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0300000005

第5章 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

群山着翠情悠悠,河水映霞意绵绵。彭阳建县26年来,这里的山川大地、风土人情,这里的一切都发生着变化。这如同丰碑耸立在彭阳的山水之间,在彭阳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历程中,许多重大事件的酝酿、决策及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勤劳勇敢与务实苦干,更离不开每一届每一任领导们的运筹与决断,这些无不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对当时的历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里整理8位曾在彭阳工作过和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且已离任或退休的领导干部的经历和业绩,仅仅是浓缩和展现了彭阳几届领导班子的风采。彭阳建县以来,他们同心奋斗,迎春风、顶骄阳、沐秋雨、踏冰霜,勤勤恳恳,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彭阳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所作出的奉献,在群众心里熠熠闪光;他们以其璀璨的光辉映照你我,以铸就的“彭阳精神”传递着或澎湃或温婉的情韵……

张志禄 整理

2009年4月8日,宁夏第五届六盘山山花旅游节暨“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在彭阳县白阳镇白岔村南岔湾举行。4月的彭阳,杏花、山桃花满山遍野,春意融融。来南岔湾参加“山花节”的领导、来宾、游客、记者们举目观赏,悠然自乐。谁可知道,今日南岔湾片片树林、朵朵杏花凝聚着薛宏福同志昔日在白岔村蹲点时所付出的多少心血和汗水……

1978年8月,薛宏福同志组织区、地、县和公社四级干部工作组,蹲点原城阳公社白岔大队,指导群众学习陕北米脂高西沟村建设“三三制”大农业经验。历时3年的蹲点指导,为白岔村农业结构调整和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薛宏福同志带领工作组到了白岔大队的第二天就召开了群众大会,大会上薛宏福同志讲:“父老乡亲们,大家辛苦了!据我了解,这个地方‘三料’俱缺。一是老百姓没有柴烧,二是牲口没有草吃,三是地里没有肥上。这里的老百姓虽然很艰苦,但大家放心,有党的好政策,在不久的将来,大家会有钱花、有饭吃、有衣穿。”话音刚落,在场的群众热烈鼓掌。同时他也给群众讲明了工作组来白岔的意图。会后,群众都纷纷议论,有的对薛宏福的讲话怀有美好的期待,有的则持怀疑态度。工作组进驻白岔大队后,按照薛宏福同志的要求,一方面组织白岔生产队的全体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人民日报》发表的《高西沟是黄土丘陵区农业建设的榜样》和《改变黄河中游地区落后面貌,大力种草发展畜牧业是关键》两篇报道,另一方面,深入生产队、农户了解情况,结合白岔生产队总人口、男女劳力、耕地面积、人均有粮、所养羊只及大家畜等情况,制定出《1979年白岔生产队生产计划》,即“三步走”工作方案。

第一步,让老百姓自己搞养殖业,就是将生产队的部分羊只、大家畜适当打价处理给老百姓。面对解放后第一次将集体财产分给老百姓的提法,该村的群众无不高兴。群众高兴的是通过在家里饲养羊和大家畜,既解决了给自家种自留地肥料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靠人力推磨的问题。

第二步,按户划分“四种地”,即“造林地、种草地、养猪地、扩大自留地”。四种地的划分,每户的造林、种草、养猪地是一样的,唯独自留地是按人口划分,这一提法广大群众非常赞成,划分“四种地”工作进展顺利。“扩大自留地”的划分,使每户农民及时得到了三亩至四亩土地,这样农民就能够多种粮食,解决长期吃不饱肚子的这一大难题;“种草、养猪地”的划分,解决群众养羊、养猪缺饲草问题;“种树地”的划分,既保护生态,减少水土流失,又解决群众烧柴和用材的困难。

