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彭阳县委书记张佑昌
彭阳县人民政府县长张隽华
山的气度,山的厚重,山的包容。
水的灵秀,水的睿敏,水的进取。
眼前这部由政协彭阳县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洋洋洒洒数十万言,无不饱含着情深、情重、情趣、情韵,编著者要我们为之作序,首先是感佩、感激,还有感动、感奋。特别是在中国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之际,读此书稿就像是和一位深交多年的亲密朋友,在一起回首往事,促膝晤谈,让人感慨万千,意味悠长。
彭阳这片土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这本书中记录的便是这山水之间群英创业的情景交融,也记录了曾在这里挥洒过汗水的离退休领导和外籍英才对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他们的真知灼见。况且文章的作者大都是当事人和见证人,他们所撰述的往往是旁人难以了解的细节和时代背景,弥补了史志之略和遗漏。虽然有些撰稿人已经逝去,但他们根据亲身经历而留下的资料是十分珍贵的,为研究彭阳的发展史提供了别人无法提供的资料,也提醒我们注重抢救和挖掘“活资料”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资政存史,继往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时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历史、记载历史、再现历史、宣传历史,不仅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而且有利于传播优秀文化遗产、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在传承人文精神、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翻开这部书稿,以“亲历、亲见、亲闻”的特点,掬取了政治经济、商业卫生、科技教育、社会历史等诸多方面的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彭阳一个时期的革命史和创业史。尤其是书中选编了76位人物的不同事迹,一同构成了彭阳靓丽的现代人文风景线,这必将对彭阳走出一条符合县情、特色鲜明的“富民强县”科学发展之路,起到启迪和激励作用。
曾经筚路蓝缕,方惜春华秋实。看今朝,彭阳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绘制新蓝图的伟业已潮涌云动。全县上下正在努力“把生态建设成果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党建创新成果转化为政治优势,把平安创建成果转化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把‘彭阳精神’转化为自觉行动”。诚心告之,当前我县强力推进“四个转化”,就是对《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一书中所收录人物奉献精神的肯定与发扬,就是对他们所系情怀的慰藉和交代。
携手新起点,迈步从头越。我们衷心希望所有关注彭阳、情系彭阳的人们,一如既往地将那份眷恋之情与关爱之心常留故地,与我们相偕峥嵘岁月。因为做好彭阳这篇“富民强县”的大文章还需你们最知情、最真诚的提示和鉴赏。
历史是现实的积累,而现实是历史的积淀和延续。这部《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就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的一座智慧之桥,通过它我们可以理解历史,点燃雄心,坚定信念。正如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指出:“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以史为鉴,鉴往知来,使人们了解掌握许多不太被人们重视的史实。”客观地说,在这部书稿中编选入的人物和事迹,只不过是挂一漏万,可这弥足珍贵的“沧海一粟”已根植此土,一定会枝繁叶茂。读罢此书,或许对于我们寻找答案,进一步做好面临的中心工作,不乏史鉴,不无启发。
过去,人们对彭阳“山秃水浑、地瘠民穷”的认识已成记忆;如今,彭阳正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实施“特色产业富民,能源工业强县”战略,发展前景灿烂光明。政协文史工作既大有可为又任重道远,希望文史工作者要积极适应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多出一些像《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这样精辟博丰、雅俗兼备的新文史资料,以其独特的色彩和格调,促进政协文史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2009年11月16日