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3400000013

第13章 儒学性情论

在儒学看来,心具道德意识,有认知功能;性乃天赋人之属性,与生俱来;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欲是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情”与“欲”均由“心性”感物而动而生。因此,心性与情欲的关系极密切。

在儒家学说中,一方面,心与情常常是在同一个层次上说的,心就是情,情就是心。如孟子说的“仁义礼智根于心”,“根于心”就是根于情,“四端之心”即是四端之情。另一方面,性与情也是在同一个层次上说的,情生于性,性即是情。这就是所谓“心性之学”,也叫“性情之学”。儒学性情论的主要观点有:

(一)情生于性,性情不离

何谓“情”?荀子认为,“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正名》)。这是儒家最早关于“情”的界说。在荀子看来,“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就是说,人性是天生的,不能自显,它只能借助于人的行为与思想表现出来。人性的基本表现是好、恶、喜、怒、哀、乐之情,同人的情感相应的是人的欲望。可见,在荀子看来,情生于性,欲属于情,故亦生于性。性、情、欲是三位一体的。人性就是天生的情欲。

韩愈认为,人有性有情。“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论》),就是说,情是“接于物而生”,即后天才有的。性的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即儒家的五种伦理道德;情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韩愈并不否认情感欲望的存在,但认为情由性决定,“情之于性,视其品”(《性论》)。主张“情”要适“中”,这个“中”就是合乎儒学的伦理规范。通过情的“动而处其中”,来体现人的道德本性。

程颐认为,人之有情,是因为有性,情是性的外在表现和感情发露。也就是说,情产生于性,性虽然不是情,但通过情,知其有性。如仁作为性的代表,是通过恻隐之情表现出来的,恻隐属爱,乃情的一种,故有仁之性,则表现为恻隐之情。可见性情不离,二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朱熹认为,性的内涵是仁义礼智,情的内涵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以及喜、怒、哀、乐等。在性与情的关系上,朱熹认为,性为静,情为动;性为体,情为用;性为未发,情为已发。性与情虽有各自不同的规定性,但“性情一物”,离性便无情,离情便无性,二者有密切的联系。

(二)性静情动,性本情动

儒学经典《礼记·乐记》中提出“性静情动”之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并认为,人的欲望是一种自然本能,合乎人的天性。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礼记·礼运》)。按照《礼记·乐记》的意思,人天生之性即是道德上的至善之理。以天理为“人生而静”之善性,即赋予人性以先天的道德意义。而“感于物而动”者,就是“性之欲”。在这里,情和欲是结合在一起的,感于物而动于中者谓之情,感于物而应于外者谓之欲,“人生而静”即未感未动之时便是性,“感于物而动”便是情是欲。可见,性与情欲是一种动静关系。

宋代二程(程颢、程颐)提出“性本情动”的思想。所谓“性本情动”,即以性为根本,以情为性的发动处。此外,性本亦为静,性未发时,其本身处在静的状态;触物而动,则表现为情。强调性为本,为静,为未发;情为用,为动,为已发。因此,性本情动也就是性体情用。

朱熹认为,人皆有情,但应“发而中节”,即合理、适当,不为情所忧所乱,主张“学者则当存心以养性而节其情也”“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体也。达道者,循性之谓,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此言性情之德,以明道不离之意。”(《四书章句集注》),意即“喜怒哀乐”之未发为性,“喜怒哀乐”之已发为情。

(三)性善情恶,情有善恶

董仲舒据阴阳五行学说,提倡“性阳情阴”“性仁情贪”(《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即“性善情恶”说。他认为,人的心有性有情,与天之有阴有阳相当,性表现于外为仁,情表现于外为贪。人性中有善的要素,也有不善的要素。性何以有不善?是因为性中有情,情有不善。性中非情的部分,是仁的;而性中含情的部分,则是贪的。所以说,“性仁情贪”即“性善情恶”。

程朱的性情论认为,性为善,情有善有恶。程颐认为,情归于正则为善,情不正则害性而为恶。朱熹认为,情发而中节,符合性的原则,便是善;情发而不中节,违背人的本性,便流为不善,故性为善,情有善有恶。

(四)心导情欲,以性制情

荀子认为,人的情欲是不可尽的,因此主张用认知之心来化导人的情欲。他说:“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欲不及而动过之,心使之也。”(《荀子·正名》)意即欲望超过了某种程度而行动却没有达到那种程度,这是因为内心限制了行动。欲望没有达到某种程度而行动却超过了那种程度,这是因为内心驱使了行动。又说:“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荀子·正名》)意思是说,人虽有很多负面的情欲,可能会造成对自己与社会国家的危害,但只要有“心”的正确主宰力量,再多的负面情欲都不会失控酿乱;反之,若没有“心”的引领主宰,即使情欲寡少,仍会造成对自己与社会的危害;所以荀子认为:问题不在于情欲的多寡,而在于有没有做主的“心”,心具有裁制情欲主宰行动的作用。