第三步,实行农业“三三制”政策,即种粮、造林、种草各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一。这一做法是借鉴陕西米脂高西沟村的经验。薛宏福到白岔村通过听取干部汇报,并根据自己到白岔村看到的实际,先在公社和大队干部党员代表中提出走“三三制”的路子。对此,部分干部和党员代表还有些想不通,薛宏福和其他工作组成员一道,分别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还多次召开干部、党员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并统一思想认识。随后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讲走“三三制”农业结构路子的好处。但是,大部分群众面对“三三制”的设想持怀疑态度,认为在原有耕地大面积种粮食,一年到头还没有啥吃,粮食种植面积再减少三分之二,农民吃粮不是更困难了吗?面对群众的种种顾虑,薛宏福同志和其他同志一道给群众再做工作,结合介绍与陕西米脂高西沟地理条件相近的实际,积极宣传陕西米脂高西沟实施“三三制”的成功做法。在群众大会上,薛宏福还结合当地民谣“种上一片子,收回一抱子,打下一帽子”的形象描述,向群众科学地分析了广种薄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耕种粗放,只图数量,不求质量,而且农、林、牧比例失调,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在统一群众思想的同时,薛宏福带领工作组的同志,顶严寒、冒风沙,翻山越岭,对全大队27条沟、28道梁、36个峁头,全部做了步行丈量。按照种粮、种草、造林三大块进行规划。到1978年底,“三三制”实施基础工作全部做好,于1979年开春付诸实施。

怎样把规划的蓝图变成群众心目中坚定的奋斗目标?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借公社的电影队放电影前的空隙,薛宏福同志向群众讲解了全大队种草种树的规划。他从山区滥垦荒地,生态失去平衡,农业生产恶性循环说起,谈到了山区人民生活贫困的种种原因,从自然因素,讲到政治路线,从历史讲到现状,从种草种树抓起,讲到未来的美好前景,从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讲到如何争取几年内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他号召全体干部行动起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向自然宣战。会场上响起一次又一次雷鸣般的掌声。在这漆黑的夜晚,人们的心里升起了一盏盏希望的明灯。

1979年2月,薛宏福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参加陕北米脂高西沟实施“三三制”经验交流大会时,还专门让白岔村支书梁守廷也参加了大会,以便给群众做好宣传工作。梁守廷参加了西沟村“三三制”经验交流会,还实地看了“三三制”实施后的效果,从而更加坚定了在白岔村实施“三三制”的信心和决心。回到白岔村后,便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西沟村实施“三三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在实施“三三制”过程中,群众特别看重的是粮食种植,即每亩地上的肥料比原来增多了,耕作也细致了,年终决算时,粮食亩单产比原来增加了两倍多,粮食总产也比原来增加了。在事实面前,群众承认实施“三三制”的好处多,粮食增加了,人力、畜力都解放了许多困难。实践证明“三三制”农业结构调整在白岔村是切实可行的。

薛宏福在白岔村蹲点时,轻车简从,能够做到与百姓同甘共苦。当时他住在白岔村白岔队队长吴廷建家,同社员一样住窑洞,睡土炕,吃农家饭。清晨,他早起帮吴家扫院子;饭后,他走访社员群众,或到山梁、沟岔和田野里实地察看;夜晚,点着煤油灯,他坐在窑洞的土炕上同干部、群众促膝商谈白岔村的发展计划。

1979年1月8日,吴廷建队长给大儿子结婚,薛宏福正好在白岔,他便与随行秘书于俊林、警卫员李应元、司机贾兴4人按照农村的习惯,买了一个铁皮电壶送给新郎新娘,表示祝贺。至今这个铁皮电壶和薛宏福当年用过的两盏煤油罩子灯,吴廷建的大儿媳还保存着。吴廷建大儿媳说:“有一次他们家的劳力都上地里去劳动,忘记了给家里担水,那天薛书记和警卫员回到她家里,得知她家里没有水时,便和警卫员到沟里去抬水。”她还说:“薛书记官大架子不大,在我们家住时,他像我们的老人一样和我们和睦相处,闲时还给我讲党的农村政策、农民致富的方法,讲让孩子念书的重要性,时间长了我们也不拘束。”

薛宏福常常关心照顾吴廷建近80岁的老母亲。一天,吴老太太拉着薛宏福同志的手说:“薛书记,我想让您给我办一件事,能行吗?”薛宏福听后说,只要我能办的,一定给您老人家办。吴老太太看薛宏福答应得爽快,就说:“我这个事你一定能办到,就是我死后,请您给我写几个字。”薛宏福当即答应,并对在座的徐文昭同志说:“老徐,我若健在,吴老太太去世后,我一定题词,若我先走了,请你替我在吴老太太去世后题词。”后来薛宏福在吴老太太前面逝世,徐文昭同志就替薛宏福给吴老太太题了“贤妇良母,劳苦功高”8个大字。

