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9500000009

第9章 解决“三农”问题朱元璋的规矩有点多(2)

当了皇帝后的朱元璋,大体算是“自奉甚俭”,或许可以列入中国历史上最为克勤克俭的那一类帝王之中。

陈友谅垮台后,有人将他用过的一个饰满珍宝珠玉的镂金床送到朱元璋面前。和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打碎后蜀国君孟昶那七宝马桶一样,明太祖朱元璋也当即将这镂金床打碎。有一个侍臣在边上拍马屁,说:“陈友谅未富而骄,未贵而侈,乃其败亡之因。”朱元璋大不以为然,曰:“难道富贵了就可以骄侈吗?若有此心,富贵也保不住。戒慎戒惧地抑止骄奢淫逸,还怕做不好呢,何况放纵自己。”

据说,朱元璋曾经多次放声大哭,起因都是因为于锦衣玉食之际,想起了父母吃糠咽菜的悲惨时日。阴历九月十八是他的生日,按皇朝传统,皇帝的生日是为万寿节。照帝国仪礼制度,此日百官须在正殿举行朝贺,逢皇帝心情舒畅,还可以大吃一顿。朱元璋连续十多年拒绝行此典礼。大约不完全出自矫情。

修建皇宫时,朱元璋下令将所有雕琢奇丽之设计全部取消,取庄重简朴,少施彩绘。妃嫔住处的墙壁与屏风,全部画上耕织图;太子东宫画朱元璋生平事迹图;朱元璋自己起居办公之殿堂内,则工笔大书历代治平之典章格言。

宫廷内部的空地上,不建亭台楼阁,不治山水花木,大多辟为园圃,栽种应时蔬菜。朱元璋自己时常流连于此,看人们浇水施肥,锄草捉虫。有记载说,朱元璋的餐桌上多用蔬菜,饭菜种类不多,甚少饮酒。与他后世子孙一年一个人的伙食费,便相当于今日数千万元以上人民币的情形颇多不同。

登基称帝前不久,朱元璋曾带太子朱标来到南京郊外农民家中的茅草棚屋,让这个未来的接班人观察体会他们的生活,并告诫曰:“农民四季劳苦,粗衣恶食,国家之钱粮全靠他们供给。你要记住君主的责任,不可陷他们于饥寒。否则,于心何忍?”

温饱思淫欲。朱元璋好色,故事也不少,有时表现得狠毒而且恶劣。奈何笔者没有满足窥私欲的义务,故此按下不表。总体看,他的后宫大致平静。此人身体健壮,生理正常,因此,一口气生下四十二个龙子凤女。在数量上,居于大明帝国十六个皇帝之首。高于唐高祖李渊的四十一个,低于唐明皇李隆基的五十九个,低于宋徽宗赵佶的六十五个,也低于康熙皇帝的五十五个。在我国的高产皇帝中,肯定可以位居前列。

朱元璋的勤于政务在中国帝王中应属罕见。他高度热爱那些枯燥繁琐的行政事务,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三十多年如一日,且不舍昼夜,从不觉乏味无聊。在三十一年时间里,这位皇帝除非生病,基本坚持每天两次上朝办公。早朝的时间冬夏不同,但大体上是在早晨四点钟前后就开始了。长年累月,寒冬酷暑,在没有空调暖气的古代,其辛苦可以想见。单是这股子劲头本身,就实在可以成为许多当代科学研究的典型案例。

《明太祖实录》和几种明人笔记中记载说,朱元璋时常沉浸在帝国事务之中,不论吃饭还是睡觉,但凡想起一件事,立即便要拿笔纸记录下来。若逢吃饭时,他通常将这些纸条别在衣服上。故而,他的衣服上常常会别着许多纸条,心情好时,他会戏称此衣为鹑衣,即破烂衣之意。

有一件常被人们引用的故事,说明了这皇帝当得有多烦——

有一天,朱元璋心烦意乱。原因是天降灾异,他诏求直言,就是希望大家坦率地给他提意见。有一位文臣上的折子足有一寸厚,朱元璋命人读给自己听,结果,读了一个多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三个小时左右,还不知这位文臣想说什么。命人一数字数,已是一万六千三百多字。朱元璋急火攻心,命人将此文臣急急召来,按在地上痛打了一顿。次日夜里,他又想起这个折子,便命人再读,直到一万六千五百字之后,此人要说的五件大事才渐露端倪。据说,这五件事有四件都颇有见地,共用了五百字予以表述。朱元璋长叹一声,说出了那句评价中国知识分子的千古名言:“这些酸秀才,就像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据说,第二天早朝,他还为此向那位被臭打的文臣道了歉。

