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安不仅仅是办学,他以他的实际行动,显示出了雷锋精神在当下的内涵,他的普世观念,他的道德力量,值得我们好好认识,值得我们敬重。
行走在坚如磐石的大地上,除了专业人士,谁也不会在意地幔,探究地壳,也很难有一个词能精确地界定地幔的形状与结构,界定地壳的稳固与坚硬,谁也不会料到,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对抗中的地块在地表之下极浅的深度较劲,那积聚的张力会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龙门山断裂带,剪开地壳,撬起广袤的山川,以汶川为中心,突然天昏地暗!
那一刻,山,山崩;地,地裂。
那一刻,竟有6座大山,突然聚合一起!
那一刻,人类精心建造的高楼,轰然坍塌,成了一片片废墟!
那一刻,一群群生命身首分裂,一群群生命惊慌失措!
那一刻,砉然嚮然,奏刀騞然,阴暗的天空抛出了所有的悲怆……
把生留给我们的孩子,把死留给我们吧;
把肢体留给我们的兄弟姐妹,把伤残留给我们吧;
泪水,曾经多少次模糊了李家安的视线……
地壳轻微的摩擦而引起的强烈的震感,和随之而来的次次余震,也让南充惊悸不安。
学生,部分回到了乡下,大部分或离重灾区近,或离南充远,他们选择了留校。
李家安将住宿在一楼以上的学生,搬迁至一楼,一楼住不下的,就安排在走廊上,走廊上住不下的,就在操场上搭棚,避免余震发生出逃拥挤。
李家安不离校门口那间办公室。他关心班主任如何疏导学生心理,关心学生身体,关心学生生活。每天晚上,他都要深入楼道,深入学生寝室,查看学生入睡情况。
目睹虽有余震但井然有序的校园生活,李家安就想到了灾区的孩子——
在逼近生与死之门的那几秒钟,在逼近光明与黑暗的那几秒钟,孩子们的铅笔被折断了,孩子们的书包被撕裂了,孩子们充满果味的歌声戛然而止了……
危急关头,我们坚强的民族纷纷伸出了手臂,纷纷捐资,纷纷捐物……汶川,北川,青川,是巴在中华民族胸口上的汶川,北川,青川啊!
5月29日,李家安捐过款,陆续备下了价值20多万元的校服、被褥、水果、矿泉水、方便面等救灾物资,在唐山堰塞湖如一盆食人之水悬挂在绵阳人头上的6月初的一天,他带着这批物资,驱车前往遭受重创的青川平武。那些天,青川一带余震有时一天要发生几次,山区的路,一个弯道接着一个弯道,石头,土块,不时从光滑的山坡上滚落下来,让人提心吊胆。
……到了,这就是爱人失去了爱人的平武;
这就是兄弟失去了兄弟的平武;
这就是老师失去了讲台的平武;
这就是学生失去了课堂的平武啊……
目睹一片片废墟,李家安决心再为灾区做些更实实在在的事情……
2008年8月,汶川大地震过去两个多月,正面临秋季招生,老师们见到的是李校长的身影,时常在办公室忙忙碌碌的他的夫人钟秀华呢?
钟秀华去了甘肃文县,四川茂县。偏远贫困的文县、茂县,灾情一样让人揪心。文县死伤了1000余人,房屋倒塌11万余间。茂县,钟秀华不了解死伤多少人,但她目睹了场镇、乡村间间房屋倾斜、坍塌的情景。钟秀华不是去灾区体验伤痛,她是去实地考察失学学生。她和家安决定,免费招收一批重灾区学生,让他们来南充完成普通中学教育,或者接受中职教育,救助急需救助的青少年,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时代的温暖,使他们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1990年5月出生于茂县南新镇白水寨的张伟茹,是一个淳朴上进的羌族姑娘。5月12日这天,因为她今年考上高中,南新镇小学(附设有初中班)邀请她和另外几位同学回校领取300元奖学金。母校接待他们的是当过他们班主任的化学老师丁涛。热忱的年轻的丁老师为他们备下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酒席上,同学们问到丁老师的儿子丁丁,丁老师说,她工作太忙,只好把丁丁留在在茂县福田中学执教的她的爱人身边,儿子在那儿上幼儿园。
张伟茹和她的同学万万想不到,就在他们告别丁老师一个多小时之后,在福田上幼儿园的丁老师的儿子丁丁,在地震中遇难了!而他们,也因为校舍遭受剧烈摇晃,部分坍塌而出逃至草坪上瑟瑟发抖。
绵竹是重灾区。在绵竹干活的张伟茹的父亲捡了一条命,一身伤痕地从绵竹硅铁厂回来,悲痛地告诉家人,在厂里上工的他们的大哥被砸成了重伤,抢救无效,已入土了。
校舍崩裂。住房被震得像一张被撕烂的叶子。工厂被毁,父亲无法上班;校舍被废,女儿无法上学;住房被弃,举家无处栖身。这种景况,又岂止张伟茹一家!