薛宏福在白岔蹲点时,经常参加集体劳动,主要是植树造林。无论风吹还是下雨,只要群众出工,薛宏福都去参加劳动。在薛宏福亲自种树的感召下,白岔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劳动出勤率比以前提高了30%。当时南岔湾主要是种杏树,梁峁上主要种榆树和山桃,而今的南岔湾所种杏树和梁峁山所种的榆树已显现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白岔村村民每次经过此路段时,无不赞叹连连,无不怀念当年蹲点的薛书记。

薛宏福对白岔的群众非常关心,平时除同群众一同劳动、拉家常外,时不时还带着秘书、警卫员访贫问苦。有一次,他们3人来到白岔队刘富全家,发现刘富全的母亲推着石盘磨磨面粉。看到此景,薛宏福让警卫员李应元替老人推磨,李应元按老人的推法,没走几圈就汗流满面,还不时地感到恶心发呕,说他实在坚持不住了。薛宏福又让秘书于俊林推,于俊林走了没几圈与警卫员一样。薛宏福回到家中把这件事给儿女们说后,儿女们都哭了。儿女们感慨地说:“解放都30年了,农村还有那么穷的地方!”薛宏福给儿女们讲这个事例,一方面体现出他心里一直装着白岔的群众,另一方面间接地教育子女不要忘本,也见证了薛宏福“进山听鸟声,入水摸鱼情。要知群众心,深入百姓中”的务实的工作作风。

薛宏福还协调自治区农牧厅,把盐池县的适龄滩羊给白岔村扶贫调运了100只。按照薛宏福的要求,给生产队留了30只,其余70只分给70户农民,让群众在家里养。按当时的扶贫政策,3年后,只收个羊羔就行。可是群众对养滩羊的认识不够,还认为滩羊食草量大,行走笨拙,毛不好剪,羊又不好洗,更重要的是没有掌握饲喂方法,死的死,瘦的瘦,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薛宏福得知此事后,对于收羊羔一事,要求扶贫部门对群众免收。

彭阳区的南边与甘肃平凉接壤,而与彭阳毗邻的平凉境内的公社都通上电了,作为宁夏固原县的彭阳区所在地还没有通电。为了此事,薛宏福带领彭阳区委书记徐文昭同志专程去了趟平凉,联系彭阳区通电事宜,虽然未办成,但薛宏福已尽到自己的责任了。

薛宏福虽然在白岔村蹲点,但一直关注着整个彭阳区、王洼区。彭阳区和王洼区在固原县的最东南边,这里将来如何发展,薛宏福常常和彭阳区委的同志进行交流。当时区委书记徐文昭向薛宏福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建议自治区向国务院打报告,能否把彭阳区和王洼区从固原县划分出,设立彭阳县,这样彭阳今后的发展就能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能给固原减轻负担。薛宏福听后,认为徐文昭同志说的有道理,回到自治区党委后,首先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议设立彭阳县的想法,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给中央、国务院上报了设立彭阳县的专门报告。1983年10月,彭阳终于顺利建县。今天的彭阳县之所以发展较快,这其中同样倾注着薛宏福同志鲜为人知的关怀和心血。

1984年1月中旬,薛宏福同志代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参加了彭阳建县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县乡两级干部会议。会议结束后,薛宏福同志还专门到白岔生产队看了看。通过和干部、党员及农民群众座谈,了解到白岔生产队在短短几年内,群众生活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薛宏福离开白岔时对来看望他的群众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不断深入人心,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的形势会越来越好。”

