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5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论应用伦理学的问题意识

一、从反思和批判中发现问题

哲学是智慧之学,是带着深沉反思和厚重智慧在薄暮降临的黄昏时分悄然起飞的“密纳瓦的猫头鹰”。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伦理学在当代的发展,应用伦理学无疑会天然地带有哲学的基本精神特质,那就是反思和批判的智慧。不同之处在于,应用伦理学将这一智慧用来直面现实社会,用于探究现代社会人人关系与天人关系的理性之中。这也是应用伦理学在当代得以勃兴的内在根源,可以说,反思和批判的智慧是应用伦理学应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逻辑起点。

任何一个社会,既是由带有与生俱来的感性特征的人类组成,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非理性时代(不论是源于政治,还是源于经济),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无限膨胀,非理性成分会随之增加,因而任何一个社会发展中都需要理性的智慧。如同自然科学实验通常将条件还原到最简单的模式或模型中,从而得出答案,再将之运用或运行于复杂的条件和环境中一样,解决身处喧嚣尘世中的现代人所遭遇的非理性困惑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将人类社会几千年积淀的文明逐层剥离,还原到人类最本真的智慧之中,就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日益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智者就提出过,只不过那时的环境问题最多是植被和森林的相对大幅减少等等而已,远不及现代社会的问题严重。进一步的追问在于,是否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和生态的改变或是破坏的基础之上?如果是,那么人类能否和如何在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将这种改变或破坏力减小到最少,该是现代人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关系着人类社会未来的并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或者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问题。

事实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所引起的全球变化,一方面使得许多人进入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人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对人类、特别是后代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例如1998年7、8月间暴发的长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其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洪峰出现之频繁,以及干支流洪水遭遇、洪峰叠加之惊心动魄都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当洪水退去,人们冷静下来之时,其中一些洪水数据却让人深思。据资料统计,从全流域来看,1998年长江洪水在上游宜昌等站出现的最大流量均低于1954年洪水流量,中下游沙市等站出现的最高水位却普遍高于1954年。造成这个问题的客观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其中两个人为的因素不可忽视:一是由于上中游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坡耕地流失、过度开发建设等原因,造成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中上游河道淤积;二是围湖造田致使流域内能承载洪水的湖区面积减少,中上游河道、湖泊排洪蓄洪能力下降。我们知道达到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有着相对的稳定性,系统本身具有整体调节能力和反馈功能,可以平息出现的某些涨落的扰动,使系统大致保持原来的状态。但是,如果人的活动急剧地改变系统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流向和密度,系统则无力平息这种扰动并恢复到原来的稳态,导致生态失调乃至系统的瓦解。洪水是自然界的一种自我调节,是系统扰动的内在因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增加了系统的扰动;人为淤积河道、围湖造田,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振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破坏了长江水域生态平衡的稳定性,破坏了这个系统的整体调节能力,使得系统平息洪水自然涨落的能力下降,致使洪水成为一种灾害。最为重要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干预所引起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对于自然界自身来说都是“中性”的,都不过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有根据的转变。但是对人类来说,这种改变却不是“中性”的,它变成为一种灾害,因为这些改变所破坏的正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空间,现实地危及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从个体来看,西方启蒙运动以来,个人独立和思想自由已逐渐成为普世价值,人人可以为自己做主,人人都有其自主性。然而,当个人的自主性的负面效应最终导致一个全球性问题的时代到来时,人们就需要对自身的行为及其所导致的后果予以反思,并且这种反思惟有通观全局或站在一定高度上才能达致深刻。应用伦理学因此应运而生,因为秉承哲学反思和批判智慧的应用伦理学,能够对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但是,笔者以为,应用伦理学在当代社会突显的更重要的意义恰恰不在于像传统哲学那样仅仅是反思和批判(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既有“哲学”,何须“应用伦理学”),或者试图通过反思和批判而去全然矫正或规范现代人的自主行为。比如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因为拥有汽车,生活因而变得更加便捷,但汇聚在一起却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尽管因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成为现代社会挥之不去的痼疾,却也不能简单地以如都不使用汽车、安步当车来解决这个问题。清华大学哲学系卢风教授认为应用伦理学应该秉承哲学的批判精神,笔者很赞同,但是哲学研究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识,只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并不是终极目的,也不是达到终极目的的途径和方式,原因在于:其一,伦理学本身,在笔者看来就像是一个和善的历经沧桑的老人平和地处理人世间的纷纷扰扰一样,或者就像一个智慧女神站在遥远的天际悠然微笑着维护宇宙的公平一样,是一门向善的学问,是一种传承和弘扬善的理论,“批判”并不是它的旨趣所在;其二,冠之以“应用”二字,就更增强了应用伦理学的积极建设的意义,应用伦理学更多的是去关注、去解决,而不是去破坏、去批判,这也是应用伦理学特立于哲学门类之下的显著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应用伦理学在应对当代多元社会的现实问题时,所要传承和延续的更多的应是哲学的“问题”精神和“问题”意识——去关注和发现问题、去研究和解决问题;而秉承问题意识,解决现实难题正是应用伦理学的基本功能和旨趣所在,因为应用伦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问,对于应用伦理学来说,更为重要的恐怕是关注和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有效地公正地解决问题。