程颐认为,性和情是两种在本质上不同的现象,“性”是“天地储精”“五行之秀”在人心中的“本真”显现,此乃“良知”,“仁义礼智信”是也。“情”乃外物作用于此身后所引出的七种生理感觉和浅层次的心理反应,“喜怒哀乐爱欲恶”是也。“性”是人的本质的显现,而“情”则是人兽混一的地方。如何处理好这两种本能之间的关系呢?程颐提出“性其情”,即以“性”节“情”,主张以道德理性来调节和控制情感、情欲。反对“情其性”,即以“情”灭“性”,批评背离性而纵其情的行为。他认为,“愚者”对七情六欲不知节制,结果是,“纵其性而至于邪僻,桔其情而亡之”,到头来,这种人不过是有人之形而无人之性的动物而已,而“觉者”的知行准则应该是“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

程颐又说:“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答横渠先生书》)就是说,物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喜怒以理,系于物而不系于心,此即情顺万事而无情,圣人未尝不应物,但能不为物所累。遇到愤怒忧伤之事,应用理性分析对待,观理之是非,以情从理,这样就可像圣人那样,喜怒正当了。程颐理解孔子的“不迁怒”之理,说:“圣人本无怒也,比如明镜,好物来时便见是好,恶物来时便见是恶,镜何尝有好恶也……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圣人心如止水。”(《朱子语类·卷十八》)

(五)心统性情

“心统性情”论创发于张载,本谓“心”主宰、统摄、包含性与情。朱熹对此作了充分的阐发。他说:“性者,心之理;情者,性之动;心者,性情之主。性对情言,心对性情言。合如此是性,动处是情,主宰是心。心统性情,该动静,而为之主宰。性是未动,情是已动,心包已动未动。心统性情。故言心之体用,尝跨过两头未发已发处说。性以理言,情乃发用处,心即管摄性情”(《朱子语类·卷五》)。按朱熹对张载“心统性情”的理解和发挥,所谓“心统性情”,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心兼性情,二是心主宰性情。

心兼性情即是对心兼动静、体用、已发未发的综合与概括,并以其为基本内容。把性情各自的属性都纳入心的兼容之中。所谓心兼动静,指一心之中自有动静,静者性也,动者情也;所谓心兼体用,指性是体,情是用,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统之;所谓心兼已发未发,未发是指思虑未萌时心的状态,已发是指思虑已萌发时心的状态,未发、已发是心体流行一静一动两个不同的阶段。心之未发与心之体、心之静相联系,心之已发与心之用、心之动相沟通。心具有未发、已发两种状态,即指心兼未发已发。

心主宰性情是指心统御、管摄性情,即指人的理智之心对于人的本性和人的情感的把握与控制。朱熹认为,当心为未发,性存于心时,就要以心来主宰性。这时的心主宰性是指主于存养,即主于存心养心。所谓存养,指平时的道德修养工夫,朱熹认为,这是保持善性的根本。当心为已发,性表现为情时,亦要以心来主宰情,使情符合性善的原则。此时的心主宰情是指主于省察,即察识其心是否按道德原则办事,使情不离性善的轨道。

可见,朱熹主张把未发与已发、存养与省察结合起来,即通过心的主宰,把性与情统一起来。强调心主宰性情两端,把平时的道德修养与遇事按道德原则办事互相沟通,使之均不离心的统御。

(六)儒学性情论简评

儒学性情论主张心性与情欲是不能分开的,认为没有心性哪来的情欲?没有情欲又哪来的心性?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还是正常人吗?可见,情与欲是人人生而所具有的,但人却不能放纵情欲,要用理智去制约,对它有所节制。这就是儒学的“发乎情,止乎礼”。即一方面肯定人的正常情感需要发散,需要宣泄,需要表达,但是要有个限度,要符合礼义。可见,如何对待情与欲是人生的重要问题之一。

应该指出,儒学把情和欲混为一谈是不准确的,情毕竟不等于欲,“情”与“欲”实应有所分别。因为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则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谚语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分别属于“心”与“身”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领域。

关于心性与情欲的理论,可以说是关于人生艺术的理论,或者说是关于消除苦恼,获得至乐方法的理论。人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世事的曲折,环境的险恶,常使人痛苦,如不能善用其情,则痛苦甚多。如能统驭自己的情欲,对于逆境、挫折能处之泰然,则痛苦消减。佛教里有一个命题叫“境由心生”,意即人的心境决定人的处境。所以,人生需要一种生活的艺术,亦即统驭情欲的艺术。