1989年夏天,退休后的薛宏福同志在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吴国伟和其他两位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彭阳县,约上彭阳县政协副主席徐文昭(当年彭阳区委书记,蹲点工作组成员)去白岔村查看走访。到了村上,村民们看到精神矍铄的薛书记后,欣喜万分,奔走相告。不大一会儿,就来了好几十人。由于人多办公室坐不下,薛宏福干脆就在院子里和大家围坐一圈,一谈就是两个多钟头。他就林草管护、补栽树苗、饲养栈羊和发展庭院经济等问题谈了一些很好的意见。谈话中,村会计梁文炳要去安排午饭,薛宏福说:“不要准备,到时分开到附近几家去,群众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到吃饭时,薛宏福和吴国伟、徐文昭便向当年蹲点时的吴廷建家走去。吴廷建的大儿媳见薛书记来了,喜出望外,忙向门外走去,薛宏福把她叫住问:“今晌午你家做的啥饭?”她说:“就擀了一张面,也没啥菜,我去弄点啥!”薛书记说:“面条就好,再啥也不要。”一会儿,面条端上来,炕桌上摆了一碟腌葱秧子和盐醋调料,薛书记吃了个香。临走时,这家女主人对薛书记说:“为了我们过上好日子,你当领导的过去在这里蹲点吃了不少苦,今天就吃了这么个饭,我实在过意不去。”薛书记说:“你没看我吃得很香嘛!”说得大家都笑了。谁也没想到,这竟是薛宏福同志生前的最后一次白岔之行。

1989年10月,薛宏福同志逝世的噩耗传到白岔村,白岔村群众无不震惊悲痛,失声恸哭。大家准备选群众代表赴银川参加薛宏福同志的追悼大会,但因消息得知太晚,当时交通又很不方便,未能如愿。对此,村支部组织群众收看了电视上播放的追悼大会录像,在场的群众泣不成声……

1993年秋天,宁夏农学院麻高荣教授一行来彭阳白岔村搞生态农业建设课题时说,关于在白岔村搞生态农业建设是几年前受薛宏福同志的委托,薛老病重期间,曾叮咛我说:“麻教授,你到白岔村,把白岔村生态农业工作继续完善一下,我不行了。”由此,可以看出,薛宏福同志时时关心着白岔村生态农业建设,时时惦念着白岔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表达对薛宏福同志的怀念,白岔村村民在当年薛宏福带领群众栽过树的山峁上立了碑,以感念其功德,激励后人。碑的正面镌刻着“宏福林”三个大字,背面碑文如下:

薛宏福同志曾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顾问委员会主任。薛宏福同志一九七八年开始组织区、地、县、乡四级干部工作组,蹲点指导白岔村群众,学习陕北米脂高西沟村建设“三三制”大农业,经过十年艰苦创业,实现了农林牧(草)各占总耕地三分之一的宏伟目标,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提高。目前,白岔村正在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小康的富裕生活。

白岔村村民世世代代铭记着薛宏福为白岔村经济翻身而付出的辛勤劳动之恩情。

彭阳县崾岘乡白岔村全体村民

一九九六年十月

立碑的当天,彭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高志谦及有关部门和崾岘乡的负责同志,应白岔村村民邀请参加了立碑仪式,同时还有近百名白岔村群众和学生也参加了立碑仪式。

薛宏福同志在白岔蹲点期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进村入户,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探讨山区建设大计,与群众拉家常,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作风和爱民情结,在群众中传为佳话,经久不衰,生动诠释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的真谛。薛宏福同志的一言一行,真正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作风和要求。薛宏福同志是群众爱戴的好领导、好干部,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真乃“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

同类推荐
  • 西汉宫廷演义

    西汉宫廷演义

    该丛书的各部小说,大致成书于清末民初。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国内政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均促使文人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发展。许啸天、徐哲身、张恂子等鸳鸯蝴蝶派的大家们,有感于历史的“虚伪和枯窘”,遂立意撰写此套历史通俗。
  • 滏阳河史料集

    滏阳河史料集

    水是地球的动脉,水是生命的源泉。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奔腾不息的河流是人类及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链条,也是哺育人类历史文明的伟大摇篮。
  • 重生1630之美洲行

    重生1630之美洲行

    心血来潮之作,无辜的猪脚王明狗血的来到了1630年的北美大陆(一切都是虚构),而此时的中原大地一片狼藉,再有十余年明朝退居江南,再有几十年,汉家江山将被满人窃取。而王明的到来会给这个本波澜起伏的带来什么惊喜呢,拭目以待吧。(一切都是虚构之作,偶文笔极差,看后勿吐之,吐之概不负责)
  • 天邪酒师

