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原,西安这个地名常会引起初来这里的外地人的误会。海原人所说的西安,也是一座古城,但不是陕西的省会西安,而是海原县境内一座经历了近千年历史风雨的——西安州古城。
当地人多年来习惯了叫它老城,却少有人知道,这座古城在西夏历史上曾扮演过“南都”的角色。
也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出过西夏崇宗的皇妃和海原历史上第一个宰相。
如今,它寂然地躺在宁夏南部山区海原县城西北,是西夏时期所筑建的古城中保护得最好的一座古城。1920年,海原的“寰球大震”,使方圆上百公里的土木建筑几乎全部夷为平地,唯有这座古城依然屹立在历史的视野中。
从离这里有20多公里的南华山也能看见气势恢弘的城南与城西的10多个紧贴在城墙上的马面。高4~8米、夯筑层厚度达8厘米的残墙仍然能透出当年的气势。明成化四年(1468年),巡抚马文升于城中间东西筑墙,隔为南、北二城,后人称该城为“日”字城。
早在西夏开国元年(1038年)之前,西夏就在今海原县西安镇政府西1华里处夯土筑墙,建南牟会城。后元昊又大兴土木,在城内建内殿7座,馆舍齐备,极其豪华。行宫建成后,元昊日日与新皇后没□氏宴乐其中。60年之后的宋元符二年(1099年),宋朝军队占领这里后,对南牟会城进行了扩建,使古城边长达千米,每边有19个等距离马面,并建置了西安州。很快被西夏收复,改称“安州”,并对这里实行了有效的管辖,开始了新的维修和扩建。据史料记载,古城“周长九里六分(4.8公里),东、西两面开门,南、北无门”。古城里居住的村民张海彪,在城墙边挖土时发现了一枚五铢钱。他说,曾经有不少村民在挖城墙取土时,发现过五铢钱,这说明西安州古城的始建年代极有可能是汉代而不是史书上所说的宋朝。
当年,一代文杰范仲淹奏请对夏采取堡垒防御的战略,遭到了一些激进派联盟的攻击,彻底地改变了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的命运,他因对西夏作战不利而被贬官调职。面对塞外的清寒,忧虑的诗人留下了“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人文主义者,只能用他的诗词表达此后落寞的命运。
1041年2月,北宋激进派将领韩琦,令环庆副总管任福指挥大宋朝的精锐部队在距离西安州百多公里的原州和大夏军队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战,西夏军队在这里进行了几次大的积聚和整修后,实施了好水川战役。
早寒的春天,当驻守在原州的北宋军人在远离故乡的惆怅和春节所带来的节日快乐这两种复杂情感交织中,度过一个寒冷的冬末时光时,10万西夏大军,从这里出发,发挥他们远距离发动袭击战的长处,向宋军猛然发起进攻,使宋将任福和7万将士葬身好水川。这一战彻底改变了11世纪后期宋夏双方在前线军事力量上的对比。
西安州是这次战役的总指挥部,从范仲淹死后留下的《范文正公年谱》看,当时的西夏军队共有15万人,这一带就部署了5万军队,占整个王朝军队总数的1/3,可见这里在西夏军事版图中的作用。
西安州的出名不仅因为这里在当时的西夏行政版图和军事版图上所处的重要位置,还和这里出了一个西夏的皇妃有关。当西安州还在宋朝统治时,这里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任得敬,这个由普通小吏升为宋朝西安州通判的汉族男人,有着对时势的“准确把握”。在宋夏战争中,他准确地判断了双方的军事力量,便以这个古城作为后半生的一个赌注,携带着古城投降了西夏,被西夏政权封为“知州事”。崇宗时,他又把自己的女儿献给了崇宗为妃,那位据说美若天仙的女子,长袖善舞、嘤语娇颜地走进了离这里有300多公里的西夏皇宫,成了海原历史上(见载于史料)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皇后的汉族女子。任得敬和历代实施美人计者一样,只不过是所投放的砝码不同,他以自己的女儿作诱饵罢了。于是,他便从防御使升都统军。到仁宗时,又被封为“西平公”,后贿赂晋王察哥,入朝为尚书令,晋中书令,更晋国相,爵楚王。西夏历史上,汉人能跻身如此高的地位实属罕见,这也是海原历史上第一位身列宰相级的人物。野心总是充斥那些权谋者的心里,也总能扰乱他们的心智,已经进爵楚王的任得敬还想进一步觊觎帝王之位,裂国篡权的阴谋败露后,最终落得满门抄斩的可悲下场。
蒙夏战争后,这里和其他西夏城池一样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以残损的面孔走进了历史深处,逐渐被历史所遗忘。元朝时,豫王曾经在这里建都,但城池的规模和西夏时期一样。明朝时,盐茶厅同知朱美燮的《过西安州》可依稀看见那段历史的遗留盛景与颓废:“万顷田荒稼穑功,尘扬紫陌起凄风。渔樵不到山溪寂,鸡犬不闻里巷空。谁惜柳非前度碧,可怜花是旧时红。何当再睹蕃昌会,扑地闾阎乐利同。”
如今这里居住的全是从甘肃、陕西、宁夏南部其他地区迁移来的汉族移民,当年的西夏古风荡然无存。全村现有900多户人,笔者在村里走访,多数人不知道古城的历史,那1000多年的历史像一股青烟,虚虚幻幻地飘荡在黄土之上。
据《海原县志》记载,“城内地表有大量的残砖碎瓦和器物残片,除少数为宋夏时期的遗物外,多系明清之物,曾出土过西夏官印及明代大铜镜等文物。”村民张朝东说,前些年几乎每家去城墙边取土或挖地基盖房,都能挖出古砖残瓦,常常被用来砌猪圈羊圈的墙。村民赵振清的家就在古城西边的城墙下,20年前他们挖墙取土时,就曾发现过西夏陶窑,和周围其他邻居家发现的西夏陶窑共计有好几座,有2米多高。在张海彪家,还曾发现了不少这里出土的西夏时期的石杵、方砖和西夏掌印砖。
古城内有一座马王庙,庙里保存有一块刻于明万历年间,据说在全国仅有5块的“竹叶诗碑”。这块碑猛地看上去,刻画的是一幅竹叶图,仔细看才发现每个竹叶就是一个字,合起来是一首诗:“天生忠孝竹,节义傲风霜;桥梓垂青史,乾坤许并芬。”落款处能看清“南安州山”的字样,证明明代时这里仍叫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