二、积极应对冲突和难题的挑战

在应用伦理学何以勃兴的问题上,比较容易达成共识,那就是应用伦理学的兴起是社会现实需求的推动,“是为了回应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亟待解答的以道德冲突为特征的前沿性问题提出的挑战”。可以说,现实社会的伦理悖论和道德难题是应用伦理学得以勃兴和突显的现实根源,而积极应对现实社会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难题的挑战,正是应用伦理学的理论特质和本色所在。

为一些中西方学者所认同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应用伦理学,无意于建立统一的伦理知识体系,但它直面现代生活的道德困境和危机,不再固守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疆界,而直接对现代人所遭遇的伦理悖论和道德难题做出判断。汇集起来,现代社会的伦理悖论和道德难题包括妇女是否有堕胎的权利、不可治愈的痛苦病人是否可安乐死、是否应该克隆人、动物是否有权利、是否应该废除死刑、核能是否安全、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是否应该鼓励汽车消费、医患关系中如何满足病人的知情权与避免对病人的伤害,新闻报道中公民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道德边界如何恪守、资源有限性与代际公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等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以及将来可能遭遇的类似问题的一个特点在于,这些问题都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而至,并且不是简单地诉诸法律准绳或政府公约就能得以有效解决的,一些问题甚至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或争端一时难以统一,而只好暂时搁置起来。例如关于治疗性克隆问题:2004年11月,鉴于四年来世界各国的理念分歧,第59届联大法律委员会决定将制定禁止克隆人国际公约之事宜(反对治疗性克隆的国家提出的方案是禁止的对象既包括生殖性克隆也包括治疗性克隆,支持治疗性克隆的国家提出的方案是禁止的对象仅指生殖性克隆)搁置起来,推给未来;取而代之的是2005年3月通过的不具法律约束力、默许治疗性克隆的禁止克隆人决议。