住在岷江江畔的羌寨,全寨都陷入了绝境。
一筹莫展时,部队官兵们来了。
部队送来了救灾物资,官兵们从危房里冒险抢救出一些粮食,不分昼夜地为灾民搭建帐篷……
寨子里有了些生气。
但是,岷江涨水了。桥梁隐没在了深水中。浪来浪去的水位,今天比昨天高,下午比上午高。
水吞没寨子的气势,让父母们愁容满面,让老年人坐立不安。
岷江,有一道闸,如果提闸放水,那是再好不过的,但是谁冒险下水,谁舍命提闸?
炸掉闸门?大水横流,必然殃及下游!
往昔美丽的羌寨,已如一叶危舟。
水涌愁云,愁云锁江。
在生的边缘,在死的边缘,羌族姑娘张伟茹惊讶地发现,有人下水了!
下水的人,他是当兵的人!
随后下水的四五个人,他们都是当兵的人。
终于,骇人的水被限制在一定流量,滚滚而去……
老人们捧着酒杯,等待着拯救了村寨的军人……
住地,有了;险情,排除了。但是,学校的操场上已冒出了杂草……
这天,有人告诉张伟茹,茂县民政局、教育局的领导带着南充一所学校的负责人进寨了,他们在了解张伟茹的情况。
不缴任何费用,甚至被褥都不带就去南充上学?
失学两个多月的张伟茹完全被幸福包围了……
2008年9月6日。成都茶店子。
羌族学生张伟茹刚刚放下行李,随之,有两个女生也在她旁边放下了行李。
张伟茹一看,她是苗条的张莎。
1993年2月出生的羌族女孩张莎,与张伟茹同镇不同寨。
另一位呢,她叫安阳梅。也是来自茂县的。
5月11日,即将初中毕业的安阳梅,等不到毕业典礼举行那天,就回到了寨子。5月12日早饭后,父亲和哥哥去山上挖药,中午过去一个多小时,他们尚未回家吃饭。
下午两点过,母亲刚进菜地,就大地震了!
房子紧靠山崖,剧烈的摇撼中,石头飞落下来,四处都是惊天动地的响声,吓懵了的安阳梅退缩到一具家具旁边,眼前一片漆黑!