同类推荐
  • 如何站好三尺讲台

    如何站好三尺讲台

    本书从教师的外在形象入笔,深入剖析,对教师素养、心态、语言、学习、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主要概述。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的个人卫生、教师的站姿、教师礼仪、做一名阳光教师、微笑提高语言修养等。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本书分析了高等教育扩张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起薪状况;通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起薪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热门推荐
  • 四分律比丘戒本

    四分律比丘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辰记之帝者重生

    星辰记之帝者重生

    这里没有神奇的武魂,也没有巅峰的斗气,有的,仅仅是那早已被人遗忘,却依旧耀眼璀璨的魔法!
  • 倾世挚爱

    倾世挚爱

    她曾是一名火遍四海的演员一枚,却被自己的妹妹毒害,一朝穿越,她成为高高在上的相府千金;她短短一句话便可让两国烽烟四起,小小一支舞却又让烽火平息?她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他一国皇子,一张比女人还要美上三分妩媚上七分的脸不知成了京城多少官家女子的梦中情人!却对任何异性避之躲之,他那与生俱来的气质好似不识人间烟火般,可自从遇到她,却失了分寸?她截官银他就抢官道;她踹公主入水他就拍手叫好。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颠覆命格,扭转乾坤!他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住我的心!
  • 太古祖龙

    太古祖龙

    龙意昭然,九龙吞天,吞噬一切。若要至强,那就凌驾天道之上。本书为慢热型,请各位书友慢慢细读,自有一番滋味在其间。
  • 废材狂妃萌萌哒

    废材狂妃萌萌哒

    洛柠檬一个普通医学院的法医,该死的罗绝居然让她当第一个解剖的学生。这不是要她的命吗。“我…我要怎么下手”洛柠檬心里想,手中的手术刀悬在空中,还不停的颤抖。罗绝在一旁的脸色让他更害怕了。……这里是哪里,洛柠檬看着红色的房屋和精致的摆设,低头看自己还被绑着。一袭白衣的男子如同梦幻般的穿来。。。“姑娘你没事吧”他温和的语言说道。“我…我觉得以身相许”洛柠檬心嘚咯了一下,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绝尘我们要一直在一起。。。非常感谢言士免费小说封面为我做的免费小说封面,没封面的童鞋赶紧去吧,百度“言士封面
  • Fate不一样的命运

    Fate不一样的命运

    为你谱写最美丽的故事;用心去编织最完美的世界。这本书,我为你而写,只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我为你编织的世界。传说:每过数十年,世界会孕育出一颗可以实现任何愿望的神石,而这颗神石,被人们称之为《贤者之心》这个时候,各个魔术师家族会借助贤者之心的力量,以圣遗物为媒介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英雄召唤出来,争夺这颗贤者之心。这场战争,被称之为《圣战》曾经的贤者之心创造出了魔术,科技,乃至个人的权利统治,财富。而这一次的圣战……
  • 如果紫荆不懂悲伤

    如果紫荆不懂悲伤

    前世,她倾全族的力量助他重获新生。而今生,她则被老天下了诅咒。逆天改命,全族人再无生命,皆变成了紫荆,而他也被去除记忆。今生重逢,她还记得一切,而他,却,只怪缘分太偏差!……小剧场…在二人周身旋转之际,她想动身上前,耳边却突然传来玉帝的那句话“你既已逆天改命,便罚你永不许女装近他身!”面对现如今的状况,她竟只能在远处拈拈花草出出气,边折边说“死慕白,不许抱她!臭慕白!”………此时的她已悄然离开。站在街道中央,人群熙熙攘攘。她一袭白裙裸露在外的肌肤在阳光下显得越发斑驳。这一身的伤疤,却不及她心的疼痛!慕白,在没有你的时间里,我早已学会一人独舔伤口!微风轻拂,泪洒千行。那年旧往,已成故人殇…
  • 第一天才:公子倾城

    第一天才:公子倾城

    她,华夏第一天才,一朝穿越,竟然变成了洛神第一废材!她不服!他是洛神第一天才,偶然之下,遇到了她,从此,死缠烂打,不离不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上穷碧落下黄泉,死亦不休!她原本只想夺回美誉,却没想到……疯丫头:“本天才只要这个称号,你?免了吧!”祸水:“可是我就是啊!要了,墨墨就要负责啊!”疯丫头:“……”
  • 重生之芳华庶女

    重生之芳华庶女

    重生之前她是他的皇后,本以为丈夫说的不离不弃,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被自己的好妹妹背叛。曾经的海誓深盟,刹那间化为乌有。她发誓定要报仇血恨,让害自己的人不得好死。
  • 梧桐树林的猫女巫

    梧桐树林的猫女巫

    记忆里有你,拈花微笑。那些岁月里,我们不忘彼此。愿我们在彼此看不到的岁月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