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9600000032

第32章 岳飞必须死(4)

岳飞摇头道:“沂中虽勇,和王德差不多,怎么驾驭得了这支部队?一旦处置不当,变乱可能在弹指间就会发生。”

张浚终于忍不住了,说出了一句相当伤人的蠢话:“我就知道非太尉你来不可。”

岳飞也忍不住了,愤慨地说道:“都督您正儿八经地问我,我不敢不据实回答。难道我是为了图谋这支部队吗?”20

双方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全然没有了回旋余地。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唯一能够得出的结论,只是一句不相干的废话:但凡采用此种方式行事的人,十有八九或者大抵是由于心中不干净所致。

岳飞离开都督府,立即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职。然后未等批复,就把军中事务委托给助手张宪代管,自己径直回到庐山,给母亲扫墓守孝去了。

结果,不该生气的人——宰相张浚和皇帝赵构丝毫没有反省自己的意思,他们比该生气的人生的气还大:

《宋史》记载,此后,张浚多次上奏皇帝,坚决弹劾岳飞说:“岳飞处心积虑一门心思地就想兼并别人的部队,此次辞职,真实的意图是要挟皇帝。”这种显然不负责任的弹劾,具有极其可怕的杀伤力,岳飞立即陷入险恶的涡旋之中。21

由此向前推十年,张浚曾经以同样决绝的态度,坚定地弹劾过李刚。

事情发生在公元1127年,也就是北宋靖康二年与南宋建炎元年。在此一年多以前,即宣和七年年底到靖康元年年初,金兵第一次围攻京城时,李刚临危授命,组织了京都保卫战,使汴梁终于坚持到各路勤王兵马赶到,没有被金兵攻破。

在与金兵议和时,李刚慷慨请行,宋钦宗怕他过于强硬刚烈,改派了一位名叫李棁的大臣前往。史载,这位仁兄见到金兵统帅后,吓得说不出话来,从营门开始,就只知道磕头,跪在地上用膝盖“膝行”进谈判的帐房。金兵提出的退兵条件是:索要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头,表缎百万匹,割让真定、太原、河间给金国,并以亲王和宰相为人质。这位大宋的谈判代表全部诺诺。宋钦宗在二十万勤王兵马云集京都城外,金兵一方只有六万兵马的情况下,同意了金兵的条件。于是,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主动请命,前往金营充当人质。当天夜里,发生勤王兵马为争功而偷袭金营事件。为了平息金人的愤怒,宋朝君臣把责任推到了强硬主战派领袖李刚身上,将其撤职罢官。

此后,发生过两次数万京都太学生与市民伏阙请命,就是到皇宫门前集体请愿,要求罢黜求和派,让李刚主持工作的群众运动。据说,李刚与发动请愿的群众领袖们素不相识,但是皇帝与主和派大臣们则大都倾向于认为是李刚暗中操纵了这些请愿运动,意在要挟,居心叵测。

后来,赵构登极之后的第六天,召请李刚担任右宰相。七十七天之后,在李刚强硬的主战主张与求和派发生激烈冲突时,同样是主战派的张浚,突然剑走偏锋,上书皇帝,措辞激烈地弹劾李刚排斥异己,滥杀无辜,结果导致李刚被罢黜出京城。从此,这位与岳飞同样忠诚,同样富有才华,同样耿直,同样威望素著的人物再也没能回到朝廷发挥作用。若干年后,赵构谈起李刚时,仍然不能原谅李刚,认为是李刚挑起的那些请愿运动。而张浚则投合皇帝的心理,其实是将李刚长期排斥在朝政之外的真正重要的力量。22