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务俾农尽力畎亩,士笃于仁义,商贾以通有无,工技专于艺业。”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务必要让农民尽心尽力地耕种土地,文人士大夫全心全意地奉行仁义道德,商人好好做买卖流通货物,工匠专心致志地提高自己的技艺。

粗粗看去,这种将国民划分成士、农、工、商四个等级,令他们“各安其生”的理念毫无新鲜之处,在中国至少已经通行了两千年。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朱元璋将自己对此的理解与理想灌注其中,再用战争年代形成的自信、威望与如今帝王的权势予以强力推行,事情立即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面貌,其影响,令此后六百年间的中国具有了大不同于以往世代的特色。

我们知道,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治国之道,今天人们不停谈到的“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则早就是我国历朝历代国家治理中的重中之重。至于“无农不稳”、“有粮不慌”之类的治国智慧,根本就是普通的生活常识。朱元璋在上述问题上均曾作出过极其富有创意的发挥。这些发挥,许多都称得上前无古人。其别出心裁之处,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朱元璋对于农民给予相当深切同情与关爱的事例极多,显示出此人对于解决当时的“三农”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五年,免征各地农民赋税的文告与诏令称得上连篇累牍。与此相关联,在各种场合的谈话、文告、诏令和对子孙教育中,朱元璋也曾无数次地表现了缓解农民疾苦的努力。由此判断,很难得出此人在这个问题上不真诚的结论。

此外,朱元璋制定的徭役制度相当先进,其核心,大体上是根据家财田产的多寡确定承担劳役的多少——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甚至不出。颇有些当代税收累进制的味道。致使今天还有学者盛赞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公平世道。

如果说帝国之初实行的计丁授田、移民屯垦、奖励生产、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之类的政策在其他朝代也曾经实行过的话,朱元璋则是把自己指导下的乡村建设推到了极致,在某种时刻,会令人油然想起那遥远世代的梦想,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田园诗般优美的理想画卷。

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肯定相当透彻地了解,对于农民来说,官吏们的欺压鱼肉有多么可怕、多么如狼似虎。如果说在过去的岁月里,农民朱元璋曾经亲身领受过各级官吏的厉害的话,那么如今作为拥有四海的天子,他当然应该更加透彻地知道,只有农村安静,整个国家才会祥和。任何与农民过不去的举动,都可以看作是与他——朱家天子和朱家天下过不去。

可能就是基于此种认识,朱元璋才制定了那个著名的严禁官吏下乡、允许捉拿扰民官吏的政策。

这条世界历史上都很罕见的政策,确曾在当时得到过相当坚决的贯彻执行。

北平布政使司——后来永乐皇帝将帝国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后,所辖地区改为北直隶——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其所辖的乐亭县农民赵罕辰,曾经率领三四十个农民将一帮县里的贪官污吏擒拿起来,押送到了首都。

事情的起因是乐亭县的主簿汪铎与县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一起,设计了一个“佥派徭役”的把戏。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找由头,策划一个项目,然后把该项目与全县的发展进步、前途命运、人民幸福与否联系起来,于是,老百姓自然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其实,就是巧立名目摊派敛钱的意思。他们规定,县民中凡想逃避此徭役者,必须每人交纳五匹绢的费用。我们需要知道,在当时,这五匹绢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按照官方银、绢、粮折价,五匹绢相当于大约六石米。当时,一个正七品知县的正式收入为每月七点五石米;而正九品县主簿收入则为每月五石米。结果,民怨沸腾之下,便发生了农民将八个官员捆绑起来押送京师的事件。

走到离县城四十里地的时候,这位县主簿汪铎央求赵罕辰:“我从十四岁开始寒窗苦读,才有了今天的地位,饶了我这一次,休坏我前程。”结果,他没有被饶过,还是被送到京师。朱元璋下令将其砍掉了脑袋。

在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大诰续编》“民拿下乡官吏第十八”中,朱元璋还向全国通报表彰了“如诰擒恶受赏”的常熟县农民陈寿六。

江苏省常熟县的这位农民,率领自己的弟弟与外甥三人,捆绑了“害民甚众”的县吏顾英,到首都告御状。结果,受到皇帝大张旗鼓的支持。朱元璋嘉奖他能干,赏了他钞票二十锭,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一千多元人民币,三个人各赏两件衣服,免除他“杂泛差役三年”,并通报全国予以嘉奖。