更多的问题则由于其现实性、争议性和复杂性,而成为理论界、业界和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难题,并进而发展为应用伦理学的各个分支如政治伦理、经济伦理、法律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媒体伦理、医学伦理、基因工程伦理、性及家庭伦理、动物伦理等所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比如媒体伦理中的隐性采访理Secretive Interviewing 问题。隐性采访以其对社会生活强有力的监督制约优势,以及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在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然而,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同时存在着利与弊两个方面,隐性采访也不例外,它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诸如:舆论监督是否优先于隐私权?对不法之徒的不法行径进行偷拍是否构成隐私侵害?记者能否用欺骗或违法的手段揭露社会丑恶和腐败现象?在“反对欺骗”与“获知真情”之间,究竟孰轻孰重?公共利益能否成为隐性采访的充分必要理由?隐性采访能否代表记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等等。在对待隐性采访的态度上,新闻记者赞成隐性采访的依据是:新闻自由作为基本人权被各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采访自由作为新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法律的允许和保护,且隐性采访是记者不公开自己身份且在被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逼近事实真相,获得公开采访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以及保护自己人身安全。专家学者则认为,由于隐性采访在法律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中都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定,部分国家地区甚至明令禁止,因而诸如什么时候可以用隐性采访,什么时候不可以用等问题难以解决。隐性采访时应该注意保护或在何种程度上保护哪些人的隐私权、人格权?隐性采访时记者应该以什么角色出现等一系列问题也都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很多时候,记者进行隐性采访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但是由于我们公共利益难以界定,会出现打着“维护公共利益”的“合法”旗号,肆无忌惮地滥用隐性采访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隐性采访本身属于一种带有欺骗性质的不公正行为,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一方主动,一方被动;一方了解底细,一方不明就里;一方有技巧、手段和机器,一方则毫无防备,双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故隐性采访不可为之。对隐性采访抱持中立态度的人则认为,新闻媒体对于一些通过正常采访无法得到的新闻素材,运用隐性采访的手段,全面、真实地了解事实真相,将那些阴暗丑恶的事件予以揭露,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但是隐性采访只是新闻采访方法的一种,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公开采访的补充;新闻工作者只有在用尽了一切合法的、毫无争议的手段之后,才可以考虑是否用一种相对适合的隐性采访手段来获取新闻;对于隐性采访应该有一个适用范围的选择,比如为了拍摄社会不良现象或不道德行为,取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拍摄违法犯罪活动时,为揭示犯罪活动,避免采访危险;在公共场合,在不针对个人的前提下,为保证采集的形象素材生动真实,避免镜头前的紧张和不自然等等。

争端尚未解决,现实兀自发展,这就是应用伦理学所面临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难题的特点。争端不能永久搁置,或听之任之,因为它们关乎着个体的权益、社会的方向,甚至人类的未来,而如何积极应对这些伦理冲突和道德难题的挑战,进而有效解决这些冲突或难题所必然带来或招致的现实问题,就成为应用伦理学得以勃兴的现实根源以及理论特色和理论使命所在。当然,诚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甘绍平研究员所指出的,应用伦理学所关注的这些伦理冲突、道德难题或现实争端,绝大部分体现着新旧价值观念冲突或现有的道德规范冲突的两难选择,或者就是那类并非一定要(或是不能简单地)做出非此即彼之抉择而需要针对不同的利益进行平衡考量的问题,或者表现为某种伦理要求与现实实践之间的冲突,以至于该要求难以实现,失去了得到辩护的理由,或者就是社会现实中涌现出的诸多崭新课题,所有这些问题一方面旧的道德理论对之束手无策,另一方面也并不是凭借简单的道德直觉与洞见或是参照职业道德守则就能解决的,因而需要诉诸一种复杂的理性的权衡机制进行协商讨论以求得答案。就这一点而论,甚至程序共识论的异议者卢风教授也是同意的,如他所说:“在现代社会,只能通过对话协商以制定公共政策和法律,所以公平合理的对话商谈程序对于制定公共政策和立法至关重要,或说程序公正直接关乎公共政策和法律的公正。应用伦理学家若不满足于就克隆人、安乐死、动物权利、全球变暖等问题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而希望自己的观点能产生实际影响,就应该积极参与公共领域的对话协商,或力图进入各种伦理委员会。就此而言,程序共识论的观点值得肯定。”

