度处人处事。管理者要坦然豁达地面对人才的成就和进步,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些人成为时代骄子,真正成为情感的主人,消除可能致疾的一切隐患,从病态的自卑、自责、自狂、自我崇拜中解放出来。
2.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在承认他人成就、承认差距的同时,管理者要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和创造自己。社会是纷繁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是由个人难以控制的客观因素造成的,无需让嫉妒的心态困扰和折磨自己。这样,你就会从嫉炉中突围出来,在事业上积极进取、搏击人生。
3.广交人缘。大凡嫉妒心强的人,社交区域较小,视野也不开阔,只做“井底之蛙”,不知天外有天。只有投身于人际关系的海洋里,才能逐渐钝化自私、狭隘的嫉妒心理,增加容纳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
§§第六章 不偏不倚,公正处事——用好公平公正这把尺
公平、公正是人心所向,是一种人的基本需要。“公生明,偏生暗”是世人皆知。公正处事就是要求管理者处事公道,严格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厚此薄彼,不护亲责疏,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责于下者,必先禁于上。实践证明,管理者能否得到下属的拥护和爱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是否公平公正公开。如何在工作中公正无私,是对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更是其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管理者处事务必要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