由此,从李刚、张浚、岳飞这三位位高权重、影响巨大的主战派人士的命运中,我们可以部分地理解了,何以南宋政权只能偏安于东南一隅。

这次事件,对岳飞和张浚二人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岳飞的做法,显然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这位天才的军事统帅,富有军事上的洞察力;在政治上却表现出了十足的幼稚。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此时,岳飞仍然心怀对赵构知遇之恩的感激,潜意识里希望用这种赌气式的方式,唤起皇帝的觉悟。毕竟,就在不久前,君臣二人之间还有着高度的默契与信任。但是,他错了。他不知道,皇帝的心理活动,是不能用普通人的标准来度量的。

事实上,此时的皇帝对岳飞极为恼怒。他将岳飞的举动,理解为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和对自己——帝国皇帝大不敬。

从后来的发展看,赵构基本上接受了张浚的说法,在心理上关闭了对岳飞理解与信任的大门,从此只剩下利用。利用完后,则是无情的诛杀。中国历史上,失去信任之后,皇帝诛杀功臣的事例举不胜举。这可能是中国“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兔死狗烹”之类格言谚语比其他国家和民族多得多的主要原因。

赵构采取了一个很少见、很绝的方法来处理岳飞的辞职事件:他给岳飞最主要的助手参谋官李若虚和统制官王贵二人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让这两个人前往庐山,必要时在岳飞的住室旁搭一间房子住下来,敦请岳飞复职工作。如违抗此令,或者做不到,就把李若虚等并行军法。于是,李若虚二人只好来到庐山东林寺劝说岳飞出山。岳飞很恼火,坚持不肯。就这样,一直僵持到第六天,李若虚对岳飞说出了一番极其严厉的话,致使岳飞不得不接受诏旨,下山复出:

李若虚说:

“难道你是想造反吗?难道让你出来工作不是好事吗?你坚持不干,朝廷怎么会不怀疑你?想想看,你不过是一个农夫出身,受天子委托,掌握这么大的兵权,你是不是觉得可以和朝廷抗衡了?如果你坚持不再复出,我们二人受刑死掉,应该算是没有什么对不起你了吧?可你难道一点都不觉得有愧于我们吗?”23

这一番话,很有可能将此时赵构深藏在心底,想说而没有说的话说了出来,魔鬼般地预示出岳飞的命运。

岳飞下山后,三次向赵构谢罪。赵构说了一番看似不软不硬,实则杀机四伏的话:

“对于你这一次的轻率举动,我并没有生气;要不然,必有惩处。这就是太祖所说的:犯吾法者,唯有剑耳。之所以还让你统领部队,把中兴大业托付给你,就是因为我没有生你气的意思。”24

一般说来,中国皇帝以三尺宝剑对付他们心中的异己时,很少有手软的。后来发生的一切表明,赵构也是如此。

岳飞回到鄂州大本营后,给皇帝上了一份奏章,在并统诸军北伐的计划夭折后,请求率领本部兵马出兵北伐。赵构以手诏回复,表示欣赏岳飞的忠诚,“恢复之事,朕未尝一日敢忘于心”,同意岳飞单独北伐。于是,岳飞提起精神,厉兵秣马,准备出击。25

然而,正在此时,淮西兵变爆发了。岳飞预言的一切,全部发生,而且情况更加糟糕。属于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中最坏的那一种。

从此,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五月间,南宋朝廷发表王德担任该军都统制,相当于方面军司令,郦琼为副;都督府参军吕祉兼兵部尚书“节制”该军。三人之间的关系类似今天董事长和总裁、副总裁的关系。只是吕祉这位“董事长”握有实权。

此人纸上谈兵是一把好手,声称如果交给他一支部队的话,他就能生擒伪齐政权的刘豫父子,然后光复所有失去的国土。言外之意是,现在的统兵大将都是些笨蛋。

现在,手里有了一支大军,他却只会沿用以文制武的旧习,对诸将傲慢无礼,试图以势压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收服、治理这支军队。殊不知这帮子武夫也根本就没把一个书生放在眼里。郦琼拉拢了大部分将领,先和王德死掐,两人一直打到御史台。朝廷一看不好,赶快派几位大员前去安抚、弹压;吕祉也密奏朝廷,请求光是派大员还不够,必须派大军进驻才行。结果,他的奏章居然叫机要秘书泄露给了郦琼。八月八日,郦琼生擒吕祉,随即杀之。然后率领除王德八千人之外的全军四万多人投降了伪齐。26