在这篇旷世罕见的奇文中,朱元璋严厉警告说:若有敢于无事生非扰害陈寿六者,“族诛”——杀其全家;若有敢于捏造罪名诬陷陈寿六者,“族诛”——杀其全家。嗣后,陈寿六若有过失,只有皇帝朱元璋本人有权力审他。

最后,朱元璋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其陈寿六其不伟哉。”——这陈寿六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

有一次,山西和浙江两个州县的学政、教谕进京朝见。朱元璋问他们民间情形怎样?庄稼收成如何?这两个人是教育官员,在皇帝面前不敢信口开河,于是老老实实回答说:于民事所知不多。谁知,朱元璋拍案大怒,曰:哪有久居民间而不知民情世务的道理?立即下令将这两个倒霉蛋撤职,流放到了边疆。

开国之初,各地官员时常奏报祥瑞,礼部请求颁布祥瑞奏报办法。这是典型的中国式马屁。朱元璋相当不以为然,他的反应是:“你们只谈祥瑞,不及灾异。殊不知灾异尤为重大。今后各地发生灾异,不论大小,地方官都要快马飞奏。”

朱元璋对于天降灾异相当重视。洪武元年,许多地方发生旱灾,并持续到了次年暮春时节。朱元璋诚惶诚恐,在父母亡灵面前祷告,说:绝不敢忘记父母当年吃草根树皮的苦难,愿与天下百姓共甘苦,率所有妻妾吃半个月草根粗米,以反省上天的谴责与惩罚,并为百姓祈福。

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天下大旱。朱元璋率所有王子,斋戒沐浴后,身穿素衣草鞋,步行到城外的岳渎坛,在烈日下曝晒三天。当晚,并不回宫,就地卧于草席之上而眠。第二天,再接着晒。届时,皇后率所有妃嫔下厨用野菜糙米制作斋戒之饮食。时值阳历六月的南京。据说,此次皇帝截然不同于海滨度假沙滩上的曝晒,确实感动了上帝,五天后,便下了一场透雨。

关于农民问题,朱元璋典型的谈话方式大体如下:“昔日,在民间看到饥寒交迫的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心里常常会产生一种厌世的心情,恨不得能够马上替他们死了。战乱年代,见到这种情形时,也是同样心生恻然。如今,我代天治民,若天下还有流离失所的人,那就不但有悖于自己拯救百姓的愿望,也没有尽到代天的责任。你们务必要体会我的心情,好好安置那些贫苦无告的人,不可使天下还有任何一个这样的人。”

倘若不是了解这位皇帝青少年时代曾经遭遇过的苦难,让人很难相信这位杀人如麻的皇帝还会有这样的情怀。类似的事例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或许的确是出自真心地在关心、保护着自己心爱的农民,他可能由衷地希望自己治下的农民能够过上安静富足的生活。

为此,他充满理想地精心设计了帝国最基层的乡村生活样式。

一切生活在帝国农村中的人们,都应该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产劳动,通过男耕女织的诚实劳动,交纳皇粮——向帝国财政贡献赋税并获取生活的来源,成为帝国忠实的良民。

那些游手好闲和无事生非者,则必须受到惩罚。

为此,帝国每一个乡村都要建设“旌善亭”与“申明亭”各一座。旌善亭用来表彰上述良民及其令人称道的善行义举,他们的名字和好人好事将被严肃认真地摹写在亭中,以此激励人心之向善。申明亭则是处理村中纠纷的场所,举凡婚姻、财产、争占、失火、盗窃、骂人、斗殴、钱债、赌博、擅食田园瓜果、六畜践食禾稼、亵渎神明等等,都要在此由年高望重者予以仲裁。审理仲裁中,老人可以酌情使用竹篦荆条等抽打案犯,但不许设置牢狱监禁。白天审问,晚上必须放回,第二天接着再审。那些行为不检者的名字及其坏人坏事,也将被一丝不苟地摹写在亭中,以此警醒后来者不要重蹈覆辙。

每年正月和十月,全国各地之乡村都要举行两次全体村民大会餐,名曰“乡饮”。届时,全体村民必须在进餐之前,聆听年高望重者发表训词报告和宣读朝廷最新颁布的法令文件,所有行为不轨者将在此受到批评教育。其中屡教不改及态度恶劣的人,将被宣布为“顽民”,扭送到县政府去,他甚至包括他的家属,都将被发配或者充军到边远地区。假如被推举出来主持这些工作的年高望重者,没有能够很好地履行上述职责,那么他们也可能受到惩罚,严重者将会被发配或者充军边疆。

