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3400000003

第3章 儒学的基本问题与核心内容

(一)儒学的基本问题

儒学是古代中国社会中关于伦理与政治学说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它是由孔子所创立,以“仁爱”为核心。因此说,儒学的中心思想是“仁”(即人),“仁”的要旨是爱人,爱人需由己及人,由亲亲而推及人人,即“泛爱众”。但无论是由己及人,爱人者及被爱者都要以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即具备道德理性的自律和自觉。“仁”不仅可推而及人,而且可以及物,于是儒学又提出“仁民爱物”的思想,将天、地、人三道相互贯通。认为只有以仁爱之心通贯天、地、人,才能真正做到民胞物与,天人合一。因此说,儒学主要讲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是人的价值,即人的主体性问题,第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

儒学关于人的价值,其实质就是道德价值。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就是说人和禽兽的差别就在于人有道德意识这一点,太宝贵了。一个人如果丢掉了这一点点道德意识,就不是人了。所以,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冯友兰先生认为,人只是称作人还不行,还要能够成为人,那才是真正的人。就是说你必须要保存那些做人的德行,如果你丧失这种德行,那么你就不是人了。

儒学关于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让人培育仁爱之心,建立良善的人际关系。《说文解字》讲,“仁,亲也,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儒家怎么定位人与人的关系呢?《论语·颜渊》篇有一句名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就是说,所谓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就要建立在一种相爱的基础之上。儒学从两个方面来谈人与人为什么相爱、怎么相爱。第一,以“亲亲之爱”作为“爱人”的起源。儒学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就是说,“爱人”首先要爱你的亲人。第二,就是“忠恕之道”。主要是两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前一句话是要求成己成人,这叫忠道;后一句话是要求推己及人,这叫恕道。

儒学关于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就是要求人对天地自然有敬畏感。在儒学看来,人不仅是天地所生,而且,天地自然是人的德性、人的价值的根源。所以,只有“上启于天德,下贯于人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易经·乾·文言》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来描述这种境界。

(二)儒学的核心内容

儒学从根本上说,是讲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但儒学的中心关怀和根本宗旨则是教人如何做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儒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或者说是做人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因为在儒学看来,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修身。儒家经典《大学》上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个人只有修身做好了,才能去影响别人,管理社会,才能去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因此,儒学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境界,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讲如何做人的道理。

儒家学说以“人”为中心,重视“人”,关注人生,强调人伦道德和人生价值。历代儒家学者所思、所议、所论,大都关涉“人”的问题。在儒学看来,人生天地之间,处于宇宙的中心,具有特殊的地位。天地无心,以人为心;天地之性,以人为贵。人与其他生物相比,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不同之处,儒学称之为“德”。因“德”亦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也称为“人性”(即德性)。儒家认为,人类的德性,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相当的“德性”,才称得上是“人”,只有在德性上用功,讲求德性修养,人的自身价值才会更加显现。

在儒学看来,一个人内在的德性涵养和外在的道德实践,起主导作用的是自我,即依靠自身的努力,而非依靠外部力量。正如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意即实行仁德,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意即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意即做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即德性)找回来就行了。

儒学有“为己”“成己”之说。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意即古人学习是自身的需求,是为了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装饰自己,对别人炫耀并夸夸其谈。所谓“为己”“为人”的意思,还可以用孟子和荀子的话来作说明。

孟子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孟子·告子上》)意即人有天赐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仁义忠信,不厌倦地乐于行善,这是天赐的爵位;公卿大夫,这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水到渠成地获得人授的爵位。现在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其目的就在于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的爵位,便抛弃了天赐的爵位。这可真是糊涂得很啊!最终连人授的爵位也必定会失去。荀子的解释则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劝学》)意即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这里的“美其身”,就是“为己”,相当于孟子讲的“修天爵”,指人格的提升;而所谓的“为禽犊”,就是“为人”,相当于孟子讲的“要人爵”,即把“学”作为追求名利的手段,这是儒学大师们最为反对的。

可见,儒家“为己”“成己”之学,主要是指人在德性上的自我实现。荀子所著之书,首篇即题为《劝学》。他说:“学……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意即从学的意义来讲,就是要从学做一个懂礼义的人开始,而最终成就为一个圣人。从这一意义来讲,学是一刻也不能没有的。学了就能成为一个人,不学就会沦为禽兽。所以,儒家非常重视道德人格修养和对人的教育。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他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道:“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意即考察以往圣贤之所以教人,无非是让人们探求明白做人的道理,进行自我修身,然后推以及人。并不只是教人们广闻博记,写漂亮文章,以便去沽名钓誉,追求利禄。南宋心学大家陆九渊也说:“今所学果为何事?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陆九渊集》卷三十五)意即人生在天地之间,做人就应当尽其为人之道。因此,人们之所以求学,就是学如何为人而已,没有其他的目的。

儒学以“内圣外王”为安身立命之道。所谓“安身立命”,指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把握自己的命运,使生命有所归属,精神有所寄托(本质上是对自己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体认)。儒学的安身立命之道,可称之为“内圣外王”之道,亦可用“成己成物”来概括(内圣即是成己,外王即是成物)。儒学认为,人性本于天而成于人;成己在于尽性,尽性方可知天。所以,《易传·说卦》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意即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在儒学看来,理想的人生就是要把自然的人生转化为道德的人生,以使我们的生命依从良知理性而不依从本能欲望,如此,方可做到“内圣”进而“外王”。