相当于全国军队至少百分之十以上的一支方面大军,居然集体叛变,投降了敌人。其影响之巨大可以想见。

岳飞很快收到了来自赵构的手诏,下令立即停止北伐行动。

张浚则受到连珠炮似的弹劾,有人认为,这个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令人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皇帝赵构也切齿痛恨,预备把他贬到岭南去。按照宋太祖赵匡胤的密约,宋朝一般不轻易诛杀大臣,“远窜岭表”炎荒之地已经是最重的惩罚。接任的宰相一再求情,才将他放到永州闲住,就是今天的湖南零陵。从此,这位显赫一时的宰相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二十多年。后来,有人试图为他说情,想要重新把他弄回朝中时,赵构发狠说:“我宁愿亡国,也绝不再用此人。”27

二十五年后,绍兴三十二年,即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退位为太上皇,新皇帝宋孝宗准备重用张浚。赵构不以为然地对宋孝宗说:“别相信张浚的虚名,将来他肯定会误你大事。他专门喜欢拿国家的名器财物做人情。”宋孝宗谈到重用张浚是为了恢复大计,赵构使用了一种开玩笑的口吻,实则很认真地说:“小哥,等我老人家百年以后,你再来谈论这个事情吧。”28

淮西之变对宋高宗赵构的影响十分明显。我们无法知道他是否认真地反省过自己,但从此他坚定地开始了对武将的防范、猜疑与裁抑,则确实是毋庸置疑的。

事实上,我们或许更应该把淮西之变看成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转折点:

转折点之前,尽管有许多三反四复,毕竟赵构还是从临安,也就是杭州来到建康,带有御驾亲征的含义,表明了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锐意进取。

转折点之后,几个月内,绍兴八年二月,赵构就相当决绝地离开建康,将“行在”,也就是临时首都放回到临安,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建康。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或者象征,此后发生的一切,揭示了这一象征背后的意义,那就是,南宋政权已经相当稳固,赵构从此将彻底放弃收复中原失地的念头;他很清醒很明白,既不糊涂也不庸懦,他宁愿偏安于东南一隅,也不愿意再冒武将们功高盖主、尾大不掉、拥兵自重的风险了。因此,才能解释为什么绍兴八年以后,赵构放弃金国内乱和岳飞屡屡重创金兵精锐、打到开封边上等等机会,一心一意地只做两件事:裁抑武将与屈己求和。

赵构与他的祖先赵匡胤的确很不一样:赵匡胤有大智慧,很少耍小聪明;在冲锋陷阵中形成了威望、自信与才干,对再能干的文臣武将基本能够收发如意、摆布自如;或者换句话说,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军阀,具有超人的军事才干,因此并不惧怕那些小军阀,不怕他们功高盖主。赵构则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皇家正宗子孙的血脉登上的皇位,意志与毅力都相当脆弱,远远说不上强悍;特别是由于缺少军事才干,没有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厮杀的经验与阅历,没有由此建立起来的威望与自信,于是,在内心深处,对军人可能的尾大不掉、拥兵自重充满恐惧。这样一个二流角色,能够维持住南宋偏安的局面已经很不容易了,他的人品、才干、意志力等等,实在都不足以谈论中兴与恢复大业。由此,我们知道,在帝制传统下的中国,帝王本人的素质对这个国家前途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或许有人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这确实是中国两千多年帝制社会里,一切跌宕起伏下面,最强力的那一根杠杆。

淮西兵变之前几年,在一次讨论中兴大计时,赵构曾经雄心勃勃地对大臣说:“大家都认为不适宜再给诸大将增兵,我看不尽然。汉高祖打天下时,诸将带兵多达十几万,高祖并没有疑神疑鬼的,所以他才能成功。”29