三、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就其根本来说,现代人所遭遇的很多问题本身其实并不复杂,不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其复杂性恰恰在于,由于现代社会多重的利益追求和多元的价值观念致使大家很难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周全方案,或者由于现代人的惯性导致很多时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作为普通人甚至一级政府有时较难有长远的全局的考虑。比如类似于汽车消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交通拥堵等等,都是人所共知的问题,却没能或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在现代多元社会中,很多时候和很多情况下,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是与非、对与错,是非对错都要在一个具体的时候和具体的境况中加以考量,这种考量有时并非仅仅靠秉承某个真理、某个价值观就能够完成和提出较为满意的答案的。这时候,程序和商谈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也就是说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程序或组织(比如伦理委员会),提供一个交流和商谈的平台,综合各方(包括伦理专家)的意见和价值观,确立一个最基本的价值观或准则、精神,进而在针对各个不同的景况和环境的仔细考量中,最终找到一个或多个解决问题的相对良好的方案(共识),并且这种共识性的方案大多时候也只能是建设性的意见,因为最终的决断仍由当事人或责任者自己做出或完成。这里顺便提及,卢风教授认为政府和媒体能够更好地发挥这样的平台作用,笔者以为政府的任务更在于管理和决断,而媒体的作用更在于讯息和导向。

民主首先是一种制度,正是在制度民主的千年沿革中才慢慢沉淀出民主精神;或者说,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从来就是相互映衬的。建立一种中立的对话程序,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本身就是“民主真精神”的体现,倘若没有这种程序和平台,民主真精神无从谈起。就如同现代公正更多地应是机会平等一样,倘若连平等机会都没有了,或尚未实现,何谈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倘若程序上就得不到公正的保障,何谈结果的公正呢?按照法理学的研究成果,“程序”总是与正当、正义、公正相关联,历史上最早的正义要求就是一种程序上的正义要求。作为单个的伦理专家,或伦理委员会成员,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自身是否抱有一种“民主真精神”,但是就整个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宗旨的应用伦理学来说,仅有此恐怕是不够了,它还需要或是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机制或程序,把众多的有着“民主真精神”的伦理专家汇聚在一起,进行精神的交锋和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达成一个相对的共识而反馈社会。当然,还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反馈社会的机制,这种反馈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伦理专家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和媒体的支持和参与。

如前所述,很多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难题,之所以成为“伦理冲突和道德难题”,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而在于现代社会或现代人所不得不置身的多重景况和不得不考虑的多重利益所致。比如整体来看,汽车消费不好,现代人却大多努力挣钱而购之。“多数人的共识”即主流价值观,代表着现代社会的潮流和时尚,之所以能成为潮流和时尚,也是多数现代人趋之若骛的结果,这本身无可指责,问题在于,这多数人趋之若骛的潮流和时尚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或者从一开始就隐含着)一些非理性的成分,这些非理性的成分若是任由其扩大化也许就会酿成现代文明的危机,也正因为它是现代潮流和非理性的混合物,才最终形成“伦理冲突和道德难题”。这样一来,应用伦理学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就要进行多方的考量: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拥有个人自主性的每一个普通的现代人选择何种行为方式,趋赶何种潮流和时尚,旁人无法予以贸然干涉和阻挠;对于追赶潮流和时尚所可能导致的某些严重后果(毕竟并非所有的潮流和时尚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倘若他自己没有或不能反思,也无可指责(因为他是普通人,不是智者)。其次,现代潮流和时尚,从主体来看,已经是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人挥之不去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如果一味要求现代人逆潮而为,是否能够为现代人所接受呢?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能听之任之了,因为当一种东西成为潮流的时候,可能恰恰缺乏或需要的正是某种反潮流的东西,如同现代人在遭遇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弥漫或泛滥时,最想要听到的恰恰是来自权威的声音。只不过,应用伦理学研究者和工作者(智者的代表)在反思和批判某些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现代潮流和时尚时,或者在试图解决某些“伦理冲突和道德难题”时,应充分考量以上两个因素,一方面要以智者的身份或综观全局、或高屋建瓴,做出超越普通人的洞见,另一方面也要在充分尊重现代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如同我们尊重历史一样)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供现代人参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应用伦理学的使命其实在于针对现代文明的危机和道德悖论,从智者的角度和高度,通过某些合理性的程序和途径,提供经过论证的、较为权威可行的、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伦理学不能“逼人从善”,却可以致力于从善的导向,教人为善;应用伦理学不能使人人如智者般“逆潮而为”,却可以让普通人尝试着像智者一样去思索和感悟,去反思自己的个体选择及其所造成的长远后果,乃至调整或改变自己的个体行为。应用伦理学研究最终所寻求的是理想的人类“生活之道”,而人类“生活之道”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周遭同乐共生,享受真趣,释放真性。