儒学以完善人性,实践为人之道为终极关怀。所谓“终极关怀”,也可以说是人生归宿的问题。儒学与宗教不同,它不是以宗教的皈依上帝或天堂为人生的终极关怀,而是以完善人性、实践为人之道为终极关怀。自古以来,我们的古圣先贤即按人的良知、体认出天为人之本,人应遵循天意、完成人生此世的使命。因此倡导敬天,认识天道;又强调法天,即由效法天道研究出为人处世之道,称为人道;最后主张立诚尽性,参天地之化育,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儒家认为这才是人应追求的真正归宿。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儒学在基本人格的确立,基本伦理观念、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人生价值和理想的确立等方面,特别强调个人的学习和修养。儒学的这一核心思想在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实际上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要做事,先做人”这个观念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意识,中国的文学、史学、戏剧里面都有大量记载做人的内容。所以,梁漱溟先生认为,儒学者,修己治人之学也。冯友兰先生也说:儒学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仁学”。进一步说,就是“人学”。

同类推荐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影视翻译语境论——对译制问题的语言学思考、从单性到双性:格·斯泰因的《埃达》解读、国内ESP教学与研究综述、浅析话语实践分析教学法、略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缘起及其三大主要流派、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对二语教学的作用、英汉翻译中对含义的处理、论“情境演播”的语用意义——对促进快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法的语用学理论点分析……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教师职业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应该包括多个层面。本书的宗旨在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创新、更新知识、培养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编写。文中详细介绍了公文的种类、格式,以及机关公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要素;重点讲述了公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文种的基本写法。《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集通俗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精心选择了机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直接需要、经常使用的文体,并通过例文示范来增强实际写作能力,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本书围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展开论述,内容包括班主任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怎么办到怎么做、做学生心灵的捕手、班主任要会开展人格教育。
热门推荐
  • 多塔群星传

    多塔群星传

    “那是个黑暗与光辉并存的时代,我看见群星在陨落!”————吟游诗人卡拉扬《天灾百年》在圣殿壁画的左上方,一个身材妖娆的红发女子高举手上的火焰向着敌人投去,浓重的火元素甚至凝聚成了一只恶龙的形状;在红发女子的下方,一个黑暗精灵女游侠正拉满了长弓瞄向前方的敌人,尖锐的箭头上闪烁的光芒让人毫不怀疑,它能狠狠扎进所有敌人的心脏;在黑暗游侠的前方,一个巨魔紧握着手上的长矛,贲张着肌肉的手臂随时能将它贯入天空,沾染了鲜血滚烫犹如燃烧着的矛头表明了这位巨魔神灵武士的身份;在画面的左下方,一把巨大的战戟在蓝色皮肤的健壮勇士手中迎向了前方力劈而下的战斧……无数场的搏杀,创造了DOTA世界的神话,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心中的DOTA!
  • 从零开始做魔徒

    从零开始做魔徒

    被窃的邪物,亡命的盗贼,守护者们把卡诺逼入了古老祭坛中给予他天罚。殊不知,命运的齿轮尽在这一刻悄然转动了。嗜血裔种的残骸,常年贴身的木雕,未曾谋面的少女。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你可以,爱

    你可以,爱

    想要在生活中获得快乐和自在,不能够没有爱,爱是一切幸福的门槛,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铺路石。但是要学会爱,不是件容易的事,还好,我们有了一行禅师。\r一行禅师以他惯有的温柔力量,用经验和故事告诉我们,佛法中所提出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法,是通往爱的最佳捷径。禅师以正念、顶礼、说爱语、观想等方式来修行四无量心,详细且实用的步骤,可以当下运用,进而开发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爱能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能接纳完美与不完美,并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不执著;真爱甚至可以疗愈一切身心的疾苦。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腹黑夫君的呆萌妃

    腹黑夫君的呆萌妃

    一世姻缘,三世来会。木相思,一普通女子,却在异世众人皆知。铭醉尘,一国太子,满身才华却无人而知。两人本毫无关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仙舞封天

    仙舞封天

    我是我,我是一切,我是风火水土,我是天地万物,我是世间百态,我是万物轮回。我是谁?我是轮回仙!QQ群号:585227462,欢迎大家!
  • 楚云飞

    楚云飞

    这是一个现代炎黄人族入侵洪荒天地的故事,切入点是西游洪荒,想看唐僧进入现代世界吗?想看猪八戒在现代吗?来吧,作者君等您……
  • 杀破天界

    杀破天界

    修真之途,原本就是逆天而行!日月星辰,浩瀚宇宙,天道漏洞,问世间谁能参透?一介凡尘少年,历尽生死困境,超脱三界外,杀破九重天!弑仙诛神,唯我独尊!天上地下,我主沉浮!
  • 武震乾宇

    武震乾宇

    修炼一途,夺天地造化,抢万物之灵气,渡千载之劫,破万载之难,如若初心依旧,定能摒除一切,掌控万物。
  • 他身上有只鬼

    他身上有只鬼

    落魄高中生张小开,离奇成为帮助鬼魂了却人间执念的地府阳差后,各种职业鬼魂纷纷找上门。高考状元、大神写手,天王歌星、特级厨师、国术高手,超级黑客,神探警察……看张小开如何学到无数本领,走上逆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