赵构非常清楚兵合则强、兵分则弱的道理。这应该是他准备合兵几路归岳飞指挥的原始动机。

在汉高祖刘邦与韩信的那次著名谈话中,韩信对刘邦的评价是:不善将兵,却善将将,这是高祖成功的关键。遂成为千古定论。在赵构的上述表示中,他很有可能也是以汉高祖刘邦的“善将将”来定位自己的。可惜,他不是刘邦。“淮西兵变”可能使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否善将兵还是个未知数,大约永远不会有机会证实了;而自己并不善将将,则是已经可以肯定的了。这是他彻底改弦易辙的唯一解释。

淮西兵变后几个月,赵构心思大变。绍兴八年二月,岳飞上奏,希望能够给他的部队增加一些兵马。原因是他所负责的长江中上游地区面积实在过于广阔,一旦发生紧急状态,现有兵力很难照顾得过来。

赵构看过奏章后,对左右说:驻防面积过大,宁愿削减地方,也不可增兵。现在诸将这么难分合,已经够头痛的了。末大必折,尾大不掉,自古所戒。现在虽然还没那么严重,但与其增加大将的实力,还不如另外增加几支部队,缓急之际,分合之间,倒更容易调度指挥一些。30

不久,当年五月,赵构与监察御史张戒发生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

张戒对赵构说:现在诸将的权力太重了。

赵构说:他们还不至于骄横跋扈。兵虽多,可是聚则强,分则弱,分也不可行。

张戒说:去年为了一个刘光世,发生了淮西之变。现在就是有好主意,陛下您肯定也不信了。要做这件事,关键是要有策略。

赵构说:我有办法,就是要安抚重用大将们手下的那些将领。

张戒说:您说到根儿上了。收服这些人,大将们就没那么大的势力了。

赵构告诉张戒:也就是一两年的事儿。31

随着赵构心思的转变,一张大网冷冷地张开,罩在了这些领兵将领的头上,什么时候撒下来,他们都在劫难逃。

随后几年发生的事情很戏剧化,扑朔迷离,经常让人一头雾水。生活在当时的人们,可能动不动就要一惊一乍地体验那种大喜大悲的感觉。

同类推荐
  • 浮梦菁华

    浮梦菁华

    逝年华,已成刹那……杀尽天下,倾塌一瞬间!
  • 三国之风云

    三国之风云

    看前世历史系大学生徐仲穿越到三国乱世中,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崛起!(新人上路,不喜勿喷!!!)
  • 清朝篮球联盟

    清朝篮球联盟

    周晓,一名彻头彻尾的篮球达人。无论什么NBA、VLEB、CBA,甚至大学生联盟,只与篮球相关一律照单全收。他有十多块1T的移动硬盘,里面全是关于篮球的视频资料。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晓穿越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周晓利用二十一世纪的思维,以及自己篮球方面的特长,将清朝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他自制篮球,创建世界最早的篮球联盟CBA,引得欧洲强国纷纷前来朝拜。为了改变中国的未来,他引进欧洲先进的军事技术,并说服乾隆,组建了一支火枪集团军。他先下手为强,将倭寇小国荡平,沦为大清附属国土。他诱导乾隆下达了一道圣旨“满清皇世贵胄不得与叶赫那拉氏联姻”他教纪晓岚卷烟卷,制造火柴;他暗中收敛和珅万贯家财;他见到了真正的紫薇、小燕子......喜欢的朋友请收藏、推荐、分享,谢谢!书友交流群:180917964
  • 高祖传奇

    高祖传奇

    一部带你重新走进,认识汉高祖刘邦的历史类作品。
  • 造像:敦煌文化传奇

    造像:敦煌文化传奇

    本书主要介绍了敦煌文化的历史,展示敦煌遗址的风采及内涵,重点介绍敦煌遗址的保护与研究现状。本书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遗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千年殇

