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原县城农家,有一块当照壁用的石匾,是中国著名的石匾之一,十分珍贵。其珍贵之处在于它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而刻制的。这块石匾长1.5米,高0.82米,厚0.10米,匾的正文为“湧金門”3个大字,落款处有“民國十一年夏月壬戌”“甘肅省籌賑處委員會”的字样。经查阅史料,原来民国九年,即1920年,海原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寰球大震”。民国十年,即1921年,时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把海原重建工作列为他的重点爱民工程,当时的甘肃省政府成立了筹赈委员会,并在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专为海原重建题写了“湧金門”的石匾,意在振兴山河,重建家园。该石匾形神俱佳,古朴庄重,实为榜书、匾额的佳作。
这块石匾原来是嵌挂在海原县城西城门上的,为何又成为农家的一块照壁呢?关于它的变故有着一段传奇的色彩。
1964年,破“四旧”的狂风席卷全国,无数珍贵文物、国宝精品残遭厄运。当时18岁的马生贵,和其他社员一样参加了拆除海原城墙的活动。据他回忆,石匾从城墙上拆下来后,右下角有些破损,因其十分笨重,加之属于“四旧”之物而无人敢搬走,他因胆子比较大,就和几个社员用推车把石匾拉回家中,考虑到父母可能因害怕石匾牵连家人而反对,他反复对父母讲,这是拿来放置水桶用的青石而已,这才“蒙混”过关,并保存至今。2000年,在海原地震80周年之际,文博工作人员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时,才无意中发现了这块被用于照壁的石匾。经专家确认,是由国父孙中山题写而制作的石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