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安看见了阳光的香润,看见了春风的猛烈,预感到大时代已经来临,生活对每一个人都展示出了一片空间,一个人有没有作为,就要看他对这个时代持什么态度,以什么样的行为去发展自己,去造福社会了。
一个人肩挑一个班,实在太累了。1991年秋季开学前,李家安请了两位老师共事。
其时,新政镇中、新政中学的初中,师资力量已得到充实,硬件设施逐步提高,教学环境已有很大改善,得不到政府资助的民办初中,发展前景已受到挑战。
李家安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文班办不去,办武班如何?抑或文武兼办?文武兼修,自古以来就是不少仁人志士治学立身之目标。政治的波峰浪谷强烈地冲击过文化领域,但民族文化的魅力依然光彩照人。武术是民族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因子,它的精彩呈现,依然让许许多多的人惊讶不已。那么,举办一个文武兼修班,则无疑是对教育的一个补充,也无疑是民办教育求生存、求发展的一个策略。具体一点,自古以来,新政就是尚武之地,渊源久远,此前虽然有人带徒授艺,但教法单一,未形成规模,采取文武兼修,在新政尚属先例。
但这种学校,这种班,究竟怎么办,自己的武功与外界相差多少,办这种班误不误人子弟,李家安想出去看看。
1991年10月,李家安借资一万元,惜别新婚不久的妻子,远去河南、陕西两地体察武术发展水平,以及两地兴办武术学校的状况。他的脚迹留在了洛阳,留在了郑州,留在了少林寺,留在了华山,留在了西安。他一边看,一边学习,拜访了两地武术界一百多位拳师,和他们过招,和他们切磋武术。从他们身上,他增长了见识;两地武林高手也见识了这位从朱德故里远道而来的小个子青年的厉害与执著。
1992年春节,西安一位著名拳师热情地接待了李家安,李家安在这位拳师家过完春节,八百里秦川尚是寒气袭人的时候,他回到了南充。
在南充期间,他仔仔细细考察了南充的职业学校,李家安坚定了一个信念,自己的办学构想,办学愿景,办学热情,较之南充职业学校现存状态,只有过之而无逊色于人之处。
但是,谁识其才于街衢?于阡陌?
但是,家徒四壁,两手空空,志何酬也!
从外地回来,李家安仍然执教于新政农中。
没有一点上层关系,没有一点资金,纵然壮志冲腾,豪气直逼云霄,要办自己的学校,何其难也!
1992年春暖花开,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伟大的改革者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邓小平指明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明确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可以像西方那样,发展市场经济。
南巡讲话砸烂了紧锁中国经济发展的枷锁,击碎了形成多年的精神梏桎,邓小平的胆略,邓小平的睿智,邓小平指引的方向,振奋了千千万万有志者!
李家安看见了阳光的香润,看见了春风的猛烈,预感到大时代已经来临,生活对每一个人都展示出了一片空间,一个人有没有作为,就要看他对这个时代持什么态度,以什么样的行为去发展自己,去造福社会了。
沉浸于改革开放前景中的李家安郑重地向中共新政镇党委亮垭子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92年10月,南充一家武术馆聘请他担任教练,和他搭班的两位老师的敬业精神让他放心地丢下新政农中,接受了邀请。
南充这家武馆与李家安讲好,吃、住与学员一道,每月另付工资350元。
新政农中,平均每月有500元,少拿150元,李家安不计较,他看重的想象的是从新政来到南充,则有如志士投奔豪杰,期盼辅佐老板拓展事业,自己也分享一份快感,甚至分享一杯羹。
他发现老板的武馆地方窄逼,规模很小,他建议他走中职发展道路,重新租大场地,扩充招生名额,把事业做大做强。
老板听他这么说,笑得前仰后合,他笑他什么?他笑他开玩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李家安说,如果你这样办下去,那么,你就永远走不出去,天地就永远这么大。
老板笑道,我有一席之地,而不足意,而异想天开,天能开嘛?
老板幽默,也看似实在。
老板的视野称不上开远,老板的胸襟称不上开阔,老板之志,谈不上壮志!
李家安每天高强度训练学员,吃学员伙食,生活很差。
老板呢?老板一面难见了!老板当起甩手掌柜了!
更让人沮丧、让人灰心的是,辛勤工作三个多月,李家安没有拿到一分钱!