    穿越之千年殇

    他为她放弃了娶三妻四妾的念头,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这是他从未预料到的,却做到了。。。。而她为他舍弃的何其至少?当穿越一代遇二代时,原来,被偷走的不仅仅是。。。。。。。。。。。。。。。。
  • 重生贵女

    重生贵女

    原以为自己的一生虽然短暂也算得上是平安幸福,哪只在她身死之时才知自己的死是相公一手策划。本为名门贵女,却被诬蔑不是清白之身,何家嫡女何瑶瑶死于自家夫君之手,且被夫君认为是不洁之人。一生安乐的她在恨意伤心之下死了,一睁眼竟回到了二八年华。何瑶瑶一时不知身在何方,重生而来的何瑶瑶不想报仇,只希望再也不见那个男人。大选之时,她不再逃避,名门贵女,锦绣容颜,她所求不过是一心人而已。
  • 都市之快乐财神

    都市之快乐财神

    他,自幼被父母抛弃孤苦伶仃。他,天资过人却如行尸般苟活。他,才高八斗却生不如死。他,怨天不公却突然喜从天降。他就是刘玉麟……
  • 圣眼战士

    圣眼战士

    残酷的命运!如同枷锁一般!牢牢锁住这些少年少女!曾经三千年前的悲剧,轮回到了三千年后!三千年前!他们破坏!三千年后他们拯救!随时会扭曲的世界!而要靠他们来拯救!
  • 孤踪仙影

    孤踪仙影

    人言天煞孤星,独立诸圣之上。行九州而知心,携佳人以归星。融合仙人之道,深明法武之理。诸般法相缠身,万种因缘忠一。离昆仑,入大唐,合法武而登仙。却发现,冥冥自有天定,命运不可违背。既如此,便破了那天,斩了那道……
  • 神终归来

    神终归来

    伴生大陆,三重天穹,青莲火绕,异世轮回,神归大陆,再筑巅峰。这是一个不定的世界,世事皆在一念之间。
  • 中华狼传奇之热血新生代

    中华狼传奇之热血新生代

    讲述主人公凌诚18岁时发生的一幕令他终身难忘的事情。凌诚结识了女主人公江欣柔,并且毫无来由地堕入了爱河。江欣柔远在香港的父亲由于某些原因,急于与失散多年的儿女会面,于是派出绰号为“九头蛇”的义弟江城,与江欣柔联系。在亲情与爱情之间,孝顺的江欣柔选择了前者,于是,在一个有雾的清晨,她和江城上了南下的飞机。凌诚在后来终于知道了江欣柔的去向。他毅然选择了追寻。同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认识了一个同样魅力四射的女杀手,或许是由于他的诚恳和善良,这个女杀手竟然坦率承认自己的感情,并且最终为了救这个比自己小了5岁的小伙子而被另一个杀手杀死。侥幸避过劫难的凌诚终于找到了江欣柔的父亲江天龙,然而,却与江欣柔失之交臂。当江天龙、江城与凌诚三人同时出现在林子豪的海外船坞时,林子豪更在得到了磁碟的同时使诡计杀了江欣柔,重伤江天龙,新仇旧恨一同涌上心头,究竟江城和凌诚会如何对待这个衣冠禽兽呢?
  • 橘子君女神

    橘子君女神

    “我不要,你别当我的男友。”谁见过一个帅的掉渣的鬼神大人非要你做他女朋友。“我不要帮你弄人血,鸡血可以不?要不鸭血,鸭血很补的”“我不要当女神啦!鬼神大人饶了我吧!”“一千米,我不要跑?带我飞好不好”。。。某女在鬼神大人的威逼利诱下总算成为了女神!“跟我一起走吧”鬼神大人居然让她跟他走,不要啊,我还不想死啊?。。。
  • 佛说三转法轮经

    佛说三转法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香江巅峰

    香江巅峰

    回到1975年的香江,娱乐,股票,实业都不能少,看张德如何成就一代大亨,走向世界巅峰,铸造传奇人生!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是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