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1987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最重要的超额利润源泉是企业具有的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到底是什么呢?
早期的企业经营者们相信,企业具有的特殊性就是对有形资源的占有。我有你没有,或者我多你少时,我就能制造比你多的商品,从而获得比你多的利润。
20世纪50年代,一位始终关注单个企业成长过程的学者认为企业是一个具有不同用途,且随着时间推移由管理决策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这位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经济资源专门化和企业资源积累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在这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后来形成了著名的企业资源理论,用以解释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是如何在形成企业经营优势中发挥关键作用的。
企业资源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企业拥有的资源之间有差别的(即异质的),不同的资源具有不同的属性和不同的被开发潜力。即使是同一种资源,在被导入不同的资源后其所体现的功能和效率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正是由于这种异质性,资源在企业间进行转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而存在着一道企业间无形的资源壁垒。由于资源壁垒的保护,企业才可能凭借自身的资源获得经营优势。因此,企业资源理论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的资源配置、开发和保护是取得最佳经营效果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对有形资源,如厂房、设备,还是对于无形资源,如专利、商标,资源的配置、开发和保护在不同的企业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在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企业在组织资源中也各有所长。而且,企业在每一个时点上的运行都是对资源的一种特定配置,同时,此时的配置又将会影响企业下一时刻的运行。
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企业发现生产某种产品有利可图时,它必然会调动相关的资金、人力等资源,去购买或改进现存的设备以适应该产品生产的要求。企业将这些安排就绪时,又发现了更适宜它生产的产品机会,但由于前期的决策已经变为行动,资源配置已经到位,如果进行新的配置将要付出新的成本,即使没有大量的花费也会耽误时间。不仅如此,许多资源还存在着一个难以被还原的特点,当它们被用于某一专门用途后就再也无法恢复以前的性质了,就像木炭被燃烧后只会留下灰烬一样。因而,企业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路径依赖,先前的资源配置必然会影响到今后的资源配置,早先的资源开发必将会影响到未来对资源的利用。虽然保持资源尽可能多的潜在用途或许会使企业比较灵活,但另一方面,资源只有通过开发才能产生效用,为企业创造效率。
企业的资源及资源所具有的特质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企业的成长就是将不同的资源转化为企业可以利用的整体,从而形成其他企业所不具有的特殊性的过程。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很多学者强调专利、发明等无形资源垄断的合理性,因为这样将给企业带来效益,也将带来企业进一步提高资源质量的保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资源是企业经营优势强弱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