皇帝规定,上述惩恶扬善暨乡村自治的过程,均不许政府官员干预。不论惩恶,还是扬善,官员的职责就是如实向皇帝报告。若地方政府官员敢于干预,则乡村主持者有权直接报告皇帝。那时,这个官员将会被一同治罪。这种双轨报告的机制,可能会使帝国各级官员们相对地收敛一些。

同类推荐
  • 官场钩沉

    官场钩沉

    本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进行串联。
  • 蒙誌

    蒙誌

    此书描绘了华人之古人群两千年前,在当今的日本列岛、朝韩半岛、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蒙古等地发生的一些人类记忆,虚北圣域乃东北亚的核心地域。
  • 三国殇魏殇

    三国殇魏殇

    魏、蜀两军的十几万兵马,并没能干扰或改变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今冬的第一场小雪又如期而至,改变了大剑山的模样。站在剑门关上放眼四望,周围连绵逶迤的峰峦崖壁,白一块,黑一块,犹如一群或大或小、或坐或卧的虎豹,将雄居于山巅的剑门关围在其中。
  • 汉末逆反者

    汉末逆反者

    自小无根之人,纵使胸有万千沟壑,心有破天之志,奈何这是一个讲究出身的时代。。。。。。
  • 历代状元(上)

    历代状元(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热门推荐
  • 魔枭神主

    魔枭神主

    吞尽世间苦楚,成就无上巅峰。魔神间游走,缔造一代魔枭神主。
  • 官经一日一谈

    官经一日一谈

    盲目创新和泥古不化一样有害。不可事事明察秋毫,洞彻人心深处;不可老于世故,更不要过于圆滑,领导者的才能在于选拔官吏和任用。“赏” 与“罚”是法家治国的“二柄”,以此来调动民心,在一拉一打的过程中,让不法之徒惧于威严不敢造次,君子慎其独也。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不能放纵自己。依此处世,可无患矣。要想让人拥护和信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情,损有余而补不足,打造完美的性格;恪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
  • 大能人阿贤

    大能人阿贤

    大房地产商李贤因为干坏事太多,遭了天谴挂掉了,但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这厮竟是重生在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最热火朝天的时间。“嘿嘿,老子重生了,要干什么呢?上辈子为了赚钱娶了个丑八怪老婆?给老子带了无数个绿帽子,这辈子还娶她的话老子就真的脑袋被驴踢了,唔...若依姑娘,阿双妹子,月盈姐姐....我他妈究竟要选哪个好呢?”“小伙子,莫要太兴奋,若是还像上辈子那般恶贯满盈,欺压老百姓,老子包你一辈子打光棍,活不过三十岁你信不信..”
  • 灵武沉浮

    灵武沉浮

    命运之中,迷雾之下,另一世界,怪异少年,身中异光,身世离奇,极炎之火,冰极寒光,两极碰撞,是毁灭还是涅磐,待看今朝,谁主沉浮?欢迎大家来讨论qq群吐槽作品,讨论剧情qq群197789959
  • 妖魔都市录

    妖魔都市录

    一向不会写简介。呃,好吧,有吸血鬼、有僵尸、有百鬼夜行、还有……写到再说。主角不全是人……风格……我不知道……以上。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家伙,无意中苏醒和进入了这个世界之外的另一个暗世界的故事。
  • 随机应变大考试

    随机应变大考试

    我们青少年处于兴趣爱好非常浓厚的阶段,同时也处于提高智力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各科学习成绩,同时还会影响到今后职业选择和能力发展。总之,兴趣是智力的火种,是求知的源泉,是成长的动力,我们青少年应该把智力、知识和兴趣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自己处于最佳的成长中。
  • 每天一堂销售课

    每天一堂销售课

    从一个刚入行的销售菜鸟到业绩辉煌的顶级销售员,需要多长时间?销售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客户即是敌人又是战友。
  • 你只能宠我

    你只能宠我

    终于在毕业之后和我的男神由师生关系变成了同事关系,为什么他如此高冷,以前怎么没觉得?同事关系变成了恋爱关系,为什么他变的这么啰嗦了,总是不让我一个人出去玩?结婚后,为什么想象中的妻管严变成了夫管严!我抗议!!
  • 慈禧传

    慈禧传

    慈禧太后17岁入宫,27岁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废掉辅政八大臣,开始了她的“垂帘听政”时代。在之后的48年里,她三次垂帘听政,扶助同治、光绪两代幼帝成长,实际控制着晚清的朝政大权。本书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与整理,再现了慈禧的一生。
  • 回眸只为你一笑

    回眸只为你一笑

    她是冥界教主,他是武林正派代表;她为他不惜一切,而他却听信别人辜负了她。他和她在武林学院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她心碎离开,一年之后重度归来;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