等到母亲把她从摇摇欲坠的屋子抱出来,她看见山垮了,地裂开了,天,一片乌黑……走出惊慌,心有余悸的安阳梅做梦也没想到,要去南充求学。
三位同学正在叙旧,她们旁边,又来了三位。
田宇阳,她原在茂县民族中学上学。
孙仁锐,茂县沟口乡一个会跳锅庄的羌族姑娘。
周勇,茂县叠溪镇一个剽悍的羌族小伙。
田宇阳、孙仁锐、周勇,个头高大,他们都准备入读四川慧明中专特警专业。
茶店子陆陆续续聚集了百余人,他们都在等待南充的车子。
下午,迎接新生的车辆一辆接一辆开进了南充市第十八中学。
笑容可掬的李家安校长,招呼过这些灾区的孩子。
操场上,男生院、女生院,老师们都在热情地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安排好灾区120多名新生,是夜,李家安美美地睡了一觉……
9月6日之后,又有灾区来的学生陆续进校。
2008年10月9日,地方报社一位记者就此事采访李家安。
这位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扶助灾区130名学生计算,三年,李校长要投资130多万元。
李家安说:差不多。
他们正在谈话,又来了三位新生。
他叫陈平涛,来自茂县一个朴实的羌族小伙。他想学模具专业。
这位叫梁晓艾。这位叫余佳兴。梁晓艾、余佳兴同学,他们的肤色不像南充人细腻、红润,他们皮肤微黑,微黑的脸庞上线条极其分明,每一根线条都显示着他们的淳朴、善良、诚实和正直。
一旁采访的这位记者颇感兴趣。他问茂县的灾情,问茂县的山,问茂县的水,问茂县的收成,问茂县的文化……
同学们说,他们山清水秀的家乡,他们载歌载舞的家乡,地震的阴霾尚未完全消失。善良的南充人给了他们温暖,给了他们希望,他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以优良的学习成绩,回报期盼他们健康成长的故乡,回报南充对他们的厚爱……
开学第三周,2008级计算班和服装班的学生碰到了一个作文题:《大地震之后》,当张伟茹、张莎他们登台朗读他们的作文时,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台上,是他们亲历过的那些催人泪下的细节;台下,是一阵接一阵的掌声……
李家安不仅仅是办学,他以他的实际行动,显示出了雷锋精神在当下的内涵,他的普世观念,他的道德力量,值得我们好好认识,值得我们敬重!
那位记者听过诸多叙述,颇多感慨……
这只是李家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即如地震之后,也还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事情。
比如这个来自广元的陈才。
2007年6月,陈才同学的母亲去广东打工,遭遇车祸身亡。失去一个亲人的陈才,初中毕业就失学了。2008年1月,经人介绍,李家安毫不犹豫地让他免费就读慧明中专模具专业。时隔几个月,大地震又砸死了他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
陈才回乡悼念亡魂,他几乎是泣不成声地从李家安手里接过3000元捐款。
比如,2008年6月25日晚上10点过,他护送一位在岗位中突然晕倒的老师去市中心医院,为这位老师悉数掏出700多元钱;
比如,2008年6月29日,他资助参加完高考后又返校的两个高三年级的贫困生;
比如……再比如……
李家安每一个善举,都是一个故事,都与我们比喻过的村庄、花朵和火焰息息相关,都与我们使用过的一些动词息息相关……
审视四川慧明中专、南充少年军校,李家安感到,他的学校为社会服务尚有着一些空间。南充地处丘陵,全市5000多个村,有相当一部分人尚未摆脱经济困境。除了协助地方培训农民工进城务工技能,李家安计划10年之内,平均每村免费收取一名贫困生到他学校完成中专学业。
2008年秋,他派出专人深入乡村招生。
南充正在落雨。
一天接着一天的雨,湿透了村庄,湿透了城镇。
嘉陵江,从来没有这么汹涌,这么澎湃。
这一浪一浪的水,多像马群在嘶鸣……
马群轰轰烈烈的阵势,马昂起头,马翻飞的蹄,马披一身云彩,着一身艳阳的气势——桥头上,难得一顾江流的李家安同志,该有着多少况味,该有着多少韵味……
从老家亮垭子村去仪陇县新县城新政,要翻过一道山梁,李家安慈祥的父亲生前曾动情地解释那道梁叫马家梁子,不是因为周围马姓人多或是别的原因有此称谓,而是这山梁随时都要腾飞的气势,像马。
李家安艰辛地翻过了这道山梁,又饱受折磨数次途经这道山梁,现在,饮水思源的他要像马那样无私地劳作,无私地奉献……
深秋,他的爱人又去了巴中、南江、剑阁招生。那儿的山,听说比南充高得多,山,时常隐没在雾海中。那是川东北著名的革命老区。
埋头练习钢琴和埋头绘画的女儿,她们似乎并不留心父母工作的姿态,她们要用音乐,要用色彩准备她们的未来。
5岁多的儿子文豪正在问他的兰兰姐姐一道数学题。他活泼可爱的样子,常常让他的父亲和母亲流露出难以抑制的笑容……
扑面而来的新年绚烂至极……
新年的阳光,如颗粒般饱满……
新年的路,正平阔地铺开……
2009年3月于南充
(原载《南充文学》、《四川科技报》。部分章节见四川新闻网、《现代教育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