李家安第一次尝到了打工的苦头。
此处,绝非久留之地。
正在这时,四川省体委遵照国家体委安排,选拔革命老根据地南充、达川、巴中等地的武功高手,代表四川参加在广东举办的全国革命老根据地第二届武术比赛。李家安报名参赛,却无钱出行。
朋友王小兵得知他的难处,愿助一臂之力。
1992年12月,他从王小兵处借资450元,作为四川代表队的队员参加了比赛。
李家安击败众多高手,取得了优秀奖。
1993年春节刚过,南部县石河、度门两乡并镇,合称石河镇。石河镇地处南部、蓬安、仪陇三县交界处,进出石河的人多,人员复杂,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南部县公安局要在此处设立派出所,石河镇镇党委、镇政府要训练一支联防队,配合公安机关管理社会治安。训练联防队,要聘请一名行为正派,事业心强,技术过硬的教练,谁堪当此任?
石河镇接待了多名报名者,经过考核,他们看上了个子最小,本事最大的李家安。
人生又有了一点进步,这更增添了李家安要求加入党组织的愿望,1993年2月下旬,从石河镇回来,他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93年3月,李家安去石河镇,对石河镇联防队作为期三个多月的训练。
联防队队员从乡镇招聘干部和乡镇林业员、蚕桑员、广播员、农技员等八大员中挑选,计19名队员参加训练。训练项目包括队列、步伐、擒拿、格斗、棍棒等等。
李家安和队员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学员们有进步,他看在眼里,夸在口上;学员们有松懈情绪,他耐心引导他们不要怕吃苦,要积极向上。
学员们对李家安的工作姿态,无不称赞。
1993年4月下旬,南充地区地委康副书记和南部县县委蔡副书记等领导来石河镇检查综合治理,他们现场观看了联防队队员的技能表演,康副书记对石河镇训练治安联防队的评价是:举措好,训练认真,队伍战斗力强。
1993年6月,石河镇召集村以上干部和场镇住户400余人观看联防队队员刀、剑、棍等传统兵器和硬气功表演,联防队队员的出色技能,让不少人惊疑:曾几何时,石河镇就冒出这些神兵勇将?
联防队队员李泉洲、杨延凯等人,后来,被选拔进公务员队伍,在乡镇出任要职。其他队员都是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
训练结束,石河镇党委书记何伯池同志想把李家安留在石河,任联防队队长。这位令李家安尊敬的书记,三个多月来,他对联防队的训练很关心,多次深入训练现场,强调组织纪律,指导训练,现在,惜才爱才的何书记,竟舍不得他离开石河,这更增添了他对他的敬重。
镇领导见李家安去意已决,特地请人为他制了一块匾,上书:感谢李家安同志为南部县石河镇培训出了强而有力的治安力量。和李家安共同工作、生活了三个多月的19名联防队员,把李家安送到了新政,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从石河镇随李家安到新政的,有一个青年,他姓何,名小林,后更名标。何标,南部县定水镇人,他习过武,功夫集于拳上和头上,人称“铁头何标”。何标不仅会武,且善表演,是南部县一个民间文艺演出团体的骨干演员。这个文艺团体在石河镇演出期间,他目睹李家安训练联防队的出色武功,他拜识了李家安,视李家安为良友。
积累了培训联防队经验的李家安,决意回新政创办一所文武兼修的学馆,为显示特色,突出一个“武”字。何标来新政,愿协助家安招生。
1993年6月22日,李家安决定在仪陇县首镇新政场上亮出一块牌子:川北精武馆。
征得主管部门同意,6月30日,川北精武馆成立。馆址设在新政场正街王爷庙,离嘉陵江江岸100余米。
1993年7月1日,正式开馆。
招生仅一周,就有五六十人入馆求学。
炎夏,李家安和他的学员们一同在教室里流汗;寒冬,他和他的学员们一同在江边上练功。学员们既刻苦习武,又不忘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学员们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阵容吸引了远远近近的观摩者。后来,学员杨精武,服役于边防,被提升为排长;学员武兆平,从军后升任某连连长;学员段治学,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学员范志,学成后去了上海一家公司,任保卫处处长……
新政武校首战告捷,但李家安并未因为兴办武校,有半点积余,1994年眼看春节就要到了,他用于办学租借王爷庙的房子,他租借的住房,房东都在催收租金,日子依然紧紧巴巴的,依然让李家安和他的女人愁眉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