同类推荐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 泉州湾大讲堂

    泉州湾大讲堂

    内容包括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的“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泉州市副市长陈荣洲的“两岸关系纵横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的“‘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经济发展愿景”、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斌的“微博与生活”、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莹的“企业用人的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泉州师范学院原院长黄子杰的“领袖素质——卓越人才应当具备的潜质”、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的“国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参与两次南极科考的戴聪杰教授的“南极科考和海洋文化”等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科学视野,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了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
  •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走进孩子心灵:家长必读

    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原作、有采写手记、有作品评析,真实记录了宁夏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是一代新闻工作者走进生活、走进实际、走进群众的壮美画卷,亦是年轻新闻工作者学习、进步的教科书。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魔道圣途

    魔道圣途

    一位人间界的修真者来这片神秘的蓝顿大陆,他的到来,给这片大陆带来了一段千年不灭的神话。这是一位高级治疗师一位高级炼器师一位高级幻阵师一位高级炼符师更是一位不可思意的高级炼丹师为了大陆的和平,为了人们的安生,万天仇改变了自己洒脱不羁的性格,以暴制暴,他到底是圣,还是魔……
  • 浩然书生

    浩然书生

    这是个妖魔鬼怪的世界,什么狐仙、蛇妖、吃人的鬼怪应有尽有,原本叶天以为来的是个普通的世界,却未成想这里尽有鬼怪妖邪,除了没有漫天神佛,就只有一些高深的道士和一些鬼差城隍。
  • 超级boss

    超级boss

    一个17岁的宅女,被电脑游戏吸了进去,纳尼?!这是什么鬼地方?!她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在江湖里面会不会闯下什么灭顶之灾?会不会改变历史?
  • 蝶泳

    蝶泳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白羽行

    白羽行

    君自中煌元城来,可知春花开几度?莫笑豪侠轻生死,乱世九州白羽行。那个封面自己做的,不好看别骂我啊……
  • 生化异爱

    生化异爱

    一个很普通的男生在一个星球上遇到了可怕的怪物,神秘的东西,还有她。
  • 报告夫人,少爷又疯了

    报告夫人,少爷又疯了

    身世牛逼,这个表哥很牛叉;霸道总裁,唯她不娶,无她不欢;青梅竹马,市长先生,放开你的手好吗;万千宠爱,女人无不抓狂,极品男都在她手中;有夫之妇,我已经名花有主了,众人为她解释,“但这并不妨碍我喜欢你。”蓝光着急道:“放开手,那是我儿子。”众人无语,“我还是干爹呢!”“羽沫炎,我们儿子呢?”蓝光质问。羽沫炎淡淡回道:“指不定又被哪个干爹拐出去玩了。”“老婆,儿子才一个,我担心儿子被他们玩坏了,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羽沫炎压着蓝光痞痞说道。
  • 绝品高手:傲娇老婆我的爱

    绝品高手:傲娇老婆我的爱

    北无忧有个总裁老婆,这个总裁老婆外表高贵冷艳,如何唤起她心中的柔情就成为北无忧的第一个任务。而在这其中还有美女警花、丰满少妇、初恋情人……种种美女的恩怨情仇。看他怎样在花丛中玩转这无限的暧昧温情……
  • 万圣之塔

    万圣之塔

    少年起苍茫,忽陷恩怨中;赤胆忠心不忘本,豪气云天称英雄;欲解其中局,须上天阶楼;又到似曾相识路,那人不在灯火阑珊处......下凡界,人族所在的九州大陆,九州郡县里如星罗棋布般分布了大大小小的修士列国。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大修士国度,还有弱小的王朝,公国地区等分布着零零散散的诸子百家学派,他们弘扬天道,传颂人学,通晓阴阳,上接天河;下邻黄泉;通天彻地,无所不能。然而却有一个天大的谜团等待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