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彭阳县委员会原主席陈剑
《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付梓出版,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是彭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的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倡导开展的一项有深远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的文化事业,他希望能用历史知识教育后代,使他们从中吸取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和才干。此后,各级政协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近现代历史资料进行挖掘、抢救、整理和出版,开创了历史资料收集的新方法,开辟了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领域,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史林中独树一帜。
彭阳建县以来,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健康发展,整理出版的近现代史料近40万字,以不同的视角,从政治、军事、经济、科教文化、民族、宗教、社会生活及风光特产诸多方面,较为详实地反映了彭阳地方历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历史是延续不断的,只有深刻地了解昨天,才能正确地认识今天,科学地预见明天。中华民族历来有以史为镜、鉴古知今的好传统。人民政协征集编纂的文史资料所记述的史实,从中可以找到许多足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从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这也是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途径。
彭阳县年轻而历史悠久。古称朝那,境内周山簇拥,红河、茹河横穿东西,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方热土上的各族人民,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繁荣昌盛作出了杰出贡献。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投文诅楚”,魏晋时期皇甫谧“悬壶济世”,使彭阳闻名遐迩。进入近现代以来,富有革命传统的彭阳人民为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振兴英勇奋斗,谱写了一篇篇浓墨重彩的华章。
彭阳文史资料正是彭阳近现代史的缩影。所收内容为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所提供的“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史料,力图各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反映彭阳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历史风貌,具有翔实可靠的资料性和具体生动的可读性,可以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较好地展示彭阳各界人士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教文化等各个领域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史业绩,展示彭阳蜚声遐迩的物产文化和山水名胜,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生于斯养于斯的这方热土的了解,激发对故乡的热爱。
《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的编辑出版,是对彭阳文史资料工作成果的一次检阅。随着人民政协在社会政治生活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作用的日益发挥,记录历史发展的,具有统一战线特点的文史资料工作也将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期望以本辑的编辑出版为新的起点,力争继续编写一些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史资料,使之更好地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彭阳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009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