    天邪酒师

    石榴裙下死去的柳下晖,一下子穿越到了大炎,家仇壮志,选择一个人远走他乡,一个最平凡的人物,在各种不看好中,对他们纷纷打脸,从一个酒保,再到权倾天下的御赐酒师,荣誉,恩怨,情仇随之而来,美女如云,却只爱一个;小人如虎又如何,看他如何玩转一切。小人物,大精彩。本故事纯属虚构,风格较为轻松,yd,希望大家前来支持。
  • 汉末兵王

    汉末兵王

    意外穿越到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猛在乱世之间如何求存,如何凭一己之力扭转天下,脚下铁血之路,一将功成万骨枯,刘猛在诸侯之间挣扎,杀出一条血路。有侠骨柔情,有铁血厮杀,有权谋天下,有兄弟情深,不一样的三国,却是一样的精彩,让《兵王》带你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带你经历一个天下乱世,从无到有,争霸天下,谱写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梦入铁骑踏河山,烽烟无数望九州,横刀沽酒做长歌,试看英雄出我辈。
热门推荐
  • 灵仙之路

    灵仙之路

    无尽界域,浩瀚星空,辽阔大陆,演绎着无数传奇,灵术争锋,族群争霸,江城披荆斩棘,步步生莲,以不屈之姿崛起,踏上传奇之路。
  • 爱你所以没关系

    爱你所以没关系

    谁不曾懵懂年少,青春张扬,以为天下都是自己的,因此无所畏惧,但一步一步走来,无不变得圆滑世故,谨小慎微,有谁能始终如一,保持最初的美好与纯真?或许我曾经独一无二,但现在只是万千普通人中的一个,我理解别人眼中的失望与遗憾,因为我,也很怀念那个曾经的自己。
  • 我的姐姐艾斯德斯

    我的姐姐艾斯德斯

    我叫乌鸦,是一个帅比。万万没想到我居然有一个姐姐。PS:斩赤红之瞳同人,什么,你问布兰德怎么办?那个还是留给塔兹米吧。
  • 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研究

    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相关理论研究评述、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基本构成、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形成动因等。
  • 邪傲王妃痴情王

    邪傲王妃痴情王

    上一世,她被自己的搭档所杀。这一世,她奋力崛起,只为忘记过去。他,赤岩国让人忌惮的战神。当"戏子"遇上腹黑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是上世的缠绵,还是这世的永相伴。你要闹,这天下给你做戏台。你要飞,这整片天空送你。你要灭,全世界给你陪葬。你终究太善良,可他们从不放过你。这仇,我要他们用永生永世来赔。
  • 洪荒之人至武道

    洪荒之人至武道

    洪荒文主角大多不是人类,让人看的很不舒服,这是有些不一样的洪荒文,大概……
  • 殓骨入禁

    殓骨入禁

    一个不被天界承认的领域,既不属于凡界却处在凡界的地方--“圈地为界唤九纳”一段来不及说出口就戛然而止的告白--“猝不及防的心动了,大概就是喜欢吧。”如果说身处穷寒保姆家的江苡安爱上雇主家患有孤独症的何岂知是场心伤,那么当她得知父母惨死真相被迫离开何岂知这就是他们的宿命。九纳女官姽姨携遗孤江苡安逃至凡界雇主何岂知家,白马过隙,竹马情深,当一切身世真相被解开,是什么令她毅然重回九纳?三年后为阻全族覆灭再返凡界踏上殓骨之路,一回头已物是人非,才发觉当年与何岂知一别竟成了人鬼殊途。权利阴谋交织的殓骨路,爱恨嗔怨缠绕的心伤事。只知其诡,不晓情深。殓骨入禁,请君入境。
  • 爱你要商量

    爱你要商量

    这个男人竟敢盯着她胸部猛瞧,好,那就尝尝她的“防狼”武器吧!什么?这个长相养眼的“色狼”居然是总经理?!为什么那个家伙纠缠不清,甚至还逼她成为他的冒牌未婚妻?在婚礼当天,甩下他逃走!淑女报仇婚礼不晚嘛!
  • 鹿晗你是我所爱

    鹿晗你是我所爱

    阿曦和阿婷来到北京遇见了伯贤和鹿晗他们四个之间会发生什么呢?Y(^_^)Y
  • 不羁散仙

    不羁散仙

    不热血,不激烈也不种马。小人物一枚,走一步看一步,完善自己,听从建议。修真修道修仙···先修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